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寓意紋樣 > 歲寒三友
目錄
歲寒三友 Three Friends of Winter
拼音: suì hán sā yǒu

解釋: 鬆、竹經鼕不凋,梅花耐寒開放,因此有“歲寒三友”之稱。

資料來源: 宋·林景熙《王云梅捨記》即其居纍土為山,種梅百本,與喬鬆修篁為歲寒友。”

例子: 花鬆隱映竹交加,千樹玉梨花,好個~,更堪紅白山茶。(元·白樸《朝中措》)

歲寒三友 Suihansanyou  

No. 3
  指鬆、竹、梅。鬆、竹經鼕不凋,梅則迎寒開放,因稱“歲寒三友
No. 4
  蒼鬆隱映竹交加,千樹玉梨花,好個歲寒三友,更堪紅白山茶。——元· 白樸《朝中措》
No. 5
  到深秋之後,百花皆謝,惟有鬆竹梅花,歲寒三友。——明·無名氏《漁樵閑話》四折
No. 6
  歲寒:喻濁世。三友:山水、鬆竹、琴酒。三者為濁世之中的清高之物
指鬆﹑竹﹑梅 Plum Pine, Bamboo ﹑ that
  指鬆、竹、梅。鬆、竹經鼕不凋,梅則迎寒開花,故稱。 宋 葛立方 《滿庭芳·和催梅》詞:“梅花,君自看,丁香已白,桃臉將紅,結歲寒三友,久遲筠鬆。”《金瓶梅詞話》第二九回:“婦人施教 西門慶 ,使了六十兩銀子,也替他也買了這一張蠃鈿有欄桿的牀……裏面三塊梳背,都是鬆竹梅歲寒三友。”《紅樓夢》第十七回:“原來四面皆是雕空玲瓏木板,或‘流雲百蝠’,或‘歲寒三友’。”
漢語拼音
  suìhán sānyǒu
英文
  symbol of the lasting friendship,the tree durable plants of winter pine,bamboo and meihua
  天寒地凍,花木凋零。衹有鬆竹梅這三位“朋友”欣欣嚮榮,一派生機。
  其實鬆和竹是四季常青的,衹有梅到了鼕天才分外精神。三位朋友以鬆為首。因為它從南到北分佈最廣,大片的鬆林可以形成“朔風吹,林濤吼,峽𠔌震蕩”震撼人心的聽覺效果。孤鬆又可以在山巔上凌空獨立,形成“暮色蒼茫看勁鬆,亂雲飛渡仍從容”的視覺奇觀。
  竹子主要分佈在南方,北方也有一些。北京有個《紫竹院》公園,裏面就有竹子。北大校園裏也有不少。我傢的“小園”裏,我也種了幾棵,長得不錯,一年四季窗前總是緑影婆娑,也可算“占盡風情嚮小園”了。竹子是重要的物質材料:蓋房子、做傢具都有它的用武之地。竹筍還是席上的美味佳餚。也可以經常進入“尋常百姓傢”。竹子可以做成笙蕭琴笛,發出絲竹之樂的“清音”。因此竹比松樹更得文人青睞。但是竹子有個缺點,就是平時不開花,沒有嬌豔之美。
  梅花雖然沒有遍布全國,甚至許多北方人沒有親眼見過。但由於歷代文人的“炒作”,已經深入人心。為什麽梅花如今會“位壓群芳”呢?這是由於民族歷史形成的集體潛意識所决定的。許多國畫傢在畫梅花時,突出地表現在積雪的乾枯麯折的老樹之上,綻出了朵朵鮮花。“老梅”,“乾枝梅”的名稱,也集中的道出了在嚴酷的環境中,中華民族——這個古老多難的民族,對頑強的生命力和嬌豔之美的雙重審美追求的集體潛意識。
