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袖石(1908年——1943年3月) 化名张博,庆云县板营村人。9岁上学,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因家境窘迫,15岁到天津谋生,在一同乡的资助下,到铁路学校学习。在学校里,他经常阅读一些进步书刊,开始接受了革命思想的启蒙。
20岁返乡,在本村高小谋得一个庶务员的差事,他廉洁奉公,深受师生信任。他利用与学校师生的亲密关系,将自己在天津接受的进步思想和阅读过的进步书刊,秘密地在师生中间广泛传播,对于新思想在当地的传播起了积极作用。1934年春,马颊河罢工斗争失败后,正在平、津一带进行党的秘密活动的范普权回家教书。自此,他与其联系,开始向党组织靠拢。1935年,经范普权、云浩然、温佩青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遵照地下党的指示,与范普权、温佩青、王子翰、刘全禄等活动在庆云县境内,积极筹划组织抗日队伍。他经常走村串户,利用各种人际关系,在田间地头,在煤油灯下,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主张,动员人们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枪出枪,很快成立了抗日救国会第十三分会,并组织起庆云县第一支抗日武装——抗日救国军。不久,任冀鲁边区抗日救国军书记处书记,为纯洁救国军队伍,统一大家的思想,作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1938年,抗日救国军攻打庆云城的前夕,他去做庆云县伪保安大队长的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使一个伪中队起义,与抗日救国军里应外合,打开了庆云城。1938年4月5日,成立了冀鲁边区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庆云县抗日民主政府,他任县长。同年8月,任盐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39年1月,任乐陵县委《奋斗报》社主任。同年5月,任津南地委委员、乐陵县委书记。7月,兼任津南地委宣传部长。 1940年10月,任冀鲁边一地委委员、宣传部长。1942年冬,任冀鲁边三地委副书记。抗日救国军攻打盐山、无棣、乐陵、董村时,他联系群众,搞侦察,摸内线,做了很多工作。当时,有一股国民党部队住在严务村,经常和抗日救国军闹磨擦。他亲临严务谈判,面对国民党兵的刀枪威胁,毫不怯懦,据理力争,宣传我党一贯团结抗日的主张和枪口一直对外的道理,阐明分裂的危害,制止了这股国民党部队的摩擦活动。虽然他的地位越来越高,但他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和联系群众的优良革命传统,与干部战士和驻地群众打成一片,生活上从来不搞特殊。
1943年3月17日,日军纠集驻扎在庆云、乐陵、阳信、盐山等县的伪军共1000多人,分13路对庆云的“三汾水”(汾水王、汾水马、汾水杨)一带进行合围式的“扫荡”。冀鲁边军区三分区司令部住刘化风村一带,突然被敌人包围。当他带一部分队伍转移到小田村西北时,又遭到敌人的截击,在将近被俘时,壮烈自尽。
他牺牲后,浮厝于张立村。1946年3月4日,遗柩迁葬故里,庆云县人民政府为他召开了追悼大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