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系
http://www.bjwlxy.cn/department/zhfa/index.html
政法系成立于1975年,原为宝鸡师范学院政教系,是学院最早建立的系部之一。1992年更名为宝鸡文理学院政教系,1993年更名为宝鸡文理学院政法系。现有在校本科生900多人,主要专业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和法学专业,毕业生授予法学或管理学学士学位。设有陕西省省级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共有哲学、经济与管理、政治学、法学四个专业教研室。
建系以来,共出版学术专著与教材28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承担教育部、陕西省及厅级科研资助项目42项,获省厅级、市级、院级优秀科研成果和优秀教学成果奖56项。
政法系四个本科专业全部面向全国招生,多年来考生报考第一志愿率在80%以上。建系以来,已为社会培养出2360多名合格毕业生。毕业生以良好的素质和很强的适应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赞誉,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主要在全国各地教育、政法、党政、经济、公共事业等各条战线上就业,其中600多人已晋升为教授、副教授,高级经济师、高级政工师、高级教师、高级律师等职称,500多人已担任了各级领导职务,许多毕业生在很短时间内成为教学能手或业务骨干。
进入新世纪以来,根据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把“考取研究生、考取律师资格证、考取国家公务员”和专业能力培养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按照“更新内容、优化结构、拓宽领域、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思路,改革课程体系,形成了口径宽,知识面广,适应性强的课程结构。目前,开设的课程既可满足学生考取研究生进行深造的需要,又可保证学生就业从事教育工作,公共事业管理工作、党政工团工作,法律工作的多种需要。
政法系重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后建立教学实习基地6个,社会实践基地3个,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专业见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
建系30多年来,政法系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结合专业特点,探索办学规律,面向社会发展,形成了办学特色。新世纪以来,推行素质教育的系列工程,即“一专多能增强专业的适应性;两个证书(四级英语证、二级计算机证)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三种能力(较强的教学能力、较好的社会工作能力、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精通哲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四个学科领域,扩大学生知识面,培育复合型人才;坚持全面发展的五项标准:思想进步、学识渊博、身心健康、勤奋敬业、文明诚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以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赢得社会声誉。
哲学系
http://www.bjwlxy.cn/department/zhexx/
宝鸡文理学院哲学系是 2003 年 9 月在社会科学部 2000 年创办的哲学专业基础上建立的,现设哲学专业一个专业, 2000 年开始招生,目前已毕业 2000 、 2001 、2002级3届 119 名毕业生,目前在校生本科生 146名。哲学系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一定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哲学专门人才;培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多种技能,能在文教事业、企业、新闻出版和国家机关等行业和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哲学系开设的课程有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史、中西马哲学原著导读、西方现代哲学、科技哲学、伦理学、宗教学、市场经济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领导科学、法学等。同时还辅修教育学、中教法等课程。
哲学系师资力量雄厚,教师中教授13人(内外聘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名),副教授15名。硕士学位以上教师28名,在读博士3名。有6人入选学院“百名人才工程”。近几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陕西省 “五个一工程” 重点课题1项,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教育厅和市政府社科基金项目10余项,院级重点项目17项,一般项目多项。出版学术专著12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核心论文70余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10余篇。获陕西省政府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宝鸡市政府社科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15项。已毕业的 119 名学生中有 25 名考取了研究生, 11 名考取了公务员,学生连续三年获学院大学生科技作品大赛一等奖,有 1 名学生获陕西省大学生科技作品大赛二等奖,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5 篇。已毕业学生就业率平均达到90%以上 。
教育系始建于 1988 年,现有教授 3 人,副教授 12 人 , 讲师 15 人 , 硕士研究生15人,学院“中青年优秀拔尖人才”和“学术带头人” 7 人。设有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三个本科专业。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学、艺术教育 5 个教研室和教育学专业实验室心理学分室、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室摄影技术、电视制作、多媒体网络分室、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训练中心。教育学学科为院级重点学科。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和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业务挂靠在教育系。目前在校学生 808 人。
