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菊科。多年生草本。叶互生,卵形或椭圆形,边缘有刺,两面均有白色丝状毛。花紫红色。嫩苗可食用,俗称刺儿菜。中医以全草入药,功效大致与大蓟相同。 |
|
拼音名:xiaoji
英文名:herba cirsii
简介
【别名】
野红花、小刺盖、刺菜。猫蓟、青刺蓟、千针草、刺蓟菜、刺儿菜、青青菜、萋萋菜、枪刀菜、野红花、刺角菜、木刺艾、刺杆菜、刺刺芽、刺杀草、荠荠毛、小恶鸡婆、刺萝卜、小蓟姆、刺儿草、牛戳刺、刺尖头草、小刺盖
【来源】
为菊科植物刺儿菜cephalanoplos segetum (bunge) kitam.的地上部分。
【采制】
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5~50cm,具匍匐根茎。茎直立,有纵槽,幼茎被白色蛛丝状毛。叶互生,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7~10cm,宽1.5~2.5cm,先端钝,边缘齿裂,有不等长的针刺,两面均被蛛丝状绵毛。头状花序顶生,雌雄异株;总苞钟状,总苞片5~6层,雄花序总苞长1.8cm,雌花序总苞长约2.3cm;花管状,淡紫色,雄花花冠长1.7~2cm,雌花冠长约2.6cm。瘦果椭圆形或长卵形,具纵棱,冠毛羽状。花期5~6月,果期5~7月。
【性状】 本品茎呈圆柱形,有的上部分枝,长5~30cm, 直径0.2~0.5cm;表面
灰绿色或带紫色,具纵棱及白色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无柄或有短
柄;叶片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12cm,宽0.5~
3cm;全缘或微齿裂至羽状深裂,齿尖具针刺;上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具
白色柔毛。头状花序单个或数个顶生;总苞钟状,苞片5~8层,黄绿色;花紫红色。气
微,味微苦。
【鉴别】 本品叶的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表面角质纹理明显;
下表皮细胞壁波状变曲,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及非腺毛。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非腺毛
3~10余细胞,顶端细胞甚细长呈鞭状,皱缩扭曲。叶肉细胞中含草酸钙结晶,多呈针
簇状。
【炮制】 小蓟 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小蓟炭 取净小蓟段,照炒炭法(附录Ⅱ d)炒至黑褐色。
【性味与归经】 甘、苦,凉。归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 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
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用法与用量】 4.5~9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
|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1兴奋心脏作用
用经草酸铵处理去钙的200%小蓟水煎剂及200%醇提取物,按langendorff氏法制备心脏,水煎剂0.1ml(相当生药0.2g)、醇提取物0.05ml(相当生药0.1g)对具肾上腺素能b1受体的离体兔心,离体豚鼠心房肌,均表现收缩力增强及频率略增加,且此两种效应均可被b受体阻滞剂心得安所拮抗。
1.2升压作用
早年报道小蓟煎剂iv有良好的升压作用,并有强心及缩血管作用,作用性质类似儿茶酚胺类物质。最近山东中医药研究所从小蓟水煎剂中分离得到白色小蓟结晶,以每天ip0.1%利血平0.1ml/100g,连续10d,以耗竭大鼠体内儿茶酚胺,形成利血平化大鼠,股静脉给予小蓟结晶。
结果表明小蓟结晶iv后能明显升高非利血平化大鼠的血压,升压强度存在明显,而对利血平化大鼠小蓟结晶的升压作用明显减弱,且无量效关系,此作用性质类似酷胺。同时证实其升压作用与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不同。
