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 : 军事 : 东南亚 >越南 >中部-安南 > 平定
显示地图
目录
No. 1
  平定省(Bình Định)是越南中部的一个省。
  行政
  平定省下辖10县,省会位于归仁市。
  面积 6,026km2
  人口 1,543,300人
  地理
  此省地形多变,由西向东依次是高原、丘陵、平原及海岸。
  经济
  * 以渔业与农耕为主
  * 2010年归仁市将成为特别行政区
  历史
  平定省的历史多与占族古国有关。
  * 980年占族放弃首都美山 (Mỹ Sơn),迁至平定省的Vijaya。
  * 1470年被越族入侵
No. 2
  平定平定县为山西东部门户,自古为晋冀间的交通要道,故向有“全晋咽喉”、“晋东雄镇”之誉。
  行政区划
  平定县现辖10个乡镇:冠山镇、冶西镇、锁簧镇、张庄镇、柏井镇、石门口乡、娘子关镇、东回镇、巨城镇、岔口乡,318个行政村,县政府所在地冠山镇。全县总面积1362.2平方公里,人口31.8万,其中城镇人口6.5万。 ……
  地理位置
  平定县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侧,太行山西麓。东邻河北井陉,西连寿阳,南毗昔阳,北接阳泉市郊和盂县。县境东西最长处54公理,南北最宽处50.4公里,幅员1394平方公里。县政府驻冠山镇,距阳泉市中心9公里,距省会太原127公里。 2001年末辖8镇、2乡、7个居民委员会和322个村民委员会,人口319298人,人口密度237人/平方公里。 平定境内群山环绕,沟壑纵横,中部丘陵起伏,95%为石质、土石山区。最高点七岭山,海拔1438米,最低点娘子关谷地,海拔仅350。
  气候
  县内年均气温10.5℃, 最低零下21.8℃,最高39℃,年降雨量为550毫米,霜冻期为十月上旬至次 年四月下旬,无霜期165天。
  历史沿革
  战国时期为赵国上艾邑。西汉置上艾秒县,属太原郡,县治在今县城南7.5公里的新城村。北魏时,因胡汉译言之误,上艾县讹名为石艾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名广阳县,县治在今昔阳县境内的广阳村。到公元979年改名为平定县为止,广阳县城经历了公元237年的繁荣后,便逐渐废为荒村。清人曾尚增在《广阳怀古》中咏道:“荒村那识汉唐名,废址参差秋草生。今古心伤陵谷变,广阳村是广阳城。” 广阳县改名为平定县是中国一个分裂时代结束和一个安定统一时代来临的标志。
  故事还要从北宋初统一中国的最后一战平北汉,即民间戏剧的“下河东”说起。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兵变,定国号为“宋”。宋建立的第四年便着手进行统一全国的军事行动。当时宋王朝对辽还没有必胜的把握,只能在边境上采取守势,而南方的割据政权所占领的大都是物产丰富的地区,且军事实力又较为薄弱,因此,赵匡胤制定了先统一南方,后北上太原削平北汉,进而收复幽云地区的战略部署。
  从公元963 年开始到公元978年,宋王朝先后出兵灭掉了“十国”中的9个割据政权,最后剩下了建都太原的北汉政权。在此期间的公元969年,赵匡胤曾统兵第一次围攻太原,北汉军凭借山河城池之险顽抗,时辽兵驰援,宋军中又疾病流行,遂无功而返。公元976年,再命大将党进、潘美第二次出兵合围太原,不料10月宋太祖死,宋军再撤兵南下。
  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继续宋太祖统一全国的未竟之志,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在广阳建平定军,据《平定州志》记载:平定军的来历和命名之由是“宋太祖征河东首下之,置平定军,属镇州(今河北正定)。”我们还从《宋史·地理志》中了解到,平定军设置后不久,宋王朝还在今沁县置威胜军。“平定”和“威胜”等地名都表达了宋王朝平定北汉的必胜决心。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统兵第三次北伐太原,4月进驻汾东行营(今太原市小店区大村),5月北汉主刘继元出降,北汉灭亡。这年,广阳县改名为平定县,属平定军,同时废太原县,改置平晋县。“平定县”和“平晋县”的命名都是为了纪念平定北汉,统一全国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
