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布萊氏鷚
  中文目名:雀形目
  中文科名:鶺鴒科
  中文屬名:鷚屬
  拉丁文名:anthus godlewskii
  英文名:blyth's pipit
  物種特徵:體長約18釐米。甚似田鷚及亞成體的平原鷚。較理氏鷚體小而緊湊,尾較短,腿及後爪較短,嘴較短而尖利。上體縱紋較多,下體常為較單一的皮黃色。中覆羽羽端較寬而成清晰的翼斑。與田鷚的區別在叫聲不同,體型較大,中覆羽斑紋不同且上體多縱紋。在手中時跗蹠比田鷚或理氏鷚短,比平原鷚的亞成鳥眼先色較淡且翼長,後爪較彎麯,嘴較短。虹膜深褐;嘴肉色;腳偏黃。
  圓潤的chup及特徵性的響亮嘁喳聲spzeeu,結尾時音略下降。
  分佈於蒙古、俄羅斯的外貝加爾、西伯利亞及中國東北;越鼕至印度。
  繁殖於大興安嶺西側經內蒙古至青海及寧夏。南遷至西藏東南部、四川及貴州。甚罕見於高可至海拔3400米處。迷鳥至香港。喜曠野、湖岸及幹旱平原。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傢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傢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