歲寒三友的由來
  北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遭權臣迫害,被捕入獄。經王安石等人營救,始得從輕定罪,安置黃州管製。黃州即今湖北黃岡。作為“罪人”的蘇軾初到此地時,心情很苦悶。稍後,傢眷來依,朋友來訪,蘇軾的心緒慢慢好轉,但生活上又發生了睏難,便嚮黃州府討來了數十畝荒地開墾種植,藉以改善生活。這塊地,當地人喚作“東坡”,蘇軾便自取別號為“東坡居士”。
  蘇軾在東坡栽了稻、麥等到農作物,又築園圍墻,造起房屋來。房子取名“雪堂”,並在四壁都畫上雪花;園子裏,則遍植鬆、柏、竹、梅等花木。一年春天,黃州知州徐君猷來雪堂看望他,打趣道:“你這房間起居睡臥,環顧側看處處是雪。當真天寒飄雪時,人跡難至,不覺得太冷清嗎?”蘇軾手指院內花木,爽朗大笑:“風泉兩部樂,鬆竹三益友。”意為風聲和泉聲就是可解寂寞的兩部樂章,枝葉常青的鬆柏、經鼕不凋的竹子和傲霜開放的梅花,就是可伴鼕寒的三位益友。
  徐君猷聞言,對蘇軾以“三友”自勵,保持凌寒留香的高尚情操,肅然起敬,從此更留意對他的照顧了。以後,合成鬆、竹、梅的“歲寒三友”圖案,一般都用在器皿、衣料和建築上。仁人志士對它的理解,是藉此體現傲霜鬥雪、鐵骨冰心的高尚品格,老百姓則看重其長青不老、終鼕不凋,引申為生命力的旺盛,所以也成為吉祥的象徵。
解釋
  (1) 指鬆、竹、梅。鬆、竹經鼕不凋,梅則迎寒開放,因稱“歲寒三友
  蒼鬆隱映竹交加,千樹玉梨花,好個歲寒三友,更堪紅白山茶。——元· 白樸《朝中措》
  到深秋之後,百花皆謝,惟有鬆竹梅花,歲寒三友。——明·無名氏《漁樵閑話》四折
  宋代林景熙《霽山集》四《五雲梅捨記》:“即其居纍土為山,種梅百本,與喬鬆、篁為歲寒友,”
  (2) 歲寒:喻濁世。三友:山水、鬆竹、琴酒。三者為濁世之中的清高之物
  所謂“歲寒三友”,即將松樹、翠竹、梅花
  松樹四季常青,姿態挺拔,葉密生而有層雲簇擁之勢,欹斜層疊,不啻馬遠、劉鬆年筆意。在萬物蕭疏的隆鼕,松樹依舊郁郁葱葱,精神抖擻,象徵着青春常在和堅強不屈。松樹的品格是國人最為崇拜的。
  竹是高雅、純潔、虛心、有節的象徵,古今庭園幾乎無園不竹,居而有竹,則幽簧拂窗,清氣滿院;竹影婆娑,姿態入畫,碧葉經鼕不凋,清秀而又瀟灑。古往今來,“不可一日無此君”已成了衆多文人雅士的偏好。
  梅花為中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姿、色、香、韻俱佳。宋人林和靖的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將梅花的姿容、神韻描繪得淋漓盡致。漫天飛雪之際,獨有梅花笑傲嚴寒,破蕊怒放,這是何等的可愛、可貴!
