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常緑灌木。葉互生,復葉由三片小葉組成,小葉卵圓形。花白色蝶形。莢果紫黑色。根可入藥,有解熱消炎的作用。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山豆根》。 | | 【藥 名】:山豆根
【拼音】:shandougen
【英文名】:vietnamese sophora root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豆科植物越南槐的乾燥根及根莖。
【功效】:清火,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治喉癰,喉風,喉痹,牙齦腫痛,喘滿熱咳,黃疸,下痢,痔疾,熱腫,禿瘡,疥癬,蛇、蟲、犬咬傷。
【性味歸經】:苦,寒。①《開寶本草》:“味甘,寒,無毒。”②《夢溪筆談·藥議》:“味極苦。”③ 《本草正》:“味大苦,大寒。”
《要藥分劑》:“入心、肺、大腸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磨汁。外用:含漱或搗敷。
【用藥忌宜】:脾胃虛寒泄瀉者忌服。①《本草經疏》:“虛寒者勿服。”②《本草匯》:“脾虛食少而瀉者,切勿沾唇。”③《得配本草》:“虛火炎肺、咽喉腫痛者禁用。”
【別名】:山大豆根、黃結(《經驗方》)、苦豆根(《中藥材手册》)。原植物廣豆根又名:柔枝槐
【處方名】:豆根、山豆根、廣豆根、南豆根、北豆根、苦豆根等
【商品名】:山豆根:又名廣豆根、南豆根。為植物柔枝槐的根。質量好,産量高,全國銷售並且出口,為山豆根之正品。以質堅、乾燥、無須根、無泥土等雜質者為佳。
北豆根:又名蝙蝠葛根、蝙蝠藤根、狗葡萄根、磨石頭根、黃條香根、黃根、山豆秧根、山地瓜秧根、山花子根、光光葉根。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 dahuricum dc.的根莖。為北方所習用。
土豆根:為豆科植物華東木藍、多花木藍、宜昌木藍、蘇木藍、陝西木藍以及花木藍等的根及根莖。
雲豆根:為豆科植物野豇豆等的根。為雲南地區所習用。
後三種均非正品,僅在個別地區使用。
【動植物資源分佈】:分佈我國南部。主産廣西。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4~5月或8~9月間采挖,除去莖葉及須根,洗淨,曬幹。
【拉丁名】:藥材radix sophorae tonkinensis原植物廣豆根sophorasubprostratachunet t.chen,
【炮製方法】:揀淨雜質,粗細分檔,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後切片,曬幹。
【考證】:出自《開寶本草》。
【生藥材鑒定】:乾燥根呈不規則的結節狀,頂端常殘留莖基或莖痕,其下着生數條根。根為長圓柱形,有時分枝,略彎麯,長10~20~35釐米,直徑0.3~1釐米;表面棕色至黑棕色,有縱皺紋及橫長略突起的皮孔。質硬難折斷,斷面略平坦、淺棕色,並可見環狀形成層,中心無髓。氣微弱,味極苦。以粗壯塊大、粉多者為佳。主産廣西。商品山豆根,除上述主要的廣豆根外,應用較廣的尚有下列數種:①北豆根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dauric-umdc.的根莖,使用於東北、華北及山西、山東、青海、甘肅等地(參見“蝙蝠葛”及“蝙蝠葛根”條)。②土豆根為豆科植物華東木藍indigoferafortuneicraib、多花木藍i.amblyanthacraib、宜昌木藍i.ichan-gensiscraib、蘇木藍i.carlesii craib、陝西木藍i. potaniniicraib、花木藍i. ki-rilowii maxim. etpalib.的根及根莖,使用於江蘇、湖北、河南、甘肅、陝西等地。藥材性狀:根頭部呈不規則塊狀,上端常殘留莖基或莖痕,其下有根數條。根呈長圓柱形,有時分歧,略彎麯,長15~50釐米,直徑4~10 毫米,表面灰黃色或黃棕色,有橫長的皮孔及縱皺紋,偶有橫裂,有時栓皮呈鱗片狀剝落。質堅硬,難折斷,斷面黃白色或淡黃色,皮部纖維狀,中心無髓。氣微弱,味苦。③雲豆根為豆科植物捲圈野扁豆dunbaria circinalis(benth.)bak.的根和毛茛科植物單葉升麻 beesia calthae-folia (maxim.)ulbr.的根莖,使用于云南地區。顯微鑒定: 根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木栓細胞,排列整齊。皮層窄,細胞切嚮延長,有的含草酸鈣方晶;含晶細胞較周圍薄壁細胞小,可見2-4個含晶細胞呈切嚮相聚。韌皮部寬廣;韌皮纖維多成束或單個散在,有的纖維束周圍細胞含方晶,形成晶纖維;篩管群於韌皮部內側較明顯;韌皮射綫明顯。形成層成環。木質部較韌皮部稍窄;木射綫寬1-多列細胞,細胞壁稍厚,具紋孔;導管多個相聚單個散在,常含黃棕色樹脂塊,其周圍有木纖維束。粉末:淡黃色或黃棕色。①纖維及晶纖維及晶纖維無色或黃棕色。纖維細長,常扭麯,直徑 11-31μm,少數膨大約至54μm,壁極厚,非木化,初生壁與次生壁易分離,表面有縱裂紋。晶纖維的含晶細胞壁不均勻木化增厚。②含晶厚壁細胞類圓形、類長方形或不規則形,壁極厚,木化,內含草酸鈣方晶,有的細胞分隔,含2-3個方晶。③草酸鈣方晶類方形、菱形或多面形,直徑9-33μm,長18-37μm。此外,有少數石細胞、網紋及具緣紋孔導管、木栓細胞、澱粉粒等。
