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中文名】:少穗竹
【种拉丁名】:oligostachyum sulcatum wang et ye
【种别名】:大黄苦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少穗竹属
【属拉丁名】:oligostachyum
【国内分布】:产福建,浙江有栽培。生于林中。模式标本采自福建闽清。
【命名来源】:[journ. nanjing univ. 1: 96.f.1. 1982]
【中国植物志】:9(1):579
【是否特有】:中国
【形态特征】:灌木状竹
【湖北分布】:全省各地
【简介】:竿高达12米,直径6.2厘米,幼时紫绿色,在节下方有白粉,老竿绿黄色;节间最长可达37.5厘米,在有分枝一侧具沟槽,沟槽之长度可延至节间之中部乃至整个节间;节处微隆起,竿环略高于箨环;竿之每节具3枝。竿箨脱落;箨鞘革质,背部黄绿色,无斑点,被厚白粉及较密的棕色平伏刺毛,基部刺毛尤密,竿下部箨鞘的边缘具硬纤毛;箨耳及鞘口继毛俱缺;箨舌高约3.5毫米,中部隆起,背部无毛,边缘具纤毛;箨片直立或开展,绿色带紫色,三角状卵形至线状披针形,基部收缩。每小枝具2或3叶;叶鞘背部及边缘无毛;叶耳及鞘口纙毛俱缺;叶舌高l—1.5毫米,先端拱形隆起,边缘具微纤毛;叶片线状披针形,两面均无毛,长9一16厘米,宽9一15毫米。总状花序由2或 3稀可多至6枚小穗组成;花序柄纤细,下部为鞘状苞片所包;花序轴纤细,近于无毛;小穗柄纤细,长10一15毫米,近于无毛;小穗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5—3.7厘米,宽1.5—3毫米,含小花3—7朵:小穗轴节间长4—5毫米,内侧扁平,顶端具微纤毛;颖常为2片,第一颖小,纵脉不明显,第二颖长7—10毫米,9脉;外稃长1l—13毫米,具微糙毛,9—15脉,小横脉仅在腹面明显,先端渐尖成小尖头;内稃长7—10毫米,2 脊明显,其脊上具纤毛,先端钝圆;鳞被3,有数条细脉纹,边缘生有细纤毛;雄蕊3或 4枚;花柱1,柱头3,羽毛状。果实未见。笋期5月,花期4—5月。产福建,浙江有栽培。生于林中。模式标本采自福建闽清。本种竿壁较薄,可劈篾用于箍桶;叶在当地用以治小儿惊风。
【观赏应用】:该竹幼嫩绿色,老竿转黄色,叶茂密翠绿,群体观感好, 适宜丛植、片植,特别是小片种植与体量较大的地、物搭配造景。
【其它】:竹材较粗大,可材用劈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