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 中國 >福建 >泉州 >泉州旅遊 > 安平橋
顯示地圖
目錄
一稱五裏橋”
  一稱五裏橋”。在福建省晉江市西安海鎮,跨海灣與南安縣水頭鎮相聯。建於1138-1151年。長為2070米,用大塊花崗石砌築,是世界最長的古代梁式石橋。橋頭有宋建石塔一座。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安平橋聯繫方式地址 Anping Bridge Contact Address
  安平橋聯繫方式地址:晉江安海與南安水頭交界海灣上。
  電話:0595-5787191
  郵編:362000安平橋投訴電話泉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595-22162068
  福建省旅遊投訴電話:0591-87535640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安平橋景區榮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平橋門票價格5元安平橋節慶活動(一)過春節,道恭喜。此外上元節(元宵)也是大節日,傢傢挂花燈,小孩提紙燈,歡宵達旦。
  (二)清明節,春祭敬祖,掃墓燒紙錢,寄托對逝者的緬懷和哀思。
  (三)五月節也就是端午節,這時是黃梅季節要過渡到暑天,傢傢戶戶都做粽,俗稱“補天”,以祈求不再下雨;在鄉村,這一天要竜頭“採蓮”,村民們唱“嗦蓮”的採蓮歌,邊唱邊走,繞完全村,以此祈求豐收和健康。
  (四)“七娘媽生”,即七夕,起源於“董永與七仙女”的傳說,這一天傢傢要擺紙轎、胭脂盒、花粉,拜七娘媽,以求庇佑。
  (五)普渡日,就是中元節。農歷七月十日起,歷時一個月,分鋪分區祭祖先、設宴席、演戲、請客,最後一日再燒燈,擺些菜碗,喜慶結束。
  (六)中秋節,泉州人過中秋節的熱鬧程度僅次於“上元”。這時秋高氣爽,又是收成季節,婦女們就買月餅,蒸煮甘薯、芋頭,小孩們則到處撿磚瓦片造塔仔,當月滿天心,傢人團聚賞月、吃餅、或搏“狀元”餅,而小孩子分到月餅後,就結伴去拜他們造的塔仔公。泉州城裏,這一夜,許多人都到江邊泛舟賞月,有的在江邊悠然地吹奏南麯,很有雅趣。
  (七)九九重陽節,登高遠足,是一項很有詩意的活動。
  (八)鼕至,就是鼕節。用糯米粉搓丸,做成雞、鴨、狗、豬、羊、牛六畜的模樣;在鄉村,還舉行隆重的鼕祭。
  (九)做“年兜”。在除夕的前幾天,傢傢戶戶都“除塵”貼春聯,備辦年貨,蒸糕,還要送神。除夕當夜,傢人團聚點獨守歲,然後燃放鞭炮,送舊迎新。安平橋開放時間8:00-17:30
  安平橋最佳旅遊時間最佳旅遊季節一般為每年的4-11月。安平橋特別提醒在石獅買東西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狠狠還價,無論是服裝還是小商品,衹要你是個還價高手,一定能淘到價廉物美的東西。到石獅購物一定不要忘記“貨比三傢”的古訓,這樣才能避免吃虧。安平橋美食泉州的小食自古就十分有名,早在唐代泉州港已是我國四大商港之一,與世界100多個國傢和地區有貿易往來,到宋元時期一躍成為“東方第一大港”,人員和文化交流也促進了中外飲食文化的交匯。歷代泉州廚師都善於利用豐富的物産烹飪別有風味的菜餚。
  由於泉州具有獨特的閩南民俗文化,各種慶典禮儀繁多,婚喪喜慶、敬神祀祖、饋贈親友都少不了風味小點心。因而許多普通家庭都能製作百壽龜、白米龜、碗糕、鹼粽、芋果、元宵丸、桔紅糕、緑豆餅、嫩餅菜等日常小食點心,這些點心不僅造型美觀,而且味道清淡鮮美。安平橋住宿泉州有各種檔次的賓館、酒店,可以滿足不同遊客的住宿要求。