【中藥化學成分】:根含總生物鹼約0.93%,其中苦參鹼(matrine)0.52%,氧化苦參鹼(oxyma-trine)0.35%, 以及微量的臭豆鹼(anagyrine)和甲基金雀花鹼(methylcytisne);並含槐果鹼 (sophocarpine)。黃酮類化合物有紫檀素(pterocarpin)和l-三葉豆高麗槐甙(l-trifolirhizin,l- maackioin-β-d-glucoside),後者經酶水解得l-高麗槐素(l-maackiain),均為紫檀素類化合物,有抗癌作用,其作用甙比甙元強,右旋體比左旋體強。另含山豆根素(sophoranone)、山豆根查耳酮(sophoradin)、山豆根色烯素 (sophoranochromene)、山豆根色烯查耳酮(sophoradochromene)、山豆根色烯素 (sophoranochromene)、山豆根色烯查耳酮(sophoradochromene)、山豆根色滿素(2-[{3′- hydroxy-2′,2′-dimethyl-8′-(3-methy-2-butenyl)}chroman-6′-yl]-7-hydroxy-8-(3- methyl-2-butenyl)chroman-4-one)、山豆根苯並二氫呋喃素(2-[{2′-(l-hydroxy-l- methylethyl)-7′-(3-methyl-2-butenyl)-2′,3′-dihydrobenzofuran}-5′-yl]-7- hydroxy-8-(3-methyl-2-butenyl)chroman-4-one)、大豆素(daiazein)、山豆根苯並吡喃素(2-[(7′-hydroxy-2′-dimethyl-2h-benzopyran)-6′-yl]-7-hydroxy-8-(3-methyl-2- butenyl)chroman-4-one)、4′,7-二羥基-6,8-雙(3-甲基-2-丁烯)二氫黃酮(4′,7- trihydroxy-6,8-bis-(3-methyl-2-butenyl)flavanone)、2′,4′,7-三羥基-6,8-雙(3- 甲基-2-丁烯)二氫黃酮(2′,4′,7-trihydroxy-6,8-bis-(3-methyl-2- butenyl)flavanone)、山豆根新色烯查耳酮(6-[3-(2′,4′- dihydroxyphenyl)acryloyl]-7-hydroxy-2,2-dimethyl-8-(3-methyl-2-butenyl)2h- benzopyrane)、山豆根新色烯素(2-(2′,4′-dihydroxyphenyl)-8,8-dimethyl-10-(3- methyl-2-butenyl)-8h-pyreano[2,3-d]chroman-4-one)及柒料木素;其所含酚性物質,水解得咖啡酸和長鏈醇(cnh2n+1oh,n=20,21,23,24,25,26)其中以c26為主,占72.4%;此外,尚含羽扇豆醇、β-𠔌甾醇、維生素c和維生素b1。有報道,中性多糖由d-半乳糖和d-葡萄糖組成,其分子比為1:1。
【中藥化學鑒定】:(1)用10%氫氧化鈉液滴於藥材表面,顔色由橙紅色變為血紅色,久置不褪色。(色素反應)(2)取本品粉末0.5g,加70%乙醇10ml,置水浴上加熱回流30min,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1%????酸溶液5ml溶解,濾過,濾液分置兩支試管中,並分別滴加:①改良碘化鉍鉀試液,産生紅棕色沉澱;②碘化汞鉀試液,發生黃白色沉澱。(檢查生物鹼) | | 【藥名】:山豆根
【拼音】:shandougen
【英文名】:vietnamese sophora root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豆科植物越南槐的乾燥根及根莖。
【功效】:清火,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治喉癰,喉風,喉痹,牙齦腫痛,喘滿熱咳,黃疸,下痢,痔疾,熱腫,禿瘡,疥癬,蛇、蟲、犬咬傷。
【性味歸經】:苦,寒。①《開寶本草》:“味甘,寒,無毒。”②《夢溪筆談·藥議》:“味極苦。”③ 《本草正》:“味大苦,大寒。”
《要藥分劑》:“入心、肺、大腸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磨汁。外用:含漱或搗敷。
【用藥忌宜】:脾胃虛寒泄瀉者忌服。①《本草經疏》:“虛寒者勿服。”②《本草匯》:“脾虛食少而瀉者,切勿沾唇。”③《得配本草》:“虛火炎肺、咽喉腫痛者禁用。”
【別名】:山大豆根、黃結(《經驗方》)、苦豆根(《中藥材手册》)。原植物廣豆根又名:柔枝槐
【處方名】:豆根、山豆根、廣豆根、南豆根、北豆根、苦豆根等
【商品名】:山豆根:又名廣豆根、南豆根。為植物柔枝槐的根。質量好,産量高,全國銷售並且出口,為山豆根之正品。以質堅、乾燥、無須根、無泥土等雜質者為佳。
北豆根:又名蝙蝠葛根、蝙蝠藤根、狗葡萄根、磨石頭根、黃條香根、黃根、山豆秧根、山地瓜秧根、山花子根、光光葉根。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 dahuricum dc.的根莖。為北方所習用。
土豆根:為豆科植物華東木藍、多花木藍、宜昌木藍、蘇木藍、陝西木藍以及花木藍等的根及根莖。
雲豆根:為豆科植物野豇豆等的根。為雲南地區所習用。
後三種均非正品,僅在個別地區使用。
【動植物資源分佈】:分佈我國南部。主産廣西。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4~5月或8~9月間采挖,除去莖葉及須根,洗淨,曬幹。
【拉丁名】:藥材radix sophorae tonkinensis原植物廣豆根sophorasubprostratachunet t.chen,
【炮製方法】:揀淨雜質,粗細分檔,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後切片,曬幹。
【考證】:出自《開寶本草》。
