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 : 中草药 : 动物 : 被子植物 > 山茱萸
目录
《山茱萸 cornel》
诗人: 王维 Wang Wei

  朱实山下开,清香寒更发。幸与丛桂花,窗前向秋月。
No. 2
  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叶狭卵形,对生。花小,黄色,早春先叶开花∷果椭圆形,红色,中医以果肉入药,称"山萸肉",能温补肝肾﹑固精敛汗。园林中多有栽培,供观赏。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山茱萸》。
基本信息
  【来源】本品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的干燥成熟果肉。
  【性味归经】酸、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应用】
  1. 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耳鸣,腰酸。与熟地、枸杞子、菟丝子、杜仲等配伍。
  2. 用于遗精,遗尿,小便频数,及虚汗不止。对肾阳不足引起的遗精、尿频均可应用,常配合熟地、菟丝子、沙苑蒺藜、补骨脂等同用;对于虚汗不止,本品又有敛汗作用,可与龙骨、牡蛎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能固经止血,可用治妇女体虚、月经过多等症,可与熟地、当归、白芍等配伍应用。
  【用法用量】煎服,6~12g。
原植物
  学名: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别名:肉萸、山萸肉、药枣
  英文名:medical dogwood
  科名:山茱萸科 cornaceae 、灯台树属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老枝黑褐色,嫩枝绿色。叶对生,卵状椭圆形或卵形,长5—12厘米,宽约7.5厘米,顶端尖,基部浑圆或楔形,表面疏生柔毛,背面毛较密,侧脉6—8对,脉腋有黄褐色短柔毛;叶柄长约1厘米,有平贴毛。伞形花序腋生,先叶开花,有4个小型苞片,卵圆形,褐色,花黄色;花萼4裂,裂片宽三角形;花瓣4,卵形;花盘环状,肉质。核果椭圆形,成熟时红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
  浙江、安徽有分布;生于山沟、溪旁或较湿润的山坡。
药理研究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山茱萸有强心作用,山茱萸注射液2-8mg/kg静脉注射可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肌收缩性和心输出量,提高心脏工作效率。犬注射后,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血压、左心室内压均升高。山茱萸注射液能对抗家兔、大鼠晚期失血性休克,使休克动物血压升高,肾血流量增加,延长动物存活时间。
  (2)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山茱萸不同组分对免疫系统影响不同,水煎液可降低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抑制srbc或dncb(2,4-二硝基氯苯)所致迟发型超敏反应,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山茱萸总苷和熊果酸能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转化,抑制lak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生成和白细胞介素-2的产生,对器官移植产生的排斥反应有明显的对抗作用,每日腹腔注射山茱萸总苷500mg/kg,连续给药6天,可明显延长小鼠移植心脏后的存活时间。而水煎液对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可加速血清抗体igg、igm形成。
  (3)抗炎、抗菌
  山茱萸水煎剂对二甲苯、蛋清、醋酸等致炎物引起的炎性渗出和组织水肿及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肿胀组织中pge含量无明显影响,能降低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的含量,减轻肾上腺细胞损害。提示其抗炎机理与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关,对pge合成释放无明显抑制作用。山茱萸对表皮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4)抗应激、抗氧化、降血脂
  山茱萸能增强机体的抗应激能力,提高小鼠耐缺氧、抗疲劳能力,增强记忆力。山茱萸能提高红细胞中sod活性,对抗脂质过氧化。其醇提物还有降血脂作用,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含量,抗动脉硬化。
简易处方
  [自汗、盗汗]
  山茱萸、防风、黄耆各9克,水煎服。
  [汗出不止]
  山茱萸、白术各15克,龙骨、牡蛎各30克,水煎服。
  [遗尿]
  山茱萸、覆盆子、茯苓各9克,附子3克,熟地12克,水煎服。
  [老人尿频失禁]
  山茱萸9克,五味子6克,益智仁6克,水煎服。
药典标准
  【英文名】 fructus corni
  【别名】萸肉、山萸肉、药枣、枣皮
  【来源】本品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的干燥成熟果肉。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
