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山東輕工業學院聯繫方式 地址:山東省濟南市西部新城大學科技園.
郵編250353 山東輕工業學院投訴電話 濟南市旅遊投訴電話:0531-87937762
山東省旅遊投訴電話:0531-8296342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山東輕工業學院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歷史文化名城—濟南,是山東省省屬普通高等學校。學校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面嚮全國招生。
學校占地2320畝,校捨建築面積67.1萬平米;現有普通教育在校生17000餘人(含歷下學院),教職工1300餘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550餘人,具有博士、碩士學 位的教師近600人。教師中有雙聘院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傢級人選以及全國、全省優秀教師、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傢等一大批傑出人 纔。近年來,學校還聘請100多位國內外著名專傢、學者擔任名譽教授或客座教授,為學校的人才培養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和帶頭作用。
學校現設12個二級學院,1個教學部,1個教學中心以及金融職業學院和職業技術學院,開設本科專業46個,涵蓋工學、理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管理學等5個學科門類,涉及23個一級學科,其中工學、理學、人文科學3個主幹學科門類分別覆蓋8個、7個和4個一級學科,都具有碩士學位授予點。 已形成了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專業結構佈局。
學校是國務院批準的碩士學位及工程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具有培養高層次人才的良好條件。學校現有碩士點19個,涉及工學、理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4個學科門類,並具有工程碩士專業學位和在職人員以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學校現已擁有製漿造紙工程、發酵工程、皮革化學與工程和設計藝術學等4個省級重點學科,有製漿造紙科學與技術和功能與工程材料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有與德國巴伐利亞州共建的中德啤酒技術中心,有與晨鳴紙業集團、華泰紙業集團、泰安玻纖集團共建的3個國傢認定企業技術中心;本着雙贏的原則,校企聯合共建了生物工程研發中心、皮革化學品研究室、計算機網絡實驗室等一批産學研合作平臺。學校辦學條件優良,基礎設施齊全,擁有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和先進的多媒體教室和數字化語音室,50多個教學實驗室(中心),儀器設備總值1.1億元。圖書館藏書160餘萬册,中 外文期刊1600餘種,可提供數據庫檢索、cernet和internet檢索服務,為學校的教學、科研和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學校始終堅持質量立校戰略,按照“以育人為本,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立校”的思想,力求在教學工作中體現“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重創新”的人才培養觀,保 證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高。學校全面修訂了以“凸顯以人為本、尊重個性發展”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方案,積極進行按學科大類(或學院)培養、二次挑選專業、雙學位、輔修專業 、個性學分等試點工作,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充分的自主學習空間;建立了完整的課堂教學、科學實驗、學術活動和社會實踐綜合教學體係,健全了教學全程質量保證和 監控體係以及院(部)級教學評價體係,並采取有效措施加強英語、計算機、數學等基礎課程教學,促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同時,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省屬高校前列。
學校十分重視科研工作,製定了一係列政策措施推動科研工作上層次、上水平。目前學校建立了39個研究所和研究中心,這些研究機構積極面嚮經濟建設主戰場,大力開展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工作,在製漿造紙、釀造、皮革、陶瓷玻璃、輕工機械、食品飲料、農産品加工、精細化學品、資源環境、藝術設計等領域均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為促進相關行業技術進步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十五”期間,學校承擔國傢級(含教育部)研究課題47項,省部級課題150餘項,獲得國 傢和省部級奬勵60餘項,僅2005年就獲得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1項、教育部提名國傢自然科學二等奬1項、省自然科學二等奬1項(一、二等奬全省共5項)、省科技進步二等奬3項(全省高校共38項),申請到省自然科學基金11項(全省排名第二),科研經費總額達4千多萬元。
學校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先後與德國杜門斯啤酒學院、澳大利亞格林菲斯大學、英國丹迪大學、芬蘭埃伯大學、韓國釜慶大學、美國佐治亞大學等國外大學和研究所在 合作研究、人才培養方面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不斷邀請國內外著名的專傢學者來校講學,並選派校內專傢出國進行學術交流。學校還不定期選送優秀畢業生出國留學,攻讀碩士 學位。
學校一貫註重學生綜合素質尤其是實踐創新能力和個性的培養,校園文化建設和第二課堂活動豐富多彩。全校共有54個社團組織,各類活動十分活躍,每年一屆的大學生科技 文化藝術節、創建優良學風班活動、社團活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等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拓展與提高提供了廣阔的天地,培養了大批優秀學生。近年來,學生作品在全國、全省大 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及“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電子設計大賽、數學建模大賽等比賽中獲省部級以上奬勵100餘項,其中獲國傢級奬 勵16項。
山東輕工業學院已經培養出數萬名畢業生,為山東省經濟和社會發展及山東輕工業昂首走在全國同行業最前列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目前,學校正在大力推進改革發展進程,積 極加快新校區建設,一座環境優美、設施完備的嶄新的校園已經呈現在世人面前。2005年9月,首批近萬名學生入住新校區,成為濟南市大學科技園內首傢入住的高校;2006年7月 ,學校將實現整體搬遷。學校正全力將新校區建設成既傳承傳統文化,又體現現代價值觀念和取嚮,集智能化、園林化、生態化、人文化於一體的現代化開放式校園。