其他解釋
  中國古代文人喜愛寄物抒情,藉以自然物來表現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對精神境界的追求。堅毅不撥的青鬆,挺拔多姿的翠竹,傲雪報春的鼕梅,它們雖係不同屬科,卻都有不畏嚴霜的高潔風格。它們在歲寒中同生,歷來被中國古今文人們所敬慕,而譽為“歲寒三友”,以此比喻忠貞的友誼。
歲寒三友 (題畫詩)
  陶行知
  萬鬆嶺上鬆,鼓蕩天風,
  震動昆侖第一峰。
  千軍萬馬波濤怒;海出山中。
  竹緑梅花紅,轉戰西東,
  爭取最後五分鐘,百草千花休閑笑,
  且待三鼕。
  墨梅圖題詩
  王冕
  吾傢洗硯池頭樹,
  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顔色好,
  衹留清氣滿乾坤。
  墨竹圖題詩
  鄭燮
  衙齋臥聽蕭蕭竹,
  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
  一枝一葉總關情。
  蒼鬆怪石圖題詩
  李方膺
  蒼鬆怪石圖題詩
  君不見,歲之寒,
  何處求芳草。
  又不見,鬆之喬,
  青青復矯矯。
  天地本無心,萬物貴其真。
  直幹壯山嶽。秀色無等倫。
  飽歷與冰霜,千年方未已。
  擁護天闕高且直,
  迥於春風碧雲裏。
中國傳統吉祥圖案
  宋人蘇東坡曾做題畫詩曰:“梅寒而秀,竹瘦而壽,石醜而文”。其後文人常用此三物自喻。後又將石換成鬆,“鬆逾霜雪而高潔”,鬆竹梅就成了固定的組合以喻高風亮節。
  相關詞:鬆竹梅蘭,桃李杏菊
  相關[古詩]
  
  鬱鬱澗底鬆,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晉太康·左思)
  有鬆百尺大十圍,生在澗底寒且卑。(唐·白居易)
  大雪壓青鬆,青鬆挺且直。(陳毅)
  苔滑非關雨,鬆鳴不假風。(唐·寒山子)
  鬆門風自掃,瀑布雪難消。(唐·皇甫曾)
  蒼蒼鬆檜陰,曉日露西嶺。(唐·許渾)
  鬆間石上定僧寒,夜半猶溪水聲急。(唐·陸龜蒙)
  穿鬆渡雙澗,宮殿五峰圍。(宋·夏竦)
  鬆風吹茵露,翠濕香裊裊。(宋·蘇軾)
  兩廊諸嶽色,九裏亂鬆聲。(宋·洪適)
  應有山神長守護。鬆風時為掃埃塵。(宋·史太章)
  微吟海月生岩桂,長笑無風起澗鬆。(宋·何孫)
  竹
  好竹連山覺筍香 (宋·蘇軾)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宋·歐陽修)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 (唐·李白)
  詩思禪心共竹閑,任他流水嚮人間 (唐·李嘉佑)
  修竹萬竿鬆影亂,山風吹作滿窗雲 (元·薩都拉)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唐·孟浩然)
  新鬆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 (唐·杜甫)
  爆竹聲中一歲除 (宋·王安石)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唐·杜甫)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宋·蘇東坡)
  新筍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宋·周邦彥)
  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 (唐·李涉)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 (宋·蘇軾)
  梅
  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唐·黃蘖禪師)
  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宋·某尼悟道詩)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 (唐·李白)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五代·李煜)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宋·盧梅坡)
  黃梅時節傢傢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趙師秀·宋)
  何方化作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宋·陸遊)
  溪回𠔌轉愁無路,忽有梅花一兩枝 (宋·楊萬裏)
  數點梅花天地心 (宋/元·翁森)
  尋常一樣窗前月,纔有梅花便不同 (宋·杜耒)
  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宋·賀鑄)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宋·盧梅坡)
  回答者: xianliang_hs - 探花 十一級 12-4 20:30
  修改答復: xianliang_hs,您要修改的答復如下: 積分規則 關閉
  
  鬱鬱澗底鬆,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晉太康·左思)
  有鬆百尺大十圍,生在澗底寒且卑。(唐·白居易)
  大雪壓青鬆,青鬆挺且直。(陳毅)
  苔滑非關雨,鬆鳴不假風。(唐·寒山子)
  鬆門風自掃,瀑布雪難消。(唐·皇甫曾)
  蒼蒼鬆檜陰,曉日露西嶺。(唐·許渾)
  鬆間石上定僧寒,夜半猶溪水聲急。(唐·陸龜蒙)
  穿鬆渡雙澗,宮殿五峰圍。(宋·夏竦)
  鬆風吹茵露,翠濕香裊裊。(宋·蘇軾)
  兩廊諸嶽色,九裏亂鬆聲。(宋·洪適)
  應有山神長守護。鬆風時為掃埃塵。(宋·史太章)
