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福建 >龙岩 >长汀县 > 客家首府
显示地图
目录
No. 1
  客家首府联系方式 地址: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
  邮编:364000 客家首府投诉电话 龙岩市旅游投诉电话: 0597-2336649
  福建省旅游投诉电话:0591—87535640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客家首府节庆活动 娶亲
  闽西客家人的迎娶婚礼别有风情。男家的迎亲队抵达女家后,新娘要站在门口一个画有八卦太极图的米筛中换上新鞋,称为过“米筛”,这是象征留下娘家的活土(财气),到婆家去重创业。接着新娘被背出家门,上车时她的兄弟要用一碗水泼到车上,表示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此时,新娘便要放声恸哭。
  到达男家后,新娘还要跨过火红的木碳炉,以示“兴旺”。之后才开始婚礼的各个程序。
  客家凉帽
  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凉帽用薄薄的蔑片或麦杆编成,斗笠的顶部缝着布,帽沿四周除正面外,垂挂着五寸来长的彩布,未婚的姑娘还要在垂布的两端挂五颜六色的彩带。彩带是客家姑娘婚否的标志。凉帽除了有遮阳、防雨、防尘的功能外,亦是客家妇女独特的头饰。
  姑田游大龙
  元宵佳节游大龙是连城县姑田镇的传统文娱活动,始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姑田纸扎龙直径70厘米,长600余米,由一百五十节组成,由600余名青壮年参舞,被誉为“天下第一龙”。
  闽西木偶戏
  木偶多至36个,每个木偶由10多条线操吊,木偶身长77厘米,眼珠会转,嘴会张合,四肢能活动。分为文、武小生,文、武老生,正、武、丑、老旦,文、武净和文丑等角色。木偶戏剧目达到几百种之多。
  客家首府最佳旅游时间 一年四季都很适合旅游。 客家首府特别提醒 教你识鲍鱼
  1、网鲍体积较大,上桌有看头。其外形是底边阔大而平,鲍身肉厚,吸盘尾部较尖,枕底呈现清晰珠粒状,色深啡。
  2、吉品鲍,也称吉滨鲍。
  以平田五郎家族制作最佳。外形有点似元宝,枕边高而“企身”,入口有嚼头。以鲍身隆起、色泽晶莹者为上品。 3、窝麻鲍,又称禾麻鲍。
  以熊谷家族制作最佳。身形较扁薄,又因用绳串起来晒,故鲍身左右有两孔。食味软滑,老人喜之,咀嚼容易且宜消化。
  中东干鲍其特点是普遍头数较多(即体积较小),一般以一斤30头居多,10-20头的已算是较大品种。其色泽明显比日本鲍深沉及暗哑,且鲍身多铺有一层薄薄的盐灰。虽然不耐看,香味也不足,但鲍肉黏滑,质量较稳定。
  澳洲网鲍外形与日本网鲍相近,但枕边珠形不规则。干鲍要浸水多天,食味较韧和滋味不够。
  南非干鲍色泽较深而有光泽,容易分辨。质素较佳的南非干鲍食味只仅次于日本鲍,在日本鲍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时,南非生晒的干鲍以质优价平的优势,已抢占干鲍市场的一席之位。
  客家首府美食 龙岩一带的闽西地区聚居客家人,这里的饮食风味以客家特色的菜肴和点心为主。客家食物宜温热、忌寒凉,多用煎炒,少吃生冷,在使用香辣方面更为突出,菜肴有“鲜润、浓香、醇厚”的特色。饮食口味略偏“咸、油”。
  此外,客家还融合了各地菜肴的特点,既有吴越地区的酸甜,也有巴蜀地区的辛辣,更有闽粤地区的酱腌味菜。这使得客家饮食文化更加多姿多采。 客家首府住宿 住处推荐
  龙州大酒店 龙州大酒店坐落于龙岩市最繁华的九一南路与龙川西路的交叉口,潺潺的龙津河从门前轻轻的流过,登高山公园与酒店隔河相望。这家酒店是龙岩市新罗区政府的对外接待单位,配套设施比较齐全。