1.3对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影响
小蓟水煎剂0.075g/ml营养液对具肾上腺素能a受体的兔主动脉条表现收缩作用,此作用可被a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所拮抗。对具肾上腺素能β2受体的豚鼠离体气管片的表现舒张作用,且可被心得安(0.017mg/ml营养液)所拮抗。
小蓟水煎剂对心房肌的作用量(0.0067g/ml营养液)只有对主动脉条及气管片的作用量的1/10,因此认为小蓟对肾上腺素能β1受体的作用大于对β2受体及α受体的作用。
2.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小蓟为传统的止血中药,已证实其具有止血作用,并得到止血有效成分。小蓟止血主要通过使局部血管收缩,抑制纤溶而发挥效应的。小鼠口服浸剂5g/kg,可使出血时间明显缩短。
3.抗突变作用
ames试验法,采用的两次水煎煮浓缩液进行试验,每皿加入量为3mg,ta98的诱变剂为4-硝基邻苯乙胺,ta100的修复剂为迭氮钠。结果发现小蓟有一定抗突变力。
4.抗菌作用
煎剂在试管内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及白喉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酒精浸剂1:30000时对人型结核菌即有抑制作用,但水煎剂对结核菌的抑菌浓度要比此大300倍以上。
5.其他作用
煎剂或酊剂对家兔离体、在位及慢性瘘管的子宫都有兴奋作用,但对猫的在位子宫、大鼠离体子宫和兔离体小肠则有抑制作用。也和儿茶酚胺类物质相似。煎剂对大鼠实验性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炎并无预防及治疗作用。对肝脏受损的家兔(四氯化碳中毒)的糖耐量曲线也不能加速其恢复。对小鼠亚砷酸中毒似有一定保护作用,但不很显著。对大鼠甲醛性关节炎有一定的消炎作用,但不及考的松。对小鼠有镇静作用,但无镇痛作用。 |
|
小蓟 中药化学成分 小蓟 中药化学成分
带花全草含芸香甙(rutin),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氯化钾(potassium chloride)。蒙花甙(linarin )即刺槐甙(acaciin),也即刺槐素-7-鼠李糖葡萄糖甙(acacetin-7-rhamnogluco-side)[1,2],刺槐素(acacetin)[3,3],酪桉(tyramine),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φ-蒲公英甾醇乙酸酯(φtaraxasteryl acetate),薄公英甾醇(taraxasterol),φ-蒲公英甾醇乙酸酯(φ-taraxasteryl acetae),三十烷醇(triacontan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
功效
凉血止血;清热消肿 |
|
出自《本草经集注》1.《医学衷中参西录》:小蓟,山东俗名萋萋菜,萋字当为蓟字之转音,奉天俗名枪刀菜,因其多刺如枪刀也。其根与茎皆可用,而根之性尤良。剖取鲜者捣烂,取其自然汁开水服之。若以入煎剂不可久煎,宜保其新鲜之性,约煎四、五沸即取汤饮之。又其茎中生虫即结成疙瘩,状如小枣,其凉血之力尤胜。若取其鲜者十余枚捣烂,开水冲服,以治吐血、衄血之因热者尤效。用时宜取其生农田间嫩而白者。2.《中药志》:历代《本草》对于大蓟与小蓟形状与生态的区别为:大蓟生山谷,较高大,叶皱;小蓟生平泽,较矮小,叶不皱。再结合《证类本草》的冀州小蓟及《救荒本草》刺蓟菜图,均似刻叶刺儿菜c.setosum。《本草纲目》的小蓟图颇似刺儿菜c.segetum。《本草纲目》的大蓟图及《植物名实图考》的大蓟图均似蓟cirsiumjaponicum。而《救荒本草》的大蓟及《植物名实图考》的小蓟图则均似飞帘carduuscrispus。由此可见,历代《本草》所指大蓟,主要应是蓟cirsiumjaponicum,而小蓟则为刺儿菜cephalano-plossegetum与刻叶刺儿菜c.setosum。此外,其他近似植物如飞帘carduuscrispus等亦有当大蓟或小蓟用的。
