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山涛
目录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20~ )中国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20年1月4日生于湖南衡山县。1942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1955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数学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60年代前从事代数拓扑的研究,引进了特异上同调群间的一种乘法运算,研究了周期变换空间与不动点集间的联系。60年代初微分动力系统刚兴起时,就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相继提出与国际上流行的办法有所不同的“典范方程组”和“阻碍集”两大基本理论,由此形成独具特色的研究体系,取得了一系列国际第一流的重要成果。首先注意并研究了后来国际上热门关注的被称为Lyapunov指数的重要概念,证明了C′封闭引理以及某类常微系统族收缩周期轨道有限性;借助他的阻碍集的理论,在C′稳定性猜测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和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
百科大全
  Liao Shantao
  廖山涛
  国数学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20年1月4日生于湖南衡山。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1946~1950年先后在北京大学和中央研究院担任教学和研究工作。1950~1952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纤维丛的第二阻碍类》。1955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52~1955年先后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和普林斯顿大学做研究工作。1956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他的研究工作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1960年以前)主要从事代数拓扑学的研究,所发表的论文涉及周期变换、同伦论和纤维丛等广泛的论题。后一阶段(1961年起)主要致力于微分动力系统的研究,对微分动力系统理论的现代研究做了开拓性的工作,在微分动力系统的遍历性质研究中获得重要成果。后来的研究工作,集中于结构稳定性和Ω稳定性问题。他创造了典范方程组和阻碍集等方法,对稳定性猜测等长期未得到解答的问题作出了贡献。1980年证明了二维离散系统的稳定性猜测,1984年又证明了三维离散系统稳定性猜测的结构稳定性部分。微分动力系统的许多研究,建立在C1封闭引理的基础上。对这重要的引理,过去的证明有异议。廖山涛作出的简洁而正确的证明澄清了有关这引理的疑案。1986年,第三世界科学院将首次颁发的数学奖授予廖山涛,以表彰他“在球面上的周期变换与动力学的定性理论这两个不同的数学领域中所作出的基本贡献”。
  (张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