【生藥材鑒定】:乾燥根呈不規則的結節狀,頂端常殘留莖基或莖痕,其下着生數條根。根為長圓柱形,有時分枝,略彎麯,長10~20~35釐米,直徑0.3~1釐米;表面棕色至黑棕色,有縱皺紋及橫長略突起的皮孔。質硬難折斷,斷面略平坦、淺棕色,並可見環狀形成層,中心無髓。氣微弱,味極苦。以粗壯塊大、粉多者為佳。主産廣西。商品山豆根,除上述主要的廣豆根外,應用較廣的尚有下列數種:①北豆根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dauric-umdc.的根莖,使用於東北、華北及山西、山東、青海、甘肅等地(參見“蝙蝠葛”及“蝙蝠葛根”條)。②土豆根為豆科植物華東木藍indigoferafortuneicraib、多花木藍i.amblyanthacraib、宜昌木藍i.ichan-gensiscraib、蘇木藍i.carlesii craib、陝西木藍i. potaniniicraib、花木藍i. ki-rilowii maxim. etpalib.的根及根莖,使用於江蘇、湖北、河南、甘肅、陝西等地。藥材性狀:根頭部呈不規則塊狀,上端常殘留莖基或莖痕,其下有根數條。根呈長圓柱形,有時分歧,略彎麯,長15~50釐米,直徑4~10 毫米,表面灰黃色或黃棕色,有橫長的皮孔及縱皺紋,偶有橫裂,有時栓皮呈鱗片狀剝落。質堅硬,難折斷,斷面黃白色或淡黃色,皮部纖維狀,中心無髓。氣微弱,味苦。③雲豆根為豆科植物捲圈野扁豆dunbaria circinalis(benth.)bak.的根和毛茛科植物單葉升麻 beesia calthae-folia (maxim.)ulbr.的根莖,使用于云南地區。顯微鑒定: 根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木栓細胞,排列整齊。皮層窄,細胞切嚮延長,有的含草酸鈣方晶;含晶細胞較周圍薄壁細胞小,可見2-4個含晶細胞呈切嚮相聚。韌皮部寬廣;韌皮纖維多成束或單個散在,有的纖維束周圍細胞含方晶,形成晶纖維;篩管群於韌皮部內側較明顯;韌皮射綫明顯。形成層成環。木質部較韌皮部稍窄;木射綫寬1-多列細胞,細胞壁稍厚,具紋孔;導管多個相聚單個散在,常含黃棕色樹脂塊,其周圍有木纖維束。粉末:淡黃色或黃棕色。①纖維及晶纖維及晶纖維無色或黃棕色。纖維細長,常扭麯,直徑 11-31μm,少數膨大約至54μm,壁極厚,非木化,初生壁與次生壁易分離,表面有縱裂紋。晶纖維的含晶細胞壁不均勻木化增厚。②含晶厚壁細胞類圓形、類長方形或不規則形,壁極厚,木化,內含草酸鈣方晶,有的細胞分隔,含2-3個方晶。③草酸鈣方晶類方形、菱形或多面形,直徑9-33μm,長18-37μm。此外,有少數石細胞、網紋及具緣紋孔導管、木栓細胞、澱粉粒等。
【中藥化學成分】:根含總生物鹼約0.93%,其中苦參鹼(matrine)0.52%,氧化苦參鹼(oxyma-trine)0.35%, 以及微量的臭豆鹼(anagyrine)和甲基金雀花鹼(methylcytisne);並含槐果鹼 (sophocarpine)。黃酮類化合物有紫檀素(pterocarpin)和l-三葉豆高麗槐甙(l-trifolirhizin,l- maackioin-β-d-glucoside),後者經酶水解得l-高麗槐素(l-maackiain),均為紫檀素類化合物,有抗癌作用,其作用甙比甙元強,右旋體比左旋體強。另含山豆根素(sophoranone)、山豆根查耳酮(sophoradin)、山豆根色烯素 (sophoranochromene)、山豆根色烯查耳酮(sophoradochromene)、山豆根色烯素 (sophoranochromene)、山豆根色烯查耳酮(sophoradochromene)、山豆根色滿素(2-[{3′- hydroxy-2′,2′-dimethyl-8′-(3-methy-2-butenyl)}chroman-6′-yl]-7-hydroxy-8-(3- methyl-2-butenyl)chroman-4-one)、山豆根苯並二氫呋喃素(2-[{2′-(l-hydroxy-l- methylethyl)-7′-(3-methyl-2-butenyl)-2′,3′-dihydrobenzofuran}-5′-yl]-7- hydroxy-8-(3-methyl-2-butenyl)chroman-4-one)、大豆素(daiazein)、山豆根苯並吡喃素(2-[(7′-hydroxy-2′-dimethyl-2h-benzopyran)-6′-yl]-7-hydroxy-8-(3-methyl-2- butenyl)chroman-4-one)、4′,7-二羥基-6,8-雙(3-甲基-2-丁烯)二氫黃酮(4′,7- trihydroxy-6,8-bis-(3-methyl-2-butenyl)flavanone)、2′,4′,7-三羥基-6,8-雙(3- 甲基-2-丁烯)二氫黃酮(2′,4′,7-trihydroxy-6,8-bis-(3-methyl-2- butenyl)flavanone)、山豆根新色烯查耳酮(6-[3-(2′,4′- dihydroxyphenyl)acryloyl]-7-hydroxy-2,2-dimethyl-8-(3-methyl-2-butenyl)2h- benzopyrane)、山豆根新色烯素(2-(2′,4′-dihydroxyphenyl)-8,8-dimethyl-10-(3- methyl-2-butenyl)-8h-pyreano[2,3-d]chroman-4-one)及柒料木素;其所含酚性物質,水解得咖啡酸和長鏈醇(cnh2n+1oh,n=20,21,23,24,25,26)其中以c26為主,占72.4%;此外,尚含羽扇豆醇、β-𠔌甾醇、維生素c和維生素b1。有報道,中性多糖由d-半乳糖和d-葡萄糖組成,其分子比為1:1。
【中藥化學鑒定】:(1)用10%氫氧化鈉液滴於藥材表面,顔色由橙紅色變為血紅色,久置不褪色。(色素反應)(2)取本品粉末0.5g,加70%乙醇10ml,置水浴上加熱回流30min,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1%????酸溶液5ml溶解,濾過,濾液分置兩支試管中,並分別滴加:①改良碘化鉍鉀試液,産生紅棕色沉澱;②碘化汞鉀試液,發生黃白色沉澱。(檢查生物鹼) | | 山豆根
【中藥名稱】 山豆根