科属分类
菊科
拉丁文名
herba cirsii setosi
药(毒)理学
大鼠每天给煎剂80g/kg灌胃,连续2周,并无明显毒性,肝、肾组织检查无特殊病理变化。
主治
咳血;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痢;崩中漏下;外伤出血;痈疽肿毒
生态环境
生于山坡、河旁或荒地、田间。 |
|
《唐本草》:大、小蓟皆能破血,但大蓟兼疗痈肿,而小蓟专主血,不能消肿也。《日华子本草》:小蓟力微,只可退热,不似大蓟能补养下气。《本草汇言》:沈则施云,按二蓟治血止血之外无他长,不能益人。如前人云养精保血,补虚开胃之说,不可依从。《本草求原》:大蓟、小蓟二味根、叶,俱苦甘气平,能升能降,能破血,又能止血。小蓟则甘平胜,不甚苦,专以退热去烦,使火清而血归经,是保血在于凉血。《医学衷中参西录》:鲜小蓟根,性凉濡润,善入血分,最清血分之热,凡咳血、吐血、衄血、二便下血之因热者,服着莫不立愈。又善治肺病结核,无论何期,用之皆宜,即单用亦可奏效。并治一切疮疡肿疼,花柳毒淋,下血涩疼。盖其性不但能凉血止血,兼能活血解毒,是以有以上诸效也。其凉润之性,又善滋阴养血,治血虚发热。至女于血崩赤带,其因热者用之亦效。《食疗本草》:取菜煮食之,除风热。根,主崩中,又女子月候伤过,捣汁半升服之。金疮血不止,挼叶封之。夏月热,烦闷不止,捣叶取汁半升服之。《本草拾遗》:破宿血,止新血,暴下血,血痢('痢'一作'崩'),金疮出血,呕吐等,绞取汁温服;作煎和糖,合金疮及蜘蛛蛇蝎毒,服之亦佳。《日华子本草》:根,治热毒风并胸膈烦闷,开胃下食,退热,补虚损。苗,去烦热,生研汁服。《本草图经》:生捣根绞汁服,以止吐血、衄血、下血。《纲目拾遗》:清火疏风豁痰,解一切疔疮痈疽肿毒。《分类草药性》:治血淋胀痛,跌打损伤,红崩,白带。《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止血,降压,散瘀消肿。治各种出血症,高血压,黄疸,肝炎,肾炎。 |
采收和储藏 Harvesting and storage |
5-6月盛开期,割取全草晒干或鲜用。可连续收获3-4年。
资源分布
分布于除广东、广西、云南、西藏外的全国各地。
用药禁忌
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1.《品汇精要》:忌犯铁器。2.《本草经疏》:不利于胃弱泄泻及血虚极、脾胃弱不思饮食之证。3.《本草汇言》:不利于气虚。 |
|
刺儿菜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长。茎直立,高30-80cm,茎无毛或被蛛丝状毛。基生叶花期枯萎;下部叶和中部叶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7-15cm,宽1.5-10cm,先端钝或圆形,基部楔形,通常无叶柄,上部茎叶渐小,叶缘有细密的针刺或刺齿,全部茎叶两面同色,无毛。头状花序单生于茎端,雌雄异株;雄花序总苞长约18mm,雌花序总苞长约25mm;总苞片6层,外层甚短,长椭圆状披针形,内层披针形,先端长尖,具刺;雄花花冠长17-20mm,裂片长9-10mm,花药紫红色,长约6mm;雌花花冠紫红色,长约26mm,裂片长约5mm,退化花药长约2mm。瘦果椭圆形或长卵形,略扁平;冠毛羽状。花期5-6月,果期5-7月。
功效分类
凉血药;活血祛瘀药 |
药用植物栽培 Cultivation of medicinal plants |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旱。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6-7月待花苞枯萎时采种,晒干,备用。早春2-3月播种,穴播按行株距20cm×20cm开穴,将种子用草木灰拌匀后播入穴内,覆土,以盖没种子为度,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至出苗。
田间管理 苗6-10cm时间苗,补苗,每穴留苗3-4株,并结合耕除草,第2次在5月中耕除草结合施人畜粪肥。 |
|
小蓟 炮制方法
小蓟:拣净杂质,去根,水洗润透,切段,晒干。小蓟炭:取净小蓟,置锅内用武火炒至七成变黑色,但须存性,过铁丝筛,喷洒清水,取出,晒干。 |
