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于河北宣化。拿上一颗葡萄,剥去它的皮,用小刀切成薄薄的片,果汁含在肉内而不出,这种葡萄皮薄粒大,宣化白葡萄肉厚而脆,汁多而甜,含糖量高,其味道鲜美,甜酸适度,有一股特殊的清香。除含有大量葡萄糖外,还含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磷、钾、钙等矿物质,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老少皆宜的营养佳品。此外,它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果实可做治疗贫血的辅助剂,藤及根可以入药,具有镇静、止吐、止痛之功能。还是酿酒、制葡萄汁、罐头、蜜饯、葡萄干的上等原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如春风化雨滋润着葡萄园地和果农的心田。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大力扶持果农种植葡萄。使得宣化葡萄的种植面积、产量、品种又创历史新高。
据1997年版《宣化区志》载:1952年宣化葡萄种植面积为1733亩,6622架,年产量200万公斤。1953年至1956年由于宣化地质学院、炮兵学院兴建校舍,驻军修建营房,共占用葡萄园地300亩,挖毁葡萄1500余架。之后连年补栽,到1977年又增至1894亩,7539架。1983年春光乡在草帽山和教场街新开辟了两处葡萄基地。同时,又在王河湾、宋家庄、陈家庄、下八里等村镇扩植葡萄,到2000年全区种植面积已达到2960亩,7471架……”。
宣化葡萄的传统品种主要有白牛奶葡萄、龙眼、玫瑰香、血灌子等。1984年又从国外引进巨峰、先锋、井川、风皇11、风皇12、汤姆森一号、红香蕉、新玫瑰、红鸡心、超康灵等优良品种。目前宣化葡萄已有40余种。其中最具特色,享誉中外的非白牛奶葡萄莫属。
白牛奶葡萄,又称白葡萄,已有千余年的栽培历史,宣化名优特产品。种植面积占葡萄总面积的80%以上,其特点为果穗呈圆锥形,果穗大,一般重486-620克。最大穗可达1850克;果粒大,呈长椭圆形,如牛之奶头,平均粒重7.5克,皮肉黄绿色,质脆而多汁,可以剥皮、切片。素有“刀切牛奶不流汁”。的美誉。果质细腻,晶莹剔透,酣甜可口,酸糖比适中,多食不厌。该产品属中晚熟品种,生长期133天,有效积温3054℃。在宣化采摘期为中秋节前后,故为节日佳品。建国以后累积产量已达4384.45万公斤。其中出口达750万公斤。
1988年九月张家口宣化区人民政府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宣化葡萄节”。开创了“葡萄文化”的先河。节日期间以葡萄为媒介,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邀请各界知名人士、享受葡萄文化,洽谈建设项目,推动经济发展。使葡萄产业赋予了浓郁的文化内涵。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宣化宾馆和惠友饭店厨师以葡萄为主料烹制的名贵菜肴,曰“葡萄宴席”,令宾客叫绝。著名歌唱家李谷一的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支持人邢质斌在葡萄架下小的座谈、采访;戏剧大师曹禺为宣化葡萄挥毫泼墨,都使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特别是中顾委常委、萧克将军亲临葡萄盛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给宣化人民留下深刻印象和极大鼓舞。从而,提高了宣化的知名度,促进了宣化葡萄产业的发展。后来,又相继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宣化葡萄节,取得了同样好的效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