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 金融 : 证券 > 平均利润
目录
平均利润的计算公式
  平均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平均利润

  ×

平均利润的形成
  平均利润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各生产部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或资本周转速度不同,其利润率不同。资本有机构成高或资本周转速度慢的部门,其利润率较低;资本有机构成低或者资本周转速度快的部门,其利润率较高。
  在利润率不同的情况下,等量资本不能获得等量利润。这同资本的本性相矛盾。
  于是便发生了资本的转移。资本由利润率低的部门转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这种转移必然引起各部门生产比例的变化,进而引起各部门的商品在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最终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原来利润率较高的部门,由于新的资本的涌入,生产的扩大,商品的增加,价格的降低,其利润率必然趋向于下降;原来利润率较低的部门,由于许多资本的撤出,生产的缩小,商品的减少,价格的上涨,其利润率必然趋向于上升。
  资本转进转出,不断分配,直到各个部门能够大体上形成平均利润率的时候才会大致地停止下来。
  平均利润率形成之后,资本家就可以实现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
  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被各部门的资本家重新分配的过程。平均利润率形成之后,资本有机构成高或资本周转慢的部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量高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量;资本有机构成低或资本周转快的部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量低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量。
产业资本与平均利润
  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一) 不同部门的利润率不等:
  (二) 等量资本要求取得等量利润:部门间的竞争,促使不同部门的利润平均化;
  (三) 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量多,出售后只得平均利润,剩余价值转移出去一部分;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则相反;有机构成中等的,其利润相当于平均利润
  (四) 平均利润形成的意义:
  1、 掩盖剥削关系;
  2、 形成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两大阶级的对立。
  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一) 生产价格:即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的和;
  (二) 意义:
  1、 市场价格的波动不以价值为中心,而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了;
  2、 生产价格的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高度;
  3、 掩盖了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关系,形成了资本家共同剥削劳动者的经济基础。
  (三) 价值与生产价格的背离是否违反价值规律?
  1、 不违反;
  2、 理由:
  (1)生产价格的形成是商品生产者竞争的结果,即价值规律的作用;
  (2)个别部门的利润量不等于其剩余价值量,但社会上的总利润量与总剩余价值量是相等的;
  (3)个别部门的生产价格与价值可能背离,但社会的总生产价格与总价值是相等的;
  (4)价值量的变化影响着生产价格量的变化。
  三、生产价格与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
  (一) 部门内的竞争,形成社会价值;社会价值也称市场价值。
  (二) 市场价格:市场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业资本与平均利润
  一、商业资本的形成和作用
  (一) 古代就有商业资本:
  (二) 古代商业资本的特点;
  (三) 资本主义商业资本的形成、作用:
  1、 从产业资本中的商品资本分化出来;
  2、 产生的可能性、必要性:
  (四) 商业资本独立出来的意义:
  1、 产业资本减少流通中的占用,增加生产资本,可以多得剩余价值;
  2、 商业资本独立出来,利用周转提高平均利润率;
  3、 发展贸易,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大有好处,对扩大市场大有好处;
  4、 加深了资本主义的矛盾。
  三、商业利润也是平均利润
  (一) 商业利润:商业资本在流通中获得的利润,叫商业利润;
  (二) 商业利润的来源: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
  (三) 商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的形成:
  1、 商业资本执行了产业资本中的商品资本的职能,应按此取得利润;
  2、 竞争使商业资本家与产业资本家按平均利润率取得利润;
  3、 商业资本家从产业资本家的价值差额的让渡中,获得平均利润
  三、商业流通费用
  (一) 商业流通费用的概念:
  (二) 生产性流通费用:
  (三) 纯粹流通费用。
  (四) 流通费用的补偿:
  1、 生产性流通费用的补偿:通过增加商品的价值来补偿;
  2、 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通过商品的加价来补偿。
  四、商业资本家对商业雇员的剥削
经济百科
  平均利润,在利润率平均化的条件下,各部门的资本家便可以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与其投资量大小相适应的利润,即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而竞争手段则是进行资本转移,即把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撤出,转移到利润率高的部门,或是原有企业实行转产,生产利润率高的产品,或是把新的资本投向利润率高的部门。
会计百科
    平均利润:就是不同部门的资本家根据“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按各自资本量大小和平均利润率分得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百科辞典
  pingjun lirun
  平均利润
  average profit
    投入不同产业部门的同量资本在相同时间内所取得的等量利润。按照平均利润率计算,应归于一定量资本(不管它的有机构成和周转速度如何)的利润。用公式表示:
     平均利润=预付资本额×平均利润率如果投资量不等(按照平均利润率计算)也能取得与之成比例的相应利润量。它是全社会各个产业部门在一年间所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总和,按照全社会投资总额平均分摊的相应份额的利润,所以平均利润的实体就是平均剩余价值。
    对于资本家来说,只要投资量相等,不同产业部门所产商品的成本价格总是相等的。“成本价格的这种等同性,形成不同投资竞争的基础,而平均利润就是通过这种竞争确定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172页)。因为商品价值中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c+v)转化为成本价格,而剩余价值当作成本价格的余额和预付总资本的产物就转化为利润,所以,预付总资本的每一个部分都同利润保持着同等关系,或相同的比率,即要求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可是,在不同的产业部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不同,即使剩余价值率相同,仍然会有不同的利润率;这同资本发展的趋势或等量资本要求取得等量利润又是相矛盾的。这是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必然结果,又是利润再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起点。这个矛盾是通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从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而得到解决的。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是以各个特殊产业部门不同的个别利润率均衡化为平均利润率作为前提的。不同产业部门争夺有利投资场所的竞争引起资本在各部门间的自由流动,导致利润率的平均化,从而使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由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只是意味着个别利润率的变动在较长的时期之内会有平均化的趋势,所以平均利润也只是一种处于不断变动中的平均化趋势,而不能以数学的精确性把平均利润机械地理解为利润的绝对平均。
    马克思在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分配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地论述了平均利润的形成及其意义。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已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不过利润量和剩余价值量还是相等的。一旦利润进一步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后,许多产业部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量同本部门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已不相等了,因为从单个部门来说,平均利润量只同投资量成比例,而不同剩余价值量成比例。一般来说,只有那些资本有机构成同社会平均的资本构成相一致或接近的部门,它所实现的平均利润量才同本部门或企业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相一致或接近。况且,在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下,商业资本和银行资本等非生产性部门也同样获得平均利润。因此,似乎利润量的多少仅仅同资本的数量有关,从而,等量资本要求等量利润就似乎同价值规律与剩余价值规律相矛盾。可见,平均利润的形成就把剩余价值的本质和源泉进一步掩盖起来,资本拜物教也就进一步深化了。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深刻地揭示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不仅受到直接雇佣他们的个别资本家的剥削,而且受整个资本家阶级的剥削。尽管各个资本家在追逐利润的过程中存在着利害的冲突和剧烈的竞争,然而在对雇佣工人进行剥削和统治这一根本问题上,却有着共同的利益与一致的立场。“资本家在他们的竞争中表现出彼此都是虚伪的兄弟,但面对着整个工人阶级却结成真正的共济会团体”(同前,第25卷,第221页)。因此,无产阶级要根本改变被剥削和被压迫的地位,求得自身的解放,就必须整个阶级团结起来,并联合其他劳动人民,通过适合本国具体情况的各种形式的革命斗争,推翻整个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剥削制度,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
     (王锦涛)
    
相关词
企业利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包含词
平均利润率算术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规律
平均利润增长率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三年平均利润增长率
企业利润和平均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