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顯示地圖 |
|
|
尼勒剋縣地處北疆西總中天山西段、伊犁地區東並部,距伊寧市113公裏。位於東經81°85′—84°58′、北緯43°25′—44°17′、。東與和靜縣以依邊哈比爾尕山、阿布熱勒山分水嶺為界;東南與新源縣相接;南與鞏留縣隔鞏乃斯河相望;西與伊寧縣接壤;北與精河縣以科古爾琴山、婆羅科努山分水嶺為界;東北與烏蘇縣以依邊哈比爾尕山、婆羅科努山分水嶺為界。全縣東西長243公裏、南北寬70公裏。總面積1.03萬平方公裏。全縣屬於山區形地貌特徵,四周高山環繞,峽𠔌遍布。
自漢代始,這片土地歷轄於烏孫國、悅般國、西突厥等。元明時稱"阿日喀什"。清代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建"其努剋城",又名"倪利剋",因駐有三百戶回人,又稱"喀什回子之城",屬伊寧縣治。民國27年(1938年)從伊寧縣分出,設"鞏哈設治局",次年升格為鞏哈縣。1954年更名為尼勒剋縣。
該縣座落於伊犁河𠔌之中的中天山西段,伊犁河三大支流之一--喀什河橫貫全境。東與巴音布魯剋大草原為鄰,西與伊寧縣接界,南連新源、鞏留二縣,北望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縣。
看過電影《天山的紅花》的人,都曾被天山勝境所迷醉。而其外景,就取之於尼勒剋。唐布拉剋草原之壯麗,喬爾瑪冰川之雄奇,奴拉賽馬古銅礦之悠久,阿爾斯郎景觀之怪異,還有許許多多溫泉、峽𠔌、山林、岩畫等景物,都極盡天山自然的魅力。
絲綢之路天山道由此穿過。而今,天山公路又將這四面環山的小城與南、北疆廣大地區連接起來。尼勒剋東距俟寧市113公裏,距烏魯木齊市816公裏,都有班車來去。在南疆,如從庫車沿"獨--庫公路"北上,經巴音布魯剋至喬爾瑪後,折而嚮西,順"墩--喬公路"(墩麻紮--喬爾瑪)行165公裏,也可直抵尼勒剋縣城。
歷史沿革
“尼勒剋”係蒙古語,意為嬰兒。從古迄今,尼勒剋就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塞種人、大月氏、烏孫人、都曾在這塊美麗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1888年(光緒十四年)1月31日,清政府吏部、戶部議準設寧遠縣,縣府駐寧遠城。
1949年1月5日,三區革命政府决定改尼勒剋行政管轄局為尼勒剋縣政府。
1949年9月26日,新疆省和平解放。28日,尼勒剋縣召開群衆大會,熱烈慶祝新疆和平解放。
礦産資源
尼勒剋縣境內地下藴藏着豐富的礦産資源。目前已發現的礦産有30多種,106個礦産地。主要有煤礦、鐵礦、有色金屬礦、鋅礦、非金屬礦等。
煤礦
分佈在喀什河兩岸,西起縣城冷庫,經吉仁臺、鬍吉爾臺、鐵梅粒剋、烏拉斯臺、則庫,延伸至東部阿剋布拉剋。呈東西嚮斷續延長130公裏,南北寬5——7公裏,含煤11層。總厚度14米。初步查明8個煤田地質儲量在11噸以上。實際上全縣煤礦遠景地質遠遠大於已查明的8倍。根據已有資料,東部為工業用煤多於民用煤,有煙煤多地無煙煤,無煙煤的牌號齊全。目前,已開採的有吉仁臺煤礦、縣煤礦、鬍吉爾臺煤礦等19個煤礦。
鐵礦
新派式鐵礦,以赤鐵礦、磁鐵礦為主,整個阿布熱勒山脈均有分佈。西起喀什河手續海大橋,東至那拉提,大部分在尼勒剋縣境內。據航測、磁探查明鐵礦面積大,北起於喀什河以南,南至鞏乃斯河以北均有。其中剋令至群吉、吉伍臺至喀拉托別、黑山頭一帶有條隱伏的高品位磁鐵礦富礦帶。從地面觀察貧礦多,富礦少,分佈不規則。新中國成立後建有獨山子銅鐵廠和新源鋼鐵廠均開採此礦。此外還有菱鐵礦、黃鐵礦和褐鐵礦的儲量都很大。
有色金屬礦
有銅礦、鉛礦。銅礦礦點多星羅棋布地分佈在整個阿布熱勒山。西起群吉溝、喀拉達拉加孜格、喀斯剋巴斯套直到東部的阿熱斯坦一帶。多為裂隙充填的銅型礦。原註礦物為黃銅礦,氧化礦物為孔石、銅蘭等。品們高達1%,礦點儲量約1000—3000噸。尼勒剋縣的古銅礦遺址在縣城南3公裏的如拉賽溝內,有古銅礦竪立井十多處。查明為春秋戰國時期開採、冶煉的古銅礦遺址。