  泉州酒店坐落於歷史文化名城泉州市中心,是泉州市唯一的四星級旅遊商務涉外酒店。提供吃、住、行、娛、購完整的商務。泉州華僑大廈聳立於泉州最繁華的百源清池畔。環境優雅、風景宜人,商業、銀行、外貿等機構近在咫尺,實為商務及旅遊之最佳選擇。安平橋購物泉州購物最有名的兩個地方是後城旅遊文化街和石獅市,另外,狀元街上有很多網吧和酒吧,也可以逛逛。後城旅遊文化街的建築群分佈在八卦溝兩旁,柳樹成蔭,小橋流水,環境很不錯,主要經營木雕、石雕、影雕、刺綉、玉器、陶瓷、紫砂工藝、竹編、宗教綉品、鐘錶、文房四寶、電子産品、畫廊、花燈製品、文體器材等。
  石獅的貨品種類繁多,當地是“有街無處不經商”,熱門的購物商場包括僑鄉商業城、環球商場、華林廣場以及汽車站附近商店和大侖街小商品市場等。安平橋交通市區內有到達安平橋景區的旅遊專綫。長途汽車:泉州╠安海專綫車
  安平橋玩法休閑、遊玩、旅遊、
  俗稱五裏橋,在晉江安海與南安水頭交界海灣上。宋紹興八年(1138年)始建,十三年後建成。它是我國現存最長的海港大石橋,全橋長2255米,寬3-3.8米,橋墩361座,橋上有水心亭、樓亭、中亭、雨亭、宮亭等五座。橋東頭有白塔,高22米,五層六角空心磚塔,外塗抹白灰。高塔長橋,相映成趣。
  
  1961年3月,五裏橋公佈為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年撥巨款重修巳傾圯塌斷的橋墩橋板,修復三座橋亭、橋塔和橋欄。掘除橋兩側淤積,恢復水映長橋美景,橋下遊處今闢了公路和閘橋,交通更加方便了。
  
  據說安平橋當時建橋的巨石,多係從咫尺相對的金門島開採運來,其橋墩有長方形墩、半船形墩和船形墩三種造型,橋基則采用北宋建造洛陽橋時發明的“筏形基礎”形式。安平橋規模宏偉,工程浩巨,結構壯美,展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才智和創造偉力。當代學者、詩人郭沫若漫步安平橋時,賦詞吟頌:“英雄氣魄垂千古,勞動精神漾九霄”,對我國橋梁史上這一傑作贊嘆不已。
  
  橋梁,往往是一個時代崛起的象徵。近幾年來,國傢拔巨款重修安平橋,使這座古代名橋更為奇偉壯觀,雄姿不減當年。每逢春秋佳日,便可見到風姿翩翩的紅男緑女前來遊賞,長長的古石橋上,洋溢着充滿青春氣息的歡聲笑語,形成一幅橋上行人如雲、橋下碧波如鏡、橋畔風光如畫的“清明上河圖”,令人心迷神醉,陶然忘歸。
  儘管當今世界已有跨越江海的大鐵橋、凌空飛架的立交橋等現代化橋梁,但海內外遊子還是喜歡到安平橋遊覽漫步,摩挲石刻碑記,觀賞魁偉英武的護橋石將軍,領略一番古橋情趣,古代先民胼手胝足,壘石成橋的驚人毅力和開拓精神,經歷八百多年風濤洗禮仍巍然屹立的長橋雄姿,在人們心中留下深刻難忘的印象!
  安平橋,是歷史留給後人閱讀的一首不朽長詩!
概述 Overview
  安平橋全長2255米,橋面寬 3~3.8米,共361墩。橋墩用花崗岩條石橫直交錯疊砌而成,有3種不同形式:長方形、單邊船形、雙邊船形。單邊船形一端成尖狀,另一端為方形,設於較緩的港道地方;雙邊船形墩,兩端成尖狀,便於排水,設在水流較急而較寬的主要港道。橋面用 5~8條大石板鋪架。石板長5~11米,寬0.6~1米,厚0.5~1米,重4~5噸,最大者重25噸。
  橋上築憩亭5座,東端為水心亭,西端為海潮庵,中部的中亭規模最大,面寬10米,周圍保存歷代修橋碑記16方。亭前伫立2尊護橋將軍,軀高1.59至1.68米,頭戴盔,身着甲,手執劍,雕刻形象威武,係宋代石雕藝術品。在三亭中間,還有2座雨亭。橋面兩側有石護欄,欄柱頭雕刻獅子、蟾蜍等形象。橋兩側的水中築有4座對稱的方形石塔,還有1座圓塔。橋的入口處築有1座白塔,高22米,磚砌,五層,平面呈六角形,空心。
  保護整治