生药材鉴定 Identification of raw medicinal herbs |
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长30-45cm,直径2-4mm,表面绿色或微带紫棕色,有纵棱和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中空。叶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长圆状披针形,长3-12cm,宽0.5-3cm;全缘或微波状,有细密的针刺,上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有白色蛛丝状毛。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钟状,苞片黄绿色,5-6层,线形或披针形,花冠多脱落,冠毛羽状常外露。气弱,味微苦。
以色绿、叶多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外被角质层,有时可见多细胞非腺毛,在棱脊处的表皮下方有厚角组织织,有的微木化。皮层为10余列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散在分泌细胞和石细胞。维管束环列,韧皮部较窄,外侧有微木化的韧皮纤维;木质部导管多位于中下方,内侧有少数纤维束,木化。髓部中央常成空洞。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多角形,可见角质层纹理,下表皮细胞不规则形,垂周壁波状变曲。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多细胞非腺毛多碎断,完整者由3-18个细胞组成,基部细胞直径10-18μm顶端细胞极细长,并皱缩而扭曲。叶内细胞含有团块状物质及针簇状、方形、柱形等大小不一的草酸钙结晶。 |
|
味甘;微苦;性凉 |
中药化学鉴定 Chemical ident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理化鉴别 蒲层色谱: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醇于水溶上温浸2h,滤过。滤液蒸干,加乙醇0.5ml深解供点样用。另取绿原酸及芦丁乙醇液干,作对照品。分别点样于硅胶g0.5% cmc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乙酸-水(3:1:1:)展开,于紫外灯(365nm)下绿原酸显蓝色荧光,喷5%三氯化铝乙醇试液后芦丁显黄色。
药材基源
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全草或根。 |
|
内服:煎汤,5-10g;鲜品可用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
|
【中文名】: 小蓟(《本章经集注》)
【类 别】: 全草类
【异名】猫蓟(陶弘景),青刺蓟、千针草(《本草图经》),刺蓟菜(《救荒本草》),刺儿菜(《纲目抬遗》),青青菜、萋萋菜、枪刀菜(《医学衷中参西录》),野红花(《分类草药性》),刺角菜、木刺艾、刺杆菜、刺刺芽、刺杀草(《江苏植药志》),荠荠毛(《山东中药》),小恶鸡婆、刺萝卜(《四川中药志》),小蓟姆、刺儿草、牛戳刺,刺尖头草(《上海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小蓟的全草或根。
【植物形态】小蓟
多年生草本,具长匍甸根。茎直立,高约50厘米,稍被蛛丝状绵毛。基生叶花期枯萎;茎生叶互生,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2.5厘米,两面均被蛛丝状绵毛,全缘或有波状疏锯齿,齿端钝而有刺,边缘具黄褐色伏生倒刺状牙齿,先端尖或钝,基部狭窄或钝圆,无柄。雌雄异株,头状花序单生于茎顶或枝端;总苞钟状,苞片5裂,疏被绵毛,外列苞片极短,卵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顶端有刺,内列的呈披针状线形,较长,先端稍宽大,干膜质;花冠紫红色;雄花冠细管状,长达2.5厘米,5裂,花冠管部较上部管檐长约2倍,雄蕊5,聚药,雌蕊不育,花柱不伸出花冠外;雌花花冠细管状,长达2.8厘米,花冠管部较上部管檐长约4倍,子房下位,花柱细长,伸出花冠管之外。瘦果长椭圆形,无毛,冠毛羽毛状,淡褐色,在果热时稍较花冠长或与之等长。花期5~7月。果期8~9月。
