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拼音: shí shì qiú shì用法: 紧缩式;作定语、补语、状语;含褒义解释: 求:研究。指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与处理问题。资料来源: 东汉·班固《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例子: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我们对待问题应该~,不要客气才好。”谒后语: 三担牛粪六筲箕谜语: 找根据;不图虚假,查明真相 shí shì qiú shì shí shì qiú shì 是一说一,是二说二,严格按照客观现实思考或办事 我们对待问题应该实事求是 本谓弄清事实,求得正确的结论。后多指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河间献王 德 以 孝景 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 颜师古 注:“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 明 张居正 《辛未会试程策二》:“其所以振刷综理者,皆未尝少越于旧法之外,惟其实事求是 ,而不采虚声。”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赵瓯北汪龙庄考史之法》:“二君於学,皆能实事求是 ,可为考史之法矣。”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四九:“我觉得,总经理过分谦虚了。我们对待问题应该实事求是 ,不要客气才好。” 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实事求是
拼音:shí shì qiú shì
解释: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说话办事做学问。邓小平同志手书:实事求是
出处:《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
实事求是 一词,最初出现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传》,讲的是西汉景帝第三子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明朝王阳明在宋代朱熹“格物便是致知”、“理在事中”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倡导“实事求是 ”的学风。这原本指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一个经学和考据学的命题,也是中国古代学者治学治史的座右铭。
实事求是 中的“是”有科学、真理与理想的三重内涵。我们探索、研究、追求的“是”, 一是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是什么,事实的真相究竟是什么。这是科学的范畴。二是客观事物的合理关系应该是什么,公平、正义、合理指的究竟是什么。这是真理的范畴。三是客观事物的发展前途可能是什么,人类追求的理想目标应该是什么。这是理想的范畴。司法实践中的“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积极预防犯罪”,体现的就是这三重内涵。
事例:总结经验要实事求是 ,不可弄虚做假。 首倡“实事求是 ”校训的是北洋大学校长赵天麟,第二个推崇“实事求是 ”校训的是湖南公立工业学校校长宾步程。
1914年,赵天麟以“实事求是 ”作为北洋大学校训
赵天麟(1886-1938),字君达,天津人,是中国早期官费赴美的留学生。1906年初,赵天麟赴美国哈佛大学深造,1909年毕业于该校法律系,获法学博士学位,并由校方赠其金钥匙以作纪念。1914年3月13日,赵天麟因其高尚的人品,突出的教绩,被任命为北洋大学的校长,年仅28岁。
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的前身),创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广纳海内外硕学鸿儒任教,尤以美、日、英、法、德、俄等工业发达国家学者任主课,科技课程大多使用外文原版教材。由于治学严谨、校风朴实,北洋大学的教育质量可与美国哈佛、耶鲁等著名大学相媲美,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毕业生可免试进入欧美一流大学攻读研究生,曾被誉为“东方的康奈尔”。
《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第一卷写道:“赵天麟任校长期间(1914-1920),总结了北洋大学近20年的办学经验,概括出‘实事求是 ’四个字,以之教导学生遂成为‘校训’,一直承袭至今。”
赵天麟首倡“实事求是 ”的校训,早于1919年五四运动提出的“科学”、“民主”的口号。面对近代由西方传入的工业文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等,中国人需要一种治学精神和科学的态度、方法。赵天麟在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学府不失时机地提出“实事求是 ”的校训,用以指导办学,引导学生,应当予以高度肯定。
赵天麟首倡的“实事求是 ”校训,既科学又精练,有巨大的感染力和包容性,在大学校训中引领新风、独树一帜,倡导了一种中国本土化的科学精神,对昔日的北洋大学和今天的天津大学在治学、育人诸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赵天麟以“实事求是 ”为校训,还反映了他对中国教育传统的重视和继承。北洋工学院院长李书田在以“工程师的修养”为题的演讲中强调,北洋学生作为未来的工程师,“实事求是 ”是其必备的道德品行。这种对于道德的追求是我国大学校训的一大特色,在西方大学的校训中实为罕见。 1917年,宾步程为岳麓书院手书“实事求是 ”匾额
坐落在湖南长沙岳麓山坡的岳麓书院,创办于唐末五代,为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历经宋、元、明、清至今,沧桑千年,弦歌不绝。由于岳麓书院学风严谨,规模和影响日益扩大,因此受到了各朝代最高统治者的重视,宋真宗、宋理宗、明世宗、康熙帝、乾隆帝都曾为书院御书匾额。
走近书院讲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悬檐下的“实事求是 ”匾。此匾为湖南公立工业学校1917年迁入岳麓书院办学时,由校长宾步程所撰。
没有证据表明宾步程是受到赵天麟的影响,很可能是由于相似的留学经历与时代背景,使他们的思想不谋而合。
