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 : 维管植物 > 小糠草
目录
No. 1
  种中文名:小糠草
  种拉丁名:agrostis alba l.
  别名:红顶草
  属中文名:剪股颖属
  科中文名:禾本科
  地理分布
  于欧亚大陆温带地区,我国华北、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均有野生种分布。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具根状茎,长5~15厘米。秆直立,或下部的节膝曲而倾斜上升,具4~6节。叶平展而粗糙。圆锥花序疏松开展。小穗小而多,具小花一朵。穗紫红色。小糠草有较粗壮的根状茎。茎直立,叶线形,圆锥花序呈塔形,分枝散开,小穗多,穗紫红色,抽穗时顶上呈一层紫红色,故名红顶草。种子细小,千粒重0.1g左右。
  生态习性
  适应性强,耐寒,亦能抗热,喜湿润土壤,也能耐旱,冷凉湿润地区生长。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以粘壤土及壤土为佳,在较干的沙土上亦能生长。不耐荫。根茎繁殖蔓延很快,侵占性强,不怕践踏,耐牧性好。
  用 途
  特点及用途常与其他禾草混播,用于路旁、沟边、公园等固土护坡草坪。
  繁植培育
  春播或秋播。可单播,也可与猫尾草、杂三叶等混播。种子小,覆土要浅,选择土壤墒情好的时候播种。每公顷可收割干草2500-4000kg,种子750kg。茎叶柔软,叶量多,适口性好,是一种较好的牧草。鲜草含干物质39%,粗蛋白质2.9%,粗脂肪1.1%,粗纤维12.6%,无氮浸出物19.8%,灰分2.6%,钙0.16%,磷0.1%。
草业百科
  牧草科名禾本科
  牧草科拉丁名Gramineae
  牧草科英文名Grass Family
  牧草属名剪股颖属
  牧草属拉丁名Agrostis L.
  牧草属英文名Bentgrass
  天然牧草小糠草
  牧草学名Agrostis alba L.
  牧草英文名Redtop
  牧草图片
  地理分布小糠草(别名红顶草、糠穗草、白剪股颖)适应性很强,分布幅度较广。中国温带、暖温带的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以及亚热带的一些地区及长江流域均有野生。常为草甸,河漫滩以及湿润谷地、沟边的植物群落优势建群种.但面积都不大。国外野生种分布也较广,尤以欧、亚大陆为多。前苏联、蒙古及欧洲各国均有分布;美洲从加拿大到墨西哥均有广泛分布,尤其是美国新泽西州和大西洋北部沿岸各州更为广泛;欧洲、日本已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茎疏丛型。秆高90~150厘米,下部膝曲或斜升,具有5~6节。叶稍无毛,多短于节间;叶舌长3~5毫米,先端齿裂,叶片扁平,长17~30 厘米,宽3~8米,上面微粗糙。圆锥花序尖塔形,疏散展开,长14~30厘米,草绿色或带紫色,成熟后黄紫色,每节具多数簇生的分枝,基部着生小穗,小穗长2~2.5毫米,二颖近等长,具1脉或脊;外稃长2毫米左右,无芒;内稃长为外稃长的2/3或3/4,具2脉。细胞染色体:2n=14,28,42。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小糠草具有很强摄取养分的能力,对土壤选择不严,可在多种土壤中生长,尤其耐酸性土壤,在石灰含量很低的土壤,可正常生长发育。抗寒力强,生活力旺盛。其根茎的繁殖扩侵力很强,可形成松软的草地或草皮,利于放牧,并能防止土壤冲刷。小糠草属于中生性禾草,喜湿润环境,在天然条件下广泛地生长于湿润草甸、草甸草原、河漫滩以及山地沟谷,而在干燥坡地较少见。植株寿命长,一般达5~20年。可借根茎繁殖,故利用期也长,可做永久性人工草地的成分。耐践踏,为一典型牧用下繁草,也可刈牧兼用。在天山的山间宽谷地上生长繁茂,高达1米以上,可做割草用。在天然草地,它常与中生禾草拂子茅(Calamagrostis sp.)、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野大豆(Glycine soja)、天蓝苜蓿(Medicago lupulina)、鸡眼草(Kummerowia striata)以及委陵菜(Potentilla sp.)、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龙牙草(Agrimonia pilosa)等杂类草共同组成群落。但一般面积不大,仅分布于草甸植被带中。
  饲用价值草质柔软,叶量丰富,适口性好,在较长的时期内能保持柔嫩、低纤维状态,尤其是放牧后再生草的质量更好,各种家畜均喜食,为一等优质牧草。小糠草的可消化蛋白质为5.41%,总消化养分为59.34%。小糠草的种子极为细小,千粒重0.09克。小糠草为下繁牧草,基生叶发达,其野生种距地表20厘米的高度产草量超过总量的50%,茎、叶比为1∶2.31。野生小糠草产鲜草3000~4500千克/公顷。小糠草有机物质消化率也较高。
英文解释
  1. :  red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