【拼音名】 Shandougen
【英文名】 RADIX SOPHORAE TONKINESIS
【來源】 本品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 的乾燥根及根莖。
秋季采挖,除去雜質,洗淨,乾燥。
【性狀】 本品根莖呈不規則的結節狀,頂端常殘存莖基,其下着生根數條。根呈長圓柱形,常有分枝,長短不等,直徑0. 7~1.5cm;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不規則的縱皺紋及突起的橫嚮皮孔。質堅硬,難折斷,斷面皮部淺棕色,木部淡黃色。有豆腥氣,味極苦。
【鑒別】 (1) 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至10數列細胞。皮層外側的 1~2 列細胞含草酸鈣方晶,斷續形成含晶細胞環,含晶細胞的壁木化增厚。皮層與韌皮部均散有纖維束。形成層成環。木質部發達,射綫寬 1~8 列細胞;導管類圓形,大多單個散在,或 2至數個相聚,有的含黃棕色物;木纖維成束散在。薄壁細胞含澱粉粒,少數含方晶。
(2) 取氫氧化鈉試液滴於本品外皮,顔色由橙紅色變為血紅色,久置不褪。
(3) 取本品粉末2g,加70%乙醇20ml,置水浴上加熱回流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幹,淺渣加 1%????酸溶液 5ml使溶解,濾過。取濾液 1ml,加碘化汞鉀試液1滴,生成明顯的淡黃色沉澱。
(4) 取本品粗粉約0.5g,加氯仿10ml,濃氨試液0.2ml ,振搖15分鐘,濾過,濾液渣加氯仿0.5ml 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苦參鹼和氧化苦參鹼對照品,加氯仿製成每1ml 各含1ml 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 1~2 μl ,對照溶液 4~6 μl ,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粘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甲醇-濃氨試液(8:2:0.2)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橙黃色斑點。
【炮製】除去殘莖及雜質,浸泡,洗淨,潤透,切厚片,曬幹。
【性味與歸經】苦,寒;有毒。歸肺、胃經。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消腫利咽。用於火毒藴結,咽喉腫痛,齒齦腫痛。清熱解毒,利咽消腫:本品為喉科常用藥。用於肺胃熱盛或熱毒壅盛的咽喉腫痛或牙齦腫痛,常單味含服,或配射幹、板藍根水煎服。
【用法與用量】 3 ~9g。
【貯藏】 置乾燥處。
【主治】
1、急黃。用山豆根末,水送服二錢。
2、赤白痢。用山豆根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白開水送下。三服後即可止痢。
3、水盅腹大,皮膚變黑。用山豆根研為末,酒送服二錢。
4、頭風熱痛。用山豆根末,調油塗兩太陽。
5、牙齦腫痛。用山豆根一片,含在痛處。
6、喉中發癰。用山豆根磨醋,噙口中。病重不能言語者,不斷地以雞毛掃藥汁入喉,引出涎水,即可言語。
7、疥癬。用臘豬油調山豆根末塗搽。
8、喉風(牙關緊閉,水米不下)。用山豆根、白藥等分,水煎噙咽。 | | 山豆根
(《開寶本草》)
【異名】山大豆根、黃結(《經驗方》),苦豆根(《中藥材手册》)。
【來源】主要為豆科植物廣豆根的根。
【植物形態】廣豆根,又名:柔枝槐。
灌木,直立或近平臥,高1~2米。根通常2~5條,圓柱形,黃褐色。莖圓柱形,表面具溝槽,密被短柔毛,莖上部常作"之"字形彎麯。單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片11~17,長(團狀卵形或卵形,長1~2.5釐米,寬0.5~1.5釐米,頂端1小葉較大,多為橢圓形,全緣,上面深緑色,被短毛,下面灰棕色,密被灰棕色短柔毛;小葉柄短,密被短柔毛。總狀花序頂生;長12~15釐米,密被短毛;花萼闊鐘狀,外被稀毛,頂端有5個三角狀的短齒;蝶形花冠黃白色;雄蕊10,花藥背着,花絲細長;雌蕊1,子房上位,圓柱形,花柱彎麯,柱頭圓形,簇生長柔毛。莢果紫黑色,串珠狀。花期4~5月。
生於石山腳下,或岩縫中。分佈我國南部。
【採集】4~5月或8~9月間采挖,除去莖葉及須根,洗淨,曬幹。
【藥材】乾燥根呈不規則的結節狀,頂端常殘留莖基或莖痕,其下着生數條根。根為長圓柱形,有時分枝,略彎麯,長10~36釐米,直徑0.3~1釐米;表面棕色至黑棕色,有縱皺紋及橫長略突起的皮孔。質硬難折斷,斷面略平坦、淺棕色,並可見環狀形成層,中心無髓。氣微弱,味極苦。以粗壯塊大、粉多者為佳。
主産廣西。
商品山豆根,除上述主要的廣豆根外,應用較廣的尚有下列數種:
①北豆根
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根莖,使用於東北、華北及山西、山東、青海、甘肅等地(參見"蝙蝠葛"及"蝙蝠葛根"條)。
②土豆根
為豆科植物華東木藍、多花木藍、宜昌木藍、蘇木藍、陝西木藍、花木藍的根及根莖,使用於江蘇、湖北、河南、甘肅、陝西等地。
藥材性狀:根頭部呈不規則塊狀,上端常殘留莖基或莖痕,其下有根數條。根呈長圓柱形,有時分歧。略彎麯,長15~50釐米,直徑4~10毫米,表面灰黃色或黃棕色,有橫長的皮孔及縱皺紋,偶有橫裂,有時栓皮呈鱗片狀剝落。質堅硬,難折斷,斷面黃白色或淡黃色,皮部纖維狀,中心無髓。氣微弱,味苦。
③雲豆根
為豆科植物捲圈野扁豆的根和毛茛科植物單葉升麻的根莖,使用于云南地區。
【炮製】揀淨雜質,粗細分檔,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後切片,曬幹。
【性味】苦,寒。
