顯示地圖 |
|
|
徐州師範大學投訴電話徐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516-3709993
江蘇省旅遊投訴電話:025-8341818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徐州師範大學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徐州市,是江蘇省蘇北地區辦學歷史最長、辦學規模最大、學科門類最多、綜合實力最強的省屬師範大學。其前身是1956年經國務院批準,始建於無錫市的江蘇師範專科學校。為了支持蘇北地區的教育發展,優化全省的高等教育佈局結構,1958年學校北遷徐州,與當時的徐州師專合併,成立徐州師範學院。1959年起招收本科生。60年代初期,在全國高校整頓和佈局調整時,周恩來總理指出:“徐州地區地域遼闊,要有大學”。從此,我校紮根蘇北,艱苦創業,逐步發展,1981年成為全國首批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人才培養的服務面輻射到全國15個省、市、自治區。1996年,經原國傢教委批準,學校更名為徐州師範大學。
學校現有雲竜、泉山、奎園、賈汪4個校區。校園占地2200畝,校捨建築面積52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161.7萬册。學校設有文學院、社會發展學院、法律政治學院、外國語學院、數學係、物理係、化學係、生物係、城市與環境學院、體育學院、音樂係、美術係、信息傳播學院、商學院、計算機科學係、教育學係、工學院、公有民辦二級學院科文學院等18個院係,52個本科專業,包括了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農學等9大學科門類。現有19個碩士點,分別屬於文學、理學、教育學、經濟學、歷史學、哲學等6個學科門類。至2002年底,全日製在校生19368人,函授、夜大、成人教育學生9200餘人,是江蘇省規模較大、學科門類較為齊全的高校之一。
徐州師範大學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在學校的發展史上,有著名的漢語言文字學家廖序東教授,歷史學家臧雲浦教授,地理學家羅其湘教授,教育傢劉百川教授,心理學家張煥庭教授,戲劇傢、中國古代文學史傢王進珊教授,詩人、中國現代文學家吳奔星教授等一批國內知名專傢學者。在2217名現任教職工中,專任教師1060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雙聘),特聘教授5人,正高級職稱111人,副高級職稱320人,博士和在讀博士生144人,碩士和在讀碩士生323人。獲國傢“五一”勞動奬章、國傢級和省級優秀教師、優秀共産黨員、先進工作者、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傢以及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的教師100多人,40餘名青年教師是省政府“333工程”和省教育廳“青藍工程”培養人選。
學校堅持人才培養為本,註重創新教育和學生全面素質發展。學校被省教育廳確定為江蘇省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師範生素質教育基地、中小學骨幹教師培訓基地和中等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基地。有一批學生在省級以上各類學科競賽和文體競賽中獲得大奬;徐州師大大學生辯論隊在江蘇省大學生辯論賽中兩次奪冠;由師生自編、自導、自演的電視劇《無雨的日子》獲第五屆全國大學生電視作品大賽最高奬——理想杯。1994年至今,學校連續被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等表彰為“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學校”。自1988年以來,已連續七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江蘇省文明單位”,2001年被授予“江蘇省文明單位標兵”光榮稱號。建校近50年來,已嚮國傢輸送了各類建設人才6萬餘名,很多畢業生成為年輕的學術帶頭人和工作骨幹,全國各地以及歐、美、亞、非、澳五大洲的許多國傢都活躍着徐州師大校友們的身影。
近年來,學校科研工作成績斐然。學校有20個科學研究機構,1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22個校級重點實驗室。科學研究和教學研究成果豐碩,僅“九五”期間,學校即主持21項國傢級項目,24項重大橫嚮課題,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4300多篇,出版著作近百部,獲得省級以上奬勵31項,一些優秀成果在國內領先並達到國際水平,在全國100多所高師院校中科研論文排名為第17位。學校十分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與澳大利亞、俄羅斯、英國、美國、日本、白俄羅斯、烏茲別剋斯坦等國高校建立了校際友好合作關係。是全國首批200所“有資格接受外國留學生的高校”之一,來自加拿大、日本、韓國、以色列等國的30多名留學生在校學習。
在新的世紀,徐州師大將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搶抓機遇,奮發有為,銳意創新,嚮着綜合性教學科研型大學的目標闊步前進! |
|
中文名:徐州師範大學
英文名:XUZHOU NORMAL UNIVERSITY |
|
徐州師範大學是江蘇省屬重點建設高水平大學;位於蘇、魯、豫、皖四省交界的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江蘇徐州。淮海經濟區面積達17.8萬平方公裏,人口1.3億,是一個跨越四省且經濟文化高度關聯的特殊區域。徐州,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交通四通八達,文化遺産和名勝古跡不勝枚舉,其中尤以“漢代三絶”——漢墓、漢兵馬俑、漢畫像石為代表的兩漢文化最為奪目,是中華養生學的鼻祖彭祖、漢代開國皇帝劉邦的故鄉。
