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 > 峨眉耳蕨
目錄
No. 1
  鱗毛蕨科
  多年生草本蕨類,高25-35cm。根狀莖短,連同葉柄有疏生鱗片。葉三至四回羽狀細裂,末回裂狹細並僅有小脈1條。分佈于云南、貴州、四川,生於海拔800-1500m處的溪邊潮濕岩石或樹幹上。根狀莖短而斜升,頂端密被棕色卵形小鱗片。葉簇生;柄長達13釐米,稻稈色,堅實;葉倒披針形,長15~25釐米,寬4~7釐米,先端漸尖形,細密3回羽狀復葉,第1回小葉多數,密,互生,幾無柄,披針形,長2~3釐米,近於基部者稍短,且帶下嚮;第2回小葉6~12對,卵狀橢圓形,基部漸狹,循中肋延長;末回小葉2~3對,通常深2裂,裂片短綫形,寬不及1毫米,先端銳尖,全緣,具一小脈,不達於頂,紙質,緑色,下面略具小鱗片;孢子囊群小,圓形,每裂片1個,通常着生於葉脈之端,孢子囊群蓋圓膜質,與裂片等寬,不久即脫落。
中草藥
  【藥名】峨眉耳蕨
  【別名】萬年青、樹林株
  【漢語拼音】e mei er jue
  【英文名】all-grass of Omei Mountain Shield Fern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lystichum omeiense C.Chr.
  【歸經】肺;胃經
  【功效】清熱;瀉火;利尿
  【考證】出自《中國藥植志》
  【科屬分類】鱗毛蕨科
  【主治】肺胃熱盛之鼻腫;小便短赤;便秘;瘡癤久不收口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800-1500m的山坡溪𠔌邊濕石或樹幹上。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淨,鮮用或曬幹。
  【資源分佈】分佈四川、雲南、貴州等地。
  【動植物形態】植株高約40cm。根莖短而斜升,與葉柄基部疏被卵狀披針形小鱗片。葉簇生;葉柄長達10-15cm,禾稈色,被疏鱗片;葉片草質,披針或闊披針形,長15-25cm,中部寬4-7cm,嚮基部變狹,近光滑或偶有小鱗片,三至四回羽狀細裂;一回裂片多數,幾無柄,披針形,長2-3cm,近於基部者稍短;第二回裂片卵狀橢圓形,6-12對,基部漸狹;末回裂片倒披針形,寬約1mm,通常二深裂,與小羽軸等寬,銳尖頭,全緣;每裂片有小脈1條。孢子囊群着生於小脈先端;囊群蓋大,圓腎形,與裂片等寬,不久則脫落。
  【性味】苦;平
  【出處】《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