①《開寶本草》:"味甘,寒,無毒。"
②《夢溪筆談·藥議》:"味極苦。"
③《本草正》:"味大苦,大寒。"
【歸經】《要藥分劑》:"入心,肺、大腸三經。"
【功用主治】清火,解毒,消腫,止痛。治喉癰,喉風,喉痹,牙齦腫痛,喘滿熱咳,黃疸,下痢,痔疾,熱腫,禿瘡,疥癬,蛇、蟲、犬咬傷。
①《開寶本草》:"主解諸藥毒,止痛。消瘡腫毒,急黃發熱咳嗽,殺小蟲。"
②《本草圖經》:"含以解咽喉腫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磨汁。外用:含漱或搗敷。
【宜忌】脾胃虛寒泄瀉者忌服。
①《本草經疏》:"虛寒者勿服。"
②《本草匯》:"脾虛食少而瀉者,切勿沾唇。"
③《得配本草》:"虛火炎肺、咽喉腫痛者禁用。"
【選方】①治喉中發癰:用山豆根,磨醋噙之,追涎即愈,勢重不能言者,頻以雞翎掃入喉中,引涎出。(《永類鈐方》)
②治喉風急證,牙關緊閉,水𠔌不下:山豆根、白藥等分。水煎噙之,咽下。(《外科集驗方》)
③治積熱咽喉閉塞腫痛:山豆根一兩,北大黃、川升麻、樸硝(生)各半兩。為末,煉蜜丸,如皂子大。每一粒以薄綿包,少痛便含咽液。(《仁齋直指方》山豆根丸)
④治太陽、少陰之火,為風寒壅遏,關隘不通,留連咽喉發腫,痰涎稠濁,疼痛難堪,發為肉鵝者:射幹、麥鼕、花粉、甘草、元參、山豆根。水煎服。(《慈幼新書》山豆根湯)
⑤治齒痛:山豆根一片,含於痛處。
⑥治五般急黃:山豆根末,空心以水調服二錢。
⑦治亦白痢:山豆根,搗末蜜丸。空心,煎水下二十丸,三服。(⑤方以下出《備急方》)
⑧治咽喉上膈熱毒患瘰癧者:山豆根、紫蘇葉、細銼,煎湯。臨臥服。(《仁濟直指方》山豆根方)
⑨治熱腫:山豆根,水研濃汁塗,幹即更塗。
⑩治頭風,頭上白屑:山豆根,搗末,油調塗。
⑾治瘡癬:山豆根,搗末,臘月豬脂調塗。
⑿治患寸白蟲:山豆根末,每朝空心熱酒調服三錢。
⒀治五種痔:山豆根,水研服。
⒁治狗咬,蚍蜉瘡,蛇咬,蜘蛛咬,禿瘡:山豆根,水研敷。(⑨方以下出《備急方》)
【臨床應用】①治療宮頸糜爛
將山豆根(品種未詳,下同)研成細粉,高壓消毒。先以1:1000新潔爾滅消毒宮頸,後用棉球蘸山豆根粉塗宮頸糜爛處,1~3天一次,10次為一療程。觀察320例,一療程後痊愈156例,好轉94例,無效70例,有效率為78.1%。
②治療鈎端蠃旋體病
取山豆根5錢,大青葉2兩,生甘草5錢,加4倍量的水浸漬半天,煎兩次,濾液合併,一日四次分服。治療12例,痊愈11例;無效1例。據觀察,體溫降至正常平均為1.63天,主要癥狀及體徵大多在3~5天內明顯減輕或消失。
另據臨床研究,山豆根曾經用於多種癌癥,但其療效尚難肯定。 | | 山豆根 SHANDOUGEN
[出處]∶《開寶本草》。
【英文名】:Vietnamese Sophora Root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豆科植物越南槐的乾燥根及根莖。
【功 效】:清火,解毒,消腫,止痛。
【主 治】:治喉癰,喉風,喉痹,牙齦腫痛,喘滿熱咳,黃疸,下痢,痔疾,熱腫,禿瘡,疥癬,蛇、蟲、犬咬傷。
【性味歸經】:苦,寒。
①《開寶本草》:“味甘,寒,無毒。”
②《夢溪筆談·藥議》:“味極苦。”
③ 《本草正》:“味大苦,大寒。”
《要藥分劑》:“入心、肺、大腸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磨汁。外用:含漱或搗敷。
【用藥忌宜】:脾胃虛寒泄瀉者忌服。
①《本草經疏》:“虛寒者勿服。”
②《本草匯》:“脾虛食少而瀉者,切勿沾唇。”
③《得配本草》:“虛火炎肺、咽喉腫痛者禁用。”
【 名】:山大豆根、黃結(《經驗方》)、苦豆根(《中藥材手册》)。原植物廣豆根又名:柔枝槐
【處方名】:豆根、山豆根、廣豆根、南豆根、北豆根、苦豆根等
【商品名】:山豆根:又名廣豆根、南豆根。為植物柔枝槐的根。質量好,産量高,全國銷售並且出口,為山豆根之正品。以質堅、乾燥、無須根、無泥土等雜質者為佳。
北豆根:又名蝙蝠葛根、蝙蝠藤根、狗葡萄根、磨石頭根、黃條香根、黃根、山豆秧根、山地瓜秧根、山花子根、光光葉根。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 dahuricum DC.的根莖。為北方所習用。
土豆根:為豆科植物華東木藍、多花木藍、宜昌木藍、蘇木藍、陝西木藍以及花木藍等的根及根莖。
雲豆根:為豆科植物野豇豆等的根。為雲南地區所習用。
後三種均非正品,僅在個別地區使用。
【動植物資源分佈】:分佈我國南部。主産廣西。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4~5月或8~9月間采挖,除去莖葉及須根,洗淨,曬幹。
【拉丁名】:藥材Radix Sophorae Tonkinensis原植物廣豆根Sophora subprostrata Chun et T.Chen,
【炮製方法】:揀淨雜質,粗細分檔,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後切片,曬幹。
【生藥材鑒定】:
乾燥根呈不規則的結節狀,頂端常殘留莖基或莖痕,其下着生數條根。根為長圓柱形,有時分枝,略彎麯,長10~20~35釐米,直徑0.3~1釐米;表面棕色至黑棕色,有縱皺紋及橫長略突起的皮孔。質硬難折斷,斷面略平坦、淺棕色,並可見環狀形成層,中心無髓。氣微弱,味極苦。以粗壯塊大、粉多者為佳。主産廣西。
商品山豆根,除上述主要的廣豆根外,應用較廣的尚有下列數種:
①北豆根 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 DC.的根莖,使用於東北、華北及山西、山東、青海、甘肅等地(參見“蝙蝠葛”及“蝙蝠葛根”條)。