  龙岩电力宾馆 这是一家按三星级标准设计的综合性宾馆。位于龙岩市繁华的九一南路,毗邻体育中心、莲花山公园和金融中心,交通便捷,环境较好。
  闽西嘉源大酒店 三星级标准酒店,拥有客房132套,其中包括豪华套房,配有国际卫星接收系统;同时设有歌舞厅、咖啡厅、美容厅、卡拉ok厅、酒吧、商务中心、大小会议厅、商场、地下停车场、洗衣房、农业银行。
  客家首府购物 清流笋干
  清溪笋干是用刚出土的春笋干制成,称为“闽笋尖”,色泽金黄,呈半透明状,以嫩甜清脆著名,明清时代列为上京贡品。许多名菜如“烩三丝”、“御炉肉”,都不可缺少闽笋干。
  长汀豆腐干
  “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这是瞿秋白在长汀狱中所写《多余的话》中的最后一句。瞿秋白对豆腐的赞语,与他在狱中常吃长汀豆腐是有关系的。据《天禄识余》记载,豆腐为西汉淮南王刘安(公元前79-122年)门下术士首创,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长汀豆腐干始于唐朝开元年间,距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
  长汀豆腐的制法与其他地区不同,它采用酸浆作媒介,制作时适当控制火候,用大瓢盛酸浆往豆浆中徐徐注入,使豆腐脑缓缓凝结,再经滤压而成。
  因此,长汀豆腐鲜嫩可口,不酸不苦,用它制作的各种食品,如东坡豆腐、酿豆腐、银荷包、豆腐饺、生汆满丸、徽州丸等,风味独特,久食不厌。
  而居汀州八干之首的长汀豆腐干,尤以制作精细、配料讲究、风味独特、味美可口而、驰名中外。 当年明朝朱元璋的大将朱亮祖带兵驻汀州,吃了长汀的豆腐干后大加赞赏。清末汀州左营把总邱洪得调台湾晋升千总后,留恋家乡风味豆腐干,便写信并汇上路费给河田擅长制豆腐干的亲族,请他去台湾专做豆腐干。
  长汀有许多古朴美丽的村庄坐落在崇山峻岭中,“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不论村庄大小,必有豆腐干和酒一起经营的小店。本地的朴实农民、浙江的香菇客、江西的淘金老表及各地的来往旅客,经过酒店小憩,皆喜欢沽一碗米酒,买一块豆腐干,慢饮细嚼。豆腐干的香、咸、甜、韧,令人回味。
  永定菜干
  永定菜干有400多年的历史,不仅省内外闻名,在南洋华侨中也颇有影响。在南洋居住时,就常托人带去家乡的菜干。
  永定菜干有两种:甜菜干和酸菜干。甜菜干颜色乌黑油亮,味道香甜鲜美。制作时先将鲜芥菜洗净,晒1-2天,至菜叶晒软,然后用蒸笼熏蒸,蒸后再晒,晒后又蒸,如此反复三次以上,即所谓的“三蒸三晒”。
  有的加工精细的要七蒸七晒。酸菜干颜色黄褐,味道酸中带甜。
  制作时先将鲜芥菜洗净,然后晒软切碎,加盐揉搓入瓮内,使之发酸,待一周左右取出焖煮晒干,再用蒸笼熏蒸,蒸后晒干,晒后再蒸,蒸晒两次以上后收藏。
  永定菜干配肉炒、炖、蒸、煮皆味美可口。
  连城地瓜干
  地瓜干在闽西各县都有,但连城地瓜干却以它独特的原料与制作方法出名。它是用隔田、隔川、揭乐、大坪、李屋、洪山等地培植的红心地瓜制作而成,所以又称红心地瓜干。
  这些乡村土质松软,酸碱适中,气候适宜,很适合这种红心地瓜生长。这种地瓜干保留着自然的色泽和品质,颜色黄中透红,味道清香甜美,质地松软耐嚼,而且还有很高的葡萄糖和维生素a、b含量。
  制作方法一般是将整块地瓜蒸熟去皮,然后压制、烘烤。制成之后可保存几年不坏,既可当零食,也可切成小块,拌上面粉、鸡蛋、香料,经油炸再沾上冰糖粉作为酒席名菜。
  所以,连城地瓜干实为馈赠亲朋之佳品。 客家首府玩法 参观、旅游、摄影、
  没有客家先民,就没有"客家首府"古汀州的形成。而没有汀江,就不会有客家先民的落脚。这样说并不为过。
  
