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尼安德特人
基本介紹
尼安德特人(拉丁文學名homo neanderthalensis,又譯尼安德塔人)是一種在大約12萬到3萬年前冰河時期本來居住在歐洲及西亞的人種,性格溫馴。根據最新的考古發現,現代人並不是尼安德塔人的一支,就是說,尼安德塔人和現代人不同種,尼安德塔人種和智人。現代人從15萬年前在非洲出現,大概在5萬年前離開非洲,3萬5千年前纔到達歐洲。尼安德塔人與現代人形成種係發生上的平行係群。但現在智人是人屬下的唯一一個種。而尼安德塔人的遺跡最早是1856年在德國的尼安德𠔌(neander valley)所發現。但剛開始他們並未被辨識出是跟我們屬於不同的人種。對於兩個人種的相似與不同,以及他們可能有過怎樣的接觸(如果有的話),出現激烈的討論。
「尼安德塔」一名源自1856年在德國杜塞爾多夫(dusseldorf)附近,尼安德峽𠔌上方的一個洞穴裏第一次發現這種人類的遺骨。遺骨的發現立即引起了熱烈爭論,爭論的焦點是這些遺骨究竟是古人類的遺骨還是僅僅是一種因疾病而變形的現代人的骸骨。 |
|
尼安德特人 起源 尼安德特人 起源
關於尼安德塔人的起源現在還不能確定。尼安德塔人的祖先可以推溯至大約10萬∼15萬年以前。在法國境內發現的頭蓋骨殘骸就屬於那一時期,但是它們在特徵上比起更早期的直立人來說,更具有新的智人的某些特徵,早期的直立人從年代上講應該是尼安德塔人的祖先。
但是,尼安德塔人可能是歐洲最後一個(裏斯-玉木〔riss-wurm〕)間冰期(1.5萬∼11.5萬年以前)的産物。在德國、法國、比利時和義大利的許多地方都發現了確定是尼安德塔人的下齶、牙齒和頭蓋骨部分。 |
|
尼安德塔人身高1.5到1.6米左右。顱骨容量為1200到1750 cm³。現代人的則為1400 - 1600cm³。身體的特徵為,額頭平扁,(就是說眉弓到發際綫的距離比現代人短得多)。下頜角圓滑,下巴並不像現代人那樣前突。骨骼強健,有着耐寒的體格,具體就是肱骨與尺撓骨的比例,以及股骨與脛骨腓骨的比例比現代人大,這是典型的適應寒冷氣候的解剖特徵。他們生活在歐洲,膚色應該是淺色的。這一反20世紀初,尼安德塔人黑皮膚,多毛,會使石器的“猿人”形象(更多是動物)。
歐洲最後一個(玉木)冰期是在大約1萬∼7萬年之前,已經發現的最多和最為完整的尼安德塔人骨骼遺骸就是這些時期的。這些遺骸使我們對尼安德塔人的相貌特徵和習慣有所瞭解。尼安德塔人身材短小、敦實和健碩。儘管他們的顱殼長、淺、寬而且後部扁平,但腦容量卻等於或超過現代人。他們的眶上嵴大,牙齒也大,飁骨較小,胸部較寬,四肢粗笨,手和腳也比較大。比起現代人,尼安德塔人走路的方式顯得更不對稱而且橫嚮。 |
|
尼安德塔人看來是相當稀少的動物,已經在法國北部發現尼安德塔人的藝術作品(在藝術品中發現一顳骨,通過研究發現,它屬於一個尼安德塔人。就藝術品本身,它們的一端被切出一條溝,應該是被人用繩子綁起來的。而現代人的藝術品,則是在其中打洞,並將之用繩串起來)。其營地的遺跡大多是工具。但是尼安德塔人的工具數萬年都沒有改革。因此認為他們的智力比現代人低。他們沒有弓箭,要有特殊的策略去圍捕動物。他們會與熊等動物爭奪棲身用的洞穴。
尼安德塔人是穴居者,但也偶爾在露天地建造營地。洞穴的入口有時用石塊砌小,岩穴也常常用這種方法加以改善。他們使用火,獵取一些小的和中等大小的動物(如山羊和小鹿),並且吃其他大型食肉動物吃剩下的獵物。他們製造並使用各樣的石製工具和木製長矛。
尼安德塔人單獨或成群地埋葬死者,也照料生病或受傷的人。用作犧牲的動物常常和人的骨骼一起被發現,這表明他們已經開始奉行某種原始的宗教。 |
|
