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夜說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宇宙學說,它是我國歷史上最有卓見的宇宙無限論思想。它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到漢代則已明確提出。“宣夜”,就是“宣勞午夜”之意,另一說它是講古代觀星者們在夜間進行辛勞的天文觀測。據《晉書·天文志》記載:“漢秘書郎郗萌記先師相傳云:‘天了無質,仰而瞻之,高遠無極,眼瞀精絶,故蒼蒼然也。譬之旁望遠道之黃山而皆青,俯察千仞之深𠔌而窈黑,夫青非真色,而黑非有體也。日月衆星,自然浮生虛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須氣焉。是以七曜或逝或住,或順或逆,伏見無常,進退不同,由乎無所根係,故各異也。故辰極常居其所,而北斗不與衆星西沒也。攝提、填星皆東行,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遲疾任情,其無所係著可知矣。若綴附天體,不得爾也。’”由此可見,宣夜說認為,所謂“天”,並沒有一個固體的“天穹”,而衹不過是無邊無涯的氣體,日月星辰就在氣體中飄浮遊動。因此,宣夜說是中國古代一種樸素的無限宇宙觀念。
不論是中國古代的蓋天說、渾天說,還是西方古代的地心說,乃至哥白尼的日心說,無不把天看作一個堅硬的球競,星星都固定在這個球殼上。宣夜說否定這種看法,認為宇宙是無限的,宇宙中充滿着氣體,所有天體都在氣體中漂浮運動。星辰日月的運動規律是由它們各自的特性所决定的,决沒有堅硬的天球或是什麽本輪、均輪來束縛它們。宣夜說打破了固體天球的觀念,這在古代衆多的宇宙學說中是非常難得的。這種宇宙無限的思想出現於兩千多年前,是非常可貴的。
宣夜說主張“日月衆星,自然浮生於虛空之中,其行其上,皆須氣焉”,創造了天體漂浮於氣體中的理論,並且在它的進一步發展中認為連天體自身、包括遙遠的恆星和銀河都是由氣體組成。這種十分令人驚異的思想,竟和現代天文學的許多結論一致。
宣夜說首先認為“天了無質”——否認了有形質的天,包孕着無限宇宙的思想。它不僅認為宇宙在空間上是無邊無際的,而且還進一步提出宇宙在時間上也是無始無終的、無限的思想。
宣夜說沒有把行星與其它行星區別開來,也沒有說明行星運動的復雜性。但從科學規律上來講,宣夜說仍比蓋天說和渾天說都進步的多。它在人類認知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可惜,宣夜說的卓越思想,在中國古代沒有受到重視,幾至失傳。也許,杞人憂天這個故事能說明宣夜說不能盛行的原因吧。
參考書目
鄭文光、席澤宗著:《中國歷史上的宇宙理論》,人民出版社,北京,19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