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性椎體骨軟骨病,又稱scheuermann病,或青年性駝背。發病年齡在13~17歲,男性略多於女性,75%的病例發生在胸椎,特別是下胸椎;25%可纍及胸椎與上腰椎,特別是下胸椎;25%可纍及胸椎與上腰椎。發病率不明,據統計在軍隊中占6%;在産業工人中占8%。
中國醫學健康網
【診斷】
診斷依據為①青少年;②駝背畸形必須超過35°以上;③至少有1個椎體前緣的楔形變要大於5°;④需連續影響3~5個椎體。
【治療措施】
本病是一種自愈性的疾病,活動期約2年。如果已有駝背畸形,就不可能完全糾正,成年後早期繼發骨關節炎。治療的目的是防止畸形,保護脊柱不受壓迫性損害,直至骺板發育成熟。過去采用長期臥石膏床的手法,現已少用。如初發時疾病較明顯,可考慮用石膏床或石膏背心固定2~3月,以後用支架及操練背肌。如患兒無痛,可根據畸形來决定治療,脊柱後突畸形小於45~50°時,衹要做矯正體操即可;在50~80°時需用支架固定再加背肌訓練。有極少數病人駝背明顯,影響美觀而需做脊柱矯形及融合術者。偶有出現脊髓受壓癥狀而需要減壓者。
【病因學】
椎體有三個骨化中心,即椎體中部的原發骨化中心及椎體上、下兩端的繼發骨化中心,後者被稱為環形骨骺,出現在4歲以後,位於軟骨板的邊緣,使椎體與椎間盤分開。scheuermann認為本病是環形骨骺的無菌性壞死,但已被否定。現比較公認的是schmorl的解釋。主要病變在椎間軟骨。是因為在海綿質骨與軟骨連結處存在着先天或發育性的缺陷,當過度負重時,椎間盤髓核突入椎體,破壞了椎體軟骨板而造成生長的不平衡;同時椎間盤也失去了緩衝(保護)作用,使椎體前緣受到過度的壓力,造成生長遲緩、椎體楔形變以及碎裂。椎體後緣則因有後關節突的保護而維持原來的高度,脊柱産生後突畸形。
【臨床表現】
駝背為主要癥狀,伴脊柱強直。頸常屈麯、肩下垂、胸廓狹窄而扁、肩胛骨突出。疼痛並不嚴重,常為隱痛。駝背畸形進行性發展至20歲之後。
x綫表現 ①椎體上、下前方邊緣有不規則的凹痕,環形骨骺相應部位的形態與大小不均勻並與椎體分離;②多個椎體前方呈楔形變,伴schmorl結節;③椎間隙輕度狹窄;④胸椎或胸腰段後突畸形超過正常的25°~40°;⑤成年後在椎體前緣早期出現骨關節炎性骨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