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 : 大气科学类 : 灾难 : 水力 > 山崩
目录
No. 1
  山坡上发生的规模巨大的崩塌。往往毁坏建筑物、堵塞河道或交通线,桅很大。
No. 2
  悬崖、陡坡上岩石和砂土突然破裂、崩落的现象。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夫日食由乎交分,山崩起於朽壤。”《宋书·五行志五》:“ 元康 四年三月, 蜀郡 山崩杀人。”参见“ 山崩川竭 ”。
No. 3
  山崩(landslide)
  山崩是山坡上的岩石、土壤快速、瞬间滑落的现象。
  山坡愈陡,土石就容易下滑,山崩就愈容易发生。而在连续的大雨之後,雨水渗入地下,增加土石的重量与下滑力,所以山崩也常在大雨之後发生;像台湾在台风後所发生的山崩多半是这个原因。解决山崩最好的办法就是植树造林.
  山坡上的树林有吸收水份、固著土壤的作用,可以防止山崩。山坡在遭到乱开发,滥伐树林后,破坏了原有森林的水土保持,更使山坡载重增加,如果做好地质调查与宣泄雨水的排水工作,山崩就会有随时发生的可能。
  自动判断山崩位置
  假设一个完美的坡面,则单一的山崩在这个坡面上将会有明确的坡顶和坡脚。由山崩边界上的最高点向上方沿著坡度最大方向延伸直到抵达山脊线位置,这点即为该山崩剖面上的“坡顶”。同理,由山崩边界上的最低点向下沿著坡度最大方向延伸直到抵达水系位置,这点即是该山崩的“坡脚”。这些步骤的具体作法和稜线及水系的自动提取方法相近,可以参考这些作业来进行 (赖进贵,1995)。另外一个变通方式是,目前许多商业gis软体(如arcview)已经可以自动提取水系。这部分工作也可以利用现成工具来先行提取水系(及稜线),作为坡顶和坡脚位置的参考指标.完成此一工作,坡顶,山崩顶,山崩脚,坡脚等位置,也就得以顺利产生,可以进一步提供其他位置参数的计算。
  dem资料解析度
  dem资料的解析度对於地形计测的影响是一项关键因素,赖进贵(1996)针对坡度及坡向所进行的分析,验证资料解析度对地形计测的影响。就现实状况而言,要以完全自动化的程序来产生山崩属性尚有其限制,地形资料的解析度即是最大的限制。目前台湾地区的dem资料是40公尺的解析度,每一网格为1600平方公尺,对于小规模的山崩而言,要在这种dem资料上抽取相关参数的困难度非常高。本研究区域内的79个山崩,面积小於10000平方公尺(约略等于6个网格)的就有39个。相对於这种规模的山崩现象,数值地形模型的精确度过於粗糙,要以自动化的方式来判断山崩位置有其局限。所幸,我国20公尺dem已经在生产中,部分县市和单位甚至有4公尺解析度的dem。这些资料若能逐步开放,将得提升地形计测自动化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组成的物质
  包括整个岩体、岩石、岩屑或土壤。
运动的方式
  包括坠落、倾覆、滚动、滑动、流动和不易察觉的潜移 。
命名原则
  通常以崩移物质的组成、 运动方式或滑动面的特性为命名的主要参数。
  以崩移物质的组成加上运动方式,或滑动面的有无和形状为主。
  例1:落石,指岩石主要是以自由落体的方式崩落。
  例2:岩屑滑落,指岩屑沿弱面滑动,并以自由落体的方式落下。
  例3:弧型地滑,指土体或软弱岩层,沿着的弧型的面滑动 。
分类
  分类依据: 崩移物质的组成 、 运动方式和滑动面的有无和形状 。
  分类 山崩 地滑
  岩石 落 石 岩石 滑落 平面型 地滑
  岩屑 岩屑 崩落 岩屑 滑落 楔型 地滑
  岩石/岩屑 潜移 翻转型 地滑
  土壤 土壤 潜移 土体 滑落 弧型 地滑
  土石 流
山崩的危害
  山崩可以造成很大的灾害。严重时可以毁坏整个村庄,砸死人畜,毁坏工厂、电站,堵塞道路。山崩后的石块、土块大量落入河道中,还会阻塞河流,形成洪水灾害。
造成山崩的因素及预防
  造成山崩的因素很多。在山坡下面挖洞,开隧道,开矿,都会引起山崩。强烈的地震更会引起山崩。地震所引起的山崩规模较大,危害更严重。由于岩石风化、水蚀,暴风骤雨侵袭等原因,有时也会发生山崩
  山崩是可以预防的。只要不要随意挖洞、开矿,并采取措施,如在山上广泛地植树造林,对一些容易发生山崩的陡坡和危岩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山崩灾害。
自动判断山崩位置
  假设一个完美的坡面,则单一的山崩在这个坡面上将会有明确的坡顶和坡脚。由山崩边界上的最高点向上方沿著坡度最大方向延伸直到抵达山脊线位置,这点即为该山崩剖面上的“坡顶”。同理,由山崩边界上的最低点向下沿著坡度最大方向延伸直到抵达水系位置,这点即是该山崩的“坡脚”。这些步骤的具体作法和稜线及水系的自动提取方法相近,可以参考这些作业来进行 (赖进贵,1995)。另外一个变通方式是,目前许多商业GIS软体(如ArcView)已经可以自动提取水系。这部分工作也可以利用现成工具来先行提取水系(及稜线),作为坡顶和坡脚位置的参考指标.完成此一工作,坡顶,山崩顶,山崩脚,坡脚等位置,也就得以顺利产生,可以进一步提供其他位置参数的计算。
DEM资料解析度
  DEM资料的解析度对於地形计测的影响是一项关键因素,赖进贵(1996)针对坡度及坡向所进行的分析,验证资料解析度对地形计测的影响。就现实状况而言,要以完全自动化的程序来产生山崩属性尚有其限制,地形资料的解析度即是最大的限制。目前台湾地区的DEM资料是40公尺的解析度,每一网格为1600平方公尺,对于小规模的山崩而言,要在这种DEM资料上抽取相关参数的困难度非常高。本研究区域内的79个山崩,面积小於10000平方公尺(约略等于6个网格)的就有39个。相对於这种规模的山崩现象,数值地形模型的精确度过於粗糙,要以自动化的方式来判断山崩位置有其局限。所幸,我国20公尺DEM已经在生产中,部分县市和单位甚至有4公尺解析度的DEM。这些资料若能逐步开放,将得提升地形计测自动化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个案
  一、平面型地滑
  1. 发生的基本条件:
  具有规则的互层地质构造,包括地层层面、节理面。
  位于顺向坡上,山坡的坡向与互层构造的倾斜方向相近。
  岩层倾角大于湿摩擦角
  坡面的坡度大于互层构造的倾斜角度
  具有自由端
  2. 个案:个案1~3属于岩体的平面型地滑,个案4则为厚层风化土体的滑动
  个案1:苗栗珊珠湖
  个案2:八堵交流道
  个案3:高雄半屏山、基隆大竿林
  个案4:基隆大德国中(厚层风化土体滑动)
  二、弧型地滑
  1. 发生的基本条件:
  厚层土壤,包括风化土壤、弃土、填土或煤渣堆
  地形上具有上缓下陡的特征
  2. 个案:
  淡水邓公路某社区
英文解释
  1. :  Landslip,  avalanche
  2. n.:  debacle,  landslide
法文解释
  1. n.  éboulement de terrain, glissement de terrain
近义词
雪崩
山崩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