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
|
原峰峰市,1952年將峰峰市所屬行政區域歸邯鄲市領導,1956年12月15日完成了合併交接工作事宜,改為邯鄲市峰峰礦區至今。
峰峰礦區西依太行山脈,東臨冀南平原,北有洺水涓涓,南係漳河東漸,是南北經濟交流中轉要地和區域性經濟的腹心。與武安,邯鄲市相鄰。該區轄9個鎮,148個行政村、68個社區。九鎮為臨水鎮、峰峰鎮、新坡鎮、大社鎮、和村鎮、義井鎮、彭城鎮、界城鎮、大峪鎮。區政府駐滏陽東路44號。
該區位於河北省南部、太行山東麓(北緯36°20'—36°34',東經114°3'—114°16'),地處晉、冀、豫三省交界地帶,距北京500公裏,西側為山間盆地,東側是傾斜平原,最高海拔891米。全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1℃,年總降水量增均627㎜。南北長22.2公裏,東西寬18公裏,全區總面積353平方公裏,轄9個鎮、148個行政村、68個社區。全區總人口50.2萬人,其中城市人口30萬人,是邯鄲市的次中心。
峰峰礦區境內礦産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已探明並具開採價值的有煤、鐵礦石、瓷土、鋁礬土、石灰石、大理石、石膏等30多種,其中原煤儲量35億噸,鋁礬土4億噸,優質石灰石55億噸,煤矸石3億噸,紫砂土2億噸。這些資源不僅儲量大,而且埋藏淺、品位高、宜開採,對於發展煤化工、電力、建材、陶瓷等項目,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煤礦特別豐富。包括的煤礦有四礦,五礦,萬年礦,小屯礦,黃沙礦,通二礦,薛村礦,大淑村礦梧桐莊礦等。
該區內有各類企業1000多傢,其中國傢、省、市屬企業236傢。邯峰發電廠。規劃總容量為2520Mw,邯峰一期工程是中德合資國傢“九五”重點項目,廠區占地73.54公頃,建設項目總投資78.87億元,該廠年發電量接近80億千瓦時,有效地緩解了河北南部電網用電緊張局面。峰峰集團有限公司(峰峰礦務局)。國傢520戶重點企業,全國煤炭百強企業。現有職工6.2萬餘人,總資産42億元。集煤炭生産、洗選加工、基建施工、機械製造等多行業、多品種、多種經營綜合發展的特大型企業。河北太行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全國建材行業首批大型一檔企業,2002年太行股份A股在上海證交所成功上市,年生産能力500餘萬噸,職工3600餘人,在全國水泥行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邯鄲陶瓷集團。成立於1952年,集團總資産13.7億元,集團成員企業30余家,職工總數2萬人,年生産瓷器2億件。2004年6月劃歸峰峰礦區管理。 |
|
臨水鎮 鎮政府駐滏陽東路44號。面積30.0平方千米,人口10.75萬。轄19個社區、16個行政村:春光花園、滏陽新村、鐵東、鐵北、濱河、朝陽、滏南、滏北、躍西、興旺、機廠、商貿、通順、電廠、泉頭、九竜、五指院、建材廠、人民街;新清流、東清流、西清流、中清流、東泉頭、西泉頭、黑竜洞、東紙坊、西紙坊、北留旺、郭莊、南頭、東溝、清泉、石橋、臨水。
峰峰鎮 鎮政府駐通山路。面積48.9平方千米,人口8.22萬。轄13個社區、14個行政村:五礦一、五礦二、五礦三、人民一、人民二、太安一、太安二、太安三、新新一、新新二、新新三、工程處、607;峰峰、九合、立合、霍莊、袁窪、上官莊一、上官莊二、後西佐、中西佐、前西佐、羊渠河、辛寺莊、街二莊、滏嶺莊。
彭城鎮 鎮政府駐彭新路。面積33.7平方千米,人口5.60萬。轄11個社區、17個行政村:彭東、彭西、彭北、聯東、聯西、新華、河泉北、河泉南、三和東、三和西;張傢樓、南羊臺、沙果園、豆腐溝、羊角鋪、常範、北新、富田、三和、聯合、韓莊、新華、爐上、河泉、吝莊、新村。
和村鎮 鎮政府駐何莊。面積61.4平方千米,人口7.13萬。轄6個社區、21個行政村:何莊、萬年、姚莊、和平、南長樂、北長樂;何莊、東莊、曹莊、西和、杜莊、東和、柏泗、姚莊、集賢、北鬍、金村、南鬍、崗頭、東苑城、董傢莊、北八特、南八特、大溝港、李崗西、劉崗西、後連莊。