徐州師範大學的前身是1952年創辦於江蘇無錫的轉業幹部文化速成學校,戰功卓著的劉先勝中將是第一任校長。1956年經國務院批準,轉製為普通高等教育序列,成立江蘇師範專科學校。1958年學校北遷徐州,1959年與徐州師範專科學校合併,成立徐州師範學院,當年起招收本科生,是當時蘇北地區唯一的一所本科高校。60年代初,全國高校佈局調整,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指示:“徐州地區地域遼闊,要有大學”,學校因此得以保留。從此,學校紮根蘇北,艱苦創業,逐步發展。1989年,成立於1984年的第二所徐州師範專科學校並入該校。1996 年經原國傢教委批準,學校更名為徐州師範大學。1999年,原隸屬國傢煤炭部的徐州工業學院並入該校,促進了該校工科專業的發展。
50多年來,全校師生秉承“崇德厚學、勵志敦行”的校訓,發揚“厚重篤實,艱苦創業”的校園精神,經過不懈努力,各項事業都有了快速發展。學校現有泉山、雲竜、奎園、賈汪4個校區,亦在南京設立聯合教學點,21個專業學院,,固定資産10餘億元,圖書館藏書300餘萬册。另有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淮海發展研究院、漢文化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中心、江蘇省藥用植物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江蘇省語言科學與神經認知工程重點實驗室等直屬教學科研單位以及成人教育學院、社區學院和獨立民辦學院科文學院。學校是國內首批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高校之一,現有65個本科專業,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5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並具有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體育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和以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現有在校生21741人,其中研究生1816人。學校是全國首批200 所“有資格接收外國留學生的高校”之一,與美國、英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俄羅斯、白俄羅斯、烏茲別剋斯坦等國高校建立了校際友好合作關係,接收了來自美國、俄羅斯、法國、加拿大、日本、韓國、以色列等國的留學生來校學習。半個多世紀來,學校已嚮社會輸送了十萬餘名畢業生,一大批做出突出成就的徐州師範大學校友活躍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各個領域。
在學校發展史上,有著名的漢語言學家廖序東教授,著名詩人、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專傢吳奔星教授,戲劇傢、中國古代文學史傢王進珊教授,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專傢吳汝煜教授,教育傢劉百川教授,心理學家張煥庭教授,歷史學家臧雲浦教授,地理學家羅其湘教授等一批國內外知名專傢學者。廖序東教授與黃伯榮教授共同主編的《現代漢語》教材,近三十年一直為全國高校通用教材,發行量超過500萬册。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由本校教師編寫的《中國現代作傢傳略》、《中國歷代官製兵製》等著作,在全國産生了廣泛的影響。其他如秦漢史研究、金瓶梅研究、徐福研究、中國留學生研究、漢畫像石研究等等,均在全國居於領先地位。我校教授徐放鳴先後兩次榮登央視《百傢講壇》主講《另類英雄-李雲竜》,《孟子》,李昌集教授受邀主講《西廂記》,在社會上産生廣泛好評。在先輩們的影響下,學校形成了良好的學術傳統,目前擁有一支結構較好、學術水平較高的師資隊伍和一批國內外知名專傢學者。
學校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在現有的1319名專任教師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雙聘),教授206人、副教授361人;具有博士學位者215人。學校一貫註重學科建設與科研工作,內涵建設水平穩步提升,社會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學校現有二級學科省重點學科8個(其中1個為江蘇省國傢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一級學科省重點學科1個;省級優秀學科梯隊4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1個。近年來,主持多項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獲得包括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奬、國傢教育部自然科學奬二等奬、國傢科學技術進步二等奬、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奬,江蘇哲學社科成果一等奬在內的多項國傢級、省部級科研成果奬項。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的年度檢索報告,我校2003年—2006年SCIE收錄論文數,分別位列全國普通高校第82、73、81、97名,師範類院校第14、13、13、16名。
