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青海 >黃南藏族自治州 > 尖紮縣
顯示地圖
目錄
行政區劃代碼
  632322
區域概況
  尖紮縣位於青海省東南部,黃南藏族自治州北部。東北絶大部分以黃河為界,與化隆縣相望,東南與循化縣接壤,西與貴德縣相連,南與同仁縣毗鄰。縣境南北長約87千米,東西寬約48千米,總面積1712平方千米。總人口5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為4萬人,藏族約占總人口的67%。
  縣人民政府駐:馬剋唐鎮,距省會西寧市127千米,距州府隆務鎮70千米。郵編:811200。代碼:632322。區號:0973。拼音:Jianzha Xian。
  全縣地勢西高東低,最低海拔1960米,最高海拔4614米,相對高差為2654米。氣候屬高原大陸性氣候,為青藏高原特殊型氣候區,年平均溫度7.8℃,極端氣溫最高為34.1℃(1988年6月28日),極端氣溫最低為-19.8℃(1961年1月17日)。 年日照時數4432小時,年平均降水量350-400毫米,無霜期186天。
  尖紮縣轄3個鎮、6個鄉:馬剋堂鎮、康揚鎮、坎布拉鎮、賈加鄉、措周鄉、昂拉鄉、能科鄉、當順鄉、尖紮灘鄉。
自然資源
  尖紮縣有豐富的水利資源、旅遊資源。水電資源得天獨厚,象徵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縱貫南北,在尖紮縣境內流程長達96公裏,黃河、隆務河水流急、落差大,可建一大、二中、二小五座電站。 國傢重點工程-李傢峽水電站,是黃河上遊的第二個梯級水利樞紐工程,總裝機容量200萬千瓦,年發電量59億千瓦時;青海省最大的水電引資項目-直崗拉卡電站,臨建工程已開工,該電站總投資12.8億元,總裝機容量19萬千瓦時,年發電量7.62億千瓦時;此外尚有黃河上遊總裝機28.4萬千瓦、總投資為24億元、年發電量為23億千瓦時的康楊中型水電站,位於隆務河段的"三道班"小型水電站總投資為1.08億元,總裝機容量10.5萬千瓦時,年發電量5.6萬千瓦時。澤唐小型水電站總投資為4572萬元,總裝機容量6000千瓦時,年發電量3.2萬千瓦時。旅遊資源開發前景廣阔,坎布拉國傢級森林公園,以紅色砂礫岩構成的"丹霞"景色而著稱,古鬆、奇峰、方山、洞穴、清泉、小溪,景美如畫,公園內有南宗寺、尼姑寺、南宗紮寺三大寺院,是青海省唯一的一處僧、密、尼並存的宗教法地,名山佳水,佛寺僧捨,相綴成畫,與李傢峽庫區風光相輝相映。投資9600萬元的森林公園專用公路已建成,投資1170萬元的森林公園景點及道路工程已啓動實施,為坎布拉森林公園的旅遊業發展奠定了基礎,使其成為青海省的旅遊熱點。另外還有德多寺、古雷寺等歷史悠久的宗教寺院。
城市建設
  尖紮縣縣城規劃面積6平方公裏,城區面積4平方公裏,城鎮人口約1萬人。1998年前,沿街主要建築物大部分為土木結構平房,城鎮綜合服務功能很低,城鎮建設投資和規模遠遠落後與省內其它兄弟縣。1998年起縣委、縣政府把城鎮建設作為繁榮經濟、增加就業、全面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高度重視,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實現了城鎮建設快速發展,先後完成了人民街、黃河路、申寶路等主要街道鋪面改造工程和縣政府、廣電局、公安局等一批重點住宅樓工程,實施了新建文化廣場、縣城道路、小廣場和添置高桿燈、路燈等項目。四年內共完成城鎮建設項目80餘項,新建面積8萬平方米,纍计投資達1.2億元,是1993-1998年期間的5倍。縣城投資環境發生了根本變化,整體服務功能進一步增強,縣城基本實現了美化、緑化、亮化、淨化。2000年,青海省小城鎮建設現場會在尖紮召開,2001年,在青海省第五次精神文明建設會議上,榮獲"創建文明城市先進縣"稱號。
經濟發展
  尖紮縣總耕地面積為79198畝,其中水澆地29716畝,淺山地36202畝。農業在結構調整中穩步發展,牧業由脆弱型嚮穩定型轉變,2001年糧食播種面積 8.92 萬畝,總産量達到 1446 萬公斤,油料播種面積 1.44 萬畝,總産量達到104萬公斤。"百裏萬畝"果品生産基地、"百裏千畝"白色蔬菜走廊已初步形成。全縣各類牲畜存欄數達21萬頭(衹),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加讓要其水庫、集雨利用、草原"四配套"、"531"等一批骨幹工程得到實施,農牧民生活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尖紮縣經濟增長方式正由粗放型嚮集約型發展,以糧油加工、建築、建材等為主的鄉鎮企業突飛猛進,以耗能企業為主的地方工業日漸壯大,2001年全縣鄉鎮企業總産值達2250萬元,工業企業産值898萬元,全年固定資産投資達6371萬元,經濟持續增長, 投資政策、環境正在不斷優化,教育、衛生、科技等各項事業穩步發展。
