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院校 : 中國 >山東 >淄博 >淄博市區 > 山東理工大學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山東理工大學投訴電話淄博市旅遊投訴電話:0533-2187222
  山東省旅遊投訴電話:0531-8296342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山東理工大學創建於1956年,是國務院批準的首批具有學士學位授予權的普通高等院校之一,由山東省人民政府領導。學校坐落在歷史悠久的齊文化發祥地——山東省淄博市。
  山東理工大學以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培養社會需要之優秀人才為根本使命。我們堅持教學中心地位,在全國率先實行了按文理大類招生為特徵的招生制度改革和以張揚學生個性、凸顯學生自主選擇為特徵的完全學分製改革,構建了集“學識培養”、“素質養成”和“能力培訓”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體係,致力於培養“明事理、有教養、能幹事”的創新型人才。學生在這裏可以修讀多學科的優質課程,聆聽國內外知名專傢、學者的教誨,領略學術前沿的風景,從中體會科學的力量和智者的光輝;可以瀏覽圖書館幾百萬册的豐富藏書,利用省內一流的網絡技術平臺獲取信息,在設施先進的實驗室裏動手操作,從而品味知識的精深和求知的樂趣;還可以參加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參與挑戰杯、數學建模、電子設計等全國性重要賽事,投身社會實踐的熱潮,深切感受創造的激情和收穫的欣喜。建校50年來,十幾萬“人文素質高、專業基礎厚、實踐能力強”的學生從這裏走出,他們將“厚德、博學、篤行、至善”的校訓銘記於心,或專註於學術研究,或投身於社會事業,或創辦高科技企業,成為社會棟梁之才。而“無私奉獻,追求卓越”的校風和“德業雙修,學而不厭”的學風也在這裏不斷積澱和豐厚,激勵着後來的學子勤奮學習、全面發展。
  學校堅持“環境育人”理念,堅信“校園無閑處,處處皆育人”,優美的環境可以啓迪智慧、陶冶情操、美化生活、淨化心靈。我們依托齊魯文化的豐厚底藴,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品位”原則,不斷加強校園基本建設和緑化美化,突出人文景觀建設,營造了“生態化、園林化、數字化、人文化”的校園環境。在穿寒涉暑的四季輪回中,在占地240公頃的美麗校園裏,32000多名學生、2600多名教職工於勤奮讀書、精心治學之餘,盡情領略着小橋流水、鳥語花香的詩情畫意,感受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明與美。
  治校興業,人才為先;治教興學,惟在得人。我們深刻認識到,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大師是成就大學的關鍵所在。我們把建設高水平的師資隊伍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彙聚人才、培育團隊、成就大師”的師資隊伍建設方針,引進、培養、聘用並舉,一群卓然有成、不斷進取的教師彙聚校園,其中,既有國內外享有盛譽的動力機械和汽輪機專傢、中國工程院院士、我校校長姚福生先生,又有我國有限幾何研究的創始人、我國最早從事編碼學和密碼學研究的數學家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萬哲先先生,我國力學和復合材料領域的知名專傢、國內復合材料力學主要學術帶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杜善義先生,我國海底科學(海洋地質地球物理)的學術帶頭人和學科奠基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金翔竜先生,我國精細化工學科帶頭人和創始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楊錦宗先生,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許厚澤先生,我國最早從事快速成型與製造(rp&m)技術的知名專傢和帶頭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先生,還有一批國傢新世紀人才工程入選人才、國傢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傢、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傢、省級拔尖人才等,他們以培養高素質人才為己任,愛崗敬業,為人師表,勤勉教學,潛心研究,成為廣大學生的良師益友和學校發展的中堅力量。
  山東理工大學高度重視科研工作,我們深信,科學探索,自主創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是大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學校堅持“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的科研工作方針,充分發揮“以工為主、理工結合、文理滲透、特色鮮明”的學科佈局優勢,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並重,不斷加強與企業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積極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我們製定了《山東理工大學服務山東製造業強省建設行動計劃》,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整合科研力量,組建學術團隊,選定主攻方向,充分利用和依托設立在我校的中國國傢工業陶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工程技術研究院、山東省清潔能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生物信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紡織化學品與染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陶瓷基復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數字化設計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車輛工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光纖通信檢測技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高壓電網暫態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礦山尾礦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道路交通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産業經濟研究基地、山東省齊文化研究基地等十幾個國傢級、省級研究機構的綜合科技優勢,積極參與山東製造業強省建設,承擔了一批大項目、大課題。我們還與企業、科研院所聯合設立了山東省數控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汽車研究設計院汽車研究所、淄博市機電一體化技術創新服務中心、山東工程機械集團公司技術中心工程機械研究所、山東省汽車工業總公司車輛測試中心、中國五徵産品設計發展中心等10餘所科技研發機構,積極開展應用技術研究,解决科技難題,成為山東省重要的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基地。
  我們深知,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既是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又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內在要求。學校堅持“面嚮世界”辦學的理念,全面實施國際化戰略,積極推進國際化進程,先後與五大洲十幾個國傢的幾十所高校建立了校際友好關係,廣交朋友,開展卓有成效的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我們歡迎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入讀我校,共建多種文化互相交融、和諧發展的良好平臺,我們也積極創造條件把我校的學生送到世界各地的高等學府學習深造,使他們深入瞭解世界,激發創新思維,培養國際視野和世界眼光。
  山東理工大學永遠是一所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大學。面對新的發展機遇,我們將在秉承優秀歷史傳統的基礎上,深化改革,開拓創新,凝心聚力,加快發展,全面建設高水平大學,不斷創造新的輝煌!