  【源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约4米。树皮浅褐色,成薄片剥裂。树皮灰棕色,小枝无毛。单叶对生,腺腋有黄褐色毛丛。夏季先叶开黄色花,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核果长椭圆形,光滑,熟时红色,果梗细长,果皮干后呈网纹状。种子长椭圆形,两端钝圆。
  【制法】
  山萸肉:除去杂质和残留果核。
  酒萸肉:取净山萸肉,用黄酒拌匀,放罐内或其他容器内,封严,放在加水的锅中,蒸至酒被吸尽,取出晾干(每100斤用黄酒20斤)。
  蒸山萸:将拣净去核的山萸肉,放罐内或笼屉等容器封严,放在加水的锅中,蒸至外面呈黑色时,取出晾干。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长1~1.5cm,宽0.5~1cm。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皱缩,有光泽。顶端有的有圆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质柔软。气微,味酸、涩、微苦。
  【鉴别】本品粉末红褐色。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或类长方形,直径16~30μm,垂周壁连珠状增厚,外平周壁颗粒状角质增厚,胞腔含淡橙黄色物。中果皮细胞橙棕色,多皱缩。草酸钙簇晶少数,直径12~32μm。石细胞类方形、卵圆形或长方形,纹孔明显,胞腔大。
  【含量测定】
  取本品粗粉约1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醚适量,加热回流提取4小时,提取液回收乙醚至干,残渣用石油醚(30~60℃)浸泡2次,每次15ml(约浸泡2分钟),倾去石油醚,残渣加无水乙醇-氯仿(3:2)混合液微热使溶解,转移至5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熊果酸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中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或10μl、对照品溶液4μl与8μ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氯仿-醋酸乙酯(20:5:8)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热5~7分钟,至呈现紫红色斑点,取出,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胶布固定,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 薄层扫描法)进行扫描,波长:λs=520nm,λr=700nm,测量供试品吸收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计算,即得。
  本品含熊果酸(c30h48o3)不得少于0.20%。
  【性味归经】酸、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 6~12g 。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宜忌 凡命门火炽,强阳不痿,素有湿热,小便淋涩者忌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概 述】山茱萸,又名山芋肉、药枣、实枣儿、枣皮、肉枣等,为我国常用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它以其补力平和、壮阳而不助火,滋阴而不腻膈,收敛而不留邪等特殊功效被历代医学所喜用。张仲景以山茱萸为君创制了“金匮肾气丸”。据化学分析,山茱萸含有生理活性较强的山茱萸甙、酒石酸、没食子酸、苹果酸、树酯、鞣质和多种维生素等有效成分,具有增强免疫、抗炎、抗菌等药理作用,是中医临床中常用的一味药。
  【来源】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
  【药用部位】干燥成熟果肉。
  【历史沿革】山茱萸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名医别录》载:“山茱萸微温,无毒。主治肠胃风邪,寒热疝瘕,……耳聋,下气,出汗,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利。”清代《本草新编》载:“补阴之药未有布片,胜者也惟山萸大补肝肾专而不杂,既无寒热之偏,又无阴阳之背,实为诸补阴之冠。”
  【生态环境】山茱萸是暖温带和北亚热带深山区药用树种,多生于海拔600~1000米阴凉、湿润、背风的深山区,常见于山沟、壤窝、溪边、路旁等腐殖质土层厚的地方。
  【生物学特性】山茱萸适宜温暖湿润的气候,具有耐阴、喜光、怕湿的特性。
  【栽 培】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呈微酸性的腐殖土或壤土种植为佳。种植方法:播种育苗移栽。因种子皮内有一层胶质,不易吸收水分,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冬前选无病、饱满种子进行沙藏。第二年春,种子萌芽时下种。选好育苗地,施足基肥,深翻,整平,用秋播法播种,条距24~30厘米,沟深2厘米,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的播入沟中,覆薄土,脚踩一遍,浇水。出苗前要保持畦面湿润,翌年按行距2米,株距1.7米移栽。移植宜在冬季落叶后或春季发芽前进行。
  幼苗长至3~4片真叶时进行间苗。幼苗期要注意及时松土锄草。移栽成活后每年春、秋两季各施肥1次。长至90~100厘米高时,将顶芽剪去,促使侧枝生长。成年大树要修剪枯枝及生长过密的枝条。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或乔木;枝黑褐色。单叶对生,卵形至椭圆形,稀卵状披针形,长5~12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疏生平贴毛,下面毛较密,侧脉6~8对,脉腋具黄褐色髯毛。伞形花序先叶开花,腋生,下具4枚小型的苞片,苞片卵圆形,褐色;花黄色;花萼4裂,裂片宽三角形;花瓣4,卵形;花盘环状,肉质;子房下位。核果椭圆形,成熟时红色,有光泽,外果皮革质,中果皮肉质,肉果核皮坚硬木质。
