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培养干部的学校。1941年由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邢并成立,校址在延安。1943年后自然科学院、鲁迅艺术学院、行政学院等并入。1949年迁西安,改名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现在的延安大学重建于1958年,设中文、政治教育、数学、物理、化学、医学等系。 |
|
延安大学联系方式 地址:中国·陕西·延安市杨家岭。
邮编:716000
电话:86-911-2332015 传真:86-911-2333677 延安大学投诉电话 延安旅游投诉电话:0911-2122742
陕西省旅游投诉电话:029—85261437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延安大学坐落在革命圣地延安,是由毛泽东同志亲自命名、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194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将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吴玉章任校长。1943年至1944年,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自然科学院、民族学院、新文字干部学校和行政学院相继并入,其历史可以上溯到1937年。在艰苦的战争岁月,延安大学努力贯彻学以致用的方针,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繁荣和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特殊的政治地位。建校60多年来,学校的建设发展受到了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创建伊始,中共中央政治局两次召开会议,讨论并成立延安大学。毛泽东同志亲自确定校名,并多次去学校参加开学典礼和做报告。新中国成立后,彭德怀、叶剑英、陈毅、郭沫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视察学校工作;周恩来总理在百忙中批示要把延大办大办好;1988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同志亲自过问延大建设,将延大列为“八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院校;1998年,江泽民、李鹏同志为延大建校60周年题词;2004年,延安大学建设发展再次引起了新一届中央领导的关注,胡锦涛总书记亲笔批示支持办好延安大学。
经过60多年的风雨历程,延安大学已成为文、理、工、管、医、法、教、经等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教育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陕西省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医学院、计算机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学院、鲁迅艺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体育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外语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信息学院、化工学院、政法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西安创新学院16个学院47个本科专业9个专科专业、28个硕士专业点。各类在校学生22000多人,专任教师741多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 技术职务者400多名。图书馆藏书百万余册,订有中外期刊3000多种。占地面积1300多亩,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学校建有中共党史研究院、延安学研究院、陕北文化研究院、陕北能源研究院和陕北区域经济研究院5个研究院,计算中心、现代化教育中心和陕北历史文化、韩国历史文化、陕北经济技术开发、延安学等40多个研究所。学校依山傍水、环境优雅、学生宿舍实行公寓化管理,每间宿舍都配有电话和校园网,为同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学校一贯坚持“教师为本,人才第一”和“教学立校、科研强校”的办学指导思想。近年来,我校十分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996年以来,在陕西省高校应届毕业生省级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录取率一直名列前茅。我校近年来曾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10多项。在国内外著名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和交流论文20000多篇,出版专著650多部,承担各级各部门研究课题1500多项,有52项通过省部级鉴定或评审,17项成果获国家专利,141项科技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的各种奖励。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社会实践先进集体”、“优秀志愿者服务队”和“校园绿化”先进单位称号。
延安大学依山傍水、苍松翠柏、亭台廊榭,高楼与窑洞错落有致,延河与杨家岭交相辉映。校园建有兰惠园、同心园、文汇山公园,首任校长吴玉章先生、文学大师路遥先生的塑像矗立校园,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新世纪,延安大学师生员工决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同心同德、加快发展,努力把延安大学办成既有传统精神,又具有时代特色,西部一流、国内外知名的综合大学。 |
|
[英]Yan'an University延安大学坐落在革命圣地延安,是由毛泽东同志亲自命名、郭沫若同志题写、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也是一所教育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 194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将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吴玉章任校长。1943年至1944年,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自然科学院、民族学院、新文字干部学校和行政学院相继并入,其历史可以上溯到1937年成立的陕北公学。1949年延安大学迁至西安,更名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西北局决定将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改组为西北政法干部学校,次年底改组为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1958年9月,西北大学法律系调入中央政法干校西北分校,成立西北政法学院,学校成为全国四所政法院校之一,也是西北地区第一所高等政法院校。在艰苦的战争岁月,延安大学努力贯彻学以致用的方针,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繁荣和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特殊的政治地位。1958年重建延安大学,1998年延安大学与延安医学院、延安市人民医院合并成立新的延安大学,被陕西省确定为重点建设大学。建校以来来,学校的建设发展受到了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创建伊始,中共中央政治局两次召开会议,讨论并成立延安大学。毛泽东同志亲自确定校名,并多次去学校参加开学典礼和做报告。新中国成立后,彭德怀、叶剑英、陈毅、郭沫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视察学校工作;周恩来总理在百忙中批示要把延大办大办好;1988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同志亲自过问延大建设,将延大列为“八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院校;1998年,江泽民、李鹏同志为延大建校60周年题词;2004年,延安大学建设发展再次引起了新一届中央领导的关注,胡锦涛总书记亲笔批示支持办好延安大学。70年来,延安大学秉承“立身为公,学以致用”的校训,立足陕北,面向陕西、西部,辐射全国,多层次、多规格培养革命和建设需要的人才,多形式、全方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努力提高办学水平。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延安大学现已发展成为国内有较高知名度,为国家和老区建设做出特殊贡献的综合大学。延安大学现设13个二级学院、1个独立学院和3所附属医院,4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医、教、经、管、史、法、农等10个学科门类。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 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21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工程研究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4个。学校还设有中共党史研究院、延安学研究院、陕北历史文化研究院、陕北能源化工研究院、陕北区域经济研究院、陕北地方病研究院等40多个科研机构;办有《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医学科学版、教育科学版)。