一 學校簡介
  山東理工大學是山東省屬重點大學,創建於1956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的首批具有學士學位授予權的普通高等院校之一,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完整人才培養體係。學校由山東省人民政府領導,坐落在山東省重要工業基地、齊文化的發祥地——山東淄博市。
  山東理工大學以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培養社會需要之優秀人才為根本使命,堅持教學中心地位,在中國率先實行了以張揚學生個性、尊重學生自主選擇為特徵的完全學分製改革,構建了“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體係,致力於培養“明事理、有教養、能幹事”的創新型人才。
  校訓:厚德、博學、篤行、至善
  校風:無私奉獻,追求卓越
  學風:德業雙修,學而不厭
  山東理工大學把建設高水平的師資隊伍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彙聚人才、培育團隊、成就大師”的師資隊伍建設方針,引進、培養、聘用並舉,有國際享有盛譽的動力機械和汽輪機專傢、中國工程院院士、工程院主席團成員、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主任、山東理工大學前校長姚福生先生,中國有限幾何研究的創始人、中國最早從事編碼學和密碼學研究的數學家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萬哲先先生,中國力學和復合材料領域的知名專傢、中國復合材料力學主要學術帶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杜善義先生,中國海底科學(海洋地質地球物理)的學術帶頭人和學科奠基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金翔竜先生,中國精細化工學科帶頭人和創始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楊錦宗先生,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許厚澤先生,中國最早從事快速成型與製造(RP&M)技術的知名專傢和帶頭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先生等國傢新世紀人才工程入選人才、國傢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傢、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傢、省級拔尖人山東理工大學校門纔。
  山東理工大學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強化重點、突出特色”的學科建設方針,實施特色學科建設工程,全力打造品牌學科。2008年有7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省文化廳確立的文化藝術類重點學科、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7個校級特色學科。學校堅持“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的科研工作方針,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並重,不斷加強與企業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積極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大力實施《山東理工大學服務山東製造業強省建設行動計劃》,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整合科研力量,組建學術團隊,選定主攻方向,充分利用和依托設立在山東理工大學的中國國傢工業陶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工程技術研究院等1個國傢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院、1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省級社科研究基地的綜合科技優勢,積極參與山東製造業強省建設,承擔了一批大項目、大課題。與企業、科研院所聯合設立了山東省數控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汽車研究設計院汽車研究所、淄博市機電一體化技術創新服務中心、山東工程機械集團公司技術中心工程機械研究所、山東省汽車工業總公司車輛測試中心、中國五徵産品設計發展中心等10餘所科技研發機構,積極開展應用技術研究,解决科技難題,成為山東省重要的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基地。
二 歷史沿革
  2002年3月,教育部批準山東工程學院與淄博學院合併,組建山東理工大學。原山東工程學院為省屬高校,是山東省歷史較長的工科院校,其前身為山東農業機械化學院,創建於1956年,是“文革”前山東省僅有的13所本科高校之一。淄博學院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其前身包括山東建築材料工業學院(現並入濟南大學)分院。山東理工大學成立後,得到山東省政府高度重視和淄博市大力支持,學校進入蓬勃發展的快車道,辦學水平和科研實力顯著提升。2009年2月24日,山東省學位委員會在濟南投票表决立項建設的博士授權單位,山東理工大學以第一名高票入選,一舉拿下機械工程、農業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三個一級博士點(涵蓋20多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專業)。
三 教學情況
  學校全日製在校生32677人,其中研究生1041人,本科生28566人。設有63個本科專業、43個碩士學位授予學科,在機械工程、農業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三個一級學科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建設立項,博士學位授予學科覆蓋的專業按本科一批招生。學科專業涵蓋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歷史學、教育學8個學科門類,形成了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佈局。現有1個國傢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院、1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省級社科研究基地。學校是教育部首批命名的“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訓基地”,是山東省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研究基地。
  ::: 師 資 概 況 :::
  學校現有教職工2622人,專任教師1720人,其中教授(或相當專業技術職務者)210人、副教授(或相當專業技術職務者)531人,博士255人、碩士957人。國傢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傢1人,國傢“新世紀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4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山東省“泰山學者”1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傢9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2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雙聘院士7人。