宾步程(1879-1943)于1903年留学德国,最初学习陆军。但他深知“兵战不如商战”,决心利用德国在第二次世界科技革命中崛起、工业技术雄踞世界前列这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改入柏林帝国工科大学,学习机械工程。他刻苦攻读8年,其间还参加实习和考察,足迹遍及欧洲20余国。1910年学成归国。
1914年,宾步程出任湖南公立工业学校校长,并将学校迁到岳麓书院,后来更发展成为湖南大学的一部分。因此,宾步程也可以算作湖南大学最早的校长之一。
早在幼年学习时期,宾步程就对《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的论述烂熟于心;清末的新学思潮对他的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到德国这样一个注重工业技术的国家攻读,以及参与同盟会的革命活动,更加深了他对“务得事实,每求是也”的思想的崇信。
当时,中国的教育制度正处于大变革时期,各种观点层出不穷,莫衷一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校之长,宾步程深知“实事求是 ”这一理念对陶冶铸造学生从客观事实出发、追求真理的做人做事原则的重要作用,因而大加倡导。
人们还会注意到,在讲堂两旁还有宾步程写的楹联:
工善其事必善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这副楹联与“实事求是 ”的匾额相呼应,告诫工科学生在做人的态度和处事的作风上不能懈怠,必须精益求精,注意方法,解决工具问题。
宾步程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名气并不很大,但他提倡的“实事求是 ”的校训影响却极为深远。1916年至1919年,青年毛泽东曾经寓居岳麓书院半学斋,与同伴们研讨革命真理。很自然,岳麓书院的“实事求是 ”的校训,也深深刻印在了毛泽东的心灵中。 1943年,毛泽东亲书“实事求是 ”,作为延安中央党校的校训
延安时期,中央党校是专门培养党的中高级理论干部的学校。1943年,为了给学员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丰富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央党校修建了一座占地1200平方米、可容纳千余人的大礼堂。将要竣工时,人们左看右看,觉得建筑物虽然雄伟、宽敞,可总显得少点什么。于是,有人提议在正面挂个题词什么的。一说题词,大家就很自然地想到范文澜先生。但范老试着写了几条,都觉得不满意,就提议去找毛泽东。
毛泽东欣然接受了党校同志的请求,立即叫人拿来四张二尺见方的麻纸。他秉笔沉思片刻,即饱蘸浓墨,迅速挥毫,瞬间,“实事求是 ”四个雄健潇洒的大字跃然纸上。大家齐声称赞毛泽东对马列主义研究得精深、透彻,一下就抓住了问题的实质。
题词拿回来后,便立即找来了能工巧匠,选了四块方方正正的石料,将麻纸铺在方石上,照笔画开凿。字虽然凿好了,但可惜毛泽东的手迹被搞坏了,未能保留下来。这四块石刻就成了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物。
“实事求是 ”的石刻镶嵌入正门后,犹如画龙点睛,使这座建筑物倍生光辉。从此,这一题词就成了党校学员乃至全党学习研究马列主义的座右铭。
虽说毛泽东效仿岳麓书院,将“实事求是 ”作为中央党校的校训,但仍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不仅因为这一校训是针对当时存在于党内的脱离实际、崇尚空谈的教条主义,更主要的是毛泽东赋予了“实事求是 ”全新的科学含义。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亊物,“是”就是客观亊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毛泽东认为,“是”就是事物的规律,“求是”就是认真追求、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工作的向导。毛泽东还解释说: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有的放矢”,“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这个“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 ”的态度。“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 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践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
这样,经过改造后的“实事求是 ”已进入哲学最高领域,成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有力的思想武器,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正如后来邓小平所说:“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 ,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 ’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毛泽东同志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
珍贵的“实事求是 ”石刻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展厅中,陈列着四块二尺见方的题字石刻,上书“实事求是 ”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实事求是 ”是1943年毛泽东为中央党校题的词。中央党校是专门培养党的中高级理论干部的学校,党校的教学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但是由于党内主观主义学风的存在,常常受到教条主义的严重干扰。1943年,为了给学员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活跃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央党校修建了一座占地1200平方米、可容千余人的大礼堂。将要竣工时,人们左看右看,虽然建筑物雄伟、宽敞,可总显得少点什么。有人提议在正面挂个题词什么的。一说题词,大家就很自然地想到范文澜老先生。但范老试着写了几条,连自己也不满意,于是提议去找毛泽东主席。
毛泽东欣然接受了党校同志的请求,立即叫人拿来四张二尺见方的麻纸,秉笔沉思片刻,即饱蘸浓墨,迅速挥毫,瞬间,“实事求是 ”四个雄健潇洒的大字跃然纸上。大家齐声称赞毛主席对马列主义研究的精深、透彻,一下就抓住了问题的实质。
题词拿回来后,便立即找来了能工巧匠,选了四块方方正正的石料,将麻纸铺在方石上,照笔画开凿,字形不差分毫。这字虽然凿好了,只可惜主席的手迹被搞坏了,未能保留下来。这四块石刻就成了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物。