教育科学与技术系
http://www.bjwlxy.cn/department/jiaoyuxi/index.asp
教育科学与技术系主要培养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和心理学师资、中学综合文科和综合理科师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艺术教育师资、学前教育机构的工作者、基础教育科研人员、教育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和基础教育管理人员等高级专门人才。建系以来,系党政领导坚持“拓宽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增强适应能力”的改革方向,充分发挥本系教师知识结构新、科研能力强的优势,在承担并完成全院教师教育理论与技能课程、综合素质教育公选课和本系四个专业课程教学、管理任务的基础上,组建了 4 个科研团队,主持国家、省部级、厅级和院级科研项目 20 多项,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50 多篇,出版学术专著 5 部。同时还获得省、市和院级科研、教学优秀成果奖多项。建系 18 年来为地方经济和基础教育培养了千余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毕业生遍布广东、山东、河南、湖北、新疆、宁夏、甘肃和陕西等地区,年底就业率平均为 91% 。
“十一五”时期,教育科学与技术系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务实、质量、创新”的发展理念,实施“育人为本,质量立系;教学至上,以师兴系;培育特色,科研强系;规范管理,依法治系”的发展战略,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探索全面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模式,积极培育地方高校教育系科的办学特色,走内涵式发展之路,不断提升系级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到 2010 年把教育系建设成为在省内同类高校教育院系中有一定的影响力、竞争力和发展特色的教育科学院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简介
http://www.bjwlxy.cn/department/zhwen/pages/bxgk.html
中国语言文学系1975年建系,是学院建系历史最长、教学科研实力最雄厚的系科之一。现设有汉语言文学、广告学、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4个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中文系主要培养各类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广告、新闻等应用方面的专门人才。汉语言文学专业、广告学专业和新闻学专业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
中文系现有2个研究所(人文科学研究所和陕西文学研究所)、1个院级重点学科(文艺学)、9个教研室、2个院级精品课程(写作学、古代文学)、2个院级重点建设课程(现代文学、外国文学),1个影视室、1个广告实验室、1个语言实验室。中文系有一支作风过硬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工中不乏知名学者和著名作家,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1人、获曾宪梓奖1人。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能够满足本科教学需要。现有教师中有教授12人,副教授18人;有博士1人(在读博士5人),硕士38人。中文系入选学院的高层次人才占全院总人数的12.9%。文艺民俗学和陕西文学批评等学科教学科研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围绕2个研究方向,已经形成了学术骨干梯队。截至目前,中文系教师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政府项目5项,省教育厅项目13项,教师中获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 48 项。近10年来,教师出版专著(译著)35部,主编教材20部。近5年来,教师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文章79篇。教研成果丰硕,学术气氛浓厚。
近年来,中文系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按照“激励竞争、—专多能,培养复合型、创造型人才”的思路,改革课程体系,强化教育教学质量,已经初步形成办学特色。系上成立了实践教学管理中心、专升本辅导中心、考研指导中心,分别负责做好普及型、输送型和提高型工作,满足各种层次学生深造需要;出台了《中文系实践教学实施纲要》、《中文系教学管理办法》、《中文系学生必修(主干)课统考前三名奖励办法》、《中文系本科生学年论文工作规范》、《中文系学生考研指导工作实施办法》、《中文系辅修式人文素质教育实施纲要》等14个相关教学管理文件;在全系学生中全面推行实践教学,实施“两字一话”和“211111”达标活动。即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钢笔字、粉笔字、普通话达标,背200篇诗文,读100部名著,写100篇文章,听唱100首名歌名曲,看(欣赏)100部影视名片和100幅书画作品,并配套实施训练、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
1997年以来,中文系和院人文科学研究所在全省率先开设了人文素质教育系列课程,注重多学科并举、文史哲贯通。学生在主修本专业的同时,辅修其它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近年来,中文系邀请了贾平凹、赵熙等全国知名作家和童庆炳、张梦阳等全国知名学者开办讲座,形成了知识面广、社会适应性强的知识体系,既为研究性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可满足从事教育、党政宣传工作等多种需要。中文系实践性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系列成果已经结集为《响荷》、《青春唱游》、《挥戈止尘》、《且歌且行》、《薪火论丛》、《薪火论丛续编》、《薪火论丛三编》等学生文集。