學校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就業市場為導嚮,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2004年在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等次。2006年英語專業本科教學工作接受教育部單項專業評估也獲得優秀等次。學校現有國傢級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國傢級精品課程1門,國傢級教學團隊1個。學校被確定為江蘇省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師範生素質教育基地、中小學骨幹教師省級培訓基地、中等職業教育師資省級培養基地和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省級培訓基地。自2003年以來,學校四次被省教育廳表彰為“就業工作先進集體”。近年來,我校學生曾榮獲全國大學生藝術節一等奬、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奬、省理工科大學生人文知識類競賽特等奬等多項大奬,以及國際、國內多項重要體育賽事的單項冠軍。以我校女足為班底組建的中國大學生女子足球隊在第23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獲得亞軍,並有隊員入選國傢隊參加第五屆女足世界杯、2008年北京奧運會。由師生自編、自導、自演的電視劇《無雨的日子》獲第五屆全國大學生電視作品大賽最高奬——理想杯。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已連續多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和全國學聯的聯合表彰。
2008年,徐州師範大學被確定為江蘇省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學校將以此為新的發展契機,深化博士立項單位建設工作,繼續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改革創新、開放辦學,為把學校建設成為辦學特色鮮明、優勢學科突出、有較高知名度的多學科、綜合性教學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鬥! |
|
崇德厚學、勵志敦行 |
|
厚重篤實、艱苦創業 |
|
· 文學院
· 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
· 法律政治學院
· 外國語學院
· 體育學院
· 數學科學學院
· 教育科學學院
· 生命科學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
· 科文學院
· 美術學院
· 音樂學院
· 城市與環境學院
· 化學化工學院
· 經濟學院
· 信息傳播學院
· 社區學院
· 管理學院
· 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學院
· 測繪學院
· 機電工程學院
*語言科學學院 |
|
淮海發展研究院
徐州師範大學語言研究所
徐州師範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
徐州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
徐州師範大學應用化學研究所
徐州師範大學現代生物技術研究所
徐州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
徐州師範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
徐州師範大學留學生與近代中國研究中心
徐州師範大學倫理學與德育研究中心
徐州師範大學美學研究所
徐州師範大學 外國語言文化研究所
徐州師範大學有機化學研究所
徐州師範大學非綫性科學研究中心
徐州師範大學 地球空間信息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
徐州師範大學機電技術研究所
徐州師範大學土地資源研究所
徐州師範大學漢畫像藝術研究所
徐州師範大學環境研究中心
徐州師範大學經濟合作與發展研究中心
徐州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研究所
徐州師範大學比較詩學與比較文化研究中心
徐州師範大學區域與城市研究中心
徐州師範大學亞非研究所
徐州師範大學黨史黨建研究所
徐州師範大學瞿秋白研究所
徐州師範大學秦漢史研究室
徐州師範大學文學研究所
徐州師範大學臺港澳研究所
徐州師範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
徐州師範大學哲學研究所
徐州師範大學地理信息研究所
徐州師範大學廣告研究所
徐州師範大學兩棲爬行動物研究所
徐州師範大學心理學研究所
徐州師範大學音樂教育研究所
徐州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研究所
徐州師範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
徐州師範大學激光應用技術研究所
徐州師範大學運動人體科學研究所
徐州師範大學自動化技術研究所
徐州師範大學信息資源研究中心
徐州師範大學中國詩學研究所
徐州師範大學漢代文物與文化研究中心
徐州師範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徐州師範大學旅遊研究所
徐州師範大學産業經濟研究所
徐州師範大學土地規劃設計研究所
本一專業:漢語言文學、歷史學、英語、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地理科學、日語、國際經濟與貿易類等 |
|
黨委書記:徐放鳴
校 長:徐放鳴
副 書 記:王超
副 校 長:王超 鄭元林 劉祖漢 楊亦鳴
紀委書記:岑紅 |
|
主頁: http: //www.xznu.edu.cn
官方論壇: http://bbs.xznu.edu.cn(五省通衢) |
|
徐州師範大學位於江蘇省徐州市。 |
|
徐州師範大學是江蘇省屬重點建設高水平大學;位於蘇、魯、豫、皖四省交界的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徐師大核心教學區樓群市——江蘇徐州。淮海經濟區面積達17.8萬平方公裏,人口1.3億,是一個跨越四省且經濟文化高度關聯的特殊區域。徐州,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交通四通八達,文化遺産和名勝古跡不勝枚舉,其中尤以“漢代三絶”——漢墓、漢兵馬俑、漢畫像石為代表的兩漢文化最為奪目,是中華養生學的鼻祖彭祖、漢代開國皇帝劉邦的故鄉。徐州師範大學的前身是1952年創辦於江蘇無錫的轉業幹部文化速成學校,戰功卓著的劉先勝中將是第一任校長。1956年經國務院批準,轉製為普通高等教育序列,成立江蘇師範專科學校。1958年學校北遷徐州,1959年與徐州師範專科學校合併,成立徐州師範學院,當年起招收本科生,是當時蘇北地區唯一的一所本科高校。60年代初,全國高校佈局調整,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指示:“徐州地區地域遼闊,要有大學”,學校因此得以保留。從此,學校紮根蘇北,艱苦創業,逐步發展。1989年,成立於1984年的第二所徐州師範專科學校並入該校。1996 年經原國傢教委批準,學校更名為徐州師範大學。1999年,原隸屬國傢煤炭部的徐州工業學院並入該校,促進了該校工科專業的發展。 |
