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産於青島嶗山,是南方茶樹“南茶北引”近10年的成果。以緑茶為主,兼有少量烏竜茶,紅茶,花茶。
嶗山緑茶的“南茶北嫁”
喜歡喝茶的青島人都知道“嶗山緑”,它吸收了山水精華,湯碧色青,品之回味無窮。但可能很少人知道,嶗山茶並不是“坐地戶”,而是從千裏之外“移民”而來。
南茶“北嫁”入嶗山 上世紀五十年代,有人提出“南茶北引”的設想,認為嶗山三面臨海,氣候溫和濕潤,水質優良,又有適宜茶樹生長的酸性土壤。1957年鼕,園林管理處開始茶苗移植試驗,引種的絶大多數是皖南、浙江的良種。
嶗山緑茶最初在太平山南麓苗圃試種,第一次從黃山運來兩年生茶苗5000株,由於信心不足,加之茶苗啓運時間不當,根部損傷較重,第二年春天培植完全失敗,無一成活。1958年我市又試行育苗馴化,由杭州引種,在中山公園太平山南麓的空曠地帶試種,出苗率達70%左右。
茶樹入嶗山,首選地方是素有“小江南”之稱的太清宮林區。1959年,從南方遠道而來的“客人”落戶在太清宮小廣場前。當時播種了5萬多叢,折合40多畝,但由於長期缺乏管理,僅存活5千至1萬叢。經過一兩年的精心管理和培育,引種成功。日前,在上清宮附近海拔300米的一塊坡地上,有人發現了1962年種植的27叢茶樹。期間沒有人管理,但茶苗竟安全越鼕,可見嶗山極適宜茶樹生長。
入鄉容易隨俗難 “南茶北引”成功了,但産地有限,産量很低,在社會上幾乎沒有影響。80年代中後期到90年代初,茶葉種植有所發展,但是種植技術很不普及,特別是製茶技術衹有極少的那麽幾個人掌握,上市數量非常有限。由於大環境不成熟,加之當時人們的生活水平較低,到90年代初期嶗山茶種植面積也就1000畝左右。
嶗山茶“反客為主”
90年代中後期,嶗山茶獲得大發展,政府製定扶持政策,提供資金支持、技術指導,鼓勵農民打破傳統的種植結構,改糧為茶。大部分農戶的承包地種上了茶葉。茶葉種植面積差不多年均增加1000畝左右。嶗山緑茶註册商標幾十個,種植技術和製茶技術越來越精湛,嶗山茶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各種花茶日漸從當地人的桌上退出,嶗山緑茶成了不可替代的飲品。
2004年5月青島市首屆“嶗山茶節”成功舉辦,60多個品種的嶗山茶參展,嶗山萬裏江茶、嶗山雲霧茶等十大名茶風靡海內外,嶗山茶文化的研究也在興起。目前,嶗山區茶葉種植面積達12000餘畝。從第一批茶樹“客人”移居嶗山算起,嶗山茶的歷史已近半個多世紀。到今天,嶗山“客傢”茶已經成為我國茶葉市場上的一支崛起的新生軍,在人們的潛意識裏它就是地道的“坐地戶”了。
嶗山緑茶製作工藝
1.種茶即育茶。
要生産出優質的茶葉需要優質的空氣、土壤、水分、周圍環境,缺一不可。沒有此基礎,就沒有優質的茶葉。更需要種茶者像關懷、照顧自己的小孩子一樣來培育茶葉。
2.茶葉的采摘。
採茶時間在清晨,選取一芽一葉、一芽兩葉。
3.殺青。
茶葉晾幹後,就進入了炒茶階段。通過殺青揉捻將茶葉種的草氣味驅除。這一步,直接影響到成品茶的品質。
4.烘幹。
在殺青、揉捻之後就可以將茶葉烘幹、磨光。其中關鍵是要掌握好炒茶的火候。
5.篩選。
將炒好的茶葉中的粉末過濾出來後,捲麯、新鮮、帶有濃郁板慄香味的成品茶製作完成。
6.包裝。