“十一五”期間,山東輕工業學院將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轉變教育思想觀念為先導,以學科建設為竜頭,以教師隊伍建設為重點,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以培養高素質人 纔為目標,大力實施“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人才強校、學科領校、開放活校”戰略,努力將學校建成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的重要基地,嚮着建設成一所以工為主,以 輕工為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國內知名高水平工業大學的目標堅實挺進。 |
|
歷史沿革與發展變遷 山東輕工業學院成立於1978年,前身是1948年由解放軍膠東軍區軍工部建立的膠東工業學校。學校1982年成為國傢首批學士學位授權單位,1998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2005年獲準為工程碩士培養單位,2006年成為同等學力人員在職申請碩士學位授權單位。
基礎設施與辦學條件 學校占地面積2162.45畝,校捨建築面積75.33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2859萬元;圖書館藏書211.65萬册。學校建有山東教育與科研網濟南城域網西部大學科技園網絡節點,校園網貫通了整個校園乃至學生宿舍,為教學科研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學科專業及辦學規模 學校現設54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傢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特色專業4個。所設專業涉及工學、理學、文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醫學等7個門類。有1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學科,19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藝術碩士(MFA)專業學位碩士點,並有4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10個學科專業接受同等學力人員在職申請碩士學位。現有全日製在校生近17000人。
師資隊伍素質與結構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方略,建立了一支以高層次人才為核心、中青年教師為骨幹,以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為主體的勇於探索、樂於奉獻的教學科研隊伍。現有專任教師979人,其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人員654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418人,其中教授118人。學校有雙聘院士3人,“泰山學者”崗位特聘教授3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傢級人選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貼者15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傢8人,全國和山東省優秀教師15人,山東省教學名師3人。另外,學校從國內外重點大學和科研院所聘請了100餘名知名專傢學者為兼職教授,部分教師被國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聘為客座教授。
教學水平與人才培養 學校始終堅持以教學工作為中心,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規範教學管理,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學術聲譽不斷提高。學校2007年順利通過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並獲得“優秀”成績。在近兩屆省級教學成果評選中獲得省級教學成果一等奬4項,二等奬5項。現有國傢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11門,省級教學團隊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近五年,學生通過參與教師科研課題開展課外科技活動,與教師合作在多種學術期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部分文章被SCI收錄。在“挑戰杯”、數學建模等競賽中,獲國傢級、省級奬402項。
學科建設與科學研究 學校堅持實施“學科領校”方略,建立了省、校兩級重點學科(實驗室)為骨幹的學科體係,以學科建設為竜頭,依托優勢學科平臺強化專業建設,開展科學研究和科技攻關。現有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6個,省級重點學科4個,校企合作省級技術研發中心5個。近五年來,學校承擔省部級以上研究課題186項,獲國傢級奬勵5項、省部級奬勵35項,國傢授權專利35項,出版專著和教材181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論文3200篇,其中被 SCI、EI和ISTP收錄的論文639餘篇。
國際交流與合作 學校實行“開放活校”方略,加強對外交流合作,先後與英國南安普敦大學、英國布賴頓大學、德國伊爾姆瑙理工大學、芬蘭埃博大學、澳大利亞新英格蘭大學、加拿大北大西洋學院等10多個國傢的3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並分別與加拿大北大西洋學院及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合作舉辦了中外聯合辦學項目。
畢業生就業與創業 近五年,畢業生年底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並在山東省高校大學生就業工作評估中獲得“優秀”。畢業生中涌現出了一大批企業傢,被新聞媒體稱之為極富特色的“輕院老總現象”。目前山東省輕工行業的技術和管理骨幹絶大多數畢業於山東輕工業學院。已評選的30名“山東省高校畢業生十大成功創業者(基層就業標兵)”中,我校畢業生占5名,列全省高校第一位。
經過60年的建設和發展,學校積極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秉承“崇實尚能”校園文化精神,發揮學科優勢,與山東輕工業互動共進。學校已成為山東輕工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重要基地,被譽為“山東輕工業人才的搖籃”。學校正在全面推進“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人才強校、學科領校、開放活校”辦學方略,為把學校建設成為國內知名的高水平工業大學而努力奮鬥。(數據資料截至2009年3月) |
|
山東輕工業學院外國語學院 | 山東輕工業學院數理學院 | 山東輕工業學院藝術學院 | 山東輕工業學院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 | 山東輕工業學院金融職業學院 | 山東輕工業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 | 山東輕工業學院輕化與環境工程學院 | 山東輕工業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 山東輕工業學院機械工程學院 | 山東輕工業學院化學工程學院 | 山東輕工業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山東輕工業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 山東輕工業學院電子信息與控製工程學院 | 山東輕工業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