  【采收加工】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
  【药材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长1~1.5cm,宽0.5~1cm。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皱缩,有光泽。顶端有的有圆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质柔软。气微,味酸、涩、微苦。
  【主要产地】河南、浙江、陕西等省。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贮藏方法】易发霉、变色、虫蛀。存储于干燥通风处。
No. 8
  【中文名】: 山茱萸 (《本经》)
  【类 别】: 果实类
  【英文名】: Asiatic Cornelian Cherry Fruit
  【异名】蜀枣(《本经》),鼠矢、鸡足(《吴昔本草》),山萸肉(《小儿药证直诀》),实枣儿(《救荒本草》),肉枣(《纲目》),枣皮(《会约医镜》),萸肉(《医学衷中参西录》),药枣(《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肉。
  【植物形态】山茱萸
  落叶小乔木,高4米左右。枝皮灰棕色,小枝无毛。单叶对生;叶片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5~7厘米,宽3~4.5厘米,先端窄,长锐尖形,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全缘,上面近光滑,偶被极细毛,下面被白色伏毛,脉腋有黄褐色毛丛,侧脉5~7对,弧形平行排列;叶柄长1厘米左右。花先叶开放,成伞形花序,簇生于小枝顶端,其下具数片芽鳞状苞片;花小;花萼4,不显著;花瓣4,黄色;雄蕊4;于房下位。核果长椭圆形,长1.2~1.5厘米,直径7毫米左右,无毛,成熟后红色;果柄长1.5~2厘米。种子长椭圆形,两端钝圆。花期5~6月。果期8~10月。
  杂生于山坡灌木林中。有栽培。分布陕西、河南、山西、山东、安徽、浙江、四川等地。
  【采集】10~11月间果实成熟变红后采摘,采后除去枝梗和果柄,用文火烘焙,冷后,取下果肉,再晒干或用文火烘干。宜放置阴暗干燥处,以防霉蛀变质。
  【药材】肉质果皮破裂皱缩,不完整或呈扁简状,长约1.5厘米,宽约o.5厘米。新货表面为紫红色,陈久者则多为紫黑色,有光泽,基部有时可见果柄痕,顶端有一四形宿萼痕迹。质柔润不易碎。无臭,味酸而涩苦。以无核、皮肉肥厚、色红油润者佳。
  产浙江、河南、安徽、陕西、山西、四川等地。
  【炮制】山萸肉:洗净,除去果核及杂质,晒干。酒山萸:取净山萸肉,用黄酒拌匀,密封容器内,置水锅中,隔水加热,炖至酒吸尽,取出,晾干(山萸肉每100斤,用黄酒20~25斤)。蒸山萸:取净山萸肉,置笼屉内加热蒸黑为度,取出,晒干。
  【化学成份】: 含莫罗忍冬甙(morroniside)、7-0-甲基莫罗忍冬甙(7-0-methylmorroniside)、獐牙菜甙(sweroside)、番木鳖甙(Ioganin)、山茱萸鞣质1、2、3、(cornus-tannin 1,2,3)等。
  【性味】酸,微温。
  ①《本经》:"味酸,平。"
  ②《吴普本草》:"神农、黄帝、雷公、扁鹊:酸,无毒。岐伯:辛。"
  ③《别录》:"微温,无毒。"
  ④《药性论》:"味咸辛,大热。"
  【归经】入肝、肾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厥阴、少阴经。"
  ②《药品化义》:"入肝、心、肾三经。"
  ⑧《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足厥阴肝经。"
  【功用主治】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治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肝虚寒热,虚汗不止,心摇脉散。
  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温肝补肾,除一切风,止月经过多,治老人尿频。
  ①《本经》:"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
  ②《雷公炮炙论》:"壮元气,秘精。"
  ③《别录》:"肠胃风邪,寒热疝瘕,头风,风气去来,鼻塞,目黄,耳聋,面疱,温中,下气,出汗,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利,明目,强力。"
  ④《药性论》:"治脑骨痛,止月水不定,补肾气;兴阳道,添精髓,疗耳鸣,除面上疮,主能发汗,止老人尿不节。"
  ⑤《日华子本草》:"暖腰膝,助水脏,除一切风,逐一切气,破癥结,治酒皶。"
  ⑥《珍珠囊》:"温肝。"
  ⑦《本草求原》:"止久泻,心虚发热汗出。"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宜忌】凡命门火炽,强阳不痿,素有湿热,小便淋涩者忌服。
  《本草经集注》:"蓼实为之使。恶桔梗、防风、防己。"
  【选方】①治五种腰痛,下焦风冷,腰脚无力:牛膝一两(去苗),山茱萸一两,桂心三分,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
  ②益元阳,补元气,固元精,壮元神:山茱萸(酒浸)取肉一斤,破故纸(酒浸一日,焙干)半斤,当归四两,麝香一钱。上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一丸,临卧酒盐汤下。(《扶寿精方》草还丹)