對尼安德塔人在分類學上的畫分現仍處於爭論之中。最初他們被畫分為單獨的一個門類(即尼安德塔人種,學名為h. neanderthalensis),後來,他們又被認為是智人的一個亞種(學名為h. sapiens neanderthalensis),但有些研究人員已經開始贊成原先的說法。尼安德塔人在人類進化上的作用仍不十分清楚,在他們分佈的一些地區,可能已被並入現代人總體之中,而在另外一些地區則可能已經絶種。 |
|
尼安德塔人的遺跡從中東到英國,再往南延伸到地中海的北端,都有所發現。這些遺跡有骨骸、營地、工具,甚至藝術品。尼安德塔人的遺跡消失的時候,大概正是在現代人進入歐洲的時候。
早期學說認為尼安德特人在智人的入侵下已經絶種;可能是由於氣候突然寒冷起來。尼安德塔人為避寒而躲進山𠔌,群體之間缺乏聯繫,近親交配增多,加上現代人與之的競爭,導致了尼安德塔人的滅亡。
但根據 discovery channel 播出的節目表示,尼安德特人未必被智人滅絶,反而可能因為遺傳上居於劣勢,所以都被現代人同化,例如在葡萄牙發現的一具4歲小童的屍骨,其中的解剖顯示了很多尼安德塔人的特徵,如提到的肱尺橈骨的比例和下頜骨的形狀。但是他配有裝飾品,下巴的強健構造,而且他生活在尼安德塔人滅絶的3千年後,這說明他是現代人。 |
|
尼安德特人 其他关于尼人的介绍
出現在歐洲的早期智人。直立人走出非洲後,約60萬年前在歐洲演化出海德堡人,海德堡人又於約30萬年前演化出尼安德特人,簡稱尼人。名稱因其化石在1856年發現於德國杜塞爾多夫附近尼安德特河𠔌的一個山洞中而得名。
尼人分佈很廣,西起歐洲的西班牙和法國,東到中亞的烏茲別剋斯坦,南到巴勒斯坦,北到北緯53°綫。年代最早的距今達20萬年左右,最晚的距今約4萬年。尼人化石常與莫斯特文化共存。狹義的尼安德特人,僅指尼安德特河𠔌發現的人類化石。尼安德特河𠔌的尼人化石包括顱骨和部分肢骨,其化石遺存比較豐富,主要有頭蓋骨和體骨等。
根據現有的資料來判斷,尼安德特人骨胳粗大,肌肉發達,但個子不高,男子衹有1.55米至1.56米。由於身體較矮,脊椎的彎麯也不明顯,因此他們很可能是彎着腰走路,跑步時身體略微朝嚮地面。尼安德特人頭骨的特徵是:前額低而傾斜,好像嚮後溜的樣子,眉峰骨嚮前突出很多,在眼眶上形成整片的眉脊。尼安德特人的腦部已經非常發達,腦容量約達1230毫升。
尼安德特人使用較為進步的打製石器,過着狩獵和採集的生活。這表明,當時的人類在同大自然界的鬥爭中,自身已有了較大的發展。
自從1856年人們第一次發現尼安德特人的化石以來,尼安德特人一直是一個吸引公衆興趣的謎,對尼安德特人的各種猜測一直不斷。從許多方面來看,尼安德特人都可稱得上是原始人類研究中的恐竜。與恐竜一樣,尼安德特人也是突然之間銷聲匿跡的,它們消亡的原因也一直是學者們爭論不休的話題。同時,恐竜和尼安德特人都是大衆文化的寵兒,經常在漫畫中一同出現。
但是,大衆文化對尼安德特人有許多的誤解。尼安德特人往往被看作陳舊過時的化身,被誹謗為因智力不足以應付環境的變遷而導致滅亡的低等人種。而實際情況是尼安德特人非常成功地面對氣候挑戰的時間至少有20萬年,比延續至今的現代智人還要長12.5萬年到15萬年。 |
|
人類歷史上最迷人的奧秘之一,莫過於在歐洲繁榮了成千上萬年的尼安德特人的命運了。3萬多年前,隨着冰川蔓延過整個歐洲大陸,尼安德特人便滅絶了。上周,英國劍橋大學地質考古學家特尹爾德--安德爾等出版了一本名為《歐洲末次冰川期的尼安德特人和現代人》的書,認為尼安德特人之所以走到末路,是因為不能適應在攝取食物方面的變化。
《歐洲末次冰川期的尼安德特人和現代人》的內容取自於一項氣候、環境、考古等多學科相結合的7年計劃的全部信息,該項目首次對6萬5千年至2萬年前期間進行了綜合研究,那時候,解剖學上的現代人逐漸占據優勢,而尼安德特人而完全消亡了。