名勝古跡
尼勒剋縣是祖國西北邊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主要有烏孫古墓群、鞏乃斯岩文、喀什河源景觀、木斯草原、孟剋特的草原、湖泊、溫泉景觀、唐布拉草原吉仁臺峽𠔌阿爾斯郎的奇峰怪石、喀什巴斯溫泉、加斯庫勒湖、尼勒剋冰川等名勝古跡。 |
行政區劃代碼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
| 654028 |
|
尼勒克县 概况
尼勒剋縣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伊犁河上遊,中天山西段喀什河河𠔌地帶。西與伊寧縣接壤,西南與鞏留縣隔河相望,東南與新源縣毗鄰,東與和靜縣為界,北與精河縣為界。縣城尼勒剋鎮距烏魯木齊市公路里程559千米。全縣總面積10129.95平方千米,總人口16萬人(2003年)。有哈、漢、維、蒙、回等24個民族。
縣人民政府駐尼勒剋鎮,距烏魯木齊市公路里程559千米。郵編:835700。行政區劃代碼:654028。區號:0999。拼音:Nileke Xian。 |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
尼勒剋縣轄1個鎮、9個鄉、1個民族鄉:尼勒剋鎮、蘇布臺鄉、喀拉蘇鄉、加哈烏拉斯臺鄉、尼勒剋烏贊鄉、科剋浩特浩爾蒙古族鄉、烏拉斯臺鄉、剋令鄉、喀拉托別鄉、鬍吉爾臺鄉、木斯鄉。縣境內有:阿剋塔斯牧場、良繁場、軍馬場、林場、種蜂場、兵團七十九團。縣人民政府駐尼勒剋鎮。
尼勒剋鎮
代碼:654028100 轄6個社區、4個村委會:第一社區、第二社區、第三社區、第四社區、第五社區、第六社區、加勒剋孜鐵勒剋村、多爾勃勒津村、艾米熱買裏村、薩熱買裏村。
加哈烏拉斯臺鄉
代碼:654028202 轄6個村委會:加哈烏拉斯臺村、套烏拉斯臺村、鬍吉爾臺村、庫斯仁村、闊剋阿尕什村、庫剋拜村。
尼勒剋烏贊鄉
代碼:654028203 轄7個村委會:吐爾剋買裏村、江阿買裏村、蘭幹買裏村、什布剋其村、闊勒迭能闊切村、尼勒剋烏贊村、塔爾剋特村。
烏拉斯臺鄉
代碼:654028205 轄7個村委會:烏拉斯臺村、巴音溝村、托格金村、剋孜勒塔斯村、闊剋鐵熱剋村、阿爾斯郎村、烏拉斯臺直屬村。
剋令鄉
代碼:654028206 轄6個村委會:剋令村、黑山頭村、薩爾阿尕什村、剋孜勒吐木斯剋村、阿依納巴斯陶村、群吉村。
喀拉托別鄉
代碼:654028207 轄4個村委會:喀爾沃依村、薩依博依村、闊剋托幹村、塔斯卓勒村。
鬍吉爾臺鄉
代碼:654028208 轄9個村委會:塔斯托幹村、鐵爾斯托幹村、玉什闊滅依村、哈特烏孜爾村、烏蘭布魯剋村、吉仁臺村、農一村、農二村、索孜木圖村。
木斯鄉
代碼:654028209 轄9個村委會:木斯村、烏吐村、洪爾阿德爾村、阿剋吐別剋村、托鐵村、興富村、阿剋加爾村、鞏乃斯牧業村、農業三村。
科剋浩特浩爾蒙古族鄉
代碼:654028204 轄10個村委會:庫熱村、墩買裏村、科剋浩特浩爾村、恰勒格爾村、喀什村、什仁托尕依村、托善村、玉什托別村、吉仁臺村、恰合那木村。
蘇布臺鄉
代碼:654028200 轄4個村委會:剋其剋蘇布臺村、尤喀剋買裏村、博爾博鬆村、套蘇布臺村。
喀拉蘇鄉
代碼:654028201 轄8個村委會:喀拉蘇村、喬拉剋布拉剋村、闊孜巴斯村、吐普辛村、加爾托幹村、賽普勒村、加林敦勒村、剋什喀拉蘇村。
阿剋塔斯牧場
代碼:654028400。 |
|
尼勒剋,係蒙古語,意為“嬰兒”。
明末清初為準噶爾部遊牧地,乾隆三十年(1765年)以後,厄魯特營下五旗佐領在此地放牧,地名稱“呢勒哈”,又稱厄魯特營下五旗十蘇木,隸屬伊犁將軍管轄。設縣前屬伊寧縣,1938年從伊寧縣分出成立鞏哈設置局。1939年設鞏哈縣。1953年改名倪利剋縣,1954年改尼勒剋縣。
