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職》
(春秋)管仲 撰
管仲(?—前645),春秋齊國潁上(潁水之濱)人,名夷吾,字仲。相齊桓公,使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弟子職》,《漢志》著錄,明定為管仲作。但據後代學者考證,《管子》一書並非管仲所作,應是戰國時齊國稷下學者托名管仲所作,其中且有漢代附益者。現存《管子》七十六篇,包括《弟子職》,在《雜篇》第十。
《弟子職》記弟子事師、受業、饌饋、灑掃、執燭坐作、進退之禮,類近今之“學生守則”。清代洪亮吉認為“乃古塾師相傳以教弟子者”,清代莊述祖也認為是“古者傢塾教弟子之法”。
《弟子職》是一份非常真實、非常完整、非常寶貴的研究中國歷史特別是中國教育史的文獻。
鄭康成註二《禮》兩次引用《弟子職》中的“飯是為卒,左酒右漿”,許叔重著《說文解字》也曾引用《弟子職》。鄭、許二人是當時、是後代、直到現代仍具有巨大影響並深受尊敬的學術大師。《弟子職》在漢代就已經受到鄭、許這樣的大師的重視,也足以說明了《弟子職》“真古書也” (孫同元語)。
《弟子職》是鄧石如去世前一年,六十二歲時所書。就其自身而言,亦最成熟。無論運筆結字,已到人書俱老。其用筆,入筆簡而凝重,行筆樸實無華,自然遲滯,收筆不作雕飾,時而有飛白之筆,益顯老辣精渾。其結字,外型疏散,體內卻茂密集中。比秦篆稍收其長,比漢篆稍展其方。密集處稍偏靠上,下部固然易放長腳,但也並非盡然。以前的習氣逐漸減少,足見其字已愈來愈成熟了。
不過其中也有些字,如〖乃〗等,不合篆法,有私意作古之嫌。所以學鄧,先須學古文字小學,纔有期於大方之傢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