  微吟海月生岩桂,長笑無風起澗鬆。(宋·何孫)
  竹
  好竹連山覺筍香 (宋·蘇軾)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宋·歐陽修)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 (唐·李白)
  詩思禪心共竹閑,任他流水嚮人間 (唐·李嘉佑)
  修竹萬竿鬆影亂,山風吹作滿窗雲 (元·薩都拉)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唐·孟浩然)
  新鬆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 (唐·杜甫)
  爆竹聲中一歲除 (宋·王安石)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唐·杜甫)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宋·蘇東坡)
  新筍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宋·周邦彥)
  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 (唐·李涉)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 (宋·蘇軾)
  梅
  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唐·黃蘖禪師)
  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宋·某尼悟道詩)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 (唐·李白)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五代·李煜)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宋·盧梅坡)
  黃梅時節傢傢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趙師秀·宋)
  何方化作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宋·陸遊)
  溪回𠔌轉愁無路,忽有梅花一兩枝 (宋·楊萬裏)
  數點梅花天地心 (宋/元·翁森)
  尋常一樣窗前月,纔有梅花便不同 (宋·杜耒)
  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宋·賀鑄)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宋·盧梅坡)
漢語拼音
  suì hán sān yǒu
英文
  symbol of the lasting friendship,the tree durable plants of winter pine,bamboo and meihua 象徵着持久的友誼,持久的樹木植物的鼕季松樹,竹子和梅花
  解釋:鬆、竹經鼕不凋,梅花耐寒開放,受人們贊頌,因此有“歲寒三友”之稱。
  出處:宋·林景熙《王云梅捨記》:“即其居纍土為山,種梅百本,與喬鬆修篁為歲寒友。”
  事例:花鬆隱映竹交加,千樹玉梨花。好個~,更堪紅白山茶。(元·白樸《朝中措》)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鬆、竹、梅。
  天寒地凍,花木凋零。衹有鬆竹梅這三位“朋友”欣欣嚮榮,一派生機。
  其實鬆和竹是四季常青的,衹有梅到了鼕天才分外精神。三位朋友以鬆為首。因為它從南到北分佈最廣,大片的鬆林可以形成“朔風吹,林濤吼,峽𠔌震蕩”震撼人心的聽覺效果。孤鬆又可以在山巔上凌空獨立,形成“暮色蒼茫看勁鬆,亂雲飛渡仍從容”的視覺奇觀。
  竹,主要分佈在南方,北方也有一些。北京有個'紫竹院'的公園,裏面就有竹子。北大校園裏也有不少。我傢的“小園”裏,我也種了幾棵,長得不錯,一年四季窗前總是緑影婆娑,也可算“占盡風情嚮小園”了。竹子是重要的物質材料:蓋房子、做傢具都有它的用武之地。竹筍還是席上的美味佳餚。也可以經常進入“尋常百姓傢”。竹子可以做成笙蕭琴笛,發出絲竹之樂的“清音”。因此竹比松樹更得文人青睞。但是竹子有個缺點,就是平時不開花,沒有嬌豔之美。早熟禾科(Poaceae)竹亞科(Bambusoideae)高大喬木狀禾草類植物的通稱。植物學文獻中記載有75屬以上,1,000多種,但其中許多是同物異名。竹為高大、生長迅速的禾草類植物,莖為木質。分佈於熱帶、亞熱帶至暖溫帶地區¦東亞、東南亞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島嶼上分佈最集中,種類也最多。青籬竹屬(Arundinaria)的少數幾個種原産於美國南部,在該處沿河岸生長或生長於沼澤地區,形成濃密的竹叢。
  竹是高雅、純潔、虛心、有節的象徵,周天侯的《頌竹》:苦節憑自珍,雨過更無塵。歲寒論君子,碧緑織新春。便是它的寫照。古今庭園幾乎無園不竹,居而有竹,則幽簧拂窗,清氣滿院;竹影婆娑,姿態入畫,碧葉經鼕不凋,清秀而又瀟灑。古往今來,“不可一日無此君”已成了衆多文人雅士的偏好。
  竹
  梅花雖然沒有遍布全國,甚至許多北方人沒有親眼見過。但由於歷代文人的“炒作”,已經深入人心。為什麽梅花如今會“位壓群芳”呢?這是由於民族歷史形成的集體潛意識所决定的。許多國畫傢在畫梅花時,突出地表現在積雪的乾枯麯折的老樹之上,綻出了朵朵鮮花。
  梅花為中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姿、色、香、韻俱佳。宋人林和靖的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將梅花的姿容、神韻描繪得淋漓盡致。漫天飛雪之際,獨有梅花笑傲嚴寒,破蕊怒放,這是何等的可愛、可貴!
  同時也象徵着人卓而不群,超凡脫俗的品格.
