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院校 : 中國 >安徽 >馬鞍山市 >馬鞍山市區 > 安徽工業大學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安徽工業大學聯繫方式地址:安徽省馬鞍山市湖東路59號
  郵編:243002安徽工業大學投訴電話馬鞍山市旅遊投訴電話:0555-2360101
  安徽省旅遊投訴電話:0551-28217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安徽工業大學最佳旅遊時間馬鞍山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均降雨量約1100毫米,年平均氣溫15.7度。安徽工業大學美食馬鞍山位於安徽省東部,東北與南京市接壤,南與蕪湖市相鄰,西臨浩蕩長江,是安徽東大門,也是獨具特色的山水園林城市。馬鞍山地處江東。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生息繁衍。西周春秋時先後隸屬吳越南楚等諸侯國,秦置郡縣製分屬丹陽奉陰違於湖二縣,隋屬當塗縣,沿迄至明清。解放初期,這裏僅是一個80多戶數百人的小村鎮。1956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設市,以境內濱江而立的馬鞍山命名,為省轄市。經過四十年發展,全市現轄當塗縣和花山,雨山,金傢莊、嚮山4個區,總面積1684平方公裏,人口112萬,其中市區面積286平方公裏,人口48萬。
  ....馬鞍山地處北亞熱帶,雨量充沛,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境內呈現微丘地形東高西低,河湖衆多,水網密佈。地下礦藏豐富,已探明儲量的達到20多種,其中鐵、硫、磷的儲量在華東至全國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勤勞智慧的馬鞍山人民,憑藉這裏優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條件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創造出熠熠生輝的現代文明。
  位置:地處長江下遊南岸,安徽省東部,東北部與江蘇省南京市接壤,南與蕪湖相鄰,距南京、蕪湖的距離皆為42公裏。
  氣候:馬鞍山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均降雨量約1100毫米,年平均氣溫15.7度。
  面積:全市土地總面積1686平方公裏
  人口:人口為122.12萬人
  行政區劃:轄花山區、雨山區、嚮山區、金傢莊區和當塗縣
  概貌:馬鞍山歷史悠久,相傳楚漢戰爭時,楚霸王項羽在垓下全軍覆沒,敗退至和縣烏江,自覺無顔見江東父老,便請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後,自刎而亡。烏騅馬思念主人,長嘶不已,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一山,馬鞍山因此而得名。
  景觀:馬鞍山旅遊資源豐富,翠蠃山麓的采石磯,為“長江三大名磯”之首;太白樓與黃鶴樓、嶽陽樓、藤王閣齊名,並稱長江“三樓一閣”;“詩仙”李白長眠在當塗青山腳下,成為歷代文人墨客仰慕之地。
  ....馬鞍山位於安徽省東部、長江南岸,是華東著名的鋼鐵工業城市。本市城區依山環湖,風光優美,人稱“九山環一湖,翠蠃出大江”。唐代詩人李白曾雲集至此,李白墓就在市轄的當塗縣境內。街道整潔,緑化良好,為全國園林緑化先進城市之一。
  ....航空:馬鞍山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僅38公裏之遙。
  ....鐵路:寧銅鐵路上的列車均停靠馬鞍山站,問訊電話:2475404。
  
  ....公路:南京到馬鞍山的高速公路已經開通,到南京走高速公路僅需半個小時車程。
  馬鞍山汽車站位於火車站南側的紅旗北路96號,問訊電話:2472374。馬鞍山與南京、蕪湖之間,每天5:00—19:00,20分鐘對發一班車,1小時可達,票價7元。馬鞍山到合肥,每天6:00—17:00,40分鐘發一班車,3小時可達,票價29元。(附馬鞍山長途汽車班次表)。
  此外,從馬鞍山到江北的和縣有汽車輪渡。
  ....水運:馬鞍山客運碼頭位於市區西北部江邊路1號,從市內乘1路公交車直達,問訊電話:2845044。每天“南京--漢口”有1對長江客輪經停馬鞍山港。南京14:00開,經馬鞍山16:40,第三天9:30抵達漢口。漢口21:00開,第三天5:40經馬鞍山,8:30抵達南京。
  ....出租車:夏利、奧拓起步價5元(夜間起步價6.6元),3公裏後每公裏1.2元。馬鞍山城市很小,即使從火車站打的到南郊采石風景區,也就十來塊錢,市中心一般起步費多一點就夠了。
  ....隨着旅遊業的發展,馬鞍山的賓館酒店業發展很快,如今已有數十個高、中,上百個低檔賓館或旅館、招待所,檔次齊全,大多服務良好,能夠滿足不同層次的需要。
  采石街上一傢靠近江邊賣粉絲的。據說湯汁是用雞湯熬的,後經小舞的見地,應該是用王守義十三香配合某種肉料熬出,感覺不錯,就爽口。,一般消費4元(人)
  安徽工業大學住宿隨着旅遊業的發展,馬鞍山的賓館酒店業發展很快,如今已有數十個高、中,上百個低檔賓館或旅館、招待所,檔次齊全,大多服務良好,能夠滿足不同層次的需要。
  
  安徽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經、管、文、理、法等六大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具有碩士、學士學位授予權和招收海外留學生資格,是教育部批準的試行招收高水平運動員的院校之一,現為安徽省重點建設的大學。
  
  應國傢經濟建設和鋼鐵工業發展的需要,1977年原國傢冶金工業部從全國各地部屬院校中抽調一批教師、幹部,在華東地區組建了唯一一所冶金行業本科層次的高等院校“馬鞍山鋼鐵學院”,隸屬於原國傢冶金工業部管理。
  
  1985年學院更名為“華東冶金學院”,1998年9月起學校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為主的管理體製,2000年10月,經國傢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準更名為安徽工業大學
  
  學校座落在現代鋼鐵工業城市馬鞍山,距六朝古都南京40公裏。馬鞍山市是“國傢文明衛生城市”、“國傢園林化城市”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水陸空交通便捷,環境優美,氣候宜人。