-安德爾等報告說,歐洲冰河紀並非總是冰。在大約3萬年前的寒冷時期降臨之前,氣候還是相對溫和的。到了2萬年前,半個歐洲都籠罩在冰下。但按照範-安德爾等的說法,尼安德特人的衰敗並非天氣的原因,而是由於賴以生存的、溫順的成群野牛和龐大麋鹿等草食動物的減少。貧瘠土地上的動物變得非常稀少,而且為數不多的野獸不斷遷徙,從而必須奮力追趕才能捕獲獵物。這時候,尼安德特人顯然不能適應攝食環境的變化了。
與尼安德特人消亡處於相同時期的早期現代人“奧瑞那人”,則很好地適應了相同的環境和食物,-安德爾等對此表示為“非常之驚奇”。-安德爾等認為,這表明尼安德特人之所以在對環境適應方面失敗,更主要是由於文化方面的原因,而非大腦的解剖學緣由,尼安德特人其實與其他任何人一樣聰明。大約3萬5千年前,當一種處於更晚期文化的“格拉維特人”出現時,他們由於具有了笨重的矛與刀、以及嚴密的家庭組織,因此能夠有效地追趕並捕獲遷徙的野獸,從而得以生還下來。
美國波士頓大學考古學家邱提斯-拉奈爾斯認為,大多數考古學家都假設這一時期的歐洲都一致地寒冷。而範-安德爾等通過綜合研究既往5千年時間段中,整個歐洲的氣候和人類居住情況,表明尼安德特人在其生命的最後幾千年中因氣候變化而夭折。無論如何,攝取食物方面的變化導致安德特人滅絶的學說是個新思路,我們不能不對此予以充分的重視。 |
|
尼安德塔人的遺跡從中東到英國,再往南延伸到地中海的北端,都有所發現。這些遺跡有骨骸、營地、工具,甚至藝術品。尼安德塔人的遺跡消失的時候,大概正是在現代人進入歐洲的時候。
早期學說認為尼安德特人在智人的入侵下已經絶種;可能是由於氣候突然寒冷起來。尼安德塔人為避寒而躲進山𠔌,群體之間缺乏聯繫,近親交配增多,加上現代人與之的競爭,導致了尼安德塔人的滅亡。
但根據 discovery channel 播出的節目表示,尼安德特人未必被智人滅絶,反而可能因為遺傳上居於劣勢,所以都被現代人同化,例如在葡萄牙發現的一具4歲小童的屍骨,其中的解剖顯示了很多尼安德塔人的特徵,如提到的肱尺橈骨的比例和下頜骨的形狀。但是他配有裝飾品,下巴的強健構造,而且他生活在尼安德塔人滅絶的3千年後,這說明他是現代人。
但現在有些學者認為,尼安德特人成為智人的食物,因為有證據現實其與智人發生過許多爭鬥,這一令人不可思議的結論是根據在萊斯·羅伊斯(Les Rois)發現的一塊尼安德特人顎骨化石得出的。據悉,齶骨化石是《人類學雜志》在進行一項研究時於法國西南部的萊斯·羅伊斯發現的。齶骨上的切口與早期人類在石器時代獵殺鹿以及其它動物時留在骨頭上的切口類似。據信,尼安德特人的肉被人類吃掉,牙齒則用來製作項鏈。 |
|
人類歷史上最迷人的奧秘之一,莫過於在歐洲繁榮了成千上萬年的尼安德特人的命運了。3萬多年前,隨着冰川蔓延過整個歐洲大陸,尼安德特人便滅絶了。上周,英國劍橋大學地質考古學家特尹爾德--安德爾等出版了一本名為《歐洲末次冰川期的尼安德特人和現代人》的書,認為尼安德特人之所以走到末路,是因為不能適應在攝取食物方面的變化。
《歐洲末次冰川期的尼安德特人和現代人》的內容取自於一項氣候、環境、考古等多學科相結合的7年計劃的全部信息,該項目首次對6萬5千年至2萬年前期間進行了綜合研究,那時候,解剖學上的現代人逐漸占據優勢,而尼安德特人而完全消亡了。
-安德爾等報告說,歐洲冰河紀並非總是冰。在大約3萬年前的寒冷時期降臨之前,氣候還是相對溫和的。到了2萬年前,半個歐洲都籠罩在冰下。但按照範-安德爾等的說法,尼安德特人的衰敗並非天氣的原因,而是由於賴以生存的、溫順的成群野牛和龐大麋鹿等草食動物的減少。貧瘠土地上的動物變得非常稀少,而且為數不多的野獸不斷遷徙,從而必須奮力追趕才能捕獲獵物。這時候,尼安德特人顯然不能適應攝食環境的變化了。