学校现有教职工1400多人,教师807人,其中教授106人,副教授218人;硕士生导师15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励及资助计划入选者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入选专家4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4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个人3人,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4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此外,学校还聘请了近百名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授。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有全日制在校生12889人,其中普通本专科生12689人,硕士研究生200人。近年来招生第一志愿录取率一直保持在91%以上,生源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1%以上。有教学科研实验室32个、语音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座位数5292 个,教学用计算机1346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881.61万元。图书馆藏书142万册,订有中、外文期刊3000多种。计算机网络实现了各校区的千兆光纤互连,建成了集教学、科研、管理为一体的校园网络。建有1个可容纳2万名观众的全塑胶体育场。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校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10多项。近三年,承担省级教改项目13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获批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名牌专业1个;出版教材及专著70部。近三年来,申请获准8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0个省级重点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376篇,其中权威期刊和SCI、 EI、ISTP收录96篇、核心期刊643篇,33项获得省、厅级优秀研究成果奖。延安大学是全国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陕西省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和教育部机关党校培训基地。学校依托六大教育基地,学校依托六大教育基地,创办“窑洞大学”和“泽东干部学院”,充分发挥面向全国的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功能,使其成为新时期延安精神的传播中心。2001年,学校被教育部、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授予“全国军训工作先进单位”。多次获陕西省大学生艺术节优秀组织奖,陕西大学生演讲团体第一名,2004至2006年,该校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曾5次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陕西省委宣传部等授予“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和优秀组织单位。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秉承“围绕中心、服务中心、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理论实践并重,学用一致,重视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造就政治强、业务精人才”的优良办学传统,不断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老区、乐于奉献”的延大精神,形成了“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为全国提供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老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的鲜明办学特色。70年来,先后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10万余人。民主革命时期,延安大学曾汇聚过众多革命先贤和学术界名流,也曾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才。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吴玉章、周扬、江隆基、李敷仁先后担任过校长;陈云、李富春、林伯渠、李维汉、乌兰夫、徐特立、成仿吾、李强、艾思奇、何思敬、刘泽如等先后担任过延大前身院校和所属学院的校院长;何干之、武衡、王任重、于光远、董纯才、沙可夫、茅盾、何其芳、周立波、艾青、肖军、沙汀、孙犁、吴伯萧、贺敬之、吕骥、贺绿汀、冼星海、江丰、石鲁、孙鸿儒、杨作材、屈伯川、陈康白、林迪生等一大批著名专家学者曾在这里执教、任职;李鹏、叶选平、布赫等3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武衡、彭士禄等16位两院院士和200余位省部级以上党、政、军、教育、科技、新闻、文化界的领导和著名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教育家曾在这里学习和工作过。延安大学依山傍水、苍松翠柏、亭台廊榭,高楼与窑洞错落有致,延河与杨家岭交相辉映。校园建有兰惠园、同心园、文汇山公园,首任校长吴玉章先生、文学大师路遥先生的塑像矗立校园,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新世纪,延安大学师生员工决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同心同德、加快发展,努力把延安大学办成既有传统精神,又具有时代特色的综合大学。校训:立身为公 学以致用学校主要领导 党委书记:刘建德 党委副书记、校长:廉振民 |
|
yan’an daxue
延安大学
中国共产党于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办的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1941年 9月,为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学,将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校长吴玉章。学校下设三院:社会科学院、教育学院、法学院,二系:俄文系、英文系。1943年,又将鲁迅艺术学院、延安自然科学院、新文字干部学校、民族学院划归延安大学建制。1944年 5月,行政学院也并入延安大学。此后,各院的设置改为:鲁迅艺术学院(包括戏剧、音乐、美术、文学等系)、自然科学院(包括机工、化工、农业三系)和行政学院(包括行政、司法、财经、教育四系)。当时,全校共计有2000多人。
延安大学的教育方针是:理论与实际的一致。其具体规定为:①为适应抗战与边区建设的需要,以培养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实际工作干部为目的。②以进行业务教育为主,并授以中国革命历史和现状的教育,以增进学员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技能与革命理论;并进行人生观与思想方法的教育,以培养学员的革命立场与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③通过各种方式与边区实际工作部门及实际活动相结合,以期把实际经验提升至理论高度,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与用的一致。④实行教育与生产结合,以有组织的劳动,培养学员的建设精神、劳动习惯与劳动观点。⑤在教学上实行以自学为基础的集体互助。教员与学员互相学习,并使书本知识与实际经验互相交流。发扬教学上的民主,提倡质疑问难、热烈辩论的学风,培养学员具有独立思考与批判的能力。修业年限,各院暂定为:行政学院和鲁迅艺术学院各2年,自然科学院3年。但年限并非机械的规定,主要以学完规定的课目为标准。课程分为全校共同课与各院系专修课两种,另外设补助课以适应一部分人的特殊需要。教学计划:校内学习与实习并重(学习占60%,实习占40%)。教职员与学生一律参加生产劳动(学习占80%,生产占20%)。招生办法分为两种:一种是招考,一种是轮训。前者是为了吸收边区内外的青年知识分子,培养成为边区实际工作干部;后者是提高边区原有的实际工作干部。招考对象一般为中学以上学生,轮训则为区长以上干部。1948年夏,西北地区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为适应建设西北的需要,在洛川设立延安大学分校;1949年 7月,总校分校合并,迁至西安,改名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延安大学在 8年间,为人民革命事业培养出了一万多名青年干部,它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延安大学的女学生参加体育运动
(吴元训 曹鸿远)
|
|
|
|
延安大学医学院 | 延安大学副教授 | 延安大学体育学院 | 延安大学政法学院 |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 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 | 延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 | 延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延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延安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延安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 | 延安大学草仙药业有限公司 | 延安大学驻西安办事处 | 延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延安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延安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 延安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