在学院党政的领导下,中文系的教学、科研、文艺、体育等各项活动都走在了学院前列,系风优良。历次教学科研评奖,中文系师生屡捧桂冠,中文系也多次被评为学院先进单位。在2004、2005年连续两年获得第2名的基础上,2006年中文系荣获学院运动会团体总分第1名。在2005年“全国师范院校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上,中文系有3名学生荣获一等奖,6名学生荣获二等奖,7名学生荣获三等奖。2001级广告专业学生刘艳获第三届中国广告协会“学院奖”铜奖(西北地区高校中唯一等级奖),4名学生在全国英语竞赛中获奖,3名学生获得过省级论文大赛3等奖,1人获省文学征文一等奖。近3年共有席超等119名在校学生在《当代文坛》等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13篇;近5年来,在校学生发表各体文章近800件。学生四级过关率达48%,二级计算机过关率达43%,考研和考公务员过关率也稳步提高。近年来,中文系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2%以上。
中文系面向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招生,2006年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800余人。建系以来,中文系已培养了3000多名合格毕业生。他们活跃在全国各地教育、党政、经济、新闻、文化宣传等各条战线上,其中已有400多人晋升高级职称,李永刚、杨文海等300多人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数十人获得了全国、省、市级的优秀教师和模范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如91届毕业生李克获得全国语文教学大赛一等奖、陕西省教学能手。尤其是81届冷梦(李淑珍)和84届毕业生红柯(杨宏科)先后荣获了“鲁迅文学奖”。可以说,中文系已经成为陕西关中西部地区一个重要的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中心。
外国语言文学系
宝鸡文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成立于1984年,是宝鸡文理学院建立较早的系部之一。现有英语(教育)和商务英语两个专业,新申报的翻译专业正在审批中;英语专业设有基础英语、高级英语、理论与实践教研室;大学英语设有第一、第二教研室;拥有13个设备一流的语言实验室和2个语言资料室。20多年来,共为社会培养2400多名优秀毕业生。
外语系师资力量雄厚。近年来,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教学、科研梯队,他们勤奋敬业,诲人不倦,教学科研硕果累累。
外语系面向全国招收全日制英语教育和商务英语专业本、专科学生,主要培养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教学、翻译、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开设的课程有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语言学、翻译、商务英语、第二外语(日、俄语)等。此外,外语系还承担全院非英语专业本、专科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
学生工作按照坚持一个中心(教学),树立二种理念(以生为本;规范管理,张扬个性),突出三个重点(学风、就业、安全),明确四大任务(教育、管理、帮困、就业)的思路,采取措施,狠抓落实,学生的学习风气明显好转,成效显著。学生参加各类国家考试,成绩连攀新高。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开展英语演讲赛、英文话剧汇演、英语沙龙、英语角、义务支教等第二课堂活动,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读、说、听、写”能力。
近年来,外语系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坚持知识、技能、素质全面发展,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尊重语言学习的规律,以培养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为主线,使学生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才市场需求,掌握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较强的从业技能,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外语系重视学术研究,加强与国内外大学的联系。与美国瑞欧戈兰大学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现有13名教师正在攻读该校的研究生课程;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聘请美国加州大学终身教授刘军博士、瑞欧戈兰大学终身教授孙建荣博士担任客座和兼职教授来外语系定期讲学,辛辛那提大学Ken Dillard博士曾多次率领美国大学生交流团来外语系进行学术和文化交流。
外语系治学严谨,教学管理严格,注重学风建设,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建系以来,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外语人才,先后有百余名学生分别考入北京大学、外交学院、人民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名校攻读博士、硕士学位,一大批毕业生工作在全国各地的教育、科研、管理战线上,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外语系学生英语专业四、八级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过关率逐年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保持在98%以上。
The Foreign Language & Literature Department——
Developing for the Future
The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Department (FLLD),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BUAS), was founded in 1984. It has two specialties of English Education and Business English as well as three Teaching & Research Sectors of Essential English, Advanced English and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for English Majors and No.1 and No.2 Teaching & Research Sectors for Non-English Majors. FLLD is furnished at present with 13 first class language laboratories and two language reference rooms. Over the past 20 years, FLLD has trained more than 2,400 excellent students who are now working in various fields all over China.