②土豆根 為豆科植物華東木藍Indigofera fortuneiCraib、多花木藍I. Amblyantha Craib、宜昌木藍I. Ichan-gensis Craib、蘇木藍I. Carlesii Craib、陝西木藍I. potaniniiCraib、花木藍I. Ki-rilowii Maxim. etPalib.的根及根莖,使用於江蘇、湖北、河南、甘肅、陝西等地。藥材性狀:根頭部呈不規則塊狀,上端常殘留莖基或莖痕,其下有根數條。根呈長圓柱形,有時分歧,略彎麯,長15~50釐米,直徑4~10 毫米,表面灰黃色或黃棕色,有橫長的皮孔及縱皺紋,偶有橫裂,有時栓皮呈鱗片狀剝落。質堅硬,難折斷,斷面黃白色或淡黃色,皮部纖維狀,中心無髓。氣微弱,味苦。
③雲豆根 為豆科植物捲圈野扁豆Dunbaria circinalis(Benth. )Bak.的根和毛茛科植物單葉升麻 Beesia calthae-folia (Maxim. )Ulbr.的根莖,使用于云南地區。
顯微鑒定:
根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木栓細胞,排列整齊。皮層窄,細胞切嚮延長,有的含草酸鈣方晶;含晶細胞較周圍薄壁細胞小,可見2-4個含晶細胞呈切嚮相聚。韌皮部寬廣;韌皮纖維多成束或單個散在,有的纖維束周圍細胞含方晶,形成晶纖維;篩管群於韌皮部內側較明顯;韌皮射綫明顯。形成層成環。木質部較韌皮部稍窄;木射綫寬1-多列細胞,細胞壁稍厚,具紋孔;導管多個相聚單個散在,常含黃棕色樹脂塊,其周圍有木纖維束。
粉末:淡黃色或黃棕色。
①纖維及晶纖維及晶纖維無色或黃棕色。纖維細長,常扭麯,直徑 11-31μm,少數膨大約至54μm,壁極厚,非木化,初生壁與次生壁易分離,表面有縱裂紋。晶纖維的含晶細胞壁不均勻木化增厚。
②含晶厚壁細胞類圓形、類長方形或不規則形,壁極厚,木化,內含草酸鈣方晶,有的細胞分隔,含2-3個方晶。
③草酸鈣方晶類方形、菱形或多面形,直徑9-33μm,長18-37μm。此外,有少數石細胞、網紋及具緣紋孔導管、木栓細胞、澱粉粒等。
【中藥化學成分】:根含總生物鹼約0.93%,其中苦參鹼(matrine)0.52%,氧化苦參鹼(oxyma-trine)0.35%, 以及微量的臭豆鹼(anagyrine)和甲基金雀花鹼(methylcytisne);並含槐果鹼 (sophocarpine)。黃酮類化合物有紫檀素(pterocarpin)和l-三葉豆高麗槐甙(l-trifolirhizin,l- maackioin-β-D-glucoside),後者經酶水解得l-高麗槐素(l-maackiain),均為紫檀素類化合物,有抗癌作用,其作用甙比甙元強,右旋體比左旋體強。另含山豆根素(sophoranone)、山豆根查耳酮(sophoradin)、山豆根色烯素 (sophoranochromene)、山豆根色烯查耳酮(sophoradochromene)、山豆根色烯素 (sophoranochromene)、山豆根色烯查耳酮(sophoradochromene)、山豆根色滿素(2-[{3′- hydroxy-2′,2′-dimethyl-8′-(3-methy-2-butenyl)}chroman-6′-yl]-7-hydroxy-8-(3- methyl-2-butenyl)chroman-4-one)、山豆根苯並二氫呋喃素(2-[{2′-(l-hydroxy-l- methylethyl)-7′-(3-methyl-2-butenyl)-2′,3′-dihydrobenzofuran}-5′-yl]-7- hydroxy-8-(3-methyl-2-butenyl)chroman-4-one)、大豆素(daiazein)、山豆根苯並吡喃素(2-[(7′-hydroxy-2′-dimethyl-2H-benzopyran)-6′-yl]-7-hydroxy-8-(3-methyl-2- butenyl)chroman-4-one)、4′,7-二羥基-6,8-雙(3-甲基-2-丁烯)二氫黃酮(4′,7- trihydroxy-6,8-bis-(3-methyl-2-butenyl)flavanone)、2′,4′,7-三羥基-6,8-雙(3- 甲基-2-丁烯)二氫黃酮(2′,4′,7-trihydroxy-6,8-bis-(3-methyl-2- butenyl)flavanone)、山豆根新色烯查耳酮(6-[3-(2′,4′- dihydroxyphenyl)acryloyl]-7-hydroxy-2,2-dimethyl-8-(3-methyl-2-butenyl)2H- benzopyrane)、山豆根新色烯素(2-(2′,4′-dihydroxyphenyl)-8,8-dimethyl-10-(3- methyl-2-butenyl)-8H-pyreano[2,3-d]chroman-4-one)及柒料木素;其所含酚性物質,水解得咖啡酸和長鏈醇(CnH2n+1OH,n=20,21,23,24,25,26)其中以C26為主,占72.4%;此外,尚含羽扇豆醇、β-𠔌甾醇、維生素C和維生素B1。有報道,中性多糖由D-半乳糖和D-葡萄糖組成,其分子比為1:1。
【中藥化學鑒定】:
(1)用10%氫氧化鈉液滴於藥材表面,顔色由橙紅色變為血紅色,久置不褪色。(色素反應)
(2)取本品粉末0.5g,加70%乙醇10ml,置水浴上加熱回流30min,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1%????酸溶液5ml溶解,濾過,濾液分置兩支試管中,並分別滴加:
①改良碘化鉍鉀試液,産生紅棕色沉澱;
②碘化汞鉀試液,發生黃白色沉澱。(檢查生物鹼)
拼音名:Shandougen
英文名:RADIX ET RHIZOMA SOPHORAE TONKINENSIS
書頁號:2005年版一部-19-20
本品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 的乾燥根及根莖。秋季采挖,除去雜質,洗淨,乾燥。
【性狀】 本品根莖呈不規則的結節狀,頂端常殘存莖基,其下着生根數條。根呈長圓柱形,常有分枝,長短不等,直徑0.7~ 1.5cm。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不規則的縱皺紋及橫長皮孔樣突起。質堅硬,難折斷,斷面皮部淺棕色,木部淡黃色。有豆腥氣,味極苦。