內包裝是用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酯等與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復合或噴塗鋁後形成的雙層或三層復合包裝材料,具有防潮保鮮的作用。
外包裝主要體現了茶葉的檔次與對嶗山茶文化的品位,有散裝、袋裝、盒裝、筒裝、手提袋等。
7. 衝泡嶗山茶時,水溫應控製在80℃~90℃。這從水沸騰的程度就能看出來。如果水冒魚眼大小的泡,則水溫就低了,逼不出“茶香”;如果水全部沸騰,則水溫就過高了,衝泡的茶葉會顯出“糊”味;衹有水冒螃蟹眼大小的水泡,纔是衝泡嶗山茶最好的水溫。 嶗山茶文化
嶗山,是“海上第一名山”,有“神仙宅窟”“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之美譽。獨特的地理環境,肥沃的土地,優質的水源培育出的嶗山茶,色、香、味、形俱佳,名揚海內外。
嶗山種茶已有悠久的歷史。嶗山茶相傳原由金丘處機,明張三豐等嶗山道士自江南移植,親手培植而成,數百年為嶗山道觀之養生珍品。清顧炎武曾品作詩贊嶗山,蒲鬆齡曾飲茶《聊齋》寫絳雪。嶗山茶的成品茶屬於緑茶,由精選嶗山鮮茶用現代工藝加工而成。嶗山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光照較強,霜期也較南方長,加之晝夜溫差大,茶樹生長發育慢,有充分時間積纍養分,故嶗山茶內含營養物質豐富,有大量的多酚類、咖啡鹼、芳香物質和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等有益人體健康的成份。飲用嶗山茶,有興奮解倦、止渴解毒、促進血液循環、軟化血管、清心明目之功效。特別是茶內氨基酸和咖啡鹼含量高,茶湯濃醇鮮爽,飲後頰齒留香,令各地好茶者贊不絶口。因此,嶗山茶與嶗山礦泉水、嶗山耐鼕花並稱“嶗山三絶”,享名天下,冠蓋東方。
嶗山茶史悠久,絢麗多彩,在幾百年的歷史長河中積澱了豐富的文化內含,托情寓義、理性升華,個性獨具、形神完美,極具大傢風範,在中國茶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同國內其他茶文化源地相比,嶗山茶文化有諸多獨到之處。一是內聚山海文化的特質。"茶實嘉木英,其香乃天育"。嶗山茶,集天地之靈氣,納山海之精華,實是名山名水孕育出的名品。被譽為"海上名山第一"的嶗山,是我國海岸綫上唯一海拔超千米的高山,山青海碧,雲霧繚繞,氣候適宜,加上富含礦物質的天然泉水,造就了嶗山茶色、形、香、味、意俱佳的品質,位居"嶗山三絶"之首,遠有美名
嶗山素有景色優美、氣候宜人而聞名於世。鼕季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氣溫為零下1.2℃,夏季最熱的8月平均氣溫為25℃,全年平均氣溫12.2℃。當中國北方早以冰封雪飄之時,青島市、嶗山依舊溫暖如春,當南方酷暑難耐之時,青島市、嶗山卻涼如初秋,所以一年四季(尤其春、夏、)雲霧繚繞,空氣溫度大,白晝溫差較大,嶗山土地肥沃,嶗山水充沛。該地區被山東省農業廳命名為無公害農業生産基地。為此很適合嶗山緑茶種植和生産。由於獨特的氣候和優良的生態環境,嶗山緑茶生産周期長(即采摘間隔時間長)鮮茶葉葉面厚實,所以茶葉所含營養成份豐富,茶葉本身有一種天然的、獨特的、豌豆面香味,山慄子面的香氣,經科學論證確認緑茶是六大保健食品之一,為此深受消費者喜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