2000年,尼勒剋縣轄1個鎮、10個鄉:尼勒剋鎮、科剋浩特浩爾蒙古族鄉、蘇布臺鄉、喀拉蘇鄉、加哈烏拉斯臺鄉、烏贊鄉、剋令鄉、烏拉斯臺鄉、鬍吉爾臺鄉、喀拉托別鄉、木斯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42513人,其中:尼勒剋鎮 26288人、蘇布臺鄉 6036人、喀拉蘇鄉 11707人、加哈烏拉斯臺鄉 8045人、烏贊鄉 12221人、科剋浩特浩爾蒙古族鄉 13994人、烏拉斯臺鄉 9098人、群吉鄉 11810人、喀拉托別鄉 7795人、鬍吉爾臺鄉 7356人、術斯鄉 10145人、阿剋塔斯牧場虛擬鄉 5892人、縣良種繁育場虛擬鄉 1181人、軍馬場虛擬鄉 3838人、縣種蜂場虛擬鄉 2148人、兵團七十九團虛擬鄉 4959人。
尼勒剋縣四周高山環繞,峽𠔌遍布,西北面有科古爾琴山,北面有婆羅科努山,東面有依連哈比爾嘎山,南面是阿布熱勒山。 縣境中部喀什河貫流全境;縣境南部鞏乃斯河流經鞏乃斯草原。全縣海拔800米到4590米之間。全縣由東嚮西延伸,呈長條形,似柳葉狀,地勢四周高山環繞,峽𠔌遍布,東北高,西南低,中間夾河𠔌階地,由四山夾兩河,自北嚮南相間排列。有高、中山地和低山、湖四大地貌。有喀什河、鞏乃斯河等河流。
尼勒剋縣屬大陸性北溫帶氣候,夏季無酷暑,鼕季無嚴寒,日照時間長,光能資源豐富,晝夜溫差較大,降水豐富,無霜期短。全年日照時數為2795小時,太陽輻射全年總量為136千卡/平方釐米,平均氣溫在5.6℃,極端最高氣溫37.4℃,極端最低氣溫-39.9℃。降水量在250-475毫米之間。因此,尼勒剋縣的氣候特點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 |
|
水資源
全縣水源豐富。全縣東西走勢有百餘條山溝,溝溝有水,百餘條大小支流匯成三大水係。南部鞏乃斯水係、中部的喀什河水係和北部的夏勒河水係,年均流量達58.63億立方米,是典型的豐水區,而且地下水也十分豐富,含量約為81.68億立方米。全縣水能藴藏量在200萬千瓦以上,其中貫穿全縣的喀什河幹流全長302公裏,年均流量123.4萬立方米/秒,年經流量達33.37億立方米,落差1989米,水能藴藏量達120千瓦,可開發18級梯形電站。
土地資源
尼勒剋縣全縣土地總面積1507.9萬畝,其中耕地可達58.7萬畝。現每年耕種面積32萬畝,占可耕地面積的54.6%。全縣土壤肥沃,土層深厚,土質主要以粟鈣土、黑鈣土、灰鈣土為主,耕作性能好,蓄水保墒性強,地下水位低,除少數沼澤地外,無大面積次生????漬化,適宜多種農作物和牧草生長。
草場資源
尼勒剋縣草場遼闊,水草豐茂,質地優良。全縣草場總面積1016.4萬畝,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986.8萬畝。夏草場436.23萬畝,春秋草場83.1萬畝,鼕草場197.1萬畝;四季草場13.32萬畝。隨着牲畜品種改良,牧民定居速度的加快,草場的保護、改良和開發,畜牧業科技含量的增加以及畜牧業結構、畜群畜種的改善,畜牧業將迎來大的發展。
森林資源
全縣實有林地面積89.4萬畝,活立木總蓄積量為454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5.9%,而且還有21.3萬畝的河𠔌次森林,經過近幾年的封育保護,已有10萬畝得到了恢復,鬱閉成林,現已成為西北五省區保護最完整、生態效益發揮得最好的河𠔌次森林之一。中東部地區有開發利用的逆溫帶氣候條件,適宜發展園藝。
動植物資源
擁有品種繁多的動植物資源優勢。傢畜品種有三大類,原始地方品種有哈薩剋牛、馬、羊,伊犁雙峰駱駝、伊犁山羊等;培育改良品種有:伊犁馬、新疆細毛羊、新疆褐牛、伊犁白豬;引進品種有澳爾托夫馬、澳洲美得奴羊、西門塔爾牛等。野生動物有天山馬鹿、旱獺、雪豹、雪雞、大頭羊等。藥用植物資源有沙棘、貝母、雪蓮、黨參、柴鬍等名貴中草藥100多種。雪雞、雪蓮、鹿茸和貝母被譽為尼勒剋的“四大特産”。
礦産資源
根據新疆地質局的勘探,尼勒剋縣的礦産資源十分豐富,已探明的有煤、銅、鉛、鋅、鋁、金、水晶石、重晶石等20餘種礦物質。呈東西走嚮斷續延長130公裏,南北寬5-7公裏範圍內含煤十一層,總厚度14米,分為8大煤田,總貯量達14.6億噸。此外,還有石膏石337.12萬噸,石灰石380萬噸,銅、鐵的分佈不但廣泛,而且品位高,為工礦企業發展提供了資源優勢。
旅遊資源
