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作者: 老舍 Lao She 八月十日报告 二月二十五日报告 附:总务部报告 六月十八日报告 六月五日报告 七月二日报告 七月九日报告 七月十六日报告 十一月二十六日报告 十一月十二日报告 十一月五日报告 十月八日报告 十月二十九日报告 十月十五日报告 五月十四日报告 一月二十八日报告 一月二十日报告 一月九日略报 ①把事情或意见正式告诉上级或群众你应当把事情的经过向领导~ㄧ大会主席~了开会宗旨。②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上级或群众所做的正式陈述总结~ㄧ动员~。 向上级或群众就调查、观察的结果提出详细书面材料或作口头叙述 向上级报告 向大会报告 ◎ 报告 bàogào 宣告;告诉。《汉书·王莽传上》:“虽 文王 却 虞 芮 何以加?宜报告 天下。”《宋书·张永传》:“ 永 即夜彻围退军,不报告 诸军,众军惊扰。”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又或夜静月明,梢人见有物若巨木,偃卧沙际,方报告 惊諦,则倏然入水,风浪遽作。”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七章五:“补叙既往,是把故事发生以前的事实,或两幕中间发生的事实,报告 给观众。” 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 魏巍 《挤垮它》:“我让他们今天晚上把检讨报告 送来。” 在会议上向群众所作的正式陈述。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十三章:“ 李正 把这次出去作报告 的意义,要讲的内容,以及应注意的事项大体讲述了一下,最后希望大家一定要把报告 作好。” 报告 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公文。
一、报告 的使用范围
报告 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 ,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
报告 ,在已发布的党、人大、政府、军队的公文处理规范中,都规定了这个文种。其适用范围,大体上是一致的,但也有些区别。请看这四个大机关对报告 下的定义:
《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以下简称党的《条例》)中规定:报告 ,“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人大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人大《办法》)中规定:报告 ,“适用于报告 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或答复询问等”。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规定:报告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中国人民解放军公文处理条例》(以下简称军队《条例》)中规定:“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和意见建议,询问用“报告 ”。
从以上定义可以发现,四大机关的报告 ,均是上行文。其中,党、人大、军队三家的报告 ,都规定了四项用途,包括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机关询问等。惟独政府的报告 ,只有三项用途,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询问,而没有“提出建议”这个功能。实际上,在2000年发布的行政《办法》之前,也曾有“提出建议”的功能,只是在新的行政《办法》中取消了。承担这一功能新增加了文种:意见。因此,“意见”这个文种多了一个上行文的用途。(节选自《应用写作》2005年第11期《浅谈报告 的适用范围和写作要求》)
二、报告 的特点
1.内容的汇报性:一切报告 都是下级向上级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汇报工作,让上级机关掌握基本情况并及时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指导,所以,汇报性是“报告 ”的一个大特点。
2.语言的陈述性:因为报告 具有汇报性,是向上级讲述做了什么工作,或工作是怎样做的,有什么情况、经验、体会,存在什么问题,今后有什么打算,对领导有什么意见、建议,所以行文上一般都使用叙述方法,即陈述其事,而不是像请示那样采用祈使、请求等法。
3.行文的单向性:报告 时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是为上级机关进行宏观领导提供依据, 一般不需要受文机关的批复, 属于单项行文.
4.成文的事后性:多数报告 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 向上级机关作出汇报, 是事后或事中行文.
5.双向的沟通性:报告 虽不需批复,却是下级机关以此取得上级机关的支持 指导的桥梁;同时上级机关也能通过报告 获得信息, 了解下情, 报告 成为上级机关决策 指导和协调工作的依据.
三、类别及功用
1.例行报告 (日报、周报、旬报、月报、季报、年报等)。例行报告 不能变成“例行公事”,而要随着工作的进展,反映新情况,新问题,写出新意。
2.综合报告 ;全面汇报本机关工作情况,可以和总结工作、计划安排结合起来。要有分析,有综合,有新意,有重点。
3.专题报告 :指向上级反映本机关的某项工作、某个问题,某一方面的情况,要求上级对此有所了解的报告 。所写的报告 要迅速,及时,一事一报。呈报、呈转要分清写明。(如:薪酬调查报告 )
报告 文学方面的解释
1.宣告;告诉。《汉书·王莽传上》:“虽 文王 却 虞 芮 何以加?宜报告 天下。”《宋书·张永传》:“ 永 即夜彻围退军,不报告 诸军,众军惊扰。”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又或夜静月明,梢人见有物若巨木,偃卧沙际,方报告 惊谛,则倏然入水,风浪遽作。”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七章五:“补叙既往,是把故事发生以前的事实,或两幕中间发生的事实,报告 给观众。”
2.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 魏巍 《挤垮它》:“我让他们今天晚上把检讨报告 送来。”
3.在会议上向群众所作的正式陈述。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十三章:“ 李正 把这次出去作报告 的意义,要讲的内容,以及应注意的事项大体讲述了一下,最后希望大家一定要把报告 作好。”
报告 的格式和写法:
标题,包括事由和公文名称。
上款,收文机关或主管领导人。
正文,结构与一般公文相同。从内容方面看,报情况的,应有情况、说明、结论三部分,其中情况不能省略;报意见的,应有依据、说明、设想三部分,其中以建设想不能省去。从形式上看,复杂一点的要分开头、主体、结尾。开头使用多的是导语式、提问式给个总概念或引起注意。主体可分部分家二级标题或分条加序码。
结尾,可展望、预测,亦可省略,但结语不能省。
打报告 要注意做到:
情况确凿,观点鲜明,想法明确,口吻得体,不要夹带请示事项。
注意结语:
呈转报告 的要写上“以上报告 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参照执行。”最后写明发文机关,日期。
目前写报告 容易出错的地方有两处:
1. 结尾处有“特此报告 ”一类结语,由于词语既无实际意义,也无结构作用,应当去除。如果写成“以上报告 当否,请指示”,就更错误,因为如上述,报告 是无须上级回复处理的文种,所以,即使协商这句话也是白搭,上级不会答复你。
2. 同理,报告 后面加附注标明“联系人”和“联系电话”也属废话。再次,写报告 要避免太长,一般应控制在3000字以内。 : ASTIA Document AD, AD n.: tale, description, make report, give notice to, advise sb. of, render an account of, give an account of, inform of, speech, reporting, Report, record, presentation, memoir, information, bulletin, account v.: notify, inform, inform, make known, talk, lecture vt.: render, debrief, apprise v. rapporter, faire un rapport sur n. rapport, discours 公报 , 公告 , 布告 , 宣言 , 敕令 , 法令 , 命令 , 谕 , 声明 , 法规 , 成文法 叙述 , 讲述 , 叙事体 , 排演 , 训练 , 背诵 , 排练 , 反复 , 复述 , 重复 , 记述 , 以口头或书面形式 , 扮演 , 表演 , 节目 , 演出 文化 书籍 动物保护 地下文学 工作 公文 政府 科学 百科辞典 文献 语文 更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