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竜竹(dendrocalamus sinicus chia et j.l.sun)
我國是世界竹類植物重要的發祥地之一,竹文化豐富燦爛,歷史悠久;竹子種類繁多,全國約有40個屬,400多個種。
在我國浩如煙海的竹類資源中,巨竜竹堪稱“竹王”,它高大筆直,雄壯魁偉,高可達30多米,徑粗可達30多釐米,是目前發現的竹類中最粗的竹子。西雙版納傣族稱巨竜竹為“埋波”,意思是“最大的竹子”。
巨竜竹數量不多,主要分佈在雲南臨滄、西雙版納的邊遠地區。西雙版納傣族的日常生活與巨竜竹關係頗為密切,甚至可以說是達到了“不可一日無此君”的地步:建蓋結實穩固的竹樓,它當之無愧為最佳材料;它標直的竹幹可製作水筒槽;粗大的竹筒可製作水桶;堅硬的竹節可製作竹盆、竹碗、竹飯盒;多須的竹根可製作工藝品;巨大的竹筍是竹筍中的佼佼者等等。
傣傢竹樓風格獨特,整潔美觀,不僅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而且外形很象傳說中的“鳳凰展翅”。千百年來,傣傢人一直以此為驕傲和自豪,這其中就有着巨竜竹的汗馬功勞。關於傣傢的竹樓,還有着非常動人的傳說故事呢!一是說古時候,傣傢人的首領、大英雄帕雅桑木底先後為百姓設計、建造了兩種房屋,但都不太成功。正當他在為如何建蓋最理想的房屋而冥思苦想,苦苦思索時,天王帕雅英變成一隻美麗的“糯哼”(傣語鳳凰)冒着風雨飛到了他面前翩翩起舞。鳳凰揚揚雙翅,暗示屋脊應該是人字架,鳳凰低頭拖尾暗示要蒙住人字架的兩側,以擋住從側面飄來的風雨,鳳凰將腳立在地上托住身子暗示住房要分上下兩層。鳳凰飛走以後,聰明的帕雅桑木底就模仿鳳凰在風雨中的舞姿,創造出了既能遮風擋雨,又能防潮、防猛獸的高腳竹樓,並稱之為“烘哼”(傣語鳳凰樓),並一直沿襲到今天。另一是說三國時候,諸葛亮帶兵南徵到傣族地區,他見傣族百姓沒有住房,便摘下頭上的帽子放在地上,讓傣族百姓仿造為住房,於是傣族百姓就用竹子建造了這樣的高腳竹樓,並流傳至今。
我國是竹類植物的發祥地之,全國共有41個屬,400多種。
竹子在遠古的時候就和我們的先人發生密切的關係。大約在l萬年以前的原始社會,就利用竹子做弓箭;根據出土文物鑒定,在 原始母係社會時期,就開始用 竹子編籮筐;造紙術未發明之前,書就是用竹子製成的竹 簡;有文字記載以來,就有竹的記載,殷墟甲骨文就有帶竹頭的字;《易經》、《詩經》等古書中都有竹的記載;特別是元代李衍的《竹譜詳錄》中對竹的記載更為詳細;到明清時代,種竹、用竹、賞竹、畫竹都十分盛行。
世博園的竹園裏栽培了318種竹子。這裏既有叢生竹,又有散生竹;既有低海拔濕熱地區的竹種,也有高山寒凍地帶的竹種;既有高原平壩的竹種,也有石灰岩山地特有竹種。這裏有世界最細的竹子,也有世界最粗的竹子;這裏有竹節最長的竹子,也有竹節最短的竹子;這裏有竹壁最薄的竹子,也有實心竹子;還有奇特的龜背竹、佛肚竹、方竹、斑竹等等。這些浩如煙海的竹類資源中,堪稱“竹王”的是臣竜竹。
巨竜竹其幹徑可達30多釐米,是目前發現的竹類中最粗的竹子。雲南臨滄、西雙版納邊遠地區是巨竜竹的老傢。 西雙版納傣族稱巨竜竹“埋波”,意為竹中最大者。建蓋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竹樓,巨竜竹是首選的竹材。傣傢人還用巨竜竹的粗大的竹筒製作水桶,用竹節制作臉盆、竹節碗,用竹根挖製飯盒,用標直的竹幹做水筒槽。巨竜竹的竹筍更是竹筍中的佼佼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