FLLD has a large and strong team of experienced teachers. They have had great achievements both in teaching and academic research.
Selecting students nationwide, FLLD sees its main task as training professionals proficient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and the use of foreign language in the fields of tourism, trade and finance, economics and the military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the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advancement.
The department offers Essential English, Advanced English, British Literature, American Literature, Linguistics, Translation Theory & Practice, Business English with Japanese and Russian offered as second languages. The FLLD is also responsible for teaching College English in all other departments in the university. Within the department, there is a focus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of student development: 1) Insistance on learning; 2) Developing individuality; 3) Preparing for employment and security; 4) Raising awareness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poverty relief and other employment issues.
To enhance English study, FLLD organizes a variety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such as English Speech Contests, English Performances of Plays, English Salon, English Corner, and voluntary English teaching activities in nearby middle schools. These are all to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above all to develop their basic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With the aim of training student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FL teaching skills and cultural awareness as a definitive feature, FLLD has gone all out to construct an applied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in optimizing the curriculum and content of courses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y.
FLLD encourages academic research and establishes links with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omestically and abroad. At present 12 teachers are working via the internet for their M.A. degrees from Rio Grande University in the USA. Dr. Liu Jun, a lifetime professor in California University and Dr. Sun Jinanrong, a lifetime professor at Rio Grande University are guests and part-time professors lecturing in the department on a regular basis. Dr. Ken Dillard and his students from Cincinnati University, USA, have maintained exchange programs with the department for several years.
The departmen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eaching quality, style of study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Ever since the foundation of the department, over 100 excellent students have pursued their further studies in Beijing University, China Foreign Affairs University,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Shanghai Fudan University and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to list just a few. These students have gained Master’s and Doctor’s degrees. Now our graduates can be found in different fields all over China. In recent years our students’ pass rate in TEM-4, TEM-8, CET-4 and CET6 has been rising constantly and almost all students have been fully employed in recent years.
历史文化与旅游系简介
宝鸡文理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系建立于 1985 年 9 月,当年始招历史学专业专科生, 1988 年 9 月始招本科生, 2004 年增设旅游管理专业。目前在校本科生616 名。历史学专业培养适应中学教育发展的合格历史教师;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旅游景点、旅行社和饭店管理专门人才。
历史文化与旅游系开设的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邓小平理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课;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上古史、世界中古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历史文选、史学论文写作、专业英语、原典导读、史学概论、中国史学史、中国思想史等历史学专业课和旅游学概论、旅游管理学、旅游经济学等旅游学专业课。