義井鎮 鎮政府駐義和街。面積61.9平方千米,人口5.83萬。轄6個社區、28個行政村:永勝、礦院、零三、鐵廠、六廠、義井;義西、義中、義北、南侯、北侯、宿鳳、崗頭、羊一、羊二、山底、李莊、新莊、上腦、下腦、王一、王二、王三、一社、二社、馬莊、石臼、義張莊、東王看、三河底、上撥劍、下撥劍、九竜蛟、西山。
大社鎮 鎮政府駐大社村。面積41.6平方千米,人口4.79萬。轄5個社區、17個行政村:薛村礦一、薛村礦二、牛兒莊礦一、牛兒莊礦二、小屯礦;南大社、樂意莊、寺後坡、牛二莊、北羊二莊、南羊二莊、薛村、磨屋、莊裏、東屯、彥亭、西屯、南崗、佐城、香山、張莊、南旺。
界城鎮 鎮政府駐北界城村。面積29.1平方千米,人口3.02萬。轄3個社區、13個行政村:黃沙礦、孫莊礦西、孫莊礦東;北界城、南界城、小河溝、劉起溝、李傢山、雙合山、東老鴉峪、西老鴉峪、孫莊、何莊、蘇一、蘇二。
新坡鎮 鎮政府駐羊渠河礦工人村。面積24.4平方千米,人口3.03萬。轄3個社區、14個行政村:羊北東、羊北西、羊南;新坡、姚一、姚二、姚三、姚四、大潘、西潘、前臺、野莊、前樸、後樸、崔莊、王莊、後臺。
大峪鎮 鎮政府駐三礦北工人村。面積22.0平方千米,人口2.06萬。轄2個社區、8個行政村:峪南、峪北;南山、仁義、新立、藺傢溝、南大峪、北大峪、東北澗溝、西北澗溝。 |
|
夏時,(公元前21世紀)禹分天下為九州,峰峰地區為冀州之域。
商初(公元前19世紀),屬殷地。商的中期,曾屬“啓”、“受”氏部落。商末 ,屬商紂的王畿之地。
西周, 約周武王十二年 (公元前1065年)周滅商後,武王封商紂王子武庚為殷侯,峰峰地區為殷侯所統。約周成王二年(公元前1062-1061年)武庚、“三監”叛亂,被周公旦徵滅。峰峰地區屬衛國。
春秋時期,本地區大部分地域屬趙。
秦,秦王嬴政十九年、趙王遷八年(公元前228年)秦剋邯鄲,設邯鄲郡。峰峰地方屬之。
漢代,峰峰地方鼓山以東為魏郡之鄴縣,鼓山以西為武安縣屬。
三國魏黃初三年(222年)析武安縣、鄴縣始置臨水縣,隸廣平郡。
兩晉因之。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省臨水縣,入鄴縣(今臨漳縣西南)。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復置臨水縣,改屬成安郡。
北齊天保元年(550年) 臨水縣移治鬆𠔌。(唐《元和郡縣圖志》原文“移理鬆釜”,宋《太平寰宇記》改“釜”作“𠔌”。)
北周武帝建德年間(572—577年) 臨水縣移治涉城(今涉縣)。建德元年(572年)從臨水縣析出滏陽縣,屬成安郡。建德六年(577年)廢臨水縣入滏陽縣。
隋開皇七年至十年(587—590年)臨水縣復置,治所移 於西戌(今涉縣東北)。轄今涉縣、武安、磁縣廣大地區。隋開皇十年廢成安郡,於滏陽縣置慈州(因滏陽縣西九十裏有磁山,出磁石,取是名),臨水縣治又移至鬆𠔌,乃屬慈州。隋大業二年(606年)廢慈州,臨水縣和滏陽縣改屬魏郡相州。
唐武德元年(618年)復置慈州,領滏陽、臨水、成安三縣。六年省臨水縣入滏陽縣。唐貞觀元年(627年)慈州廢,滏陽縣改屬相州。
唐永泰元年(765年)復置慈州,領滏陽縣。廉察使薛嵩“於滏口之右故臨水縣城置昭義縣”。唐開成四年(839年)昭義縣治移至固鎮驛(今武安冶陶鎮一帶)。
宋太平興國元年(976年)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後,避諱“義”字,改昭義縣為“昭德縣”。宋熙寧六年(1073年)省昭德縣為鎮,入滏陽縣,仍屬慈州。宋政和三年(1113年)改“ 州”為“慈州”,屬河北西路。滏陽縣轄有四鎮,即臺城鎮、觀城鎮、昭德鎮和臨水鎮。
元初因之,元末滏陽縣和磁縣俱廢。
明洪武元年(1368年)十一月,復置磁州,屬廣平府。二年四月,磁州又改屬河南彰德府(今安陽)。
清初因之,清雍正四年(1726年)因滏陽河上源於邯鄲、永年諸縣用水爭訟,事關河南、河北兩省文務,從怡親王請,將磁州由河南彰德府改屬廣平府,歸直隸統轄,至清末。
民國二年(1913年)二月,改磁州為磁縣,屬直隸省冀南道。今礦區南部屬磁縣,北部的和村、大社一帶屬武安縣。次年又改屬大名道。十七年廢道,磁縣直隸河北省。二十六年(1937年)屬河北省第十六督察區。
