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尾凤蝶属 > 宽尾凤蝶
目录
No. 1
  貌似毒蛇—宽尾凤蝶
  宽尾凤蝶的5龄大幼虫在受惊而翻出臭角时,还使三胸节鼓凸呈特大的三角形,配合其上的三大黑斑,形成毒蛇样的威吓姿态,籍以自卫。红角大粉蝶的5龄大幼虫在受惊时,能抬起虫体前五节,配合其腹面特具有的斑纹,酷似攻击前的眼镜蛇的姿态,恐吓外敌,籍以自卫。
  成虫前翅底色黑褐色, 后翅与之相同, 但在中室附近有大型白纹, 后缘则有成排之红色弦月形纹。此蝶与其它凤蝶最明显不同之处就是其后翅尾突特别宽大,内有两条脉纹贯穿其中,此为其它种类所无之特征。雌、雄外形相似,但雌者较大。
  分布 台湾。
  (1)基本资料:
  a. 科别:凤蝶科
  b. 学名:agehana maraho
  c. 分布:本种分布于海拔较高山区,台湾中北部海拔 1000~1500 公尺左右山区才可见到成虫活动,但目前分布范围非常狭隘,以桃园县、宜兰县交界处山区族群数量稍多,新竹县亦有少量族群分布
  d. 备注:
  本种经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公告为『一级濒临灭绝保育类野生动物』,台湾早期除分布于北部山区之外,台湾中部山区如梨山、佳阳、谷关、八仙山等山区皆有分布,但目前分布范围非常狭隘,以桃园县、宜兰县交界处山区族群数量稍多,新竹县亦有少量族群分布,平常不易见到成蝶活动。由于开发的脚步早已深入人迹罕至的深山地区,再加上本蝶种的寄主植物数量原本就非常稀少,宽尾凤蝶的未来实在令人担忧,而国家对于宽尾凤蝶的各种保护或复育政策,却远不及开发的脚步,这同时也是其它许多种蝶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2)生长过程:
  卵期——卵的外观呈圆球形,色泽为淡黄色,直径约为 1.4 mm,高约 1.2 mm。表面光滑,底部扁平,中央有一不明显精孔。卵寄生蜂为其天敌。卵期约为 5~6 日。
  幼虫期——初龄幼虫外观拟态鸟粪状。一龄幼虫头部、胸、腹部呈灰褐色,随着幼虫成长,体色逐渐改变为黑绿色;终龄幼虫头部黄褐色,体呈翠绿色。终龄幼虫体长约为 60~70 mm。一龄幼虫体表散生灰白色刺毛,三胸节背方及腹节末端各有一对角状突起,随着幼虫成长,刺毛消失,前胸及腹节末端有一对角状突起,各体节亚背线有小突起,胸节两侧及第 2 腹节体侧延伸到第 4~5 腹节背方及第 8、9 腹节背方有白色花纹,外观呈鸟粪状。终龄幼虫后胸两侧有褐色外框之黑眼纹,第1腹节后方有一带白框之黄褐色圈状带纹,第 2 腹节第 4~6 腹节有具黑框之褐色圈纹。有小茧蜂、寄生蜂、寄生蝇、食虫椿及鸟类等捕食性天敌。幼虫发育期约需 30~35 日不等,视温度而定。刚孵化之初龄幼虫停栖于寄主叶表中肋,幼虫摄食嫩叶,老熟幼虫喜爱停栖于寄主植物成熟叶面,会于固定叶面吐丝造一虫作,平时栖息其上并取食其它叶片。幼虫前胸具橙红色半透明臭角,平时缩于前胸背板缝内,受到惊吓或骚扰时,可外翻伸出,并分泌具臭味之橙色液体,用以驱敌。
  蛹期——蛹为带蛹,丝带通过后胸背方悬挂于固定物上,为灰或白色。蛹体呈褐色,体表粗糙类似青苔蛹,长 35~40 mm。中胸背方稍微隆起,头部前端呈斜截状,外观拟态枯枝。蛹期长达 7 个月,冬季以蛹越冬。老熟幼虫于寄主植物枝条或附近隐密之植物枝叶间,寻找适当地点吐丝化蛹。外观拟态枯枝状,藉以混淆天敌耳目。
  成虫期——雄蝶前翅端稍圆,整体外观狭长,无任何明显花纹,后翅外缘呈波浪状,具大型尾状突起,突起内有两条翅脉通过。后翅内缘轻微反卷,长有细长黑色鳞毛。雌蝶体型较大,外观与雄蝶相似。成虫翅表为黑色,本种为大型蝶种,展翅约为 8.0~9.0 cm。有蜘蛛、螳螂、青蛙、蜻蜓、鸟类等捕食性天敌。
No. 2
  宽尾凤蝶
  Agehana maraho
  分类:
  凤蝶科/鳞翅目
  外观特征:
  展翅宽100~110mm。下翅中央具大块的白斑,并有宽大的尾状突起,尾突中具两条翅脉通过;下翅外缘、内缘具明显的红色弦月纹。翅膀较雄虫稍宽广,其馀大致相同。