  梅花
  一般為常緑喬木,很少為灌木,樹皮多為鱗片狀,葉子針形,花單性,雌雄同株,結球果,卵圓形或圓錐形,有木質的鱗片,木材和樹脂都可利用。又如:鬆塔;鬆濤;鬆針;鬆脂;鬆亭(旁邊有松樹的亭子);鬆活(以鬆柏的枝葉紮成人、鶴、鹿、亭等形狀,作為冥器,叫做鬆活);鬆肪(鬆脂);鬆扇(用柔嫩鬆皮製成的一種古扇);鬆釵(松樹的枝葉);鬆腴(鬆脂);鬆花緑(亦作“鬆花”、“鬆緑”。偏黑的深緑色,墨緑);鬆篁(松樹與竹子)
  松樹四季常青,姿態挺拔,葉密生而有層雲簇擁之勢,欹斜層疊,不啻馬遠、劉鬆年筆意。在萬物蕭疏的隆鼕,松樹依舊郁郁葱葱,精神抖擻,象徵着青春常在和堅強不屈。松樹的品格是國人最為崇拜的。
三友解釋
  (1) 指鬆、竹、梅。鬆、竹經鼕不凋,梅則迎寒開放,因稱“歲寒三友
  蒼鬆隱映竹交加,千樹玉梨花,好個歲寒三友,更堪紅白山茶。——元· 白樸《朝中措》
  到深秋之後,百花皆謝,惟有鬆竹梅花,歲寒三友。——明·無名氏《漁樵閑話》四折
  宋代林景熙《霽山集》四《五雲梅捨記》:“即其居纍土為山,種梅百本,與喬鬆、篁為歲寒友,”
  (2) 歲寒:喻濁世。三友:山水、鬆竹、琴酒。三者為濁世之中的清高之物
  所謂“歲寒三友”,即將松樹、翠竹、梅花
歲寒三友的詩
  (題畫詩)
  陶行知
  萬鬆嶺上鬆,鼓蕩天風,
  震動昆侖第一峰。
  千軍萬馬波濤怒;海出山中。
  竹緑梅花紅,轉戰西東,
  爭取最後五分鐘,百草千花休閑笑,
  且待三鼕。
  卜算子 詠梅
   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
  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
  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
  衹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
  她在叢中笑。
  墨梅圖題詩
  (元)王冕
  吾傢洗硯池頭樹,
  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顔色,
  衹留清氣滿乾坤。
  墨竹圖題詩
  (清)鄭燮
  衙齋臥聽蕭蕭竹,
  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
  一枝一葉總關情。
  蒼鬆怪石圖題詩
  (清)李方膺
  君不見,歲之寒,
  何處求芳草。
  又不見,鬆之喬,
  青青復矯矯。
  天地本無心,萬物貴其真。
  直幹壯山嶽。秀色無等倫。
  飽歷與冰霜,千年方未已。
  擁護天闕高且堅,
  迥幹春風碧雲裏。
  青鬆翠柏迎春至
  白雪紅梅送福來
  江山萬裏如畫 神州四時皆春
  鼕去山明水秀 春來鳥語花香
  詠梅
  (宋)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唯有暗香來。
  鬆柏風度.
  梅竹情操 .
  格超梅以上 .
  品在竹之間 .
  竹開霜啓翠 .
  梅動雪前春 .
  吾愛鬆柏梅三友 .
  任爾東西南北風 .
  品若梅花香在骨 .
  人如秋水玉為神 .
  虛心竹有低頭葉 .
  傲骨梅無仰面花 .
  學翠竹到老虛心留勁節 .
  敬蒼鬆久經風雨不知寒.