安徽工業大學介紹
  英文名: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學校網址:http://www.ahut.edu.cn/
  安徽工業大學是一所面嚮全國招生,安徽省重點建設大學。以工為主,工、經、管、文、理、法等六大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具有碩士、學士學位授予權和招收海外留學生資格,是教育部批準的試行招收高水平運動員的院校之一,學校前身是始建於1958年的馬鞍山鋼鐵學校,1977年原冶金工業部在此校址上創建了華東地區唯一一所冶金行業本科院校——馬鞍山鋼鐵學院,1985年更名為華東冶金學院,1998年9月起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為主”的管理體製, 2000年10月經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準更名為安徽工業大學。歷經半個世紀的風雨,幾代人的創業和積纍,如今的安徽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經、管、文、理、法等六大學科協調發展、特色鮮明的多科性大學,是2004年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2009年安徽工業大學共有35個本科專業列入一本批次招生,至此,該校理工科類專業在安徽省內將全面進入本科第一批次招生,經管類有5個專業首次列入本科第一批次招生。
  學校占地面積 2850 畝,校捨建築面積近65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2億元,圖書文獻資料200.8萬册。學校現設有冶金與資源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化學與化工學院、建築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電氣信息學院、計算機學院、經濟學院、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文法學院、外國語學院、數理學院、研究生院、繼續教育學院以及體育部等 16 個教學單位,設有55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傢一類特色專業3個,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專業學位授予點:工商管理碩士(MBA),5個工程碩士領域。有國傢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2個(最近更新:擁有國傢發改委金屬礦産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國傢工程研究中心、863計劃新材料成果産業化基地依托單位,以及教育部液壓振動與控製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磁性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安徽省高效建築用鋼工程研究中心等跨學科研究基地省部級工程研究中心8個);有省級重點學科12 個(其中冶金工程成為安徽省重中之重學科 )、省級重點實驗室4個、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省級基礎課教學實驗示範中心 3 個,科研創新團隊4個,還擁有9個功能齊全的實驗中心以及15個與國內外研究機構、大型企業等合作成立的研究所,並以答辯第一的成績獲得教育部09年國傢級立項建設博士學位授予單位(2011年將有材料和冶金等博士點)。
  學校在職教職工1700多人,專任教師超過1000人。其中,有雙聘院士1人、教授142人、副教授419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69人,碩士學位教師537;18名教授被重點大學或科研單位聘為博士生導師或聯合指導博士生。學校現有安徽省高校科研創新團隊4個,安徽省高校拔尖人才57人,省級教學名師5人,享受國傢政府特殊津貼45人。學校還聘請了包括12名兩院院士在內的140多名專傢學者為兼職教授。目前,學校全日製各類在校生18000餘人,在校研究生1230人、全日製本科生16353人。
  學校始終把人才培養作為自己的根本任務,以水平評估優秀成績為新的起點,圍繞“加強建設,規範管理,深化改革,強化監控”,以質量工程項目建設和申報為抓手,着力於教學基本建設,夯實辦學基礎,積極探索進一步提高本科教學質量的途徑和辦法,鞏固和發展了鮮明的人才培養特色,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不斷增強。在200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本科教學評估獲得優秀。06-07學年50個班級被評為省、校先進班集體,1800多人分別榮獲省、校兩級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等榮譽稱號;39人獲得國傢奬學金,534 人獲得國傢勵志奬學金,3854人獲得國傢助學金;發放奬助學金、勤工助學酬金、校內貸款、各類睏難補助超過1000萬元,發放國傢助學貸款743萬元。 五年來,學生申請專利410項,獲準授權205項(2項發明專利);在“挑戰杯”、數學建模、電子設計等多項全國大賽中,我校學生獲得一等奬4項,二等奬4項,三等奬11項,學校連續成為第九、十、十一屆“挑戰杯”全國賽事的聯合發起高校,在亞運會、全運會、大運會等各類體育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紮實的本科教學工作和鮮明的辦學特色,使大學生就業質量和水平處於省內高校前列。2007年,學校本科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6.7%。
