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行政部門 > 小臣
目錄
No. 1
  【詞語】:小臣
  【釋義】:1、商、西周初期朝廷官員,亦稱“少臣”,為掌管占卜、祭祀、田獵、徵伐之官。有時還監督管理“衆人”耕種。
  2、西周中期以後指職位低下的小吏。
  3、臣子在君王前的自稱。
  【出處】:1、《國語·晉語二》:“ 驪姬與犬肉,犬斃。飲小臣酒,亦斃。”
  2、《禮記·禮運》:“故政不正,則君位危;君位危,則大臣倍,小臣竊。” 孔穎達疏:“大臣謂大夫以上……小臣,士以下。” 清 葉廷琯《吹網錄·閉城門大搜揚雄待詔二事芟正文留考異》:“始知薦雄者,不特非王音 ,且亦非 王根 也。然莊(楊莊)乃小臣,但能誦之帝前;根則執政,既已奇而召為門下史,遂薦之於帝,同時並行,固無不可。”
  3、《書·召誥》:“﹝召公﹞拜手稽首曰:‘予小臣敢以王之讎民百君子,越友民,保受王威命明德。’”《漢書·石顯傳》:“唯陛下哀憐財幸,以此全活小臣。”
百科知識
  小臣先秦官名。本為侍奉君主的近臣,地位和奴僕相近。古書中稱商湯之輔佐伊尹為小臣,或說他出身於媵臣,表明小臣地位本極低賤。由於在君主身邊執役,小臣中有的人得到君主賞識被委以要職。據甲骨卜辭,商王派小臣去管理祭祀、農業、車馬等事務,有的小臣還奉命出使或隨王率師徵伐。如小臣墻從徵危方得勝,俘獲五百多人及武器等物品。在傳世的商代器物銘文中,也有關於小臣受商王賞賜而作玉器、銅器以為紀念的記載。這些小臣掌握了相當的權力,在王朝中具有顯赫的地位。西周從周公到成、康、昭、穆時期,小臣仍受到君主重用。據銅器銘文,小臣單、小臣宅等人曾接受周貴族賞賜的海貝、車馬、幹戈等物,並為此製作銅器以炫耀所得恩寵。但銅器銘文中也提到有些小臣和小子、夷僕等習射於學宮,則這些人和前面所舉的躋身於顯宦者有所不同。西周的大剋鼎銘文中曾說,周王把小臣、史賞賜給剋,這說明大貴族傢中也設有小臣之官,其地位低下可想而知。見於《左傳》的小臣極少,僅提到晉獻公時,晉君以小臣作為檢測有毒食品的犧牲品之事。另外,又有以小臣為景公殉葬的事例。可見,從商到西周、春秋,小臣中有相當一部分仍非常低賤。戰國早期,小臣之官名猶存。《周禮》敘其職掌:一是“掌王之小命”,詔相王之小儀法;二是“掌三公及孤卿之復逆”,復逆是指為王嚮下傳頒詔命和嚮上轉達公卿之章奏;三是“王之燕出入,則前驅”;四是掌祭祀、賓射等事。《儀禮》中也多處提到小臣,並言其參與君主燕■、賓射之事,王出行時則持戈護衛,這些職掌和《周禮》所述基本一致。《儀禮》中有小臣正、小臣師,以統率人數頗多的小臣。《周禮》所舉小臣諸職掌,可能有些還是沿襲商、周之舊製,如掌王命和公卿之復逆,皆屬樞機之職。但春秋戰國時,小臣職權日益削弱,處於津要地位的小臣在文獻中已不復見,《周禮》所說的有些職掌,恐為具文。甲骨卜辭中的小臣《周禮》、《儀禮》中有所謂內小臣,皆由奄人充任,主要在後宮管事,並管理王之妃嬪,相當於後來的宦官內監。戰國時出現宦者名稱,內小臣之名漸為其取代。(吳榮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