  ③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干地黄八两,山茱萸、薯蓣各四两,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一两。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金匮要略》崔氏八味丸)
  ④治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刮白:熟地黄八钱,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各三钱。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服,温水化下三丸。(《小儿药证直诀》地黄丸)
  ⑤治老人小水不节,或自遗不禁:山茱萸肉二两,益智子一两,人参、白才L各八钱,分作十剂,水煎服。(《方龙潭家秘》)
  ⑥治寒温外感诸症,大病差后不能自复,寒热往来,虚汗淋漓;或但热不寒,汗出而热解,须臾又热又汗,目睛上窜。势危欲脱,或喘逆,或怔忡,或气虚不足以息:萸肉二两(去净核),生龙骨一两(捣细),生牡蛎一两(捣细),生杭芍六钱,野台参四钱,甘草三钱(蜜炙)。水煎服。(《医学衷中参西录》来复汤)
中草药别名
  【别名】山萸肉,山芋肉,山于肉,杭芋肉,杭萸肉,山萸,山茱萸肉,蜀枣,蜀酸枣,鼠矢,鸡足,实枣儿,肉枣,药枣。寇思,思益,萸肉,净萸肉,于内,枣皮,芋肉。
  【商品名】杭萸肉:为产于浙江杭州一带者。皮肉厚,色鲜艳,味酸浓,品质最优,为地道药材。
  山茱萸,又名山萸。为各地所产萸肉的统称。以皮内肥厚、色红油润、酸味浓、干燥无核、洁净者为佳。
  【处方名】萸肉,芋肉,于肉,山萸肉,生山萸肉,酒山萸,炙山萸,蒸山萸,枣皮等。
  生山萸肉为原药剥取果内生用入药者。
  处方中写萸肉,芋肉、于肉、山萸肉,枣皮均指蒸山萸肉。蒸山黄肉又名制山萸肉,制山萸、制萸肉,蒸山萸、蒸萸肉。为生山萸肉置笼内蒸至紫褐色再晒干入药者。补肝肾功效增强。
原植物
  【学名】: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别名】:蜀枣(《本经》),鼠矢、鸡足(《吴昔本草》),山萸肉(《小儿药证直诀》),实枣儿(《救荒本草》),肉枣(《纲目》),枣皮(《会约医镜》),萸肉(《医学衷中参西录》),药枣(《四川中药志》)。
  【英文名】:Medical Dogwood
  【科名】:山茱萸科 Cornaceae 、山茱萸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老枝黑褐色,嫩枝绿色。叶对生,卵状椭圆形或卵形,长5—12厘米,宽约7.5厘米,顶端尖,基部浑圆或楔形,表面疏生柔毛,背面毛较密,侧脉6—8对,脉腋有黄褐色短柔毛;叶柄长约1厘米,有平贴毛。伞形花序腋生,先叶开花,有4个小型苞片,卵圆形,褐色,花黄色;花萼4裂,裂片宽三角形;花瓣4,卵形;花盘环状,肉质。核果椭圆形,成熟时红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
  浙江、安徽有分布;生于山沟、溪旁或较湿润的山坡。
药典标准
  2005年版药典
  山茱萸
  【拼音名】:ShanZhuyu
  【英文名】:FRUCTUS CORNI
  书页号:2005年版一部-20
  本品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的干燥成熟果肉。
  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
  干燥。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长1~1.5cm,宽0.5~1cm。表面紫红
  色至紫黑色,皱缩,有光泽。顶端有的有圆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质柔
  软。气微,味酸、涩、微苦。
  【鉴别】(1) 本品粉末红褐色。果皮表皮细胞橙黄色,表面观多角形或
  类长方形,直径16~30μm,垂周壁连珠状增厚,外平周壁颗粒状角质增厚,胞
  腔含淡橙黄色物。中果皮细胞橙棕色,多皱缩。草酸钙簇晶少数,直径12~
  32μm。石细胞类方形、卵圆形或长方形,纹孔明显,胞腔大。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酸乙酯1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
  残渣加无水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熊果酸对照品,加无水乙醇
  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
  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
  (20:4: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
  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
  紫红色斑点;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检查】 杂质(果核、果梗)不得过3%(附录Ⅸ A)。
  水分 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第一法)测定,不得过16.0%。
  总灰分 不得过6.0%(附录Ⅸ K)。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0.5%(附录Ⅸ K)。
  【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冷浸法(附录X A)测定,不得
  少于50.0%。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
  -水(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0nm。理论板数按马钱苷峰计算应不低