與尼安德特人消亡處於相同時期的早期現代人“奧瑞那人”,則很好地適應了相同的環境和食物,-安德爾等對此表示為“非常之驚奇”。-安德爾等認為,這表明尼安德特人之所以在對環境適應方面失敗,更主要是由於文化方面的原因,而非大腦的解剖學緣由,尼安德特人其實與其他任何人一樣聰明。大約3萬5千年前,當一種處於更晚期文化的“格拉維特人”出現時,他們由於具有了笨重的矛與刀、以及嚴密的家庭組織,因此能夠有效地追趕並捕獲遷徙的野獸,從而得以生還下來。
美國波士頓大學考古學家邱提斯-拉奈爾斯認為,大多數考古學家都假設這一時期的歐洲都一致地寒冷。而範-安德爾等通過綜合研究既往5千年時間段中,整個歐洲的氣候和人類居住情況,表明尼安德特人在其生命的最後幾千年中因氣候變化而夭折。無論如何,攝取食物方面的變化導致安德特人滅絶的學說是個新思路,我們不能不對此予以充分的重視。
模擬尼安德特人發言結果:
美國科學家參照化石構建出約3萬年前滅絶的尼安德特人發聲器官模型,利用電腦合成出他們“遙遠”的聲音。
英國《新科學家》網站說,美國佛羅裏達大西洋大學人類學家羅伯特·麥卡錫負責的科研小組以法國出土的5萬年前尼安德特人化石為模版,構建發聲器官模型,用電腦合成器模擬出他們的元音“e”發音。
模擬結果發現,尼安德特人的發音中沒有長元音。
麥卡錫說,尼安德特人的發音和現代人有很大差異,他們無法區分長元音和短元音,而這是現代語言的基礎。
麥卡錫打算通過進一步研究,讓尼安德特人“說”出一句完整話。
去年10月,研究人員在美國《當代生物學》雜志上撰文說,尼安德特人有與人類語言能力相關的基因,具備說話的基因先决條件。但研究人員難以判斷他們是否具有其他必需的生理結構,讓發出的聲音不僅僅是一聲聲咕噥。
尼安德特人17萬年前生活在歐洲、中亞和中東等地區,現在有考古學家有證據證明尼安得特人還存在,據說是生活在蒙古和俄羅斯交界的西伯利亞地區。 |
|
Ni’andeteren
尼安德特人
Neanderthal man
歐洲早期智人階段的人類化石。學名為尼安德特智人 (Homo sap□ens neandertha□ens□s),簡稱為尼人,1856年發現於德國杜塞爾多夫附近尼安德特河𠔌的一個小洞裏。廣義的尼安德特人指尼安德特人群,主要分佈於西歐,包括比、法、德、意諸國。尼安德特人的時代為晚更新世,屬維爾姆冰期的早期。他們是莫斯特文化的創造者。
1848年在直布羅陀就曾發現過尼人化石。當時因為缺少科學記錄而沒有引起人們的註意,直到1864年纔予公佈。此後,在歐洲以外的其他地方,也找到類似尼人的化石,但他們的形態與典型尼人有所不同,因而被稱為似尼人(Neanderthaloid)。
尼安德特河𠔌的尼人化石包括顱骨和部分肢骨,埋藏在距地表約60釐米的土層裏,無動物化石和文化遺物共存。顱骨前額低平,眉嵴顯著,腦量為1230毫升。法國東南部拉沙佩勒-歐賽恩茨(聖沙拜爾)附近山洞中的尼人,為一近於完整的男性骨架,是迄今發現的尼人化石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個,通常被認為是尼人的代表。伴存的文化遺物有發達的莫斯特石器。在屍骨旁堆放着燧石、石英塊,以及野牛和馴鹿的屍骨,說明尼人已有埋葬死者的習俗。動物化石有披毛犀(Coe□odonta ant□-qu□ta□□s)、馴鹿(Ran□□fer tarandus)、羚羊(Capra□bex)、斑鬣狗(Crocuta crocuta)、土撥鼠(Arcto-mys marmatta)、野馬(Equus sp.)、野牛(B□son pr□s-cus)和狼 (Can□s□upus)等。
(邱中郎)
|
|
- adj.: Neanderthal, neanderthal man
|
|
|
|
尼安德特人的 | 尼安德特人之死 | 尼安德特人40000萬年前已經具備了象徵思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