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重山,原名王永胜,甘肃定西人,现居广州。喜户外旅行、徒步摄影;好舞文弄墨、填词写诗。已出版《奔向湄公河》《背包东南亚》等。 |
|
诗人: 岳飞 Yue Fei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
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
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
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筝。
知音少,
弦断有谁听? |
|
诗人: 韦庄 Wei Zhuang
一闭昭阳春又春,夜寒更漏永,梦君恩。(另作‘宫漏’) 卧思陈事暗销魂,罗衣湿,红袂有嘀痕。 歌吹隔重阍,绕庭芳草绿,倚长门。 万般惆怅向谁论,凝情立,宫殿欲黄昏。 |
|
诗人: 贺铸 He Zhu
一叶西风生嫩凉。 彩舟旗影动,背斜阳。 溪流几曲似回肠。 高城远,今夜为谁长。 正节号清狂。 苎萝标韵美,倚新妆。 月华歌调转清商。 尊酒畔,好住伴刘郎。 |
|
诗人: 贺铸 He Zhu
花院深疑无路通。
碧纱窗影下,玉芙蓉。
当时偏恨五更钟。
分携处,斜月小帘栊。
楚梦冷沈踪。
一双金缕枕,半床空。
画桥临水凤城东。
楼前柳,憔悴几秋风。 |
|
请鉴赏:
|
|
词牌名,又名《小重山令》。《金奁集》入“双调”。唐人例用以写“宫怨”,故其调悲。五十八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定格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
|
醉倚朱阑一解衣。
碧云迷望眼,断虹低。
近来休说带宽围。
人千里,还是燕双飞。
深院日初迟。
绮窗帘幕静,恨生眉。
不堪虚度是花时。
鸿来速,争解寄相思。 |
|
内容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注释
春到长门草青:此句挪用《花间集》薛昭蕴《小重山》词原首句。长门:西汉宫殿名,在诗词中出现往往代表冷宫之意。
些子:一些。
碧云笼:平时装茶的笼子。
碾玉:即碾茶。
晓:《花草粹编》等作“晚”。
一瓯春:瓯,饮料容器。春指茶。
东君:原指日神,见洪兴祖《楚辞补注》后人则指代为司春之神。白居易《送刘道士》:“齐心谒西母,暝拜朝东君。”
赏析
此词当为易安南渡前的作品。写女主人早春思念丈夫,盼望早日归来共度今春的迫切心情。上片含蓄,下片直率。相蚋成趣。情景相间,以景托情。意境开朗感情真朴,与易安写离情别绪的词相比,迥异其趣。 |
|
柳暗花明春事深。
小阑红芍药,已抽簪。
雨余风软碎鸣禽。
迟迟日,犹带一分阴。
往事莫沉吟。
身闲时序好,且登临。
旧游无处不堪寻。
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鉴赏
这首词所写的,可能并非词人日常家居的情景,似乎是在他乡做官多年,终于久游归来,或者少年时曾在某地生活过,而今又亲至其地,重寻旧迹。季节正当春深,又值雨后。柳暗花明,花栏里的红芍药抽出了尖尖的花苞(其状如簪)。这,不光由于季节的原因,也由于雨水的滋润。“雨余”二字,虽然到第四句才点出,但这一因素,实际上贯串着整个景物描写。由于春雨之后,天气稳定,风和日丽,鸟雀唤晴,鸣声也格外欢快。一个“碎”字,见出鸟雀声纷繁,乃至多样。春日迟迟,由春入夏,白天越来越长。而湿润的春天,总爱播阴弄晴,“犹带一分阴”,正显出春天雨后景色的妩媚。总之,词人抓住春深和雨后的特点,写出眼前风物的令人流连忘返。
