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官名。東漢始置,選拔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書臺,在皇帝左右處理政務,初從尚書臺令史中選撥,後從孝廉中選取。初入臺稱“守尚書郎中”,滿一年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魏晉以後,尚書省分曹,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綜理政務,通稱為尚書郎。晉時為清要之職,號為大臣之副。
官名。 東漢 之製,取孝廉中之有才能者入尚書臺,在皇帝左右處理政務,初入臺稱守尚書郎中,滿一年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 魏 晉 以後尚書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綜理職務,通稱為尚書郎。《樂府詩集·橫吹麯辭五·木蘭詩》:“可汗問所欲,‘ 木蘭 不用尚書郎,願藉明駝千裏足,送兒還故鄉。’” 明 黎民表 《紫荊關》詩:“ 金城 誰獻議,老作尚書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