  近年來,因各種破壞,安平橋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其水域,特別是兩個橋頭和中亭的水環境已遭到相當程度的破壞。橋體經上世紀80年代維修至今,受自然力影響加上近年幾次大的臺風,橋體石欄及橋板多處受損,瑞光塔(白塔)常年封閉,鐵欄圍內雜草叢生有礙景觀。
  傳說
  很早很早以前,安海這地方常年遭洪水和海潮的雙重侵襲,百姓苦不堪言。百姓祈神拜佛,也無法改變這種苦難。有人說這是東海和南海的兩條孽竜在作祟。
  這事讓一位在此修煉的道人知道了,他想為民除害。有一天他見到這兩條孽竜在海灘上嬉戲,等到它們玩纍了在睡覺時,道人就做起仙術鎮住孽竜。然後决定將它們挑去填常年水患的安海港,於是道人化出兩個大畚箕和一把大鐵鏟,把這兩條孽竜鏟到畚箕上。頓時海灘上留下了兩個大窟窿,後來水流積聚就變成了現在的“竜湖”和“虺湖(huǐ)”。“竜湖”是黑竜住過的地方,所以這個湖的泥土是黑色的。“虺湖”是赤竜睡過的地方,因此這個湖的淤泥是赤色。
  再說道人挑着這兩筐孽物走到一處叫大山後的地方,由於跨越溪澗時,步子邁得過大,一下子將扁擔壓斷了,兩條孽竜從夢中醒來,趁着道長不及下手,變作兩堆土,真身飛上天去了。這兩堆土就成了現在的“黑麒麟山”和“赤麒麟山”,有人說這兩座山推去填“竜湖”和“虺湖”正好絲毫不差。道長看沒收拾好這兩條孽竜,就悶悶不樂地回靈源山繼續修煉。
  若幹年後,安海地界大雨下個不停,九溪十八澗的大水翻過了石壁峽,直衝安海港而來。得道成仙的道長在靈源山頂望見那兩條孽竜又在作怪,便運功吐出一條七彩鎖鏈,從安海鎮跨過海灣,直到南安的水頭鎮,孽竜見狀嚇得魂飛魄散,馬上潛入水底,逃到大海去了,大水也退了。百姓們見到長虹驚退了孽竜,怕以後它們又捲土重來。有人就提議用長條大石,一段一段地鋪砌起來,建造一條天長地久的鎖蛟玉帶,一來鎮鎖孽竜作怪,二來便於兩縣百姓往來。這意見馬上得到人們的支持,大傢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很快這條長達五裏的跨海大石橋終於建造起來了。
  從此,孽竜再也不敢來興風作浪。各地商旅船衹,相邀而來。於是商業日益發達,莊稼則年年豐收,百姓們安居樂業,這座橋就被稱作“安平橋”,因為橋長五裏,又俗稱為“五裏橋”。
  神話終歸是神話,其實據《泉州府志》記載:安平橋是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僧祖派始築品橋,未就。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郡守趙令衿成之。此橋前後歷時一十三年,是座花崗岩構築的梁式長橋,其長八百十有一丈(2255米),其廣一丈六尺(5米餘),疏水道三十六有二,橋上建有五座憩亭(每裏一亭),其中水心亭俗稱中亭(這是郡守趙令衿的記載)。
歷史文化 History and Culture
  據《晉江縣志》記載:“晉江、南安之界,舊日以舟渡,宋紹興八年,僧祖派始築石橋未就,二十一年來趙令衿成之,釃水三百六十二道(即分水道為三百六十二孔),長八百十有一丈,寬一丈六尺……”
  當時主持建橋的趙令衿築成天下長橋而高興地寫下一首詩:為問安平道,驅本夜已分;人傢無犬吠,門巷有爐熏;月照新耕地,山收不斷鄉;梅花迎我笑,書報小東君;
  據明代編號的《安海志》稱,古時安海人善於漂洋過海發展海上貿易,宋元時期,商則襟帶江湖,足跡遍天下,南海明珠,越裳翡翠,無所不有,文身之地,雕題之國,無所不到……這都說明宋時安海海外通商之繁榮景況,安平橋之興更是當時海外交通發達,社會經濟繁榮的實物標志。同時也看出泉州勞動人民的建築智慧。
  當代詩人郭沫若幹年間特來安平橋參觀,留下律詩一首:五裏橋成陸上橋,鄭藩舊邸蹤全消;英雄氣魄垂千古,勞動精神漾九霄;不信君謨真夢醋,愛看明儼偶題糕;復臺得意誰能識,開闢荊榛第一條!
包含詞
晉江安平橋福建安平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