|
校園環境
徐州師範大學優美的校園環境讓人心曠神怡,遠方的山色,近處的花木,低徊麯折的小徑,高聳挺立的教學樓群,到處花團錦簇,映襯着一張張年青的笑臉。
美術學院李可染展廳
學習環境
徐州師範大學為學生學習實驗提供一流的環境和設施。學校不斷的投資於學習生活環境的改善,校園裏垂柳依依,小橋流水,賞心悅目,隨處皆是學習的好環境。新建的教學樓幢幢拔地而起,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生活環境
整潔的宿舍,明淨的食堂,是學生們課餘生活的主要場地。學校新建的食堂,公寓宿舍,都是提高大學生生活環境,改善課餘環境的新投資。這些設施或依山傍水。
網絡環境
徐州師範大學近幾年在校園網絡上投資甚重,增添了大批的網絡設備,使得學校的網絡環境更加完善。學生利用網絡的效率和寬度也不斷的加大。[2] |
|
師大二十一世紀大樓50多年來,全校師生秉承“崇德厚學、勵志敦行”的校訓,發揚“厚重篤實,艱苦創業”的校園精神,經過不懈努力,各項事業都有了快速發展。學校現有泉山、雲竜、奎園、賈汪4個校區,亦在南京設立聯合教學點,21個專業學院,,固定資産10餘億元,圖書館藏書300餘萬册。另有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淮海發展研究院、漢文化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中心、江蘇省藥用植物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江蘇省語言科學與神經認知工程重點實驗室等直屬教學科研單位以及成人教育學院、社區學院和獨立民辦學院科文學院。學校是國內首批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高校之一,現有65個本科專業,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5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並具有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體育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和以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現有在校生21741人,其中研究生1816人。學校是全國首批200 所“有資格接收外國留學生的高校”之一,與美國、英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俄羅斯、白俄羅斯、烏茲別剋斯坦等國高校建立了校際友好合作關係,接收了來自美國、俄羅斯、法國、加拿大、日本、韓國、以色列、哈薩剋斯坦等國的留學生來校學習。半個多世紀來,學校已嚮社會輸送了十萬餘名畢業生,一大批做出突出成就的徐州師範大學校友活躍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各個領域。 |
|
在學校發展史上,有著名的漢語言學家廖序東教授,著名詩人、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專傢吳奔星教授,戲劇傢、中國古代文學史傢王進珊教授,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專傢吳汝煜教授,教育傢劉百川教授,心理學家張煥庭教授,歷史學家臧雲浦教授,地理學家羅其湘教授等一批國內外知名專傢學者。廖序東教授與黃伯榮教授共同主編的《現代漢語》教材,近三十年一直為全國高校通用教材,發行量超過500萬册。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由本校教師編寫的《中國現代作傢傳略》、《中國歷代官製兵製》等著作,在全國産生了廣泛的影響。其他如秦漢史研究、金瓶梅研究、徐福研究、中國留學生研究、漢畫像石研究等等,均在全國居於領先地位。我校教授徐放鳴先後兩次榮登央視《百傢講壇》主講《另類英雄-李雲竜》,《孟子》,李昌集教授受邀主講《西廂記》,在社會上産生廣泛好評。在先輩們的影響下,學校形成了良好的學術傳統,目前擁有一支結構較好、學術水平較高的師資隊伍和一批國內外知名專傢學者。師大文學院樓
學校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在現有的1319名專任教師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雙聘),教授206人、副教授361人;具有博士學位者215人。學校一貫註重學科建設與科研工作,內涵建設水平穩步提升,社會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學校現有二級學科省重點學科8個(其中1個為江蘇省國傢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一級學科省重點學科1個;省級優秀學科梯隊4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1個。近年來,主持多項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獲得包括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奬、國傢教育部自然科學奬二等奬、國傢科學技術進步二等奬、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奬,江蘇哲學社科成果一等奬在內的多項國傢級、省部級科研成果奬項。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的年度檢索報告,我校2003年—2006年SCIE收錄論文數,分別位列全國普通高校第82、73、81、97名,師範類院校第14、13、13、16名。