历史文化与旅游系办学条件优越,除了宽敞的教室、漂亮的公寓、充足的图书资料外,因地处周秦发祥地,有炎帝陵、北首岭遗址,周原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馆、法门寺、姜太公钓鱼台、诸葛武侯祠、大散关、龙门洞、金台观、太白山等名胜古迹供学生参观考察。
历史文化与旅游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 28 人,其中教授 6 人 、副教授 6 人,博士 6 人,硕士 7 人。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 项,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 2 项,教育厅专项科研课题 3 项,承担院级科研课题 20 项,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20 多篇,其中 4篇被《新华文摘》摘录,出版著作和教材 15 部。其中 3 人获得省、厅级奖励, 6 人获得市政府和院级奖励。其中4人入选院中青年拔尖人才, 2 人获“学科带头人”称号, 1 人获“学术带头人”称号。
历史文化与旅游系以“熟读典籍厚基础,深研理论增能力,参加实践长阅历,勇于科研求创新”为学风,教师敬业笃研,学生勤奋好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多次荣获知识竞赛和辩论赛冠军,就业率始终达 95% 以上, 20 多年来培养了千余名合格毕业生,其中百余名考取了研究生, 15 名考取了公务员,其余都胜任中学教师,近 200 人已担任领导职务和高级教师。
经济管理系简介
经济管理系是1993年在原宝鸡文理学院职业教育部经济管理教研室基础上成立的。1998年开始招收企业管理本科班学生。
系党政与教学、科研组织机构有党总支办公室、教工党支部、学生第一、第二党支部、系行政办公室和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工商管理教研室、市场营销教研室、经济管理综合模拟实验室和城乡经济研究所。现有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3个本科专业,其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办学历史相对较长。
十多年来,系根据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和管理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的办学指导思想;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自身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狠抓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以硕士教师为主,逐步博士化,以专任教师为主,辅之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兼任教师的教师结构。优良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教师中有1人被陕西省教委授予“陕西高校师德先进个人”称号,2人被宝鸡市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7人被学院授予“中青年拔尖人才”等称号,4人次获学院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二等奖,3人担任宝鸡市经济学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5人被聘为宝鸡市政策研究室兼职研究员和宝鸡国家高新区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和创新。建成院级精品课程《管理学》1门,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财务管理学》、《西方经济学》、《企业管理案例》等4门院级重点建设课程;积极实施双语教学,《人力资源管理》、《国际金融》双语教学效果良好,积极推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其中《管理学》的网上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的网络教学、《市场营销》的模拟实际营销教学法、《会计学》的理论与手工操作相结合教学法、《西方经济学》的启发式教学法、《企业管理案例》跟踪收集建立中国企业管理案例库等均受到学生欢迎。
学科建设和科研促教学成果显著。近年来,由系教师主持完成国家和省、厅、市及学院科研课题70余项;在经济管理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25部;在《科学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光明日报》(理论周刊)、《经济日报》(理论周刊)等权威、核心报刊发表学术论文255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全文转载13余篇;提供并被省市相关政府决策部门和企业采纳的调研报告与对策建言10余份;获得省、厅、市和院科研奖励60余项。富有鲜明特色的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应用型研究成果,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扩大了系知名度,而且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赢得了宝贵的实践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达到了科研与教学“双赢”的目的。
根据大众化教育条件下系生源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大量需求的实际,坚持“崇术重用、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突出地方性和应用性,按照“大实践观”的要求,不断强化实践教学和管理技能训练,建立了完善的企业见习、课程实验、课程实习、学年论文、课外科技活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基础厚、能力强、后劲足的应用型管理人才的人才培养特色已初步形成。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持之以恒狠抓学风建设。高度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理想教育,实施“子女工程”,事事处处为学生就业着想;不厌其烦地抓好学生养成教育;严格科学管理,实施警示教育,及时处理违纪学生,良好的学风已初步形成。教学质量和办学声誉稳步提高。在已累计毕业的800多名学生中,不少已成长为像中国西部百强企业、曾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接见的西安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仲杰、自主创业现资产已达上亿元的高科技企业西安控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云等优秀企业家和政府的高中级公务员;近年来,学生就业率一直较高,本科生就业率达90.5%;学生中有50多名考取西安交大、人大等知名高校的研究生和省市级国家公务员;90多名学生在陕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全国英语竞赛、全国普通话大赛和学院各类竞赛中获得好的成绩。全系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等各项工作走到了学院前列,05、06连续两年被学院综合考评为先进单位,学生管理工作被评为先进单位。