【采集】夏、秋两季采收,晒干。
【药材】①干燥全草的茎圆柱状,常折断,直径2~3毫米,微带紫棕色,表面有柔毛及纵棱;质硬,断面纤维状,中空。叶片多破碎不全,皱缩而卷曲,暗黄绿色,两面均有白色丝状毛,全缘或微波状,有金黄色的针刺。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钟状,苞片黄绿色,5~6列,线形至披针形,花冠有时已不存,冠毛羽毛状。气弱,味甘。
②干燥根呈长圆柱状,下部渐细:顶端直径3~7毫米,表面土棕色,有纵棱,着生多数细长须根。质硬,断面纤维性。
全国各地均产。一般用全草,青海地区则用根及茎。考诸古代本草书籍多用根。
此外,同属植物刻叶刺儿菜的全草在东北及河北亦同等使用。性状与小蓟相似,但茎略粗,直径3~5毫米,叶边缘有明显块刻。头状花序的总苞棕黄色,苞片6~8列,三角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气弱,味淡。
【炮制】小蓟:拣净杂质,去根,水洗润透,切段,晒干。小蓟炭:取净小蓟,置锅内用武火炒至七成变黑色,但须存性,过铁丝筛,喷洒清水,取出,晒干。
【性味】甘,凉。
①《日华子本草》:"凉,无毒。"
②《本草汇言》:"味甘微苦,气寒,无毒。"
【归经】入肝、脾经。
①《本草通玄》:"入脾、肝二经。"
②《本草新编》:"入肺、脾二经。"
【功用主治】凉血,祛瘀,止血。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传染性肝炎,创伤出血,疔疮,痈毒。
①《食疗本草》:"取菜煮食之,除风热。根,主崩中,又女子月候伤过,捣汁半升服之。金疮血不止,挼叶封之。夏月热,烦闷不止,捣叶取汁半升服之。"
②《本草拾遗》:"破宿血,止新血,暴下血,血痢('痢'一作'崩'),金疮出血,呕吐等,绞取汁温服;作煎和糖,合金疮及蜘蛛蛇蝎毒,服之亦佳。"
③《日华子本草》:"根,治热毒风并胸脯烦闷,开胃下食,退热,补虚损。苗,去烦热,生研汁服。"
④《本草图经》:"生捣根绞汁服,以止吐血,衄血、下血。"
⑤《纲目拾遗》:'清火疏风豁痰,解一切疔疮痈疽肿毒。"
⑥《分类草药性》:"治血淋胀痛,跌打损伤,红崩,白带。"
⑦《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止血,降压,散瘀消肿。治各种出血症,高血压,黄疸,肝炎,肾炎。"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宜忌】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①《品汇精要》:"忌犯铁器。"
②《本草经疏》:"不利于胃弱泄泻及血虚极、脾胃弱不思饮食之证。"
③《本草汇言》:"不利于气虚。"
【选方】①治心热吐血口干:生藕汁,生牛蒡汁、生地黄汁、小蓟根汁各二合,白蜜一匙。上药相和,搅令匀,不计时候,细细呷之。(《圣惠方》)
②治舌上出血,兼治大衄:刺蓟一握,研,绞职汁,以酒半盏调服。如无生汁,只捣干者为末,冷水调下三钱匕。(《圣济总录》清心散)
③治呕血、咯血:大蓟、小蓟、荷叶、扁柏叶、茅根、茜草、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等分。烧灰存性,研极细末,用纸包,碗盖于地上一夕,出火毒,用时先将白藕汁或萝卜汁磨京墨半碗调服五钱,食后下。(《十药神书》十灰散)
④治下焦结热血淋:生地黄(洗)四两,小蓟根、滑石、通草、蒲黄(炒)、淡竹叶、藕节、当归(去芦,酒浸)、山栀子仁、甘草(炙)各半两。上细切,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空心食前。(《济生方》)
⑤治崩中下血:小蓟茎、叶(洗,切)研汁一盏,入生地黄汁一盏,白术半两,煎减半,温服。(《千金方》)
⑥治妊娠胎堕后出血不止:小蓟根叶(锉碎)、益母草(去根,切碎)各五两。以水三大碗,煮二味烂熟去滓至一大碗,将药于铜器中煎至一盏,分作二服,日内服尽。(《圣济总录》小蓟饮)
⑦治妇人阴庠:小蓟煎汤,日洗三次。(《广济方》)
【临床应用】①治疗疮疡