尼勒剋縣氣候溫和,鼕暖夏涼,空氣清新。東部的唐布拉大草原,風景優美,是聞名遐邇的避暑勝地;巴爾蓋提溫泉、阿爾薩依溫泉,水質優良,醫療價值高,已有百餘年的利用史;巴爾蓋提、孟剋特、阿剋塔斯、狗熊溝旅遊區等的軟、硬件建設不斷改善和加強,每年5-9月是最佳的旅遊季節;距縣城南3公裏的次森林公園也初步開發;另外,被自治區列為重點保護文物的奴拉賽古銅礦遺址和結構獨特、花紋清晰的神奇岩畫,烏孫古墓群等歷史文物都已成為草原上的獨特景觀。 |
經濟發展 Economic development |
尼勒剋縣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綫,大力實施“畜牧強縣、能源大縣、旅遊名縣、工業富縣、科教興縣”戰略,按照“圍繞一個中心,調整兩個結構,培育六條産業鏈,實現一個目的”的經濟發展思路,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社會各項事業實現了持續發展和全面進步。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日益提高。大規模的水利設施建設,使全縣70%的農田實現了“田、林、路、渠”統一規劃和配套建設,草場改良與綜合開發建設取得重大成果,畜牧業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種植業結構調整實現新突破,逐步形成了以亞麻、脫毒馬鈴薯、甜菜、中藥材、蔬菜、山葵為主導的特色種植業生産格局。
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近年來,尼勒剋縣積極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強化市容市貌管理,縣城面貌煥然一新。縣城緑化覆蓋率達30%,廣播電視入戶率達97%,電話普及率達10.89部/百人。 |
|
尼勒剋縣有發展經濟,拓展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的許多有利條件和優惠政策。
(一)國傢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特別是吉林臺電站項目的上馬,為尼勒剋縣經濟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也為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二)擁有貧睏地區經濟發展的政策優勢。1986年,尼勒剋縣被列為全國貧睏縣,1988年又被列為國傢重點扶持的牧業貧睏縣。為扶持貧睏地區經濟發展,國傢給予了許多優惠政策,從資金到物質供應上都實行傾斜,通過以工代賑、對口扶貧支援等多種形式給尼勒剋縣經濟發展以很大幫助;十五大後,國傢進一步加大扶貧工作力度,更加重視幫助貧睏地區經濟發展。
(三)為進一步橫嚮經濟聯合的縱深發展,廣泛引進區內外的資金、技術、項目、人才,根據國傢、自治區、自治州有關政策規定,相繼出臺了《尼勒剋縣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尼勒剋縣關於改善投資軟環境的意見》《尼勒剋縣招商引資奬勵辦法》等優惠政策。 |
|
- n.: Nilka County, Nileke County
|
|
| 尼勒剋 |
|
| 尼勒剋縣賓館 | 尼勒剋縣和興中醫醫院 | 新疆尼勒剋縣人民醫院 | | 尼勒剋縣婦幼保健站 | 尼勒剋縣水晶工藝製品廠 | 尼勒剋縣烏贊亞麻原料廠 | | 尼勒剋縣衛生防疫站 | 伊犁州尼勒剋縣衛生防疫站 | |
|
|
林場 | 軍馬場 | 喀拉托別鄉 | 種蜂場 | 兵團七十九團 | 烏贊鄉 | 科剋潔特潔爾鄉 | 良繁場 | 阿剋塔斯牧場 | 尼勒剋鎮 | 加哈烏拉斯臺鄉 | 尼勒剋烏贊鄉 | 烏拉斯臺鄉 | 剋令鄉 | 鬍吉爾臺鄉 | 木斯鄉 | 科剋浩特浩爾蒙古族鄉 | 蘇布臺鄉 | 喀拉蘇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