目前,全系师生员工正在学院党政的正确领导下,精诚团结,加倍工作,为把系办成社会满意,家长、学生满意,位列省属同类院校前列、部分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国内有一定影响而努力奋斗。
宝鸡文理学院音乐系简介
宝鸡文理学院音乐系的前身是宝鸡文理学院艺术系的音乐教研室,创建于2000年9月,在此基础上于2006年3月成立宝鸡文理学院音乐系。现专任教师中,副高级以上职称2人,中级职称10人,硕士研究生2人,在读研究生4人。音乐系现开设有音乐学、舞蹈学两个本科专业和音乐教育1个专科专业,共设有声乐教研室、器乐教研室、基础理论教研室和舞蹈教研室4个教研室,现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651人。学院现已建成8000平米艺术楼一栋,共建有专业琴房72间,多功能音乐厅一座,舞蹈排练厅4个,多媒体教室2个,专业数码钢琴教学系统一套(25座),专业音乐制作室1个,录音棚1间,各种教学设施齐全。
经过几年来的建设和发展,音乐系已经初具规模,并形成了一支朝气蓬勃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已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己特色的管理制度和教学体系。音乐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更注重培养德艺双磬、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其良好的系风、教风和学风已经形成。培养的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在各级各类学校以及企事业单位等教学岗位和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受到了社会的好评。近年来,音乐系教师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教学科研和艺术实践,共在各级各类核心期刊和公开刊物上发表教学科研论文50余篇,音乐作品10余件;获教育部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三等奖1项,省教育厅科研论文评选三等奖1项。音乐系师生参加省级以上比赛 22 人次,获奖 8人次。青年教师贺星获陕西省第六届声乐比赛美声唱法专业组二等奖,严洪萍老师荣获优秀奖。音乐专业学生李敏获2004年“陕西省高校大学生声乐比赛”专业组美声唱法二等奖 ,王洁同学获2005年全国青年二胡比赛二等奖,魏娜同学在2006北京葫芦丝全国邀请赛上荣获铜奖,刘鹏同学荣获2005东方青少年艺术明星盛典主持项目青年业余组金奖,孙娇同学荣获2004年“太白山”杯宝鸡青年形象大使称号,同年,获得由团中央和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年时代风采电视大赛优秀奖。
在学院党政的正确领导下,音乐系决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据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教书育人为根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富有鲜明的办学特色求生存,作为音乐系办学的指导思想。在此指导思想的指引下,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和努力,力争在未来五年里,把宝鸡文理学院音乐系办成陕西西部高等艺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基地,办成为提高学院知名度的一支重要力量,办成为提高学院文化艺术品位和活跃学院广大师生员工娱乐生活的主力军,同时也办成为宝鸡文理学院一个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教学单位。
机电工程系
机电工程系成立于1984年(原宝鸡大学机械工程系)。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具有工学学士授予权。
机电工程系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满足本科教学需要,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0人,特聘兼职教授4人,在职教师中获得博士1人、硕士学位20人,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7人。师资大部分来自全国重点工科院校,互补性强,具有学科交叉优势。机电工程系教师治学严谨,学生学习刻苦,教学管理规范,学生管理严格。系风、教风、学风良好。多次被学院评为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和精神文明单位。
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熟悉现代机械科学技术,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电领域内与专业有关的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适应21世纪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系现有学生1252名,自创建以来先后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数千名合格的本、专科专业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就业遍布全国各地,各个行业。多数已成为技术骨干,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机电工程系现有机电工程基础和机电工程专业两个实验室,下设材料力学实验室、机械原理实验室、机械零件实验室、金相分析实验室、技术测量实验室、液压传动实验室、机床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数控实验室、模型制作实验室、人体测量实验室、逆向设计实验室、材料热处理实验室等20多个实验分室。大型精密设备20余台件,固定资产430万元。系中心实验室通过省教育厅合格评估,1998年被评为陕西高校先进实验室。
机电工程系下设三个教研室和一个机电工程研究所。科研集中于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加工工程、工业设计四个学科方向。重点突出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方向的研究。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一项,主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七项,主持院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六部,获得各级科研奖项30余项,获得优秀教学成果奖10余项。
机电工程系将不断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与时俱进。以教学为中心,逐渐向教学科研两个中心发展,以质量为生命,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创造条件发展研究生教育,提高办学层次。千方百计加快机电工程系的建设,继续发扬“求实学、讲实干、重实践、务实效”的良好系风,再创机电工程系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的新辉煌。
电子电气工程系