  學校科研工作成績顯著。2007年,科技總經費超過1億元。當年新增科研課題210項,科研成果鑒定及獲奬20項,其中獲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2項,省科技進步一等奬1項、二等奬1項,三等奬2項,文科二等奬1項,完成省部級科研成果鑒定11項。專利申請21項,授權14項(發明專利11項)。成果推廣應用 35項。繼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承擔“面嚮21世紀高等教育教學內容和課程體係改革計劃”課題後,進入新世紀以來,主持“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國傢級課題5項,承擔省級教改立項課題88項(其中重點27項);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奬46項,其中特等奬1項、一等奬11項、二等奬23項。近年來,在國傢、省、校三級質量工程建設中,獲國傢一類特色專業4個,國傢精品課程1門,國傢規劃教材4部;獲省級精品課程19門,省級基礎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省級教改示範專業3個,省級規劃教材27部。(最近更新:近三年,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462項,其中國傢自然科學基金25項,973、863計劃14項,國務院部委項目28項,安徽省各類科技項目398項;五年來,獲得各類奬項94項,其中國傢科技進步奬二等奬3項,省部級科技成果奬34項;獲準發明專利24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4992篇,被三大檢索收錄論文736篇,公開出版專(譯)著、教材182部;五年平均年科技經費約7500萬元。)
  學校不斷加強學科內涵建設,基於行業科技需求,以及安徽省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安徽高等教育改善學科佈局結構、提高水平和學校發展的內在需要,大力推進“學科建設工程”,凝練學科方向,整合學術隊伍,加大學科平臺建設力度,加強學術交流,不斷深化與寶鋼、馬鋼、山東鋼鐵等企業以及地方政府間的産學研合作,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學校科技産業發展迅速,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不斷增強。2007年,科技産業銷售收入首次突破2億元,利稅2000萬元,出口創匯460萬美元。科技産業園已成為合肥國傢大學科技園馬鞍山分園,科技成果轉化和實際收入連續10年居全國高校百強之列。學校還是國傢“863”新材料産業化基地依托單位。多年來,在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等領域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科技成果,並迅速實現了産業化,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交流,與美國、德國、英國、加拿大、日本、瑞典、韓國、香港、臺灣等國傢和地區的有關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與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瑞典皇傢工學院、韓國國立昌原大學、美國LONGWOOD大學等聯合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生,開展教師、留學生互派,實施了本科生中外校際合作培養項目。進行了一係列實質性的國際合作研究,目前在研國際合作項目20多項,多項被列為兩國政府間合作項目。
  本科招生30年來,經過幾代安工大人的艱苦奮鬥、開拓創新,學校形成了“團结、求實、勤奮、創新”的優良校風。在新的歷史時期,安工大人秉持立足地方、面嚮行業、服務一綫的辦學理念,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業需求為導嚮,堅持走“産學研相結合”的內涵發展式道路,確立了“註重質量、強化特色、提高水平、持續發展”的辦學方針,大力實施“特色興校戰略”、“人才強校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推進“質量工程”和“學科建設工程”,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省內一流、國內知名”的教學研究型大學。
  經過長期辦學實踐的探索和總結,學校形成了明確的辦學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立足地方、面嚮全國、服務安徽和冶金行業的辦學定位,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以學科建設為竜頭,全面履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職能;秉承“高標準、嚴要求”的治學宗旨,堅持註重質量、強化特色、提高水平、科學發展的辦學方針,大力實施“人才強校、特色興校、改革創新”三大戰略和“教學質量建設、學科建設”兩大工程,不斷提高辦學實力、辦學質量、辦學水平,努力建設具有鮮明特色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
校徽校訓
  安徽工業大學校徽:
  1、校徽圖案由外圓內方兩層構架組成,外層內容為學校中英文規範名稱,內核為校徽基本形。
  2、基本形主要由安徽工業大學英文名稱縮寫大寫字母“A”、“U”、“T”變形組合而成。其中“A”變形為一片廣袤的天空及天空下的一組相輔相成、競相發展的參天大樹;“U”變形為一本攤開的書籍;“T”則是衆多大樹的巨大根係。
  圖案寓意為:在良好的教育大環境下,安徽工業大學與時俱進,紮根於知識的土壤,不斷汲取養分,茁壯成長,蓬勃興旺;形象化地展現出全校師生員工團结奮進、開拓創新的精神風貌和學校“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育人”宗旨。
  3、圖案中心的一組大樹在設計中錯落有緻地排列,競相生長支撐起遼闊的天空。寓意為:學校以學科建設為竜頭和支柱,多學科交叉融合、並重發展,共同提升辦學水平、創造學校教育事業的美好前景;也形象化地展現出安徽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經、管、文、理、法等多學科相結合的大學的辦學特色和學校爭創省內一流、國內外有影響的教學科研型大學的奮鬥目標。
  校徽圖案的論證設計和公開使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體現了學校“內強素質、外塑形象”的一貫倡導。希望該圖案及其藴含的辦學理念、價值觀念,經過全校師生員工的廣為宣傳、認同,能夠深入人心、凝聚人心,共同推動安徽工業大學教育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安徽工業大學校訓:
