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鳥科 > 小太平鳥
目錄
No. 1
  小太平鳥 bombycilla japonica (siebold)
  中文目名:雀形目
  中文科名:太平鳥科
  中文屬名:太平鳥屬
  別名:十二紅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siebold,1824
  拉丁文名:bombycilla japonica
  同物異名:bombycivora japonica siebold,1824
  英文名:japanese waxwing
  物種特徵:體型略小(16釐米)的太平鳥。尾端緋紅色顯著。與太平鳥的區別在黑色的過眼紋繞過冠羽延伸至頭後,臀緋紅。次級飛羽端部無蠟樣附着,但羽尖緋紅。缺少黃色翼帶。
  虹膜-褐色;嘴-近黑;腳-褐色。
  群鳥發出高音的咬舌音。
  結群在果樹及灌叢間活動。
  形態
  雄性成鳥:額及頭頂前部慄色,愈嚮後色愈淡,頭頂灰褐;枕部後方黑褐色並伸出長冠羽,此黑褐色冠羽被頭後部伸出的冠羽所掩蓋,有部分露出;上嘴基部、眼先及眼上形成黑色細紋帶,後方與黑枕帶相連接;背、肩羽灰褐色;腰至尾上覆羽褐灰至灰色,愈嚮後灰色愈濃;支書 覆羽灰褐色,初級覆羽灰褐,雎鮮明的、長約7~10mm的玫瑰色外翈端;初級飛羽近黑色,第2枚以內各羽有灰外翈緣,愈嚮內愈寬;第3~8枚初級飛羽端部具細白緣,第5枚初級飛羽以內的各羽外翈端部有朱紅色點斑;次級飛羽褐灰色具黑端;尾羽褐灰,近端部漸過渡為黑色,黑色區與玫瑰紅色尾羽端相聯接。頦、喉黑色,頰的下部與黑喉交界處為淡慄色;胸、脅及腹側與背羽同色,腹中部淡灰色;尾下覆羽淡慄色。
  雌性成鳥:羽色似雄但頦、喉的黑色斑較小且染褐色;冠羽較短;上體更顯暗褐,尾上覆羽不顯灰色;初級飛羽的白端斑小而不鮮明,外翈的紅斑僅在少數羽片上微留痕跡;尾端的玫瑰紅色斑較小,黑色次端斑也不顯著。
  虹膜紫紅色;嘴黑;腳、爪黑色。
  生態
  小太平鳥在我國所見的種群數量比太平鳥少得多,一般屬稀有種。遷徙及越鼕期間成小群在針葉林及高大的闊葉樹上覓食,常與太平鳥混群活動。一般生活習性與太平鳥相似,以植物果實及種子為主食,秋、鼕季所見的食物有衛矛、鼠李(趙正階,1988)和女貞果實(諸葛陽,1990)。
  地理分佈
  國內分佈於黑竜江,吉林(夏候鳥旅行鳥);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旅鳥、鼕候鳥);四川,雲南,貴州,安徽,湖南,湖北,福建,臺灣(鼕候鳥)。國外分佈於西伯利亞東部、阿穆爾河下遊、烏蘇裏斯剋(雙城子)(夏候鳥)、薩哈林島(庫頁島)(旅鳥),日本,朝鮮半島(旅鳥、鼕候鳥)。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傢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傢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英文解釋
  1. lat.:  bombycilla japon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