1937年9月,日本侵略軍占領磁縣。11月1日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政府駐地天壕村,北岔口村,後又遷駐彭城。1939年磁縣屬太行區。1939年底,根據對敵鬥爭需要,中共磁東縣委成立,管轄敵占區的鼓山以東、平漢綫之西、漳河以北、邯武公路之南的地區。1942年3月,磁縣和武安縣南部(武南辦事處、邯鄲縣西部劃入部分)合併成立了磁武縣。縣駐地彭城,屬太行六專區領導。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磁武縣撤銷,恢復原建製。1945年10月2日磁縣解放,磁縣人民政府駐地彭城鎮,屬太行六專區領導。1946年5月2日改屬太行三專區。1947年1月1日磁縣又改屬太行五專區。1948年1月6日又改屬太行區六專區。同年4月磁縣人民政府從彭城鎮遷駐磁縣城。9月磁縣屬華北行政區六專區。1949年3月1日改屬太行區五專區。5月,太行區調整區劃,隨磁縣隸屬安陽專署領導。8月1日河北省人民立,8月20日隨磁縣劃歸河北省邯鄲專署領導。
峰峰礦區於1950年6月正式成立。由邯鄲專署直接領導。
1952年6月峰峰礦區歸河北省直屬領導。
1955年2月,峰峰礦區改建成峰峰市,直屬河北省。
1956年10月12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39次會議通過《國務院關於撤銷河北省峰峰市 的决定》(56)國曾字第84號决定指出:“撤銷峰峰市,將峰峰市所屬行政區域歸邯鄲市領導。”1956年12月15日完成了合併交接工作事宜。峰峰市撤銷,改為邯鄲市峰峰礦區至今 |
|
北響堂寺。位於和村鎮鼓山西側,建造在半山腰石壁之上。它草創於北魏建於北齊(公元550—577年),北齊後隋、唐、宋、元、明又均有續鑿。現存石窟9座,(其它小龕不在其內)大小佛像725尊。石窟分南、中、北三組,每組皆有以北齊為代表的一個大窟。中國史學家範文瀾在《中國通史》中寫道“北響堂石空窟大佛洞可以與竜門石窯的賓陽洞、鞏縣石窟第五窟、雲崗石窟的各大窟相媲美”。
南響堂寺。位於古太行八陘之一“滏口陘”西側要隘處(現在西紙坊村),由石窟、靠山樓閣、殿宇和古塔組成。據現存隋碑記載,始建於公元565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石窟現存7座,共有大小造像3700餘身,刻有記年題記的有38處之多。石窟均鑿於北齊年間,窟內外及附近岩壁上還有不少隋唐等朝代補鑿的摩岩造像。寺內有宋塔、明清殿宇、百年古樹。
玉皇閣。原稱“玉帝四明無梁閣”。位於南響堂寺東南一華裏,為磚瓦結構的無梁建築。始建於明隆慶萬歷年間(公元1567—1573年),清光緒二十二年重建(公元1896年),占地面積300平方米。閣建於石供券平臺上,券沿雕四竜、二鳳和花卉,閣內無一梁柱。閣頂支承,在層層出跳的磚製華拱之上,共計24層,造成強烈的上升氣氛。頂內木雕,刀法精湛,生動異常,具有很高的科學和藝術價值,被世人稱為“天下江北第一閣”。
老爺山摩崖石刻。位於南響堂寺隔河南岸,元寶山下。始建於唐末。石刻為浮雕式佛教石刻,高不足1米,長約20米,上下交錯,開龕兩排,共7個佛龕,大小造像83尊,分有姿態各異的佛教,密教和道教題材。與南響堂寺、無梁閣形成一個三角形的天然風景區。
黑竜洞。位於元寶山下。該洞為石灰岩深洞,由地下水常年浸蝕而形成,後因地下水位和地殼變動而露出水面。洞下有泉,稱黑竜泉,是滏陽河的主要水源之一。黑竜泉多以岩縫、石洞噴射而出,猶如群竜吐水。竜洞東西100米有大泉眼26個,小泉眼不計其數,形成泉群。
風月關。又稱滏口祠,位於黑竜洞之上。風月關始建於唐,歷代重建已失其原貌。1986年礦區人民政府投資重建,使這一古老建築又煥發新顔。關內有昆山明月閣、菩薩廟、關公廟、黑竜廟等建築,建築面積540多平方米。
晉娘祠。位於西紙坊村,立廟久遠,始建年代不詳。廟中建有聖母殿,內供奉神像和山西太原晉祠供奉的晉祠娘娘相同,廟內存明萬歷22年間(公元1486年)石碑一塊。廟下有泉,泉入滏陽。 |
|
- : Fengfeng
|
|
峰峰鎮 |
|
債券 | 企業 | 廣場 | 激情 | 於文江 | 磁縣 | 白土 | 武安 | 黑竜洞 | 元寶山區 | 磁峰青年論壇 | 磁峰青年論壇吧 | 峰峰礦區 | 和村鎮 | 通二礦 | 北響堂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