  平定县设立后,县城也从40公里外的广阳城迁徙到古榆关城,即今平定县城的上城。榆关城在高丘之上,形势险要,汉代韩信击赵下井陉口曾驻兵于此,据说韩信筑城并以榆塞门,故名榆关。后人曾在关门前镌大字题刻“汉淮阴侯韩信下赵驻兵处”。榆关城周2里348步,南有迎薰门,东有榆关门。平定县治迁此地后,又在榆关城侧拓建城池周6里38步,东有拱岱门,西有瞻华门。从此形成了平定县城上下两城相倚的城市格局。
  金大定二年(1162年),平定县升为平定州,领平定、乐平两县。元至元二年(1265年),平定县、乐平县并入平定州。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平定州为直隶州,领盂县、寿阳县、乐平县。1912年,废州改平定县。1949年后,平定县历属榆次专区、晋中专区、晋中地区。1983年划归阳泉市。
  工农业
  全县现有耕地47万亩,农作物有玉米、谷子、高粱、小麦、豆类、薯类等。林木覆盖面积16.5万亩。矿藏主要有煤、铁、硫磺、瓷土、耐火粘土、石膏等,其中煤蕴藏量最大,有悠久的开采历史。工业生产有电力、采煤、炼磺、耐火材料、陶瓷和具有千年生产历史的砂锅、砂罐、铁货等。娘子关电厂始投产于1973年,至1983年已发电127亿度,是山西当时的大电厂之一。
  交通
  石太铁路与太原至旧关的太旧高速公路穿越县境,阳泉至黎城干线公路纵贯南北,境内尚有多条简易公路,乡镇之间均通汽车,乡村之间大多可通马车,交通比较方便。而且现在正在建设的很多公路都路过平定县周边地区,使得平定与外界的交流更加的便利。目前正在建设的是平定环城公路,于阳泉市连接。
  民俗文化
  1、 平定迓鼓
  2、娘子关镇社火:自古在娘子关镇诸多村庄每年正月十六都要表演,是村民欢度新春佳节的形式:有武打、耍叉等其内容多为模拟古战场故事。在正月十六上午村民自发组织带上长矛、大刀、钢鞭、剑、战旗等道具上街,锣鼓擂起社火便开始,围观人群越聚越多,形式很热闹的场面。
  3、娘子关镇河灯:是流传于娘子关的一种古老习俗。每年农历六月六日是河神的节日,俗语有“六月六,大河大水斗一斗”之说,是日,为祈求河神的护佑,村民在晚上成群结队将灯放于河中,河灯随水漂流,灯光与水色互相映辉,构成了一道美妙水乡夜景。
  据民间传说,此俗最早参与者为开河磨的人家和水边居住的人家,后来参与者逐步扩大,演变为村民的一种祭典行为。最初的河灯是用木板作为底座,四周彩纸糊贴,中间放麻油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资料:价值特色·核心区生活延续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灯,现在用泡沫塑料作底座,糊纸、点腊,制作也比较讲究。风景名胜
  1、娘子关位于境内东沿,为三晋大门,地势险要,相传因李世民之妹平阳公主率军驻此而得名。娘子关东门有一水帘洞,流水沿百尺石壁直泻而成瀑布,甚为壮观。境内还有药岭寺和冠山,风景秀丽,乃避暑胜地。其中冠山为明末傅山隐居处,有明清刻石30多处。
  2、平定冠山:冠山位于平定县城西南4公里处,因其主峰状如冠而得名,以古木、奇石、书院三绝而享誊三晋。山上苍松翠柏,谷间细水淙淙。金、元、明、清历代建筑点缀其间,形成了冠山特有的风光。
  冠山风光秀丽,山上有冠山书院,元代中书左丞吕恩城、明代兵部尚书乔宇都曾在此读书。明末清初的医学家书画家傅山,也曾在冠山隐居。现代女作家石评梅从小在此读书,并创作了以冠山为背景的小说《红鬃马》。
  山上,明、清题字刻石颇多,达30余处。山中现存团龙照壁、槐音书院遗址、崇古书院、半周亭、仰止亭、石棺石、吕祖洞、文昌阁、字纸洞遗址等。
  释义
  1、平稳安定:局势平定 | 她的情绪逐渐平定下来。
  2、平息(叛乱等)。
英文解释
  1. n.:  pacification,  putdown,  suppression,  calm down,  judge,  pacifying or being pacified
  2. v.:  suppress,  put down,  crush,  settled (often said of situation, etc.),   quell (rebellions, etc.)
  3. vt.:  pacify
法文解释
  1. v.  pacifier, établir l'ordre
  2. lat.  Bình Đnh
近义词
镇压, 制止, 抑制
平定省
安抚, 姑息, 绥靖, 平息的行动或政策, 抚慰, 劝慰, 使, 使平静, 平息, 求得, 劝解, 讨好, 安慰
制服, 消灭
平定县
平定镇
平定乡
相关词
山西阳泉经济论坛会计百科旅游景点遗址
历史名人三晋抗日更多结果...
包含词
平定县
分类详情
归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