  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马钱苷对照品适量,加80%甲醇制成每1ml含
  40μl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1g,精密称定,置具塞
  锥形瓶中,精密加入80%甲醇25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
  量,用8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
  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马钱苷(C17H26O10)不得少于0.60%。
  【炮制】 山萸肉 除去杂质和残留果核。
  酒萸肉 取净山萸肉,照酒炖法或酒蒸法(附录Ⅱ D)炖或蒸至酒吸尽。
  【性味与归经】 酸、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 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
  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用法与用量】 6~12g 。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英文名】 FRUCTUS CORNI
  【别名】萸肉、山萸肉、药枣、枣皮
  【来源】本品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的干燥成熟果肉。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约4米。树皮浅褐色,成薄片剥裂。树皮灰棕色,小枝无毛。单叶对生,腺腋有黄褐色毛丛。夏季先叶开黄色花,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核果长椭圆形,光滑,熟时红色,果梗细长,果皮干后呈网纹状。种子长椭圆形,两端钝圆。
  【制法】
  山萸肉:除去杂质和残留果核。
  酒萸肉:取净山萸肉,用黄酒拌匀,放罐内或其他容器内,封严,放在加水的锅中,蒸至酒被吸尽,取出晾干(每100斤用黄酒20斤)。
  蒸山萸:将拣净去核的山萸肉,放罐内或笼屉等容器封严,放在加水的锅中,蒸至外面呈黑色时,取出晾干。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长1~1.5cm,宽0.5~1cm。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皱缩,有光泽。顶端有的有圆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质柔软。气微,味酸、涩、微苦。
  【鉴别】本品粉末红褐色。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或类长方形,直径16~30μm,垂周壁连珠状增厚,外平周壁颗粒状角质增厚,胞腔含淡橙黄色物。中果皮细胞橙棕色,多皱缩。草酸钙簇晶少数,直径12~32μm。石细胞类方形、卵圆形或长方形,纹孔明显,胞腔大。
  【含量测定】
  取本品粗粉约1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醚适量,加热回流提取4小时,提取液回收乙醚至干,残渣用石油醚(30~60℃)浸泡2次,每次15ml(约浸泡2分钟),倾去石油醚,残渣加无水乙醇-氯仿(3:2)混合液微热使溶解,转移至5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熊果酸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中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或10μl、对照品溶液4μl与8μ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氯仿-醋酸乙酯(20:5:8)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热5~7分钟,至呈现紫红色斑点,取出,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胶布固定,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 薄层扫描法)进行扫描,波长:λs=520nm,λR=700nm,测量供试品吸收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计算,即得。
  本品含熊果酸(C30H48O3)不得少于0.20%。
  【性味归经】酸、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用药忌宜】:凡命门火炽,强阳不痿,素有湿热,小便淋涩者忌服。《本草经集注》:“蓼实为之使。恶桔梗、防风、防己。”
  【用法用量】 6~12g 。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宜忌 凡命门火炽,强阳不痿,素有湿热,小便淋涩者忌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概 述】山茱萸,又名山芋肉、药枣、实枣儿、枣皮、肉枣等,为我国常用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它以其补力平和、壮阳而不助火,滋阴而不腻膈,收敛而不留邪等特殊功效被历代医学所喜用。张仲景以山茱萸为君创制了“金匮肾气丸”。据化学分析,山茱萸含有生理活性较强的山茱萸甙、酒石酸、没食子酸、苹果酸、树酯、鞣质和多种维生素等有效成分,具有增强免疫、抗炎、抗菌等药理作用,是中医临床中常用的一味药。
  【来 源】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