“实事求是 ”的石刻镶嵌入正门后,犹如画龙点睛之笔,使这座建筑倍生光辉。从此,这一题词就成了党校学员直至今天全党学习研究马列主义的座右铭。
1947年3月,胡宗南反动军队进犯延安时,党校师生为使题字免遭敌人破坏,又将四块石刻从墙壁上取出,埋入地下。果然不出所料,胡军占领延安后,礼堂被全部毁坏。解放后,在小沟坪中央党校旧址办起了延安师范学校。师生在建校劳动中挖出了这四块石刻,并把它们交给延安革命纪念馆保存。
中国人民大学求是石 “实事求是 ”并非从学校诞生之日起就明确作为校训,但是从陕北公学到如今的中国人民大学,但“实事求是 ”的精神始终教育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大人。
毛泽东同志在给陕北公学成立的题词中指出,“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地解决”。当时的校长成仿吾也指出:“陕北公学的教学工作有三条原则:一是理论和实际相联系,二是教学内容少而精,三是教与学一致。”华北联合大学成立后,也明确地把“注意理论同实际相结合”作为教学方针之一。 在北方大学教职学员全体大会上,范文澜校长提出,北方大学的办学宗旨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校风即为“实事求是 ”。 1948年春,中共中央决定将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合并,成立华北大学,吴玉章校长提出华北大学的校训为“忠诚、团结、朴实、虚心”。吴老将其中的“朴实”解释为“不虚伪、不轻浮、不好高骛远、不粗枝大叶,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的作风和态度”。 1950年10月3日,刘少奇同志在中国人民大学开学典礼上指出:“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不要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要辩证唯物主义,以实事求是 的精神学习、工作。” 1992年6月1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庆55周年前夕,经学校党委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实事求是 ”被正式确定为学校校训,同时,镌刻着“实事求是 ”四个大字的汉白玉巨石,也被矗立在了学校东门的正中。 shishi qiu shi
实事求是
seek truth from facts
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要求的通俗表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指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从客观实际中认识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实事求是 一语,出自东汉班固所著《汉书·河间献王传》。书中在称赞汉景帝的儿子刘德的治学态度时,说他“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唐代学者颜师古在对《汉书》所作的注中,把它注释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意思是说,做学问应该掌握充分的事实材料,从事实求索其真相,引出结论。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从哲学的高度对这句古语做了新的解释,赋予它科学的哲理。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赵光武)
n.: seek truth from facts, Emancipate the mind, Seek truth from the facts, Advance with the times, be practical and realistic, be true to facts, pragmatic v.: work conscientiously or seriously, make consicentious efforts in, doing things rechercher la vérité dans les faits, avoir le sens pratique, être réaliste rechercher la vérité dans les faits / avoir le sens pratique / être réaliste 量力而行 , 力所能及 , 指名道姓 , 直呼其名 , 毫不隐讳 , 指天画地 , 量力而为 一无所能 , 不确定 , 不自量力 , 以卵击石 , 以卵投石 , 以古为鉴 , 以古喻今 , 以古讽今 , 以古非今 , 借古喻今 , 借古讽今 , 借题发挥 , 减弱 , 力所不能 , 动摇 , 变化不定 , 古为今用 , 吹嘘 , 哗众取宠 , 大吹大擂 , 大言不惭 , 夸大其词 , 小题大做 , 弄巧成拙 , 志大才疏 , 才疏志大 , 才疏意广 , 才高意广 , 指猪骂狗 , 指鸡骂狗 , 掩人耳目 , 掩目捕雀 , 掩耳盗铃 , 援古证今 , 无把握 , 极度的虚荣 , 欲言又止 , 泰山压卵 , 点金作铁 , 犹豫 , 眼高手低 , 自不量力 , 自卖自夸 , 自吹自擂 , 自夸 , 自我吹嘘 , 自欺欺人 , 自负 , 蚍蜉憾树 , 蚍蜉戴盆 , 蚍蜉撼大树 , 蚍蜉撼树 , 螳臂当车 , 过甚其词 , 迟疑不决 , 阔论高谈 , 高睨大谈 , 高谈大论 , 高谈阔论 实事求是的 实事求是地 非实事求是的 实事求是的人 实事求是宝鼎 实事求是的态度 虚荣与实事求是 评论不实事求是的 实事求是笃学诚行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 说帝王-成吉思汗实事求是 的赞美如剂良药实事求是 尊重科学的原则实事求是 说帝王-女皇武则天实事求是 说帝王-蜀汉昭烈帝刘备实事求是 说帝王-宋太祖赵匡胤实事求是 说帝王-清世宗雍正实事求是 说帝王-汉高祖刘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 教育部关于实事求是 地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通知 实事求是 说帝王-魏武帝曹操实事求是 说帝王-清圣祖康熙实事求是 说帝王-清高宗乾隆实事求是 说帝王-汉武帝刘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实事求是 尊重科学的原则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 尊重科学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