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 : 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 小杓鷸
目錄
物種信息
  中文學名: 小杓鷸
  中文目名: 鸛形目
  中文科名: 丘鷸科
  中文屬名: 杓鷸屬
  同物異名: numenius borealis minutus gould,numensis minutus gould, 1840 (1841),scolopax borealis forster, 1772,numenius borealis (forster, 1772),
  中文俗名: 小油老罐 吉吉格-套套 勒金
  拉丁文目名: ciconiiformes
  拉丁文科名: scolopacidae
  拉丁文亞科名: tringinae
  拉丁文屬名: numenius
  拉丁文種名: minutus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 gould, 1840
  英文俗名: little curlew
形態
  小型的涉禽,體長30釐米左右,體重100—250剋。它的嘴長而嚮下彎麯,呈肉紅色,僅端部為褐色。頭上具有明顯的冠紋,中央的冠紋為皮黃色,兩側的冠紋為黑色。穿眼而過的是一條黑褐色的貫眼紋,眼睛的上方還有一條白色的眉紋。上體是黑褐色,並密雜着皮黃色和皮黃白色的羽緣,形成明顯的斑駁狀,胸部和前頸呈皮黃色,也夾雜着細的黑褐色條紋,腹部白色,兩脅都具有黑褐色的橫斑。虹膜-褐色。
分佈
  在中國主要分佈於北部的內蒙古、黑竜江以及南部的福建、臺灣、廣東等省區。小杓鷸繁殖於俄羅斯的東西伯利亞和蒙古,越鼕在印度尼西亞至澳大利亞一帶。在我國為旅鳥,衹是春季於4—5月,秋季於9—10月在遷徙時途經我國境內,多見於黑竜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東北部、河北、山東往南直到廣東、福建、香港和臺灣。不過,近年來也有繁殖於寧夏和內蒙古的報告。
習性
  通常棲息於沼澤濕地、水田、荒地及海岸附近地帶,喜集群活動。主要以各種軟體動物、蠕蟲和昆蟲等為食。繁殖期多棲息於亞高山森林及矮樹叢地帶,並喜歡在附近的湖邊、河岸、沼澤及草地上活動、覓食,也出現在開闊的火燒跡地和砍伐後的落葉鬆林地上。遷徙期間多在湖濱、河邊沙灘、海岸沼澤以及附近的農田、耕地和草原上活動。鼕季則主要棲息在沿海附近的沼澤、濕地、草原、湖泊、河流與農田地帶。它們平常大多單獨或呈小群活動,但遷徙和越鼕時也同其他鷸類集成較大的群體。在海邊每當潮水退後,它們就到被潮水淹沒過的灘塗上覓食,涉水於淺灘淤泥中,啄食昆蟲、昆蟲幼蟲、小魚、小蝦、甲殼類和軟體動物等,有時也吃藻類、草籽和植物種子。
  叫聲:飛行或成群進食時發出嘰喳的te-te-te聲,告警時發出嘶啞的chay-chay-chay聲。
繁殖
  繁殖期為6╠7月,在西伯利亞的亞高山森林、灌叢地帶集群營巢。大多選擇林緣或火燒過後的開闊林地中,置巢於地上凹陷處或樹旁,也置於水邊或沼澤地邊的幹蘆葦地上的凹坑內。巢內墊有枯草,每窩産卵3╠4枚,卵的顔色為緑色或橄欖皮黃色,其上被有褐色或石板灰色的斑點。
瀕危等級
  cites瀕危等級: 附錄i
  生效年代: 1997
  國傢重點保護等級: 二級
  生效年代: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