  山東理工大學把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作為立校之本,按照“彙聚人才、培育團隊、成就大師”的師資隊伍建設方針,堅持培養、引進、聘用並舉,大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目前擁有一大批在國內外具有影響的學者和學術帶頭人,形成了一支學歷層次高、專業結構好、教學科研能力強、年齡梯度合理的教學和科研隊伍。
  校園占地240萬平方米,東、西兩個校區相隔2600米。校捨建築面積128.58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456.99萬册(種),其中電子類圖書206.38萬册(種)。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94億元,固定資産總值21.72億元。中央與地方共建基礎實驗室20個,山東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山東省骨幹學科實驗教學中心6個。多媒體教室208個。先進的校園網絡覆蓋全校。運動場面積17.57萬平方米,體育教學設施齊全。設有教育技術中心、分析測試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各類教學基本設施很好地滿足了人才培養的需要。
  ::: 院 設 置 :::
  山東理工大學
  機械工程學院
  交通與車輛工程學院 宏偉的圖書館(側面)
  輕工與農業工程學院
  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化學工程學院
  建築工程學院
  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 圖書館正面
  理學院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外國語學院
  法學院
  經濟學院
  管理學院
  美術學院
  音樂學院
  體育學院
  國防教育學院
  遠程教育學院
  山東理工大學本科優勢專業與省級重點學科(實驗室)國傢級、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匹配情況
  1.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機械設計及理論學科,機械電子工程學科,山東省精密模具實驗室,山東省數字化設計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976年設置。
  2.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農業機械化工程學科,山東省清潔能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958年設置。
  3.車輛工程專業,車輛工程學科,山東省車輛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978年設置。
  4.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學科,山東省高壓電網暫態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977年設置。
  5.礦物資源工程專業,山東省礦山尾礦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994年設置。
  6.交通運輸專業,交通信息工程及控製學科,山東省道路智能控製與安全運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976 年設置。
  7.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 山東省先進復合材料實驗室,山東省陶瓷基復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傢工業陶瓷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5年設置。
  8.生物科學專業,山東省生物信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1 年設置。
  9.國際經濟與貿易,山東省産業經濟研究基地,1990年設置。
四 學術成果
  作為山東省教育廳確定的教育教學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學校於2002年起實行按高考文理科類不分專業招生和學分製改革,人才培養質量受到社會廣泛好評,自2002年以來本科生年底就業率均在90%以上。2006年至2008年,學校連續三年獲得三項國務院表彰的國傢技術發明奬,使得學校獲得的國傢級科技奬勵達到9項;十五”以來,學校獲省級教學成果奬31項,其中一等奬8項;建成國傢級精品課程2門,省級精品課程10門,省級試點課程8門;建成國傢級特色專業4個,省級品牌專業1個,省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試點專業5個;入選“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18部。
  “十五”以來,學校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729項,其中國傢“863”計劃項目、“973”計劃項目、國傢科技攻關項目、國傢基金重大項目、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各類國傢級項目60項,省部級項目280項。獲各類科研奬勵687項,其中,國傢技術發明二等奬3項,省部級奬勵65項。學術論文被SCI、EI、ISTP、SSCI檢索收錄422篇,出版專著、教材3740部。編輯出版《山東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工程版、社會科學版)、《管子學刊》等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管子學刊》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CSSCI)。
五 國際交流
  學校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與12個國傢和地區的32所高校建立了校際友好關係,建立經常性的合作辦學項目,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互派訪問學者與留學生,擴大了學校的國際影響。
六 所獲榮譽
  自2002年以來,學校被授予“全國法製宣傳教育先進單位”、“全國教育係統審計工作先進集體”、“全國高校後勤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産學研合作創新突出貢獻奬”、“山東省校企合作訂單培養示範基地”(全省僅有山東理工大學和山東大學兩所高校獲此殊榮)、“山東省德育工作優秀高校”、“山東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奬”、“全省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花園式單位”、“山東省依法治校示範學校”、“山東省高校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山東省高校招生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學校國防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在全國相關高校成功更名以及本科教學水平評估活動中,被評為優秀。
   社會聲譽
