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尾斑瘰螈 paramesotriton caudopunclatus(liu and hu) spot-tailed warty newt
雄螈全长122毫米~145.5毫米。雌螈131毫米~154毫米。头部略扁平,呈梯形,吻端平切,头则有腺质脊棱;唇褶极发达,犁骨齿列呈“∧”形。皮肤较粗糙,在不规则之沟纹间满布小痣粒,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末端天然互达对方掌 部;指4,趾5。均具缘膜而宽肩。尾短于头体长,鳍褶较薄。足体背面棕褐色,有3行土黄色纵纹。雄螈尾的中段和后段有紫红斑,体腹面有橘红斑。生活在海拔500米~1800米森林茂密的大小山溪内,有时在溪边静水池内亦有之。成螈营水栖生活,常栖于溪底石上或岸边。4月底产卵,卵单粒粘附在石缝内,胶囊椭圆形,动物极棕色,植物极乳白色。以水生昆虫、鞘翅目幼虫、虾和蝌蚪等为食。分布于贵州(雷山、梵净山)、湖南(西南部)。 |
|
尾斑瘰螈 Paramesotriton caudopunclatus(Liu and HU) Spot-tailed Warty Newt
雄螈全长122毫米~145.5毫米。雌螈131毫米~154毫米。头部略扁平,呈梯形,吻端平切,头则有腺质脊棱;唇褶极发达,犁骨齿列呈“∧”形。皮肤较粗糙,在不规则之沟纹间满布小痣粒,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末端天然互达对方掌 部;指4,趾5。均具缘膜而宽肩。尾短于头体长,鳍褶较薄。足体背面棕褐色,有3行土黄色纵纹。雄螈尾的中段和后段有紫红斑,体腹面有橘红斑。生活在海拔500米~1800米森林茂密的大小山溪内,有时在溪边静水池内亦有之。成螈营水栖生活,常栖于溪底石上或岸边。4月底产卵,卵单粒粘附在石缝内,胶囊椭圆形,动物极棕色,植物极乳白色。以水生昆虫、鞘翅目幼虫、虾和蝌蚪等为食。分布于贵州(雷山、梵净山)、湖南(西南部)。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