歷史沿革
  古為羌地,漢屬河關縣,三國時為羌地,東晉為吐𠔌渾地,北周至隋唐置達化縣(治今尖紮縣康揚一帶),宋屬積石軍,元為貴德州地,明為歸德守禦千戶所轄,清為貴德廳地,民國為貴德縣地。
  1949年解放,1952年由貴德縣析置尖紮藏族自治區。1953年6月2日正式成立尖紮縣。1953年12月歸屬黃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領導。
  2000年,尖紮縣轄2個鎮、10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馬剋堂鎮 8027 康揚鎮 8119 直崗拉卡鄉 6644 坎布拉鄉 1109 多加鄉 2145 賈加鄉 2039 措周鄉 4007 加讓鄉 3171 昂拉鄉 2597 能科鄉 2121 當順鄉 1982 尖紮灘鄉 4511 李傢峽地區虛擬鎮 4592 
  2001年3月1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1號文批復:撤銷尖紮縣坎布拉、多加、直崗拉卡3鄉,合併設立坎布拉鎮(鎮政府駐地設在李傢峽);撤銷加讓鄉,並入馬剋唐鎮。
  2001年底,尖紮縣轄3個鎮、6個鄉,4個居委會、79個村(牧)委會。
  馬剋唐鎮:駐馬剋唐,轄4個居委會(黃河路、申寶路、興隆街、人民街),14村委會(馬剋唐、勒見、麥什紮、回民、解放、娘莫、加讓、加力、如什其、洛科、要其、科沙唐、娘莫、新灘)。
  唐楊鎮:駐康傢,轄13個村委會(上莊、寺門、巷道、東門、城上、崖灣、格麯、河灘、沙力木、宗子拉、尕日唐、西麻拉、爛泥灘)。
  坎布拉鎮:駐李傢峽,轄18個村委會(德洪、尖藏、萬吉合、尕吾昴、螞蟻灘(吉利)、古日羊麻(如布、如其灘)、直崗拉卡、上李傢、下李傢、尕布、仁纔、俄加、拉夫旦、哈玉、浪哇、坎加、滿崗、茨卡)。
  昴拉鄉:駐尖巴昴,轄6個村委會(尖巴昴、牙那洞、措加、牙子蓋、東加、河東)。
  能科鄉:駐麻尼多楞,轄4個村委會(德欠、拉薩、子哈貢、下紮)。
  當順鄉:駐香幹,轄8個村委會(古浪堤、香幹、東當、古什當、鼕果、纔竜、拉德、古浪坡哇)。
  尖紮灘鄉:駐恰藏,轄7個牧委會(羊直、崗毛、來玉、石乃亥、洛哇、尕加一、尕加二)。
  措周鄉:駐霍爾瓦西,轄5個村委會(俄什加、切藏麻、洛哇、措香、石乃亥)。
  賈加鄉:駐哈玉,轄4個村委會(賈加、安君、南當、洋勒)。
鄉鎮簡介
  【馬剋唐鎮 Ma Ke Tang Zhen】 位於縣境東部,縣府駐地。2001年,撤銷加讓鄉,並入馬剋唐鎮。鎮政府駐馬剋唐,轄黃河路、申寶路、興隆街、人民街4個居委會,馬剋唐、勒見、麥什紮、回民、解放、娘莫、加讓、加力、如什其、洛科、要其、科沙唐、娘莫、新灘14個村委會。
  馬剋唐鎮 Ma Ke Tang Zhen 位於縣境東部,縣府駐地。人口0.7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49%,還有漢、回、撒拉、土等民族。面積36.9平方千米。轄黃河路、申寶路、興隆街、人民街4個居委會和馬剋唐、勒見、麥什紮、古雷、回民、娘莫6個村委會。1985年從加讓鄉析置馬剋唐鎮。
  加讓鄉Jia Rang Xiang 位於縣境東北部,距縣府駐地7.7千米。人口0.2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83.3%。面積36.5平方千米。轄如什其、加讓、力加、洛科、要其、科沙塘、娘莫7個村委會。1953年設一區(加讓區),1958年設加讓公社,1984年改設加讓鄉。1985年,析置馬剋唐鎮。2001年,並入馬剋唐鎮。
  【康揚鎮 Kang Yang Zhen】 位於縣境東北部,距縣府駐地23千米。人口0.7萬,以回族為主,占總人口的79%,還有藏、漢族。總面積35平方千米。轄巷道、上莊、寺門、東門、城上、崖灣、格麯、河灘、沙力木、宗子拉、尕馬塘、西淋、爛泥灘13個村委會。1953年設康揚傢回族自治區,1956年改為康揚回族鄉,1958年改設康加公社,1961年改為康揚公社,1984年改設康揚回族鄉,1988年設康揚鎮。