换头“往事莫沉吟”,起得很陡,从心理过程看,它是经过一番盘旋周折才吐出的。“莫沉吟”,正见作者面临旧游之地对往事有过一番沉吟,但又努力加以排遣,用“身闲时序好”劝自己登临游赏。“时序好”,并非宽慰自己的泛泛之词,从上片写景中,已显示了这一点。而“旧游无处不堪寻”,登临之际,往日的踪迹,又一一能寻访得见,这照说是令人欣慰的,但遗憾的是,往昔在此地游赏所怀有的那一颗少年心,再也寻找不到了。
词所表现的情绪是复杂的。年光流逝,故地重游之时,在一切都可以复寻、都依稀如往日的情况下,突出地感到失去了少年时那种心境,词人自不能免于沉吟乃至惆怅。但少年时代是人生最富有朝气、心境最为欢乐的时代,那种或是拏云般的少年之志,或是充满着幸福憧憬的少年式的幻想,在人一生中只须稍一回首,总要使自己受到某种激发鼓舞。人生老大,深情地回首往昔,想重寻那一颗少年心,这里又不能说不带有某种少年情绪的余波和回漩,乃至对于老大之后,失去少年心境的不甘,不满。“回来吧,少年心!”词人茫然若失之际,在潜意识里似乎有这种呼唤。可以说,词人的情绪应该是既有感恨,又不无追求,尽管他知道这种追求是不会有着落的。
词的上片写春深雨后的环境气氛,切合人到中年后复杂的心境意绪,它令人赏心悦目,也容易惹起人感恨。换头“往事莫沉吟”,对于上片写景来说,宕出很远。而次句“身闲时序好”,又转过来承接了上片关于景物时序的描写,把对于往事的沉吟排遣开了。
“旧游无处不堪寻”,见出登临寻访,客观环境并没有惹人不愉快之处,但语中却带出“旧游”二字,再次落到“往事”上。“无寻处,唯有少年心”,“无寻处”,三字重叠,以承为转,并且大大加强了转折的力量。过去的人生轨迹虽然还能找到,但少年时代那种天真烂漫的活泼之心已无法找到,找得到的东西反而增添,找不到东西的怅惘之情,使读者也不免感慨万分。词就这样一次次地铺展开来,又一次次地收转回来,使诗词既有气势,又把作者通过写词表达的忠情逐步深化了。 |
|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作者简介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南宋爱国军事家,著名抗金将领,尽忠报国百战名将,汉族英雄。字鹏举。河北(宋时指黄河以北,而非今河南河北之省界,下同)相州汤阴(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孝悌里永和乡人
赏析
这是岳飞的第一首词,始见于岳飞的孙子岳珂(1183—1234)所编《金陀粹编》,自宋朝以后便一直流传。但对词中岳飞发出“旧山松竹老,阻归程”的叹息当作何解?他为什么会有“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感慨?他的满腹“心事”到底是什么?这些,人们则见仁见智,其说不一。笔者带着疑问阅读古人篇札,见《宋史·岳飞传》说,岳飞北伐打到朱仙镇,“大功垂成”,却“一日奉十二金字牌”,皇上要他退兵;他“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南宋陈郁《藏一腴话》又载:“岳飞《谢收复河南赦》及《罢兵表》中有云:‘莫守金石之约,难充豀壑之求’。”就是说:退了兵的他依旧反对和约,力主抗战。而《宋史·秦桧传》也说:岳飞“以恢复为己任,不肯附和议”,“屡言和议失计”。据此,笔者认为,岳飞此词当作于退兵之后。其中“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是指他的故乡河南汤阴已成为沦陷的地区,他即使解甲归田,也“无家可归”。“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就是感叹投降主和派占上风,他身为主战派少了知音.朋友,报国无门。而他的“心事 ”,就是北伐中原,光复旧物,“还我河山”。清代初年沈雄编《古今词话》,所持的也是这种观点,他说:岳飞“故作”《小重山》,随后又作了《满江红》,忠愤可见,其不欲“等闲白了少年头”,可以
明其心事。”
一个充满热情的梦,就这样被打破了。一腔啸叹难尽的心事,是只有借琴音来倾诉的了——那是这位抗金志士"还我河山"的血脉之喷张!然而,在"议和"声浪甚嚣尘上之中,谁又是这声裂弦索的真正知音?故园的山竹老了,壮士的鬓发白了,此刻充斥词境的,便只有朦胧月光下蟋蟀的凄苦悲吟……