采新鲜小蓟叶先后经0.1%过锰酸钾溶液及0.5%食盐水冲洗数次后,压榨取汁,静置1小时,倾去上层清液,取深绿色沉淀液体20毫升和白凡士林80克调成药膏。治疗疮疡、外伤化脓及职业性盐卤外伤化脓共200例,一般换药4~7次即可痊愈,未发现不良副作用。
②治疗产后子宫收缩不全及血崩
取小蓟浸膏(1:10)每次1~3毫升,日服3次。观察45例,证明确有收缩子宫、制止出血的作用。一般在服药后2~3天产后子宫平均收缩2~5厘米。如大量出血时。可每次服4~8毫升,每日3~4次,血止后改用一般剂量,或以鲜全草2两,水煎2次分服。治崩漏30例,大部分2天后血止或显著减少。
③治疗麻风性鼻衄
取全草洗净、捣碎,用纱布滤出液体,放锅内煎熬蒸发其水分,待冷却后加入适量防腐剂,装玻璃瓶内备用。用时以棉球蘸液汁塞在鼻中隔的糜烂面或溃疡面的出血点上,每天更换3~4次。治疗34例,痊愈24例(70.6%)。一般衄止在4~14天,鼻中隔溃疡面愈合在21~33天内,且无任何不良反应。
④治疗传染性肝炎
取小蓟干根1两或鲜根2两,水煎0.5~1小时,过滤加糖,睡前顿服。小儿1~3岁、4~7岁及8~12岁分别服成人的1/4、1/3及1/2量,乳儿不用。以20~30天为一疗程,部分病程较短的病例以7~10天为一疗程。治疗221例无黄疸型和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而无严重肝功能不良及恶性肝炎之征象者,有效率:急性为77.9%,迁延性为42.8~69%,慢性为2%。治疗后头晕、倦怠、失眠、腹胀等症都有好转。肝区疼痛多数减轻,肝肿有明显缩小,肝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趋势,尤其是黄疸指数、胆红质、转氨酶的改善较为明显;但对重症黄疸病例,似有相反结果。故对恶性肝炎(包括肝昏迷),明显肝功能不良者,肝炎患者合并胃肠道出血、活动性肺结核、急性胃炎、恶性高血压、心力衰竭及妊娠后期的妇女应禁忌。药物反应:在用药2~20天期间,可有身热、头昏、倦怠、呕吐、腹痛或失眠、尿频、尿多、荨麻疹等,一般均在1~2周内消失,严重者停药后可愈。 |
|
菊科草本植物小蓟、刻叶刺儿茶的根或幼嫩全草。又称猫蓟、青刺蓟、刺蓟菜、刺儿茶、枪刀菜、小恶鸡婆。根,又称刺萝卜。古方多用根。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野生。秋季采根,除去茎叶,洗净鲜用或晒干切段用;春、夏采幼嫩的全株,洗净鲜用。
[性能]叶甘,性凉。能凉血止血,解毒消痈,清热除烦。
[参考]小蓟全株含胆碱、儿茶酚胺类物质、皂甙、生物碱等成分。刻叶刺儿菜全草含挥发油、菊糖、生物碱、黄酮类、香豆精衍生物等成分。
小蓟能收缩血管、缩短凝血时间。对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村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煎剂或酊剂对兔子宫有兴奋作用。此外,尚有利胆、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
[用途]用于血热所致的血衄、咯血、吐血、便血、尿血,或崩漏出血;热毒疮肿;烦热口渴。
[用法]煎汤,绞汁服,或煮食。
[附方]
1,小蓟根汁:鲜小蓟根150g,捣烂绞取汁液服,或沸水冲服。
源于《食疗本草》、《衷中参西录》。鲜根凉血止血作用较强。用于血热所致的衄血、吐血、便血,或血热所致的月经先期、月经过多。
2,凉血五汁饮:鲜藕、鲜地黄、鲜小蓟根、鲜牛蒡根各等分。绞汁,每次1杯,加蜂蜜1匙,搅和均匀,不拘时少少饮之。
源于《圣惠方》。鲜藕、地黄和牛蒡根能清热生津止渴,而除牛蒡外,余药又均能凉血止血。适用于血热吐血,口干而渴。
3,小蓟饮:小蓟(全草)、益母草各60g。加水煎汤,去渣再煎至浓稠服。
源于《圣济总录》。本品与祛瘀止血要药益母草配伍,共奏祛瘀止血之效。用于胎堕后或产生瘀血不尽,出血不止。
4,刺儿菜汁:鲜小蓟幼嫩全草(小蓟苗)150g,切段捣汁服。亦可煮汤作菜食。
源于《食疗本草》、《日华诸家本草》。本品偏于清热除烦。用于夏月烦热口干,小便不利。 |
《PokeMon》人物 "PokeMon" Characters |
特别篇造型(点击放大)
中文名:小蓟
英文名:Lucy
日文假名:アザミ
罗马拼音:Azami
所在地区:丰缘(游戏、特别篇)∕关东(动画)
出身地:不明
性别:女动画版造型
年龄:根据身材、相貌、声音推定约20岁左右。
眼睛的颜色:红色
头发的颜色:黑色
身份:对战蛇道(水管)开拓之脑。
