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宣 告
——给遇罗克烈士
北岛
也许最后的时刻到了
我没有留下遗嘱
只留下笔,给我的母亲
我并不是英雄
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
我只想做一个人。
宁静的地平线
分开了生者和死者的行列
我只能选择天空
决不跪在地上
以显出刽子手们的高大
好阻挡自由的风
从星星的弹孔里
将流出血红的黎明
=============================
要读懂这首诗:
一、了解背景
一九七○年三月五日,来自西伯里亚的寒流正在中华大地上肆虐,漫天的风沙蒙住了人们的双眼——北京青年遇罗克因批驳荒谬的“血统论”而被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以 “反革命罪”处以死刑。
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的万人宣判大会上,各个单位组织的“革命群众”将会场挤得水泄不通——他们高呼口号,他们拍手称快。
噩耗传来,北岛悲愤交加——他清醒地意识到,中国人的基本权利已遭到了空前残暴的践踏,而相同的厄运随时都会降临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就是在这一可怕的时代背景下,北岛写下了这首著名的短诗——《宣告 》。
文化大革命中,阶级性取代了人性,像“做一个人”这样最基本的要求,都已构成了对政府的叛逆。而这时的社会像一部超负荷的大机器,尽管内部已经开始生锈变形,但外表的结构依然完好无缺。在当局看来,现在不过是换掉一颗不合规格的螺丝钉;而对遇罗克来说,想做一个人就得付出最惨烈的代价。
二、把握基本内容
诗歌以烈士即将遇害这一特定时刻(“最后的时刻到了”)的心理独白为载体,深刻独到地揭示了烈士在一个非正常年代为追求真理而英勇献身的高贵品质、勇敢精神和无畏气概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只留下笔,给我的母亲”,“笔”这个意象代表说话——言论自由——对真理的追求。“宁静的地平线/ 分开了生者和死者的行列”是说烈士即将面临人的生死抉择,那么他如何选择?“我只能选择天空/ 决不跪在地上/ 以显出刽子手们的高大/ 好阻挡自由的风”,过去处决犯人往往让犯人跪下,然后法警从后脑勺枪击致死,完成行刑。这里化实为虚,烈士“决不跪在地上”,因为跪在地上就会显出“刽子手们的高大”,这些句子意在彰显烈士不屈的精神和誓死捍卫自由的决心。“从星星的弹空里/将流出血红的黎明”表达烈士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三.总体构思
全诗以遇罗克烈士遇害前的这个特定瞬间为切入点,以烈士的自我内心独白为诗歌内容的载体,选材精当,简练传神,全面深刻地揭示了烈士的精神世界,完成了作者自身与诗歌人物形象的同构:他们一个是追求真理的勇士,一个是洞悉未来的预言家,当他们的精神融为一体时,就成为了这首《宣言》。由于新诗在当时被视为“小资产阶级情调”正遭到文化界的批判,因而这首诗一诞生就成为一篇挑战当时文坛的战头檄文。 : proclaim, SGML declaration SGML n.: declare; proclaim, be enshrined in, pronouncement, proclamation, preconization, action of proclaiming, judgment, anounce, Declaration, announcement, adjudication v.: announce, declare, pronounce, known officially or publicly, an announcement, a declaration, annul, cancel, abolish, no longer valid, absolve, pronounce, notify, doom, convict vt.: usher, sound, pronounced, penalize v. proclamer, prononcer 发表 , 宣布 , 发言 通告 , 通知 , 把 , 令 , 将某人 , 在 , 正式声明 , 宣言 , 暗示 , 透露的事 , 描述某人 , 政党的 , 表白 , 表示 , 公布 , 依法 撤消 , 撤销 , 取消 , 缩回 , 废除 , 宣告无效 , 废止 , 排除 , 消除 , 抛弃 , 放弃某人 , 离弃 , 已不用 , 刮掉 , 擦掉 , 涂去 , 除去 , 疏忽 , 省略 , 删除 , 遗漏 , 忽略 , 未包括 , 放弃 , 拒绝 , 不再有 , 不再采取 , 自愿放弃 , 发布 , 拉入 , 撤回 , 撒消 , 遮住 , 完全覆盖 , 投降 , 屈服 , 停止抵抗 , 使某人 , 使 , 不坚持要求 , 让出 , 让某人 , 取回 , 撤走 , 收回 声明 , 布告 , 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