所以,此词是在投降势力压迫下所抒发的满腔抗战爱国忠愤,而并非日常生活的感受。
译文:
前三句写作者梦见自己率部转战千里,收复故土,胜利挺进,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兴奋不已。
后三句梦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景物描写来烘托内心的孤寂,显得曲折委婉,寄寓壮志未酬的忧愤。
下阙抒写收复失地受阻、心事无人理解的苦闷。
前三句感叹岁月流逝,归乡无望。“阻归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难以归去,实际暗喻着对赵构、秦桧等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不满和谴责。
后三句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全词表现了作者不满“和议”,反对投降,以及受掣肘时惆怅。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
|
花院深疑无路通。
碧纱窗影下,玉芙蓉。
当时偏恨五更钟。
分携处,斜月小帘栊。
楚梦冷沉踪。
一双金缕枕,半床空。
画桥临水凤城东。
楼前柳,憔翠几秋风。
贺铸词作鉴赏
此词抒写情侣离别相思的情怀。词中于上片虚而若实,写梦中相会;下片实中有虚,写梦回凄凉。全词通过叙写别后经年。相思成梦。梦回凄凉的真实情景,从设想和现实两方面表出了主人公对爱人的诚挚深情。整首词化景物为情思,语弥淡而情弥深,读来别有一番风味。
上片起首一句,“疑”字用得极妙。这个“疑”,不仅写出男主人公之“疑”而且表明是梦中之“疑”。相别日久,朝思暮想,以致因情生幻,“灵魂出窍”,梦中跋涉千里,来到了过去曾经和心上人欢会的旧地。夜阑人静,月明星稀,看着那花木繁茂,曲折幽深的花园,不禁心生疑虑,种种忐忑不安的测度借“疑无路通”表现出来,写得迷离惝恍。
碧纱句,重点“芙蓉”上。《西京杂记》卷二说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以后有“芙蓉如面柳如眉”(白居易《长恨歌》)、“强整娇姿临宝镜,小池一朵芙蓉”(李珣《临江仙》)等句,都是以“芙蓉”来喻美人,此处袭用前人的这种用法。“芙蓉”之上加以“玉”字,前面又限以“碧纱窗影下”之绝美环境,真是形神俱现,呼之欲出。主人公拂柳穿花,孑孑前行,刚刚绕过那幽雅的回廊,已经看到心上人伫立如梦如幻的朦胧碧纱窗影下,似玉琢芙蓉,嬝嬝婷婷,顾盼生辉,笑颜以待。
“当时”句写良夜何其,欢娱很短,正当两人意惬情浓、热烈缠绵之际,东方已白,晓钟发动,这怎能不使人产生“偏恨”的感慨呢!冠以“当时”二字,应是既指今梦,亦指昔时,动荡变幻之中,虚实莫变。
“分携”句谓晓钟的声声催促之下,两人户外执手依依,洒泪相别,那清冷的月光斜照帘栊之上,更增添了别离的痛苦和感伤。
换头一句承上启下,由虚入实。用宋玉《高唐赋》梦怀王与神女梦中相会之典,故词句以“楚梦”借指上片的情事。蓦然惊觉,梦冷踪沉,残月残烛,空虚寂寞。眼前精心绣制的金缕双枕,反衬出主人公此时的孤独;身边空荡荡的半床鸳被,更使他黯然销魂。这两句是全词的词眼结拍两句,又化实为虚,从对面写起。“凤城”,即京城,男主人公这时正远天涯,而他所恋的女子却远京城东边一角。由上句的“双枕”、“半床”,很自然地联想起对方对自己的思念。词人以楼前杨柳几度秋风、几度凋零来暗示女方的失望和憔悴,赋情于物,亦物亦人,更得含蓄蕴藉之妙。 |
|
堪叹犊儿堪叹牛。若还省我语,是同流。性如灯烛命如油。相滋引,明焰出山头。照破一齐休。前程除险路,没深沟。这回与你说根由。成功行,蓬岛永无忧。 |
|
- : Xiaochong Mountain, Xiaochongshan
|
|