  山東理工大學經過5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學校辦學實力不斷增強,社會影響不斷提高。自2002年以來,山東理工大學生源充足、質量高,山東省理科生源第一志願錄取率為100%,2006年理科錄取分數綫高出山東省本科二批分數綫19分。廣大畢業生基礎紮實、作風樸實、實踐與創新能力強,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和敬業精神,受到社會各界一致好評。《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央電視臺、新華網等媒體對山東理工大學辦學水平給予高度評價。
  2004年,山東理工大學在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公佈的“國內受理專利量高校排名”中列中國高校第85位、山東省屬高校第1位;2004、2005年,在教育部“科技成果登記項目排序”中,山東理工大學分別列中國高校第119位(山東省屬高校第4位)和第93位(山東省屬高校第3位);在2006年中國校友會和《21世紀人才報——大學周刊》公佈的“中國高校傑出企業傢校友榜”中,山東理工大學列中國高校第90位;在“中國高校奧運冠軍校友榜”中,山東理工大學列中國高校第18位;在《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公佈的中國大學排行榜中的位次,山東理工大學由2003年的第157位上升山東理工大學鴻遠樓到2006年的第145位,2008年為中國大學排行榜第133名,2004年至2009年山東理工大學的排名穩居山東省高校前10位。山東理工大學連續多年獲得國傢重大科技奬勵。“國傢重大科技奬勵”是我國科學技術成就的最高展示、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以改革開放30年(1978-2008年)來我國高校獲得的國傢重大科學奬勵為數據基礎統計得出的 “2009年中國高校科學貢獻力排行榜”,是衡量高校科學貢獻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反映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高校科學研究水平的重大標志。在該排行榜中,山東理工大學科學貢獻力名列全國第55名,位居山東省第2名(並列)。
七 學校領導
  黨委書記 都光珍
  黨委副書記、校長 張新義
  黨委副書記 張宗新
  黨委常委、副校長 賀連春
  黨委常委、副校長 張元利
  黨委常委、副校長 王學真
  黨委常委、副校長 譚秀森
  黨委常委、副校長 杜瑞成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 張宇生
  黨委常委、副校長 姚 德
相關詞
人物李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名人
政治人物齊文化教育大學天津大學高等教育教授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廣告學廣告係學術研究更多結果...
包含詞
山東理工大學論壇山東理工大學學報
山東理工大學東校山東理工大學音樂學院
山東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山東理工大學理學院
山東理工大學西校區山東理工大學成人教育學院
山東理工大學逸夫圖書館山東理工大學重點實驗室
山東理工大學審計處山東理工大學幼教中心
山東理工大學東校區山東理工大學信息樓
山東理工大學雙樹園動漫社山東理工大學明銳學社
山東理工大學社會科學處山東理工大學人事處
山東理工大學國防學院山東理工大學學分製改革
山東理工大學本科教育山東理工大學國際交流
山東理工大學體育學院山東理工大學分析測試中心
山東理工大學檔案館山東理工大學校産總公司
山東理工大學後勤管理處山東理工大學工程實訓中心
山東理工大學齊文化研究所山東理工大學廣播電視臺
山東理工大學飲食服務中心山東理工大學靈感藝術團
山東理工大學統戰部山東理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山東理工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山東理工大學學生會
山東理工大學外文之聲社團山東理工大學青青環保社
山東理工大學法律學會山東理工大學三農學社
山東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山東理工大學大學生藝術團
山東理工大學愛心傢園協會山東理工大學駝鈴驛站社團
山東理工大學金點子調研室山東理工大學第四食堂
山東理工大學遠程教育學院山東理工大學圖書館
山東理工大學經濟學院山東理工大學一年級工作部
山東理工大學奬學金山東理工大學法學院
山東理工大學網絡信息中心山東理工大學齊文化研究院
山東理工大學美術學院山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
山東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山東理工大學國防教育學院
山東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山東理工大學科教學院
山東理工大學外事學院山東理工大學經濟學院英語協會
山東理工大學大學生藝術中心山東理工大學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業協會
山東理工大學大學生社團聯合會山東理工大學管理學院攝影協會
山東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青春有約藝術團山東理工大學軍事愛好者協會
山東理工大學跆風跆拳道俱樂部山東理工大學集郵愛好者協會
山東理工大學體育學院社團聯合會山東理工大學大學生聯企先鋒
山東理工大學音樂學院大學生合唱團山東理工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
山東理工大學學生公寓管理中心山東理工大學理學院跆風跆拳道俱樂部
山東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三月劇社社團山東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史學會
山東理工大學魅影女生社社團山東理工大學食品與健康協會
山東理工大學High飾時尚與服裝協會山東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山東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山東理工大學報(自然科學版)
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山東理工大學結構分析與動力學實驗室
山東理工大學理學院學生會記者團山東理工大學-NEC電子聯合實驗室
山東理工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係山東理工大學思科網絡技術學院
山東理工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大酒店山東理工大學農業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
山東理工大學大學生健康營養協會山東理工大學交通與車輛工程學院
山東理工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山東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廣告係
山東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校史館山東理工大學研究生院
山東理工大學-電子聯合實驗室山東理工大學飾時尚與服裝協會
山東理工大學經濟學院金融係山東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山東理工大學輕工與農業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