宝鸡文理学院电子电气工程系前身是宝鸡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1984年系成立时,仅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计算机科学技术三年制专科专业。1992年,宝鸡大学与宝鸡师范学院合并,成立宝鸡文理学院。电子电气工程系经过多年建设发展,目前已经拥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三个本科专业,覆盖了电气信息类的主要专业。目前在校学生 1395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实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自动化专业,培养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自动化智能仪表、自动控制与计算机应用、信息处理等领域,从事系统设计、安装、运行、维护和技术开发、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电子电气工程系师资力量雄厚,教师中教授7名,副教授16名。硕士学位以上教师28名。高级访问学者 1 人,赴日本研修 3 人。 电子电气工程系设有电子技术实验室,下设电路、电子技术、电视技术分室。设有电气技术实验室,下设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器(PLC)分室。设有自动化实验室,下设微机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 (EDA)、自动控制和仿真分室。具有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能够满足现代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宝鸡市制造业信息化电子行业服务中心挂靠电子电气工程系 , 宝鸡文理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也挂靠电子电气工程系 , 下设自动控制、电气传动和电子技术应用 3 个研究室 , 拥有一支较强的科研队伍 , 近年来主持、参加省教委、宝鸡市和学院课题 20 余项,编写教材 9 部,多人次在教材编写中担任主编或副主编 , 在重要期刊、核心期刊等专业期刊上共发表论文百余篇 , 曾获省教委科技进步奖,宝鸡市科研成果奖和院级科研成果奖多项 , 在全国高校中享有一定的声誉,我系被聘请为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分指导委员会单位委员、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委员会单位委员,亦被选举为全国高师电子技术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
计算机科学系
宝鸡文理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是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本科专业的工科系,其前身是宝鸡师范学院数学系于1982年成立的计算机教研室。1993年学院对专业进行调整,将计算机教研室并入电子电气工程系,1997年申报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1998年对外开始招生。2001年7月计算机专业独立,并在计算机教研室和院计算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计算机科学系。
计算机科学系现设两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工科)、计算机应用技术高职专业。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584人,15个本科教学班。 2003级本科有5个班,其中有两个专升本班,分别是03级4班和03级5班,共有专升本学生80余人。
计算机科学系师资力量充足,结构比较合理,能够满足本科教学需要。现有教师中有教授2人,副教授12人;有博士1人(现在的计算机系主任李乃乾)在读博士1人(是曹巨明在西安交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硕士9人(在读硕士10人)。计算机科学系入选学院的高层次人才2人。 围绕3个研究方向,已经形成了学术骨干梯队。截至目前,计算机科学系教师共承担省政府项目1项,省教育厅项目2项,院级重点项目3项,教师中获市厅级教学科研奖励14项。近年来,教师主编、参编教材8部,发表文章90多篇,其中被EI检索8篇,学术气氛浓厚。
计算机科学系教学、实验设施先进。现有计算中心、计算机组成与维护和计算机微控3个实验室,5个多媒体教室。实验设备近1500台(套),总价值约700余万。在综合楼11层有计算机中心。
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和水平考试宝鸡考点设在计算机科学系。
2002级考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一人。
地理科学与环境工程系简介
地理科学与环境工程系是一个综合的系科,是在一九八七年成立的地理系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而成的。现设有地理科学(理科)、环境工程(工科)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理科)三个本科专业。随着科教兴国及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适时进行专业的改造,有计划地调整专业方向及课程结构,主动地与市场经济战场及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接轨,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该系的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该系现有教职员工37人,专职教师32人。正教授4人,副教授5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8人。博士2人,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12人,硕士研究生7人,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治学严谨,富于开拓创新的教学队伍。
地理科学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毕业生理学学士学位。主要培养能从事高等院校及中等学校地理科学教学与科研工作的专业师资,并为与地理相关的部门或单位输送人才。
环境工程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毕业生工学学士学位。主要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环境治理,在环境管理与监测及环境科学领域从事管理、设计、规划、开发与科研的复合型人才。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毕业生理学学士学位。主要培养能在城乡规划、环境规划、土地管理及信息产业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土地区域规划、信息系统设计及运营、管理、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专业人才。