  【坎布拉鎮Kan Bu La Zhen】 位於縣境北部。2001年3月1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1號文批復:撤銷坎布拉、多加、直崗拉卡3鄉,合併設立坎布拉鎮,鎮政府駐地設在李傢峽。轄德洪、尖藏、萬吉合、尕吾昴、螞蟻灘(吉利)、古日羊麻(如布、如其灘)、直崗拉卡、上李傢、下李傢、尕布、仁纔、俄加、拉夫旦、哈玉、浪哇、坎加、滿崗、茨卡18個村委會。
  坎布拉鄉Kan Bu La Xiang 位於縣境北部,距縣府駐地60千米。人口0.2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5.3%。面積 174.8平方千米。轄奴布、吉利、尕吾昂、萬吉合、如其灘、尖藏、德洪7個村委會。1956年設坎布拉鄉,1958年並入直崗拉卡公社,1961年析置坎布拉公社,1984年改設坎布拉鄉。
  直崗拉卡鄉Zhi Gang La Xiang 位於縣境北部,距縣府駐地30千米。人口0.6萬,以回族為主,占總人口的55.5%,還有藏族、漢族。總面積64平方千米。轄直崗拉卡、上李傢、下李傢、尕布、仁纔、俄加6個村委會。1953年屬李家乡,1958年設直崗拉卡公社,1984年改設直崗拉卡鄉。
  多加鄉Duo Jia Xiang 位於縣境東北部,距縣府駐地39千米。人口0.2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9.8%。面積為135平方千米。轄拉夫旦、浪哇、坎加、拉峻、滿崗、茨卡6個村委會。1953年設多加鄉,1958年並入康加公社,1961年分設多加公社,1984年改設多加鄉。
  【昂拉鄉Ang La Xiang】 位於縣境東南部,距縣府駐地9千米。人口0.2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89.3%,還有漢族、回族。總面積60.2平方千米。轄尖巴昂、措加、牙那洞、東加、牙子蓋、河東6個村委會。1953年設昂拉鄉,1958年設昂拉公社,1984年設昂拉鄉。
  【能科鄉Nen Ke Xiang】 位於縣境中部,距縣府駐地19千米。人口0.2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9.4%。面積76.1平方千米。轄德欠、拉沙、子哈貢、下紮4個村委會。1956年設能科鄉,1958年並入昂拉公社,1961年分設能科公社,1984年改設能科鄉。
  【當順鄉Dang Shun Xiang】 位於縣境東南部,距縣府駐地16千米。人口0.2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9.8%。面積130平方千米。轄古浪堤、香幹、古什當、東當、鼕果、纔竜、拉德、古浪坡哇 8個村委會。1954年設當順鄉,1958年並入尖紮灘公社,1961年分設當順公社,1984年改設當順鄉。
  【尖紮灘鄉Jian Zha Tan Xiang】 位於縣境南部,距縣府駐地57千米。人口0.4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9.9%。面積642平方千米。轄羊直、崗毛、石乃亥、來玉、洛哇、尕加一、尕加二7個牧委會。1954年設尖紮灘鄉,1958年改設尖紮灘公社,1962年改設尖紮灘鄉,1972年復設尖紮灘公社,1984年改設尖紮灘鄉。
  【措周鄉Cuo Zhou Xiang】 位於縣境中部,距縣府駐地18千米。人口0.4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9.9%。面積192平方千米。轄洛哇、俄什加、措香、石乃亥、切藏麻5個村委會。1952年設措周鄉,1958年並入加讓公社,1961年析設措周公社,1984年改設措周鄉。
  【賈加鄉Jia Jia Xiang】 位於縣境東北部,距縣府駐地37千米。人口0.2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9.8%。面積119.5平方千米。轄賈加、安君、南當、洋勒4個村委會。1956年設賈加鄉,1958年並入加讓公社,1961年析設賈加公社,1984年改設賈加鄉。
近義詞
尖紮
相關詞
地理青海省行政村
包含詞
尖紮縣醫院尖紮縣藏醫院尖紮縣衛生防疫站
分類詳情
張開加讓鄉張開坎布拉鄉張開直崗拉卡鄉張開多加鄉張開康揚鎮
張開坎布拉鎮張開賈加鄉張開措周鄉張開昂拉鄉張開能科鄉
張開當順鄉張開尖紮灘鄉張開馬剋堂鎮馬剋唐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