  汀江源起福建长汀、宁化境内,自北远通南流,穿过闽西流入广东,与梅江汇合成韩江,经潮州奔腾入海。因"天下水皆东",惟此江"独南也";按八卦所示,南方属丁,故名"丁水",后丁水合成"汀"字,而名"汀江"。这是福建四条著名大江之一。
  
  古来汀江流域竹木葱郁,资源富饶,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是一块休养生息、世代繁衍的宝地。从晋代开始,成千上万中原汉人——客家先民为躲避战乱、灾荒,纷纷南迁,定居于汀江流域,垦荒造田,薪火相传,形成中国汉民族中一支独特的民系——客家。尔后,无数客家人又从这里起步,顺着八百里滔滔汀江水不断向外迁移,播衍海内外,开拓新的生存空间。汀江滋润两岸土地肥美丰腴,养育着一代代客家人。因此,汀江流域成为客家民系的摇篮、天下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和祖籍地,汀江被称为"客家母亲河"。
  
  而客家先民的大量涌入,使位于汀江上游的汀州以有"避役百姓三千余户"而置州。客家先民创建了汀州,又带动了汀州的繁荣和发展。汀州成为客家的大本营和"首府"。
  
  汀州古城,深深地烙上了客家的印痕,洋溢着客家人吃苦耐劳、奋斗不止、开拓革新的气息。
  
  城中那个客家博物馆,是古城与客家深厚渊源的展现,是客家历史、文化、风情的浓缩。妇女戴的凉笠和穿的大襟衣服、各式围裙、鞋子,儿童围兜,男子传统马褂,新娘的嫁衣、嫁裙等等客家人的传统服饰及各种生活用具独特而别致。
  
  客家母亲园,犹如一艘航船,靠泊在城中江边、母亲间的臂弯里,等待着张帆启航,乘风破浪。
  
  站在"客家母亲"塑像前,望着汀江流水悠悠南去,一首客家山歌,余音袅袅。有一个声音,越来越强烈:"长汀就是我梦里千百度寻觅的故土,是客家人共同的根。"
  
  漫步古街区狭长的古街古巷,偶尔会在一些古祠门外,看到一两根竖立的高高石杆,其造型奇特,古色古香。这是客家特有的石龙旗,并非用于悬挂旗帜的旗杆,而是家族的族表,向世人炫耀着这个家族的功名和荣耀。考取功名者越多,这个家族祠堂门外石龙旗就越多,从中可见客家人千百年来形成的重教传统。
  
  汀州古城民风淳朴,汀州人热情好客。不论何方来客,客家人都端茶递烟,留客吃饭喝米酒,盛情款待,一片至诚。"有朋自远2方来,不亦乐乎!"汀州的米酒出了名,但出名的不在酿酒的技艺,不在酒的色香味,也不在喝酒的海量,而是客家人以酒交友的好客之谊。
No. 2
  客家首府--汀州
  福建汀州是客家首府,汀江是客家母亲河。自唐明皇开元年间置汀州至清末的1000多年间,长汀都是州郡路府治所。开元二十一年,(733年),福州长史唐循忠于潮州北,虔州东,福州西,光龙洞等处检责得诸州避役百姓三千余户,又开福,抚二州山峒,奏请设置汀州,于九龙水源长汀置长汀县。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汀州建置完成,州治在新罗,初辖长汀,新罗,黄莲三县。建置时,县境东接沙县,西接江西于都,东南接龙岩县,西北接江西虔化,东北接宁化县,西南接广东海阳程乡二县;包括现今长汀,武平上杭 ,连城等县及清流西南部分地区。
  唐天宝元年(742年)汀州改名临汀郡,郡治迁长汀村。大历十四年(公元769年),福建节度使李承昭奏请迁州治于汀江上游长汀白石乡东坊口,大历二十四年(779年)又迁卧龙山阳,县治一同随迁。当时,汀州已成为福建五大州(福州,泉州,漳州,建州,汀州)之一。宋《临汀志》载:“迨宋朝承平日久,生聚日滋,《元丰九域志》已载主户66157,客户15299,视唐既数倍。庆元旧志载主客户218570,主客丁453231,视元丰又数倍......”。可见宋时南迁入汀者日多。经唐,宋,元历代,汀州管辖区域和称谓多次变更,至明朝成化十四年(1478年),汀州府管辖长汀,宁化,清流,归化,连城,上杭,武平,永定八县。清顺治三年(1646年)11月清兵入闽,置府县仍如明制,版图如旧。故明清两朝汀州府管辖八县。民国初年废府建置,长汀县属汀漳道。民国二十四年设第八行政督察区,后改为第七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在长汀,管辖长汀,连城,清流,明溪,宁化,建宁,泰宁,武平八县。长汀在漫长的岁月里,人文称盛,不减江浙中州。汀州有优越的地理环境,有汀江流域的水路交通,有州府治所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故而成为客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心,各地纷纷在汀州建会馆,如历史上曾有广东会馆,湖南会馆,杭永会馆,江西会馆,龙岩会馆等。汀州八县的生员到汀州考秀才.汀州仁人志士荟萃,商贾工匠云集。由于这些历史原因,汀州自然成为客家首府
  汀江为闽西最大河流。客家人入闽后,沿着汀江两岸定居,故汀江流域各县市均为客家人聚居之地,汀江流域成为客家人的大本营。汀江孕育了客家人,逐步发展壮大了客家民系。饮水思源,慎终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