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小臣
【釋義】:1、商、西周初期朝廷官員,亦稱“少臣”,為掌管占卜、祭祀、田獵、徵伐之官。有時還監督管理“衆人”耕種。
2、西周中期以後指職位低下的小吏。
3、臣子在君王前的自稱。
【出處】:1、《國語·晉語二》:“ 驪姬與犬肉,犬斃。飲小臣酒,亦斃。”
2、《禮記·禮運》:“故政不正,則君位危;君位危,則大臣倍,小臣竊。” 孔穎達疏:“大臣謂大夫以上……小臣,士以下。” 清 葉廷琯《吹網錄·閉城門大搜揚雄待詔二事芟正文留考異》:“始知薦雄者,不特非王音 ,且亦非 王根 也。然莊(楊莊)乃小臣,但能誦之帝前;根則執政,既已奇而召為門下史,遂薦之於帝,同時並行,固無不可。”
3、《書·召誥》:“﹝召公﹞拜手稽首曰:‘予小臣敢以王之讎民百君子,越友民,保受王威命明德。’”《漢書·石顯傳》:“唯陛下哀憐財幸,以此全活小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