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竜 > 小頭竜
目錄
No. 1
  中文名稱( chinese )→ 小頭竜
  其它中文名稱( chinese[other] )→ ...
  拉丁文學名( name )→ talenkauen
  發音( pronounced )→ ta-len-cou-eh
  含義( meaning )→ 頭骨很小 小的頭(small head)的印第安語
  目( order )→ ornithischia 鳥臀目
  亞目( suborder )→ genasauria 頜齒類
  cerapoda 角足竜類
  ornithopoda 鳥腳亞目
  科( family )→ 未定--?hypsilophodontidae ?棱齒竜科
  屬( genus )→ talenkauen 小頭竜
  模式種( type species )→ t. santacrucensis 聖地小頭竜
  其它種( other species )→ ....
  錯誤歸屬種( misassigned species )→ ....
  時代( period )→ 白堊紀晚期 campanian to maastrichtian
  分佈( found in )→ 阿根廷
  發現地層( stratum )→ ...
  食性( diet )→ 雜食
  典型狀態( length up to )→ 長4米
  推測體重( mass )→ ...
  發現者( discoverer )→ fernando novas,2004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
  fernando novas,2004
  簡介(brief introduction)
  [a]該標本在2000年由阿根廷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奧尼拉斯·諾瓦(fernando novas)等人發現。小頭竜最特殊的特徵,是胸部兩側長有碟狀骨(platelike)構造的事。這樣的特徵過去衹在奇異竜(thescelosaurus)上發現過,它們同屬棱齒竜科。而現生的鳥類和鰐魚也有這個構造。這可能是為了使小頭竜的肋間肌肉能夠參與胸部的呼吸運動,就像鳥那樣。小頭竜胸部的碟狀骨非常脆弱,不足以像甲竜身披的鎧甲那樣保護它免受攻擊。此外,兩個碟狀物是相互交疊的,而現代的鳥類的類似結構已經進化得不再交疊。另外的專傢裏奇則認為這兩個盤狀物是為了在奔跑時保護恐竜的內臟的。“鳥類身上的類似物使鳥的內臟穩定,不致在飛行時受到擠壓。恐竜的情況也可能是類似的,用來在奔跑、運動時保護使胸腔穩定,保護內臟。”而美國華盛頓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休則認為恐竜身上的碟狀骨的功能還不能確定,因為鳥身上的類似結構已經是鈎狀的了,它們的功能不可能是一樣的。
  小頭竜生活在7000萬年前的南美洲南端,2000年,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地區的別德馬湖岸發現了小頭竜的部分骨骼。本次發現的部分骨骼化石和上次發現的特徵是一致的,可以證明是同一個恐竜的化石。
  小頭竜是已知的白堊紀生活在南美地區的少數幾種植食恐竜之一。新發現表明了南部大陸食草鳥臀目恐竜的多樣性。發現小頭竜的地方,存在大量的常緑樹木的遺跡,這說明它經常漫步在森林裏。
英文解釋
  1. lat.:  Microcephale,  Talenkau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