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院校 : 中国 >山西 >太原 >太原市区 > 山西医科大学
显示地图
目录
No. 1
  山西医科大学投诉电话太原旅游投诉电话:0351-4070511
  山西省旅游投诉电话:0351-7325012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山西医科大学创建于1919年,是全国建立较早的医学院校之一。总占地面积千余亩。校本部坐落于山西省会太原市中心,毗邻迎泽公园,交通方便,环境优雅。
  山西医科大学是一所多专业、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性高等医学院校。现有第一、第二,第三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学院、法医学院、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汾阳学院、大同学院、护理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晋祠学院14个二级学院;有社会科学教育部、口腔医学系、医学影像系、外语教学部4个系部;设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口腔医学、法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学、护理学、儿科医学(99年起并入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师、高级护理、麻醉学、社会工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14个专业。还设有第一、第二临床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口腔医学研究所、煤炭卫生研究所、肝病、血液病、心血管病、医学寄生虫学研究所、药物研究所、生理研究所、耳鼻咽喉科学研究所、骨外科学研究所、营养与食品科学研究所、生物医学研究所、内分泌研究所、中医研究所等18个研究所;设有计算中心、电化教学中心、医学实验中心、动物实验中心、图书选题策划中心、器官移植中心、司法鉴定中心7个中心;拥有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第三医院、口腔医院4所附属医院,其中第一、第二医院科室齐全、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已成为山西省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学校还与太钢总医院、大同第三、第五人民医院、运城市中心医院、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临汾市人民医院、汾阳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9所地市级医院创建了非隶属性的附属医院,并同山西省人民医院等40多个教学医院(基地)合作,共同完成各专业的教学任务,拥有丰富的后期临床教学基地资源。
  我校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学士学位、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成人教育医学学士学位授权单位,是山西省首批博士授权单位、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单位、临床医学硕士学位试点单位。学校共有生理学、血液内科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3个博士点,共有8个学科可招收培养博士生;43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34个学科具有在职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山西省高校硕士学位授予点最多的院校之一。我校的生理学科名家荟萃,实力雄厚,是国家重点学科。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血液内科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心血管内科学、药理学、法医学7个学科为山西省重点学科。学校编辑出版有《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实用急救医学杂志》、《护理研究》等十余种学术刊物。与美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等多个国家的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医护共5000余人,拥有一支博士后、博士、硕士和留学回国人员组成的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27名,硕士生导师353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名,有省级优秀专家20名,有80多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16人被评为省青年学科带头人。数十名专家、教授参加全国规划教材的编写,担任《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有关分卷的编委,担任国家级有关学会和专业委员会的理事和常务理事。学校现有各类在校声生16000余人,馆藏图书40余万册,中外期刊1600余种,并与国内900多个单位建立了内部图书资料交换关系,教科研医仪器设备总值近10亿元,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
  根据国家计划和市场需求我校即使调整专业设置,从2000年开始增设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具有硕士水平的高级临床医师。我校是全国最早设立卫生系(预防医学专业)的院校之一。80年代曾设的法医学专业,为全国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法医人才,毕业生供不应求,连续几年来,就业率高达85%以上。药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和护理学专业的设置为医药领域各个方面储备和培养高级人才,填补了我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这些学科没有毕业生的空白。2003年,我校新曾设麻醉学、社会工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3个专业,进一步增强了医学学科的交叉性和综合性,拓宽了医学人才培养的途径。
  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拓展办学资源,我校拟对本部旧址进行大规模改造,并在小店区太原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原药铺基地上筹建新校区,力争使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办学环境更趋于科学合理,为广大有志青年提供良好的就读环境。
  新世纪之初,学校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和医学教育模式转变的需求,提出了“立足山西、面向全国、四位一体、办出特色”的办学目标,积极创建教学科研型的高等医科大学,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山西省医学人才培养的中心、医学科学研究的中心、医疗保健服务的中心和医药产业开发的中心,力争早日跻身于全国同类院校的先进行列。
学校概况
  山西医科大学创建于1919年,迄今已有90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是时任山西省督军兼省长阎锡山创办的山西医学传习所。在旧中国动荡的岁月里,学校多次易名,多次迁址。1932年1月,改为私立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阎锡山(字伯川)亲自任校董事长。1940年3月,更名为山西大学医学专修科。1946年8月,升格为国立山西大学医学院。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1953年9月,独立建校,更名为山西医学院。1955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山西、江苏、山东、浙江四所医学院的卫生系合并组建了山西医学院卫生系,成为全国保留有卫生系的六所高等医学院校之一,并由全国著名卫生学专家、国家一级教授、原江苏医学院院长邵象伊担任院长。1996年4月,更名为山西医科大学
  经过90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由初创时的单一学科,发展成为以医学为主,医、理、管、法、文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医科大学,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无论是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效益,还是师资队伍、教学科研能力、管理水平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均具有一定优势。
  学校校本部现有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法医学院、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护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10个二级学院,口腔医学系、儿科医学系、麻醉学系、医学影像学系、体育教学部、外语教学部、研究生部7个系部。我校现有4所附属医院和各类教学基地74所,其中有9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3所实习医院,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4所,其它实习基地38所。
