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通常意義上,小學是初等教育的一個教育階段,在現階段的中國,指義務教育的前面六年。
“小學”二字最早並不專指學校。西漢時稱“文字學”為“小學”,唐宋以後又稱“小學”為字學。讀書必先識字,掌握字形、字音、字義,學會使用。周朝兒童入學,首先學六甲六書(六甲指兒童練字用的筆畫較簡單的六組以甲起頭的幹支。六書即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註、假藉),所以從前把“文字學”稱“小學”,“小學”之名即由此而得。
蓋小學者,國故之本,王教之端,上以推校先典,下以宜民便俗,豈專引筆畫篆、繳繞文字而已。苟失其原,巧偽斯甚。 ——《國故論衡·小學概說》
小學,即中國的“傳統語言文字學”,必須有“傳統”二字,因為它不是指現代的語言文字學。通常說“小學”即文字、音韻、訓詁,這樣說是不甚合適的,因為小學的這“三門”原本是“渾然一體”的,文字、音韻、訓詁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這裏這樣強調一下。 |
古漢語文字學 Ancient Chinese Philology |
“小學”初見於《大戴禮記·保傅篇》:“及太子少長知(女已)色則入於小學,小學者所學之宮也。……古者八歲而就外捨,學小藝焉,履小節焉。”西周時奴隸社會的全盛時期,人分等級,當時能夠接受教育的衹是貴族。關於小藝,《周禮·保氏》上說:“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之道,乃教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又“乃教之六儀:一曰祀祭之容,二曰賓客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喪紀之容,五曰軍旅之容,六曰車馬之容。”可見在周代教育中,小學本指學習六藝(小藝)和六儀(小節),後來小學含義逐漸縮小,僅指六藝之一的“書”了,及專指關於語言文字的學習。
東漢崔寔《四民月令》上記載:“正月:農事未起,命成童以上入太學,學五經,不見冰釋,命幼童入小學學篇章。”“小學”含文字之義始於此。可見古代“小學”是指語言文字方面的學習。
“小學”在古代就是古漢語文字學
一,什麽是小學? 即語言文字學
古代小學先教授六書,所以把研究文字訓詁音韻方面的學問叫小學。
每個文字具有三個部分:1.字形;2.字義;3.字音。
在漢代,分別不很顯著。
宋末王應麟《玉海》已分成三種:體製.訓詁.音韻。
清代的《四庫全書》,把小學書分為:訓詁.字書.韻書三類。
小學附庸於經學,以經學為大學,故稱語言文字之學為小學。分音韻、文字、訓詁三。
下文可供參考:
“中國傳統語言學”是指中國古代研究語言文字的學問。這門學問古代稱為“小學”。“小學”開始是指為貴族子弟設置的初級學校,《大戴札·保傅篇》雲:“古者年八歲而出就外捨,學小藝焉,履小節焉,束發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這類學校要教授學童識字,許慎《說文解字敘》雲:“《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段玉裁註云:“國子者,公卿大夫之子弟,師氏教之,保氏養之,而世子亦齒焉。六書者,文字聲音義理之總匯也。”有關文字的學問因之漸被稱為“小學”。稱文字之學為小學始於西漢劉嚮、劉歆父子,《漢書·藝文志》謂漢法,“太史試學童,能諷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為史,又以六體試之,課最者以為尚書御史史書令史。吏民上書,字或不正,輒舉劾。” 中國海外三峽希望小學 |
|
初等教育機構最早産生於十六世紀的德國,由城鎮主辦,教習實用知識和新教教義。十七世紀初,這種學校逐漸增多,成為實施義務教育的機構。歐洲各國和日本在資産階級革命以後,也相繼成立。現代學堂和教育制度是西方傳教士和中國留日學生引入中國的。産生於清末,分為初等小學堂和高等小學堂。
中國於1915年改初等小學堂為國民學校,“以授以國民道德之基礎及國民生活所必需之普通知識技能為本旨”。六歲入學,修業四年,畢業後視具體情況可升入高等小學校〔修業三年〕。另設預備學校,同國民學校、高等小學校平行,“以施以初等普通教育、預備升入中學為本旨”。國民學校分前期〔四年〕和後期〔三年〕。1922年,國民學校仍改為初等小學校,取消預備學校。1940年,國民政府實行所謂“管、教、養、衛一體”,規定各鄉設中心國民學校(相當於中心小學),由鄉長兼任鄉壯丁隊長和校長,各保設國民學校(相當於村小),校長由保長兼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鄉鎮(人民公社)一級設置一所中心小學,在各村(生産大隊)設村小。隨着近年老齡化加速,幼兒人口比重下降,小學生源減少,各村小開始撤並,很多地方僅保留寄宿製中心小學,使得路途遙遠的學生上學極為不便。
新中國的小學學製,廢除了民國時期的初小和高小之分,實行一貫製小學,先後有五年製和六年製小學。近年來,由於推行九年製義務教育,小學升初中不再實行考試。 |
各省份小學學校 Primary schools in the provinces |
省份 所
吉林省 10633
遼寧省 15930
北京市 4914
河北省 42785
天津市 3380
山西省 37418
山東省 28917
陝西省 31002
河南省 49522
江蘇省 11477
湖北省 26220
安徽省 31969
上海市 5430
江西省 21993
浙江省 13666
福建省 15952
廣東省 29728
廣西區 22825
海南省 392
湖南省 36034
貴州省 20901
雲南省 17063
重慶市 722
四川省 46642
寧夏區 1724
內蒙古 13989
甘肅省 20889
黑竜江 16442
新疆區 6277
西藏區 3113 |
|
Xiaoxue《小學》 中國南宋朱熹編纂的以道德教育為主的兒童教本。全書共6,分內外篇。內篇4,分《立教》、《明倫》、《敬身》、《稽古》 4個部分。《立教》主要講教育的重要和方法;《明倫》主要講父子之親、君臣之義、夫婦之別、長幼之序、朋友之交;《敬身》主要講恭敬修養功夫;《稽古》輯錄了歷代思想傢的行為表現,作為《敬身》的證明外篇2,分為《嘉言》、《善行》,分別輯錄了漢至宋代思想傢的言論和行為表現,作為《立教》、《明倫》、《敬身》的補充和說明。 朱熹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了從小就嚮兒童灌輸封建道德觀念,使封建道德的基本原則成為人們的道德品質,為封建統治階級培養人才。宋代以後,《小學》一書成為封建時代兒童道德教育的主要課本,影響甚大。該書的註釋校勘本主要有:明代陳選《小學集註》,清代張伯行《小學集解》。此外,還有上海廣益書局版的《朱子小學白話解》和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朱子小學節本》。 翁金墩 |
|
- : Elementary Learning
- n.: schoolboy, schoolchild, schoolgirl, schoolteacher, a good[bad] grammar, primary school, elementary school
|
|
- n. école primaire
|
|
永昌街 |
|
教育 | 初中 | 高中 | 長沙 | 學校 | 江西 | 九江 | 文化 | 教育機構 | 東城區 | 東交民巷 | 北京 | 教育場所 | 鴉兒鬍同小學 | 校園 | 李烈 | 更多結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