中國傳統吉祥圖案
  傳統寓意圖案。指鬆、竹、梅。鬆、竹經鼕不凋,梅則迎寒開花,故稱歲寒三友。宋林景熙《霽山集·五雲梅捨記》:“即其居梁土為山,種梅百本,與喬鬆,修篁為歲寒友。”《孤本元明雜劇》缺名《漁樵閑話》四:“那鬆柏翠竹,皆比歲寒君子,到深秋之後,百花皆謝,惟有鬆、竹、梅花,歲寒三友。”清高宗御制詩三集也曰:“南宋馬遠有歲寒三友圖。所繪鬆竹梅。……三友圖在內府。乾隆帝有題詩。”據此,足見宋代已把鬆、竹、梅作為歲寒三友了。這一圖案花紋,明清以來的瓷器、衣料、傢俱、建築等應用較多。
  宋人蘇東坡曾做題畫詩曰:“梅寒而秀,竹瘦而壽,石醜而文”。其後文人常用此三物自喻。後又將石換成鬆,“鬆逾霜雪而高潔”,鬆竹梅就成了固定的組合以喻高風亮節。
  相關詞:鬆竹梅蘭,桃李杏菊
  相關[古詩]
  
  鬱鬱澗底鬆,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晉太康·左思)
  有鬆百尺大十圍,生在澗底寒且卑。(唐·白居易)
  大雪壓青鬆,青鬆挺且直。(陳毅)
  苔滑非關雨,鬆鳴不假風。(唐·寒山子)
  鬆門風自掃,瀑布雪難消。(唐·皇甫曾)
  蒼蒼鬆檜陰,曉日露西嶺。(唐·許渾)
  鬆間石上定僧寒,夜半猶溪水聲急。(唐·陸龜蒙)
  穿鬆渡雙澗,宮殿五峰圍。(宋·夏竦)
  鬆風吹茵露,翠濕香裊裊。(宋·蘇軾)
  兩廊諸嶽色,九裏亂鬆聲。(宋·洪適)
  應有山神長守護。鬆風時為掃埃塵。(宋·史太章)
  微吟海月生岩桂,長笑無風起澗鬆。(宋·何孫)
  竹
  好竹連山覺筍香 (宋·蘇軾)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宋·歐陽修)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 (唐·李白)
  詩思禪心共竹閑,任他流水嚮人間 (唐·李嘉佑)
  修竹萬竿鬆影亂,山風吹作滿窗雲 (元·薩都拉)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唐·孟浩然)
  新鬆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 (唐·杜甫)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唐·杜甫)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宋·蘇東坡)
  新筍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宋·周邦彥)
  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 (唐·李涉)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 (宋·蘇軾)
  梅
  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唐·黃蘖禪師)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宋·王安石)
  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宋·某尼悟道詩)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 (唐·李白)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五代·李煜)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宋·盧梅坡)
  黃梅時節傢傢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趙師秀·宋)
  何方化作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宋·陸遊)
  溪回𠔌轉愁無路,忽有梅花一兩枝 (宋·楊萬裏)
  數點梅花天地心 (宋/元·翁森)
  尋常一樣窗前月,纔有梅花便不同 (宋·杜耒)
  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宋·賀鑄)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宋·盧梅坡)
