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拉丁文學名 andrewsarchus
體長 5米
體重 1噸
食性 肉食
時代 第三紀(始新世)
分佈 北美洲 蒙古
分類 踝節目 安氏中獸科
安氏中獸,屬於最晚的踝節類。這類哺乳動物的腦子很小。隨着草地在陸地上的擴展,踝節類被食草的動物取代了。這些草食動物包括馬、犀牛、豬、土豚和幾個現已絶滅的其他哺乳動物類群。最大的肉食哺乳動物 。 |
|
拉丁文學名 andrewsarchus
中文名:蒙古安氏中獸
蒙古中爪獸
體長 5米(約83釐米的頭顱)
體重 1噸
食性 肉食
時代 第三紀(始新世)
分佈 北美洲 蒙古
分類 踝節目 安氏中獸科
名稱由來 以古生物學家安德魯斯(Roy Chapman Andrews)的名字命名。
安氏中獸,屬於最晚的踝節類。這類哺乳動物的腦子很小。隨着草地在陸地上的擴展,踝節類被食草的動物取代了。這些草食動物包括馬、犀牛、豬、土豚和幾個現已絶滅的其他哺乳動物類群。最大的肉食哺乳動物 。
安氏中獸是一種奇怪的肉食有蹄動物,目前對它所知不多。儘管擁有小型蹄趾,而非爪子,但這種動物卻發展出樣子極長的有力雙顎,並配有強勁的牙齒。目前對安氏中獸的瞭解僅來自一個頭顱與一些化石骨頭碎片,但是,它的長相被認為和一種知名的有蹄草食動物,即中爪獸,非常相像。由於這種動物擁有小型蹄趾而非鋒利爪子,卻同時具有如此有力的雙顎,意指它們就像部分人士所曾提出的一樣,是以腐肉為食的大自然清潔隊,或是食用龜肉。它們的牙齒出現嚴重的磨損痕跡,並且不像其它多數的肉食動物,衹是單純用來撕裂肉類。中爪獸(mesonychids)在亞洲、歐洲與美洲都有發現,安氏中獸的骨骸則在蒙古找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