  團结、求實、勤奮、創新
專業設置
  冶金與資源學院 :冶金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類(含材料科學與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2個專業)、材料成型及控製。
  化學與化工學院:化工工藝、應用化學、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建築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給水與排水工程、環境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安全工程 。
  機械工程學院:機械類(含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過程裝備與控製工程2個專業)、車輛工程、工業設計、藝術設計。
  電氣信息學院: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電氣工程及自動化。
  計算機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網絡工程。
  經濟學院:統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經濟學、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合作培養)。
  管理學院:會計係、會計學(合作培養)、審計係、工商管理係、財務管理係、市場營銷。
  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工業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係統、物流工程。
  文法學院:法學、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 、勞動與社會保障。
  外國語學院:英語(商務英語與翻譯方向)專業。
  數理學院:信息與計算科學係、數學與應用數學係、光信息科學與技術係。
學校對外交流與合作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我校先後與世界上十幾個國傢和地區一些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關係,特別是近幾年,在派出進修、留學、訪問、考察、合作科研和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等很多方面發展較快。每年各類海外專傢、學者應邀來校進行學術交流、講學、合作科研的人員也逐漸增多。隨着國際間友好學校的建立,校際交流與合作也逐年增多,交流與合作領域也逐年拓寬,除學術交流、信息交流、出版物交流、留學生交流、訪問學者交流、師資培訓等項目外,還與部分學校成立聯合研究所,共同開發新技術,研究新産品,目前已在冶金學科、材料學科、自動化學科、機械學科、信息學科、經管學科等領域開展校際合作科研項目。2001年春季,學校開始接受海外長期留學生。
學校環境
  學校坐落在新興工業城市馬鞍山,別稱鋼城、詩城,距六朝古都南京40公裏。馬鞍山市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傢衛生城市”、“國傢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範例奬”、“聯合國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良好範例奬”、“國傢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九山環一湖,翠蠃出大江”,水陸空交通便捷,環境優美,氣候宜人。
校園風光
  東區大門東區教學樓薈靈湖
  體育場圖書館逸夫實驗館
  學生餐廳學生公寓校園風光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李輝生
  黨委副書記、校長:岑豫皖
  副校長:李傢新
  副校長:林鐘高
  黨委副書記:汪光陽
  副校長:陳潤
  副校長:葛蘆生
  紀委書記:張國寶
  督導員:李明
相關詞
上海領導市長寶鋼工業工程學者教授諸暨
采石磯李白馬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茶幹人物it金算盤高校
圖書館
包含詞
安徽工業大學團委安徽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安徽工業大學文法學院
安徽工業大學大學生藝術團安徽工業大學經濟學院院徽安徽工業大學管理學院院徽
安徽工業大學文法學院院徽安徽工業大學圖書館安徽工業大學數理學院院徽
安徽工業大學數理係安徽工業大學經濟學院安徽工業大學管理學院
安徽工業大學電氣信息學院安徽工業大學軍事體育部安徽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
安徽工業大學工商學院安徽工業大學工業工程安徽工業大學百千萬活動
安徽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院徽安徽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徽安徽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院徽
安徽工業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院徽安徽工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院徽安徽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院徽
安徽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徽安徽工業大學“百千萬”活動安徽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安徽工業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安徽工業大學方圓納米材料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