我校校友李華梅作為著名教育學者,曾出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促進了國際文化的交流。李華梅現任教於南京寧海中學高一年級英語組,嚮祖國的花朵教授英語知識 |
|
學校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就業市場為導嚮,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2004年在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等次。2006年英語專業本科教學工作接受教育部單項專業評估也獲得優秀等次。學校現有國傢級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國傢級精品課程1門,國傢級教學團隊1個。學校被確定為江蘇省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師範生素質教育基地、中小學骨幹教師省級培訓基地、中等職業教育師資省級培養基地和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省級培訓基地。自2003年以來,學校四次被省教育廳表彰為“就業工作先進集體”。近年來,我校學生曾榮獲全國大學生藝術節一等奬、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奬、省理工科大學生人文知識類競賽特等奬等多項大奬,以及國際、國內多項重要體育賽事的單項冠軍。以我校女足為班底組建的中國大學生女子足球隊在第23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獲得亞軍,並有隊員入選國傢隊參加第五屆女足世界杯、2008年北京奧運會。由師生自編、自導、自演的電視劇《無雨的日子》獲第五屆全國大學生電視作品大賽最高奬——理想杯。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已連續多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和全國學聯的聯合表彰。
2008年,徐州師範大學被確定為江蘇省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學校將以此為新的發展契機,深化博士立項單位建設工作,繼續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改革創新、開放辦學,為把學校建設成為辦學特色鮮明、優勢學科突出、有較高知名度的多學科、綜合性教學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鬥。[1] |
|
徐州師範大學憑藉學科齊全、校園文化的深厚底藴和區域文化的獨特優勢,開展異彩紛呈的校園文化活1-5學捨情人路動 。新生文藝匯演、校園十佳歌手比賽、演講賽、課外科技競賽等活動為同學們提供了豐富的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文化活動的開展大大豐富了學生的文化生活,陶冶了學生的高尚情操和審美情趣。 |
|
該校1982年開始聘請外國文教專傢來校任教。為了加強對外事工作的領導,1994年學校專門成立了外事工作職能管理部門—校國際合作交流處統一管理學校所聘請的長、短期外籍專傢。近年來,在省外辦、省教育廳的大力支持下,通過自身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個組織健全、措施完善的管理機構,培養了一批有多年外事管理經驗的管理隊伍。我校1982年開始聘請外國文教專傢來校任教。為了加強對外事工作的領導,1994年學校專門成立了外事工作職能管理部門—校國際合作交流處統一管理學校所聘請的長、短期外籍專傢。近年來,在省外辦、省教育廳的大力支持下,通過自身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個組織健全、措施完善的管理機構,培養了一批有多年外事管理經驗的管理隊伍。 |
|
知名教師 | 營銷策劃 | 廣告學 | 新聞傳播學 | 徐州 | 英語 | 外語 | 俄語 | 法政學院 | ????城 | 圖書館 | 教授 | 美學 | 藝術學 | 漢畫像 | 催眠術 | 親子 | 心理學 | 淮陰工學院 | 中國礦業大學 | 黨委書記 | 更多結果... |
|
|
徐州師範大學信息傳播學院 | 徐州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科 | 徐州師範大學工學院 | 徐州師範大學測繪學院 | 徐州師範大學成人教育學院 | 王進欣徐州師範大學 | 徐州師範大學圖書館 | 徐州師範大學社區學院 | 徐州師範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 徐州師範大學數學科學學院 | 徐州師範大學美術學院 | 徐州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 徐州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 徐州師範大學管理學院 | 徐州師範大學文學院 | 徐州師範大學科文學院 | 徐州師範大學廣告學 | 徐州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徐州師範大學法政學院 | 徐州師範大學經濟學院 | 徐州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 徐州師範大學體育學院 | 徐州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 | 徐州師範大學法律政治學院 | 徐州師範大學宿遷分校 | 徐州師範大學附屬小學 | 徐州師範大學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學院 | 徐州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 | 徐州師範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 徐州師範大學公務員培訓中心 | 徐州師範大學學生自我管理委員會 | 徐州師範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 | 徐州師範大學文學院老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