性格:冷静成熟、沉默寡言、阴狠毒辣,也有温柔的一面。
兴趣:PM对战、似乎对体长状的PM情有独钟。
特征:可怕的眼神、乌黑亮丽的长发、性感穿着、吐舌头、妖艳气质…连投球方式都很特别,给人酷酷的感觉。
掌管象征:运气
掌管徽章:金、银运气象徵
亲属:未知
登场集数(动画):AG158集。
单行本登场(特别篇):第26~29卷。
声优:田中敦子(Atsuko Tanaka)
人物介绍
电玩:测试训练家的运气。自称“不喜欢太多话”。沉默寡言又粗鲁。惯用饭匙蛇等体长的神奇宝贝。训练家常形容她为“眼神可怕的姐姐”。命名由来来自蓟。
动画版:好像“特别”喜欢小眼睛的事物和热情的异性,所以对小刚很有感觉,神奇宝贝也多数是细长的。声音较粗,但不张扬。性格外刚内柔,比在游戏中软弱许多,经常会脸红。随身携带"饭匙蛇"状的飞镖。麾下有许多年轻女性,统称小蓟为"大姐头"。喜欢硬碰硬的战斗,受到攻击也不会退避。
特别篇(漫画):对战水管的开拓之脑,别称“水管皇后”,运气的象征。个性冷静沉着、自信满满,浑身透出一股成熟气质,是个温柔与狠毒并存的蛇蝎美人,但她的"狠"从不外露。邀请米拉特挑战对战水管,却不幸被打败。善于使用"猛毒素"消耗对手体力。
电玩-绿宝石版
挑战银徽章(34连胜)>>
Lv.100饭匙蛇(特性:脱皮∕道具:先制爪∕技能:装腔作势+咬碎+毒液牙+超级吸收)
Lv.100壶壶(特性:结实∕道具: 涩栗果∕技能:猛毒素+砂雹+守住+睡觉)
Lv.100美纳斯(特性:奇异鳞片∕道具:剩饭∕技能:冲浪+急冻光线+表面涂层+自我复原)
挑战金徽章(69连胜)>>
Lv.100饭匙蛇(特性:脱皮∕道具:气息头巾∕技能:装腔作势+咬碎+臭泥爆弹+超级吸收)
Lv.100大钢蛇(特性:结实∕道具:光粉∕技能:地震+山崩地裂+噪音+大爆炸)
Lv.100暴鲤龙(特性:威吓∕道具: 涩栗果∕技能:龙之舞+报恩+吼叫+睡觉)
漫画-特别篇
◆饭匙蛇♀
·特性:脱皮
·技能:挖地洞、装腔作势、咬碎、超级吸收、毒液牙、臭泥爆弹、毒尾
◆美纳斯♀
·特性:神奇鳞片
·技能:自我复原、冲浪、表面涂层、急冻光线
◆壶壶♀
·特性:结实
·技能:山崩地裂、砂雹、猛毒素、守住
动画版
◆饭匙蛇
·技能:毒尾、喷射火焰、咬咬
·气力惊人,速度也很快,庞大的身躯能够从地面上跳跃起来。
◆美纳斯
·技能:水炮、龙卷风、铁尾、假勇敢
·声音和主人一样粗,毫不畏惧属性克制的攻击,甚至舍弃恢复型的"自我复原"而使用反击型的"假勇敢"。
寄放在家里>>
◆卡比兽
◆幕下力士
◆凯西
◆小山猪
◆向尾猫
◆火球鼠 |
中国药典2005版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05 Edition |
名称:
小蓟
汉语拼音:
Xiaoji
英文名:
HERBA CIRSII
基原:
本品为菊科植物刺儿菜Cirsium setosum(Willd.)MB.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
本品茎呈圆柱形,有的上部分枝.长5-30cm。直径0.2-0.5cm;表面灰绿色或带紫色,具纵校及白色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无柄或有短柄;叶片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12cm,宽0.5-3cm;全线或微齿裂至羽状深裂.齿尖具针刺。上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具白色柔毛。头状花序单个或数个项生;总苞钟状,苞片5-8层,黄绿色;花紫红色气微,味微苦。
鉴别:
(1)本品叶的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表面角质纹理明显;下表皮垂周壁波状弯曲,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及非腺毛。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非腺毛3-10余细胞,顶端细胞细长呈鞭状,皱缩扭曲。叶肉细胞中含草酸钙结晶,多呈针簇状。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小药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芦丁对照品.加甲酸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乙酸雨酮-丁酮-乙醇-水(1:3:3:1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