  【药用部位】干燥成熟果肉。
  【历史沿革】山茱萸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名医别录》载:“山茱萸微温,无毒。主治肠胃风邪,寒热疝瘕,……耳聋,下气,出汗,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利。”清代《本草新编》载:“补阴之药未有布片,胜者也惟山萸大补肝肾专而不杂,既无寒热之偏,又无阴阳之背,实为诸补阴之冠。”
  【生态环境】山茱萸是暖温带和北亚热带深山区药用树种,多生于海拔600~1000米阴凉、湿润、背风的深山区,常见于山沟、壤窝、溪边、路旁等腐殖质土层厚的地方。
  【生物学特性】山茱萸适宜温暖湿润的气候,具有耐阴、喜光、怕湿的特性。
  【栽 培】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呈微酸性的腐殖土或壤土种植为佳。种植方法:播种育苗移栽。因种子皮内有一层胶质,不易吸收水分,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冬前选无病、饱满种子进行沙藏。第二年春,种子萌芽时下种。选好育苗地,施足基肥,深翻,整平,用秋播法播种,条距24~30厘米,沟深2厘米,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的播入沟中,覆薄土,脚踩一遍,浇水。出苗前要保持畦面湿润,翌年按行距2米,株距1.7米移栽。移植宜在冬季落叶后或春季发芽前进行。
  幼苗长至3~4片真叶时进行间苗。幼苗期要注意及时松土锄草。移栽成活后每年春、秋两季各施肥1次。长至90~100厘米高时,将顶芽剪去,促使侧枝生长。成年大树要修剪枯枝及生长过密的枝条。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或乔木;枝黑褐色。单叶对生,卵形至椭圆形,稀卵状披针形,长5~12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疏生平贴毛,下面毛较密,侧脉6~8对,脉腋具黄褐色髯毛。伞形花序先叶开花,腋生,下具4枚小型的苞片,苞片卵圆形,褐色;花黄色;花萼4裂,裂片宽三角形;花瓣4,卵形;花盘环状,肉质;子房下位。核果椭圆形,成熟时红色,有光泽,外果皮革质,中果皮肉质,肉果核皮坚硬木质。
  【采收加工】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
  【药材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长1~1.5cm,宽0.5~1cm。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皱缩,有光泽。顶端有的有圆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质柔软。气微,味酸、涩、微苦。
  【主要产地】河南、浙江、陕西等省。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贮藏方法】易发霉、变色、虫蛀。存储于干燥通风处。
《本草新编》·山茱萸
  山茱萸,味酸涩,气平、微温,无毒。入肾、肝二经。温肝经之血,补肾脏之精,兴阳道以长男茎,暖腰膝而助阳气,经候可调,小便能缩,通水窍,去三虫,强力延年,轻身明目。其核勿用,用则滑精难收,实益阴之圣丹、补髓之神药。仲景夫子所以采入于八味丸中,取其固精而生水也。《本经》谓其九窍堪通,而世人疑之者,以其味过于涩,则窍闭而不能开,恐难以通之也。予以为不然。夫人五脏安,则九窍自利,而五脏之内,一脏不安,则四脏因之不安矣。所谓一脏者何?即肾脏也。肾为四脏之本,肾安而四脏俱安。安四脏而利九窍,又何疑乎。山茱萸佐八味以补肾,正安肾以安五脏之药也。五脏既安,而谓九窍之不能利乎。且山茱萸不止利九窍也。三焦六腑,无不藉其庇荫,受其滋益。此八味汤中之所必用,而岐伯天师新立补肾诸方,无不用之以救垂绝之症也。
  山茱萸
  一、文化记载
  说到山茱萸健康枕的疗效,还有一则故事:战国时期赵王有颈椎病,一位山民进贡一种叫山萸的红色小果,谁知赵王见了大怒,说山民把俗物当贡品是对他的不敬,命人将山民重重杖责。三年后的一天,赵王旧病复发颈痛难忍受,一位姓朱的御医用又黑又干的东西煎汤给赵王内服,果核做枕头用。赵王病愈后问朱御医,你给我用的是什么灵丹妙药,朱御医回答:就是三年前山民进贡的山萸果,赵王若坚持用山茱萸果做成的枕头,不但可治愈颈椎疼痛,还可安神健脑、清热明目,赵王听后大喜,令大种山萸。赵王为表彰朱御医的功绩,就将山萸更名为山朱萸,后来人们将山朱萸写成现在的山茱萸,用山茱萸制作成健康枕头的工艺也就流传至今。
  二、诗词记载
  古人把茱萸作为祭祀、佩饰、药用、避邪之物,形成茱萸风俗。晋代葛洪《西京杂记》中就记载,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于每年九月九日,头插茱萸,饮菊花酒,食蓬饵,出游欢宴。
  1.储光羲《登戏马台作》:天门神武树元勋,九日茱萸飨六军。
  记载了南朝宋武帝刘裕,把山茱萸作为犒赏全军的奖品。
  2.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明年此会知谁在,醉把茱萸仔细看。
  3.王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山茱萸栽培技术
  山茱萸,别名药枣、萸肉、枣皮。属山茱萸山茱萸属植物。主产于浙江。分布于安徽、陕西、河南、山东、四川等省。伏牛山区、天日山区和秦岭分布较集中。垂直分布范围250~1300米,但以海拔600~900米之间的生长发育最好。果肉内含有16种氨基酸,另外,含有大量人体所必需的元素。另外,含有生理活性较强的皂甙原糖、多糖、苹果酸、酒石酸、酚类、树脂、鞣质和维生素A、C等成分。其味酸涩,具有滋补、健胃、利尿、补肝肾,益气血等功效。主治血压高、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月经过多等症。
  第一节 植物特征及品种简介
  1.植物特征