【鑒別】 (1) 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至10數列細胞。栓內層外側的1~2列細胞含草酸鈣方晶,斷續形成含晶細胞環,含晶細胞的壁木化增厚。栓內層與韌皮部均散有纖維束。形成層成環。木質部發達,射綫寬1~8列細胞;導管類圓形,大多單個散在,或2至數個相聚,有的含黃棕色物;木纖維成束散在。薄壁細胞含澱粉粒,少數含方晶。
(2) 取本品粗粉約0.5g,加三氯甲烷10ml,濃氨試液0.2ml ,振搖15分鐘,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三氯甲烷0.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苦參鹼對照品和氧化苦參鹼對照品,加三氯甲烷製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
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2μl,對照品溶液4~6μl,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濃氨試液(4:1: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供
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橙黃色斑點。
【含量測定】 取本品粗粉約0.5g,,精密稱定,置索氏提取器中,滴加無水乙醇-濃氨試液(3:2)混合溶液1ml使濕潤,放置30分鐘後,加三氯甲烷80ml,加熱回流提取4小時,提取液回收三氯甲烷並濃縮至幹,殘渣用甲醇溶解並轉移至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精密稱取氧化苦參鹼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精密吸取供試品溶液2~6μl,對照品溶液2μl與4μl,分別交叉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濃氨試液(4:1:0.1)為展開劑,預飽和30分鐘後展開,取出,晾幹,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在薄層板上覆蓋同樣大小的玻璃板,周圍用膠布固定,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 薄層色譜掃描法)進行掃描,波長:λs=520nm,λR=650nm,測量供試品吸光度積分值與對照品吸光度積分值,計算,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氧化苦參鹼(C15H24N2O2)不得少於0.40%。
【炮製】 除去殘莖及雜質,浸泡,洗淨,潤透,切厚片,曬幹。
【性味與歸經】 苦,寒;有毒。歸肺、胃經。
【功能與主治】 清熱解毒,消腫利咽。用於火毒藴結,咽喉腫痛,齒齦腫痛。
【用法與用量】 3~6g。
【貯藏】 置乾燥處。
【資料來源】中國藥典一部2005版 | | 名稱:
山豆根
漢語拼音:
Shandougen
英文名:
RADIX ET RHIZOMA SOPHORAE TONKINENSIS
基原:
本品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的乾燥根及根莖。秋季采挖,除去雜質,洗淨,乾燥。
性狀:
本品根莖呈不規則的結節狀,頂端常殘存整基.其下着生根數條。根呈長圓柱形,常有分枝,長短不等,直徑0.7-1.5cm。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不規則的縱皺紋及橫長皮孔樣突起。質堅硬,難折斷,斷面皮部淺棕色.木部淡黃色:有豆膽氣,味極苦。
鑒別:
(1)本品橫切面:木柱層為數列至10數列細胞。栓內層外側的1-2列細胞含草酸鈣方晶,斷續形成含晶細胞環,含晶細胞的壁木化增厚。栓內層與韌皮部均散有纖維束。形成層成環。木質部發達,射綫寬1-8列細胞;導管類圓形,大多單個散在,或2至數個相聚,有的含黃棕色物;木纖維成柬散在。薄壁細胞含澱粉粒,少數含方晶。
(2)取本品粗粉約0.5g,加三氯甲烷10ml.濃氨試液0.2ml,振搖15分鐘,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三氯甲烷0.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苦參鹼對照品和氧化苦參鹼時照品,加三氯甲烷製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2μl,對照品溶液4-6μl,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軸合劑的硅膠G薄層極板,以三氯甲烷-甲醇-濃氨試液(4:1:O.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稀碘化秘鉀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橙黃色斑點。
含量測定:
取本品粗粉約0.5g,精密稱定,置索氏提取器中,滴加無水乙醇-濃氨試液(3:2)混合溶液1ml使濕潤.放置30分鐘後.加三氯甲烷80ml.加熱回流提取4小時.提取液回收三氯甲烷並濃縮至於,殘渣用甲醇溶解並轉移至5m1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精密稱取氧化苦參鹼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2-6μl,對照品溶液2μl與4μl,分別交叉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濃氨試液(4:1:0.1)為展開利.預飽和30分鐘後展開,取出,晾幹,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在薄層板上覆蓋同樣大小的玻璃板,周圍用膠布固定,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薄層色譜掃描法)進行掃描,波長:λS=520nm,λR=650nm,測量供試品吸光度積分值與對照品吸光度積分值,計算,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氧化苦參鹼(C15H24N2O2)不得少於0.40%。
炮製方法:
除去殘莖及雜質,浸泡.洗淨,潤透,切厚片,曬幹。
性味:
苦,寒;有毒。
歸經:
歸肺、胃經。
功效:
清熱解毒,消腫利咽。
主治:
用於火毒藴結,咽喉腫痛,齒齦腫痛。
用法用量:
3-6g。
貯藏:
置乾燥處。
中西藥分類:
中藥(藥材及飲片) | | RADIX SOPHORAE TONKINENSIS | | 山豆根
拼音名:Shandougen
英文名:RADIXSOPHORAETONKINENSIS
書頁號:2000年版一部-21
本品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tonkinensisGapnep.的乾燥根及根莖。秋季采
挖,除去雜質,洗淨,乾燥。
【性狀】本品根莖呈不規則的結節狀,頂端常殘存莖基,其下着生根數條。根呈
長圓柱形,常有分枝,長短不等,直徑0.7~1.5cm。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不規則的
縱皺紋及突起的橫嚮皮孔。質堅硬,難折斷,斷面皮部淺棕色,木部淡黃色。有豆腥
氣,味極苦。
【鑒別】(1)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至10數列細胞。皮層外側的1~2列細胞
含草酸鈣方晶,斷續形成含晶細胞環,含晶細胞的壁木化增厚。皮層與韌皮部均散有纖
維束。形成層成環。木質部發達,射綫寬1~8列細胞;導管類圓形,大多單個散在,或
2至數個相聚,有的含黃棕色物;木纖維成束散在。薄壁細胞含澱粉粒,少數含方晶。
(2)取本品粗粉約0.5g,加氯仿10ml,濃氨試液0.2ml,振搖15分鐘,濾過,濾液
蒸幹,殘渣加氯仿0.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苦參鹼和氧化苦參鹼對照品,加
氯仿製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
吸取供試品溶液1~2μl,對照品溶液4~6μl,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
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甲醇-濃氨試液(4:1: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
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橙黃色斑
點。
【含量測定】取本品粗粉約0.5g[同時另取本品粗粉測定水分(附錄ⅨH第一法)],精
密稱定,置索氏提取器中,滴加無水乙醇-濃氨試液(3:2)混合溶液1ml使濕潤,放置30分鐘
後,加氯仿80ml,加熱回流提取4小時,提取液回收氯仿並濃縮至幹,殘渣用甲醇溶解並轉
移至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精密稱取經五氧化
二磷乾燥至恆重的氧化苦參鹼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
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2~6μl,對照品溶液2μl與4μl,分別交叉
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甲醇-濃氨試液(4:1:0.1)為
展開劑,預飽和30分鐘後展開,取出,晾幹,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在薄層板上覆蓋同樣大
小的玻璃板,周圍用膠布固定,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薄層掃描法)進行掃描,波長:λs
=520nm,λR=650nm,測量供試品吸收度積分值與對照品吸收度積分值,計算,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氧化苦參鹼(C15H24N2O2)不得少於0.40%。
【炮製】除去殘莖及雜質,浸泡,洗淨,潤透,切厚片,曬幹。
【性味與歸經】苦,寒;有毒。歸肺、胃經。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消腫利咽。用於火毒藴結,咽喉腫痛,齒齦腫痛。
【用法與用量】3~6g。
【貯藏】置乾燥處。 | | - : Vietnamese Sophora Root, Radix Sophorae Tonkinensis
| | 山豆根屬 | 山豆根族 | 山豆根方 | 山豆根湯 | 爬山豆根 | 山豆根丸 | 山豆根鹼 | 管萼山豆根 | 山豆根總鹼 | 山豆根免煎 | 伏毛山豆根 | 短萼山豆根 | 長序山豆根 | 三葉山豆根 | 臺灣山豆根 | 山豆根提取物 | 山豆根註射液 | 小三葉山豆根 | 蝙蝠葛山豆根 | 三小葉山豆根 | 蝙蝠葛(山豆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