  生态习性:
  成虫出现于春、夏二季,生活在中、北部中海拔山区。喜好访花吸蜜,雄虫会在湿地吸水。为保育类昆虫。
  貌似毒蛇—宽尾凤蝶
  宽尾凤蝶的5龄大幼虫在受惊而翻出臭角时,还使三胸节鼓凸呈特大的三角形,配合其上的三大黑斑,形成毒蛇样的威吓姿态,籍以自卫。红角大粉蝶的5龄大幼虫在受惊时,能抬起虫体前五节,配合其腹面特具有的斑纹,酷似攻击前的眼镜蛇的姿态,恐吓外敌,籍以自卫。
  成虫前翅底色黑褐色, 后翅与之相同, 但在中室附近有大型白纹, 后缘则有成排之红色弦月形纹。此蝶与其它凤蝶最明显不同之处就是其后翅尾突特别宽大,内有两条脉纹贯穿其中,此为其它种类所无之特征。雌、雄外形相似,但雌者较大。
  分布 台湾。
  (1)基本资料:
  A. 科别:凤蝶科
  B. 学名:Agehana maraho
  C. 分布:本种分布于海拔较高山区,台湾中北部海拔 1000~1500 公尺左右山区才可见到成虫活动,但目前分布范围非常狭隘,以桃园县、宜兰县交界处山区族群数量稍多,新竹县亦有少量族群分布
  D. 备注:
  本种经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公告为『一级濒临灭绝保育类野生动物』,台湾早期除分布于北部山区之外,台湾中部山区如梨山、佳阳、谷关、八仙山等山区皆有分布,但目前分布范围非常狭隘,以桃园县、宜兰县交界处山区族群数量稍多,新竹县亦有少量族群分布,平常不易见到成蝶活动。由于开发的脚步早已深入人迹罕至的深山地区,再加上本蝶种的寄主植物数量原本就非常稀少,宽尾凤蝶的未来实在令人担忧,而国家对于宽尾凤蝶的各种保护或复育政策,却远不及开发的脚步,这同时也是其它许多种蝶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2)生长过程:
  卵期——卵的外观呈圆球形,色泽为淡黄色,直径约为 1.4 mm,高约 1.2 mm。表面光滑,底部扁平,中央有一不明显精孔。卵寄生蜂为其天敌。卵期约为 5~6 日。
  幼虫期——初龄幼虫外观拟态鸟粪状。一龄幼虫头部、胸、腹部呈灰褐色,随着幼虫成长,体色逐渐改变为黑绿色;终龄幼虫头部黄褐色,体呈翠绿色。终龄幼虫体长约为 60~70 mm。一龄幼虫体表散生灰白色刺毛,三胸节背方及腹节末端各有一对角状突起,随着幼虫成长,刺毛消失,前胸及腹节末端有一对角状突起,各体节亚背线有小突起,胸节两侧及第 2 腹节体侧延伸到第 4~5 腹节背方及第 8、9 腹节背方有白色花纹,外观呈鸟粪状。终龄幼虫后胸两侧有褐色外框之黑眼纹,第1腹节后方有一带白框之黄褐色圈状带纹,第 2 腹节第 4~6 腹节有具黑框之褐色圈纹。有小茧蜂、寄生蜂、寄生蝇、食虫椿及鸟类等捕食性天敌。幼虫发育期约需 30~35 日不等,视温度而定。刚孵化之初龄幼虫停栖于寄主叶表中肋,幼虫摄食嫩叶,老熟幼虫喜爱停栖于寄主植物成熟叶面,会于固定叶面吐丝造一虫作,平时栖息其上并取食其它叶片。幼虫前胸具橙红色半透明臭角,平时缩于前胸背板缝内,受到惊吓或骚扰时,可外翻伸出,并分泌具臭味之橙色液体,用以驱敌。
  蛹期——蛹为带蛹,丝带通过后胸背方悬挂于固定物上,为灰或白色。蛹体呈褐色,体表粗糙类似青苔蛹,长 35~40 mm。中胸背方稍微隆起,头部前端呈斜截状,外观拟态枯枝。蛹期长达 7 个月,冬季以蛹越冬。老熟幼虫于寄主植物枝条或附近隐密之植物枝叶间,寻找适当地点吐丝化蛹。外观拟态枯枝状,藉以混淆天敌耳目。
  成虫期——雄蝶前翅端稍圆,整体外观狭长,无任何明显花纹,后翅外缘呈波浪状,具大型尾状突起,突起内有两条翅脉通过。后翅内缘轻微反卷,长有细长黑色鳞毛。雌蝶体型较大,外观与雄蝶相似。成虫翅表为黑色,本种为大型蝶种,展翅约为 8.0~9.0 cm。有蜘蛛、螳螂、青蛙、蜻蜓、鸟类等捕食性天敌。
英文解释
  1. n.:  Agehana elwesi
包含词
宽尾凤蝶属台湾宽尾凤蝶江西发现世界珍蝶宽尾凤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