小重山汤 | 小重山令 | 小重山·茉莉 | 小重山·端午 | 小重山残春 | 小重山杨花 | 小重山秋雨 | 小重山同前 | 小重山春愁 | 小重山惜别 | 小重山别情 | 小重山茉莉 | 小重山四之四 | 小重山四之三 | 璧月堂小重山 | 小重山四之一 | 小重山四之二 | 小重山柳色新 | 小重山赋云屋 | 小重山烟竹图 | 小重山枕屏风 | 小重山七夕病中 | 小重山学士生日 | 小重山家人生日 | 小重山春雪小醉 | 小重山和吴子似 | 小重山小重山令 | 小重山题晓竹图 | 小重山立春日欲雪 | 小重山方元相生日 | 小重山詹德秀生日 | 小重山彦逢弟生日 |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 小重山·花院深疑无路通 | 小重山·酒冷灯青夜不眠 | 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 | 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 小重山·谢了茶蘼春事休 |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 小重山(小重山令) | 小重山(詹德秀生日) | 小重山(彦逢弟生日) | 小重山(枕屏风) | 小重山(残春) | 小重山(七夕病中) | 小重山(同前) | 小重山(立春日欲雪) | 小重山(春雪小醉) | 小重山(家人生日) | 小重山(茉莉) | 小重山(汤) | 小重山(方元相生日) | 小重山(学士生日) | 小重山(杨花) | 小重山(赋云屋) | 小重山(题晓竹图) | 小重山(烟竹图) | 小重山(春愁) | 小重山(秋雨) | 小重山(别情) | 小重山(和吴子似) | 小重山(柳色新) | 小重山(惜别) | 璧月堂(小重山) | 小重山(四之一) | 小重山(四之二) | 小重山(四之三) | 小重山(四之四) | 小重山三山与客泛西湖 |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 小重山吴松浮天阁送别 | 小重山相州荣归池上作 | 小重山·席上和人韵送李子永提干 | 小重山(次韵刘左史光祖和三月十八日词见贻生日) | 小重山(农人以夜雨昼晴为夜春) | 小重山(至后一日,长兴赵宰到郡,并招归安、乌程二宰及项广文同饭) | 小重山(叔母生日同官载酒用去年词韵) | 小重山(席上和人韵送李子永提干) | 小重山(宴太守张公内翰作) |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 小重山(三山与客泛西湖) | 小重山令(赵郎中谒告迎侍太夫人,将来都下。予喜,为作此曲) | 小重山(绵守白宋瑞席间作) | 小重山(成都上元席上用权帅许觉民韵) | 小重山(吴松浮天阁送别) | 小重山(相州荣归池上作) | 小重山(数椽甫葺,知府载酒宠临,辄次日近环湖所赋韵为一杯寿) | 小重山(次韵定海赵簿咏梅) | 小重山(己未六月十四日老香堂前月台玩月) | 小重山(红木樨次谢先辈韵) | 小重山(同仇香过汭川,道问偶成) | 小重山至后一日长兴赵宰到郡并招归安乌程二宰及项广文同饭 | 小重山农人以夜雨昼晴为夜春 | 小重山绵守白宋瑞席间作 | 小重山次韵刘左史光祖和三月十八日词见贻生日 | 小重山席上和人韵送李子永提干 | 小重山令赵郎中谒告迎侍太夫人将来都下予喜为作此曲 | 小重山成都上元席上用权帅许觉民韵 | 集部第冊小重山房詩詞全集三十二卷清張祥河撰影印上海圖書館藏清道光刻光緒增修本 | 小重山同仇香过汭川道问偶成 | 小重山红木樨次谢先辈韵 | 小重山叔母生日同官载酒用去年词韵 | 小重山己未六月十四日老香堂前月台玩月 | 小重山次韵定海赵簿咏梅 | 小重山数椽甫葺知府载酒宠临辄次日近环湖所赋韵为一杯寿 | 小重山宴太守张公内翰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