杂质 不得过2%(附录Ⅸ A)。
水分 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第一法)测定,不得过12.0%。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附录Ⅹ A)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9.0%。
炮制方法:
小蓟 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小蓟炭 取净小蓟段.照炒炭法(附录Ⅱ D)炒至黑褐色。
性味:
甘、苦,凉。
归经:
归心、肝经。
功效:
凉血止血,祛瘀消肿。
主治:
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4.5-9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中西药分类:
中药(药材及饮片) |
中草药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
HERBA CIRSII |
中国药典2000版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00 |
小蓟
拼音名:Xiaoji
英文名:HERBACIRSII
书页号:2000年版一部-36
本品为菊科植物刺儿菜Cirsiumsetosum(Willd.)MB.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
季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茎呈圆柱形,有的上部分枝,长5~30cm,直径0.2~0.5cm;表面
灰绿色或带紫色,具纵棱及白色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无柄或有短
柄;叶片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12cm,宽0.5~
3cm;全缘或微齿裂至羽状深裂,齿尖具针刺;上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具
白色柔毛。头状花序单个或数个顶生;总苞钟状,苞片5~8层,黄绿色;花紫红色。气
微,味微苦。
【鉴别】本品叶的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表面角质纹理明显;
下表皮细胞壁波状变曲,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及非腺毛。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非腺毛
3~10余细胞,顶端细胞甚细长呈鞭状,皱缩扭曲。叶肉细胞中含草酸钙结晶,多呈针
簇状。
【炮制】小蓟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小蓟炭取净小蓟段,照炒炭法(附录ⅡD)炒至黑褐色。
【性味与归经】甘、苦,凉。归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
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用法与用量】4.5~9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
|
小蓟
herba cirsii
菊科植物刺儿菜Cirsium setosum (Willd.) MB. 的干燥地上部分。 |
|
- : Field Thistle Herb, Herba Cirsii, Common Cephalanoplos Herb, field thistle, xiaoji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