  附属第一、第二医院是山西省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姓放心医院。两所医院开放床位1979张,医疗技术力量雄厚,有12个学科被省卫生厅及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附属第一医院是全省卫生系统医德医风建设先进单位,卫生部先进援外单位。附属第二医院是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学校现设有临床医学(五年制、七年制)、预防医学、法医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护理学、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社会工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方向)、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英语(医学方向)14个本科专业。其中,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是山西省唯一的长学制专业。
  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山西省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学位试点单位。共有生理学、法医学、内科学、外科学、耳鼻咽喉科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7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5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生理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内科学、外科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法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药理学10个省级重点学科。
  学校在“十五”期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项,获资助经费326万元;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706项,总经费4907.56万元;发表科研论文5726篇,其中,《Nature》杂志发表1篇、国家级期刊2958篇,被SCI、ISTP收录227篇;出版教材及专著528部;获各种科技奖励245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145项(一等奖13项)、省高校科技进步奖36项(一等奖18项)。目前,在研项目77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9项,省部级项目504项,其他项目243项。学校主办有《山西医科大学学报》、《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护理研究》、《实用急救医学》等多种学术刊物。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44人,博士生导师43人,硕士生导师53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6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省级优秀专家20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
  学校生源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截至2006年8月,共有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在校生8738人,其中,博士生105人,硕士生1550人,本科生6169人、专科生914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5823人,其中,本科生2956人、专科生2867人。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以全国首枚“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人民的好医生”赵雪芳为代表的医药卫生专业人才近4万名。近年来,学校积极调整人才培养层次结构,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80%以上。
  学校占地总面积1864亩(含新校区占地面积),建筑总面积3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481.73万元;学校藏书140余万册,与国内900多个单位建立了内部图书资料交换关系。
  学校与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多所院校建立了教育、科技、医疗合作关系。许多教师应邀到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讲学或进行合作研究。同时,学校也邀请大批国外专家和学者来校讲学访问,有106名国外专家和学者被聘为山西医科大学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
历史沿革
  o 山西医学传习所(1919.8-1921.8)
  o 山西医学专门学校(1921.8-1928)
  o 山西医学专科学校(1928.12-1932.1)
  o 私立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1932.1-1937.11)
  o 山西民族革命大学医学院(1937.11-1938.3)
  o 山西川至医学院(1938.3-1939.1)
  o 私立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1939.1-1940.3)
  o 山西大学医学专修科(1940.3-1946.8)
  o 国立山西大学医学院(1946.8-1953.9)
  o 山西医学院(1953.9-1996.4)
  o 山西医科大学
  首 任 校 长 :
  杨 兆 泰 (1880-1936) 字阶三,山西新绛人。首任山西医学传习所、山西医学专门学校、山西医 学专科学校校长。曾任山西省财政厅厅长兼国民政府内政部长。
  1949年后历任校党委书记
  姓 名
现任领导
  王茂林 党委书记
  郭 政 党委副书记、校长
  郭巍伟 党委副书记
  吴 刚 党委副书记
  顾昭明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段志光 党委委员、副校长
  张 飞 副校长
  郑建伟 副校长
  程牛亮 副校长
  孙安乐 副校长
科学研究
  重点实验室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细胞生理学实验室
  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细胞生理学实验室
  研究所
  营养与食品科学研究所
  医学寄生虫学研究所
  山西医科大学血液病学研究所
  心血管病学研究所
  山西医科大学生理研究所
  煤炭卫生研究所老年医学研究所
  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研究所
  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研究所
  骨科研究所
  肝病研究所
  耳鼻咽喉研究所
  第一临床医学研究所
  第二临床医学院
  营养与食品科学研究所
  医学寄生虫学研究所
  山西医科大学血液病学研究所
  心血管病学研究所
  山西医科大学生理研究所
  煤炭卫生研究所
  老年医学研究所
  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研究所
  耳鼻咽喉研究所
  肝病研究所
  骨科研究所
  基础医学研究所
  工程中心
  山西省新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西省中医药现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西省新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西省中医药现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相关词
教授胸心血管外科山西医院医疗卫生教育医学博士副院长
运城市博士生理学更多结果...
包含词
山西医科大学制药山西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山西医科大学药学院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山西医科大学图书馆
山西医科大学制药厂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大同学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山西医科大学晋中学院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太钢总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山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山西医科大学护一医院远程医疗网络有限公司山西红十字会医院现更名为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原山西红十字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