  其为落叶乔木或小乔木,树高3~10米,树叶黑绿色,单叶对生,卵形或椭圆形,叶长4~12厘米,叶宽2~6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叶面疏生毛,背面毛密。侧脉6~8对花为两性花,黄色伞状花序,每一花序由20~30朵子花组成,伞形花腋生,先叶开放,花黄色。核果椭圆形,熟时深红色。
  2.品种简介
  有山茱萸和川鄂山茱萸。药用栽培主要是山茱萸。目前虽无品种,但调查表明,种内经济性状具有显著变异,容易选育新品种。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1.生长发育要求 土质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壤土和砂质土壤。山茱萸在北京地区能安全越冬,成树在晋中、晋南地区也可安全越冬。
  2.对环境条件要求
  (1)气候 适宜年平均温度8~17.5℃,具强抗寒性,可耐短暂的-18℃低温,年降雨量为600~1500毫米的地区。
  (2)地形 多分布于阴坡,半阴坡及阳坡的山谷、山下部。以海拔250~800米的低山栽培较多。
  第三节 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择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砂壤土或壤土地。pH低于4.5则生长不良。目前,各产区山茱萸生长结果最佳的土壤为石灰岩发育的黑色淋溶石灰土、花岗岩发育的山区红黄壤。每公顷施肥6万~7.5万千克,深耕耙细整平,做成宽10米的畦准备播种。
  2.繁殖方法
  (1)有性繁殖
  ①种子采摘 秋季果熟时选壮大果实,除去果肉、洗净。因种子皮厚而硬,播种前需催芽。
  ②种子处理 将种子放置于1%~2%碱液中,手搓3~5分钟,然后加开水烫,边倒开水边搅拌,直至水浸没种子为止。凉一会,再搓3~5分钟,后用冷水泡24小时,再将种子捞出放在水泥地晒8小时,如此反复3天,待有90%种壳裂开,即用湿沙与种子按4:1混合后沙藏。
  ③播种育苗 在春分前后,将已破头萌发的种子挑出播种,播前在畦上按25厘米的行距开深5厘米左右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3~4厘米,保持土壤湿度,40~50天可出苗。15公顷需用种子750~1050千克。幼苗长出2片真叶时进行间苗,苗距7厘米,除杂草,6月上旬中耕,入冬前浇水1次,并给幼苗根部培土,以便安全越冬。
  ④移栽 第二年春季苗高60厘米可以移栽。以发梢前移栽最好。每公顷栽植450~750株为宜,对间套作物的地块每公顷栽300株左右。栽植以后及时养护管理,对水、肥、光、气、热的要求是保证丰产稳产的重要措施。
  (2)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植株可早6~8年结实,保持优良母树的特性。选果大、果多、肉厚、出皮率高作母株。温度低的地区应注意晚花单株的选择,使花期避开低温多雨的天气。
  ①压条繁殖秋季收果后或大地解冻芽萌动前,将近地面二三年生枝条弯曲至地面,将切至本质1/3枝条埋入巳施腐热厩肥的土中,盖15厘米砂壤土,枝条先端露出地面。勤浇水,压条第二年冬或第三年春将已长根的压土扒开,割断与母株连接部分,将有根苗另地定植。
  ②扦插繁殖 5月中、下旬将优良植株的枝条切成15~20厘米,枝条上部保留2~4片叶,插入腐殖土和细砂混匀所做的苗床,行株距为20厘米×8厘米、深12~16厘米,覆土12~16厘米,压实。浇足水,盖农用薄膜,保持气温26~30℃,相对湿度60%~80%,上部搭荫棚,透光度25%,6月中旬透光度调至10%避免强光照射。越冬前撤荫棚,浇足水。次年适当松土拔草,加强水肥管理,深秋冬初或翌年早春起苗定植。
  3.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出苗前要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除杂草。幼苗期苗高15厘米时可锄草并追肥1次。若小苗太密,在苗高12~15厘米时可间苗。幼苗松土施肥2~3次。当年幼苗达不到定植高度时,入冬前浇1次冻水,加盖杂草或牛马粪,以利保温保湿安全越冬。
  (2)定植后的管理
  ①灌溉 一年应有3次大灌溉。第一次在春节发芽开花前,第二次在夏季果实灌浆期,第三次在入冬前。
  ②除草施肥 每年中耕除草4~5次。春秋两季各追肥1次,10年以上大树每株施人粪尿5~10千克。追肥时期以4月中旬的幼果初期效果最佳。盛花及坐果期追肥,喷0.1%硼溶液效果也较好。
  ③剪枝 幼树高1米时,2月间打去顶梢,促侧枝生长。幼树期,每年早春将树基丛生枝条剪去,促主干生长。修剪以轻剪为主,促进营养枝迅速转化为结果枝。将过细、过密的枝条及徒长枝从基部剪掉,以利通风透光,提高结实率。对于主枝内侧的辅养枝,应在6月间进行环状剥皮、摘心、扭枝,以削弱生长势,促进早结果,早丰产。幼树每年培土1~2次,成年树可2~3年培土1次,若根露出土,应及时壅根。
  4.病虫害及其防治
  (1)病害 有7种,其中为害严重的有:
  ①山茱萸炭疽病 6月上旬发病,该病主要为害果实。炭疽病发病率的高低与雨量的多少有关,5~9月降雨量大时侵染率高。另外,随果实成熟程度的增加而增加,9~10月进入发病盛期。该病侵染期喷洒1:2:200波尔多液与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或800倍液40%多菌灵胶悬剂,连喷3~6次,每次间隔10~15天;在树体萌发前施用1次5波美度石硫合剂,均有防治效果。
  ②山茱萸角斑病 该病主要为害叶子。5月上旬出现,7~8月为发病盛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喷洒1:2:200波尔多保护液,半月1次,连续3~5次;或喷施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0天喷1次,连续3次,每公顷用药1500~3000克,对防止早期落叶有明显的效果。
  ③灰色膏药病 该病主要为害枝干。由介壳虫危害引起,在冬、春季,树枝发芽前,对病害枝干进行刮皮,然后涂5波美度石硫合剂;介壳虫发生期树冠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1000~200倍液防治,以减轻病害发生。