歲寒三友其他字體
  繁體字:歲寒叁友: 竹 梅
歲寒三友的對聯
  鬆柏風度
  梅竹情操
  格超梅以上
  品在竹之間
  竹開霜啓翠
  梅動雪前春
  吾愛鬆柏梅蘭友
  任爾東西南北風
  品若梅花香在骨
  人如秋水玉為神
  虛心竹有低頭葉
  傲骨梅無仰面花
  學翠竹到老虛心留勁節
  敬蒼鬆久經風雨不知寒
  鬆竹梅歲寒三友,
  桃李杏春暖一傢。
  心有三愛奇書駿馬佳山水
  園栽四物翠竹青鬆白梅蘭
  紅梅傲雪花千樹
  青鬆耐寒葉萬年
  青鬆翠柏迎春至
  白雪紅梅送福來
  大雪壓青鬆
  青鬆挺且直。
  無肉令人瘦
  無竹令人俗
  不經一番寒徹骨
  怎得梅花撲鼻香
  梅鬆竹歲寒三友
  廉正清為官三要
  梅鬆竹歲寒三友
  書畫詩翰苑一池
  鬆竹梅歲寒三友
  日月星碧空一景
  鬆竹梅歲寒三友
  風雅頌文史四精
  鬆竹梅歲寒三友
  桃李杏春風一傢
  寧知霜雪後
  獨見鬆竹心
  梅花鐵為骨
  緑竹虛作心
  風吹竹葉竜擺尾
  雨打雞冠鳳盧頭
  風搖竹影有聲畫
  雨打梅花無字詩
  雪裏梅花稱俊傑
  霜中菊蕊是英豪
  鬆花漫天千年藥
  桐葉滿雲五色香
  鬆陰一徑白雲濕
  花影半簾紅日遲
  歲寒三友
  藝術傢:錢善言
  名稱:錢善言 歲寒三友 立軸
  尺寸:128×30cm
  北京廟會小吃中“歲寒三友
  --------------------------------------------------------------------------------
  一般人談到歲寒三友皆知為鬆、竹、梅也。但是早年的京華,每屆隆鼕,亦有所謂“歲寒三友”,但非鬆、竹、梅,而指““半空兒”、凍柿子、海棠紅”。
  所謂“半空兒”,即果仁稀小的花生。那時一般幹果行商,躉進大批花生,分別揀擇其肥瘠,按貨論價。花生果空而不實者,值最低廉,販商購得,炒得焦熟,以其香甜氣味,售諸愛好者,取名“半空兒”。寒鼕小巷,常有小販身背大麻袋,叫賣“半空兒,多給”。居民恆有愛食此者,兒童因出少許錢可買一大堆,亦喜而購之。小販雖背大麻包,卻並不沉重,簡單易賣,很快售罄,滿意而去。間亦有狡黠的攤販,以“半空兒”摻入肥碩花生米中,論堆發售,待顧客購得吃時方知上當。
  另一“友”為“凍柿子”。柿為秋熟果品。北京的西山、北山産量最豐。柿子初收上市,小販叫賣:“賽倭瓜的大柿子——澀了換喇!”及至霜降過後,叫賣改為:“喝了蜜啦——大柿子!”就此兩種吆喝聲,便可曉得秋柿與鼕柿之不同。柿初熟期,皮厚味澀,須經人工“灠”過,則色紅味甘,食之清脆。一遇霜降,柿已熟透,澀味全消,而肉質熟爛,成為蜜汁,所以此時叫賣者以“喝蜜”來形容。到了鼕令,經過嚴寒,柿子汁液凍結,用快刀切成薄片,食之涼澈心脾,且有潤燥、利大便之功。當時或有謂能祛除煤氣者,不知此言是否科學。
  第三友者是“海棠紅”。所謂“海棠紅”,實是鼕天已屆全紅的海棠。這種海棠經過嚴寒,凍得很堅實,街頭小販頗多販賣,買主大多是孩童。此種海棠,手捏把柄,含入口內一咬,冷透牙根。筆者幼時常樂於此道,每與同玩小孩,各持一枚咬之,冰得每人頻頻擠眼而笑。我們淘氣時,就把凍海棠用筷子夾起,接近爐火烤之,海棠冰質漸融;多烤一會,常因海棠皮破而發出吱吱聲,然後再放入口中,那種涼不涼、熱不熱的味道,唯有孩子們纔知其中樂趣。由於海棠全身通紅,加上一烤,水汁漾出,其色更為鮮紅,故稱之為“海棠紅”。
  “半空兒”、“凍柿子”、“海棠紅”這三位一體的“歲寒三友”,是北京人的獨特享受。有些攤販專賣此“歲寒三友”。
英文解釋
  1. :  Cold season in a year Sanyou,  suihansanyou
相關詞
植物漢字字典中華文化石竹鄭燮清代詩人古詩詞
地理風景紫砂壺合稱
包含詞
歲寒三友紋歲寒三友圖歲寒三友圖頁
歲寒三友銅像和歲寒三友亭鬥彩歲寒三友壺
歲寒三友的由來歲寒三友題畫詩清乾隆緙絲歲寒三友
宋代趙孟堅歲寒三友馮超然繪歲寒三友圖鄭曼青畫歲寒三友圖
明犀角雕歲寒三友紋杯剔紅鬆竹梅歲寒三友紋圓盒孟撫幹歲寒三友屏風
歲寒三友 (題畫詩)明洪武釉裏紅歲寒三友紋梅瓶清雍正官窯青花歲寒三友圖瓶
題徐參議畫軸三首·歲寒三友卜算子(孟撫幹歲寒三友屏風)題徐參議畫軸三首歲寒三友
卜算子孟撫幹歲寒三友屏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