在该系挂靠的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陕西省重点实验室,以灾害监测、机理模拟、预报防治为重点,面向陕西省,向全国辐射,现已形成环境灾害监测,放射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与灾害评价等多项功能,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近年来,该系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在资源开发、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综合减灾、区域经济发展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自然地理学成为学院重点学科及陕西省重点学科。该系教师以科研促教学,结合教学搞科研,以科研兴系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及群体优势,先后完成了十多项省级研究课题,为学科理论发展及区域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
www.Geo-Env.net
化学化工系
宝鸡文理学院坐落在美丽神奇的炎帝故里—宝鸡市。宝鸡市位于秦岭太白山下,陇海铁路与宝成线在这里交汇,它西邻甘肃的天水、平凉,南与汉中、安康的秦巴山区接壤,又与天府之国四川相比邻,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是陕西省第三大城市。化学化工系位于宝鸡文理学院新校区,是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系部之一,也是宝鸡及周边地区化学及化工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设有化学(师范)、应用化学、制药工程、材料化学及化学工程与工艺等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学生1000余人。
我系现有教职工51人,其中专业教师4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16人,教授、副教授占专业教师的45%,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教师中中青年教师占80%,中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8人、硕士学位者15人,占专业教师的50%。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梯队合理,素质优良。是一支勇于奉献,敢于创新的师资队伍,多名教师曾到国外或正在国外访问研修。
我系拥有仪器设备2056台件,资产总值1200余万元,现有实验用房11000m2。设有应用化学实验室、制药工程实验室、综合化学实验室、现代仪器分析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室等五个分室;具有分析型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HP-5890型气相色谱仪、Elementar VarioⅢ型元素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仪、PE TG/DTA综合热分析仪、日本岛津UV-2550型紫外光谱仪和RF-5301PC型荧光光谱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微量量热仪等一批国内外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可进行各种分析测试和实验研究。
我系始终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不断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学术水平不断提高。拥有“植物化学省级重点实验室”、“应用化学研究所”、“宝鸡市草药研究中心”。近年来,先后承担完成了陕西省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及基金项目30余项。在《科学通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物理化学学报》、《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化学通报》、《中国化学快报》、《 Journal of Chinese Chemistry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及国际刊物《 Tetrahedron 》、《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 Acta Crystallographica 》、《Fitoterapia》等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62篇,EI收录15篇。编写出版专著及教学参考书16部,建立起专业课程试题库。从1998年开始,系内实行“教考分离”制度,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特别是近年来,我系应届生考研成功率迅速提高,五年共考取硕士研究生75人,成为宝鸡文理学院的考研第一大系。
化学化工系化学专业2003年4月被省政府授予“陕西省普通高校本科名牌专业”称号,这证明我系已挤身于省强之列。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办好化学、应用化学、制药工程和材料化学专业,一定会使名牌专业名符其实,定能保持良好的就业率,使广大学生满意、家长放心。我们将会更加努力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层次,为培养多层次、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做出贡献。
http://www.chembj.com.cn/
数学系
数学系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专业, 下设 1个计算信息科学研究所和3个教研室:函数论教研室、代数几何教研室和应用数学教研室。有35名专、兼职教师,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11人(博士后1人,博士2人)。拥有一个数学建模实验室,能很好地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1年12月 基础数学获批为陕西省省级重点学科,该学科有泛函分析和微分方程两个主要研究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专业。近 5年来,共承担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及省教育厅基金项目11项,完成专著及教学用书4部。共发表论文131篇,其中有1篇同时被SCI、EI和ISTP检索,3篇被EI检索。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获厅局级以上科技奖励14项。 在教学与人才培养方面,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严格的教学管理机制。建系 27年来,共培养合格本科生1200余人,其中10多人考取博士研究生,近100人考取硕士研究生,他们已成为有关高校的教学、科研骨干,在相关研究领域作出了优异成绩。
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 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具有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科技、教育、经济和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 能解决信息处理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或能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