  (2)虫害 主要有山茱萸蛀果蛾、大蓑蛾。
  ①山茱萸蛀果蛾 该虫害蛀食果肉。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树下土内结茧越冬,翌年7月至8月上旬化蛹,蛹期10~14天,7月下旬,8月中旬为化蛹盛期。9~10月幼虫为害果实,11月份开始入土越冬。防治应清除虫源及虫蛀果,以减少幼虫入土结茧。结合中耕,施4%D-M粉剂,在5月中下旬,连续2次喷洒20%杀可菌酯,2.5%溴氢菊酯乳油2500~5000倍液,或喷洒90%杀虫脒可湿性粉剂的1000倍液,或喷洒40%乐果乳油1000倍液以压低虫口,消灭虫源。
  ②大蓑蛾该虫 害对20年以下的幼林山茱萸有明显危害。7~8月为害盛期。幼虫幼龄阶段,90%敌百虫原药1500~2000倍液或50%敌敌畏油剂1000倍液喷杀效果均好。
  第四节 采收加工
  果实成熟时间为10月。采收后去核,果皮及时晾干,以紫红色为佳。
中国药典2005版
  名称:
  山茱萸
  汉语拼音:
  Shanzhuyu
  英文名:
  FRUCTUS CORNI
  基原:
  本品为山茱萸英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长1-1.5cm,宽0.5-1cm。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皱缩,有光泽。顶端有的有圆形宿萼痕,基都有果梗痕。质柔软。气微,味酸、涩、微苦。
  鉴别:
  (1)本品粉末红褐色。果皮表皮细胞橙黄色.表面观多角形或类长方形。直径16-30μm.垂周壁连珠状增厚,外平周壁颗粒状角质增厚,脑胶合淡橙黄色物。中果皮细胞援棕色,多皱缩。草酸钙簇晶少数,直径12-32μm。石细胞类方形、卵圆形或长方形,纹孔明显,胞腔大。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酸乙酯1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熊果酸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0:4: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红色斑点;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检查:
  杂质(果核、果梗)不得过3%(附录Ⅸ A)。
  水分 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第一法)测定.不得过16.0%。
  总灰分 不得过6.0%(附录Ⅸ K)。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0.5%(附录Ⅸ K)。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冷浸法(附录Ⅹ A)则定,不得少于50.0%。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0nm理论板数按马钱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马钱苷对照品适量.加80%甲醇制成每1ml含4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80%甲醇25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8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马钱苷(C17H26O10)不得少 于0.60%。
  炮制方法:
  山萸肉 除去杂质和残留果核。
  酒萸肉 取净山萸肉,照酒炖法或酒蒸法(附录Ⅱ D)炖或蒸至酒吸尽。
  性味:
  酸、涩,微温。
  归经:
  归肝、肾经。
  功效:
  补益肝肾,涩精固脱。
  主治:
  用于眩晕耳鸣.腰 膝酸痛,阳屡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
  6-12g。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中西药分类:
  中药(药材及饮片)
中 草 药
    FRUCTUS CORNI
花木百科
  山茱萸介绍
  山茱萸 (Macrocapium officinale)
  科属:
  山茱萸山茱萸
  别名:
  形态特征:
  花金黄色,3-4月,叶前开花,果红色,8-9月果成熟,秋叶红色或黄色
  分布与习性:
  华东
  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区(主要城市:南京、扬州、镇江、南通、常州、无锡、苏州、合肥、芜湖、安庆、淮南、襄樊、十堰)
  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区(主要城市:武汉、沙市、黄石、宜昌、南昌、景德镇、九江、吉安、井冈山、赣州、上海、长沙、株洲、岳阳、怀化、吉首、常德、湘潭、衡阳、邵阳、桂林、温州、金华、宁波、重庆、成都、都江堰、绵阳、内江、乐山、自贡、攀枝花、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昆明、大理)
  繁殖与栽培:
  暂无
  应用:
  庭植、盆景
  图片:
英文解释
  1. :  Asiatic Cornelian Cherry Fruit,  fructus corni,  Common Macrocarpium Fruit,  fruit of medicinal cornel
  2. n.:  cornel
相关词
生物植物木本植物物种
包含词
山茱萸目山茱萸科山茱萸属
山茱萸粥山茱萸丸山茱萸散
山茱萸肉制山茱萸佛坪山茱萸
开花山茱萸川鄂山茱萸山茱萸萸肉
朝鲜山茱萸山茱萸免煎山茱萸酒制
山茱萸提取物山茱萸高效栽培技术黄芪龙眼山茱萸牛肉汤
药用植物山茱萸角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