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顯示地圖 |
|
|
詩人: 陳坰 Chen Jiong
堰雷推動阿香車,惠澤均沾十萬傢。 誰任長官身後責,回潮今又見回沙。 |
|
詩人: 樓鑰 Lou Yao
它山堰頭足奇觀,百萬雷霆聲不斷。 誰把並州快剪刀,平剪波瀾成兩段。 四明山深水源遠,衆壑會谿長漫汗。 滔天狂潦不少留,瀉入長江勢奔竄。 賢哉唐傢王長官,欲圖永利輸長算。 想得慘澹經營時,下上山川應飽看。 西偏千嶺相屬聯,惟有茲山擁東岸。 遂於此地築橫埭,截取衆流心自斷。 斟酌利害不全取,高下參差僅強半。 水大十分七入江,徐挹三分供溉灌。 支流瀰瀰穿郡城,脈絡貫通平且緩, 旱時反此水亦足,坐使千年忘旱暵。 無窮廟祀報元功,像設森嚴人敢玩。 梅梁夭矯有冥助,大患於今尚能捍。 前輩所作多神靈,日月真成赤心貫。 後人小智或更易,費盡工夫隨破散。 河堙盍瀎謀不集,堤斷河傾流甚悍。 富民縮手人受殃,仰望古人重與嘆。 老木號風波湛碧。畫屏俯仰丹青煥。 更須積雨看驚湍,濡足褰裳何足憚。 去傢不遠時一遊,短艇垂綸流可亂。 八月儻有仙槎來,便欲乘之泝天漢。 |
|
詩人: 無名氏 Mo Mingshi
誰將倚天劍,屢出天河水。 傾演落人間,合流奔至此。 六丁戰海若,橫築萬裏疊。 波濤斂潮汐,闢易走千裏。 舊泄有堨埭,深長當源委。 支派棒村落,河渠貫城市。 千畦藉灌溉,世井酌清沚。 偉哉霖雨功,千載流不已。 |
|
詩人: 薛叔振 Xue Shuzhen
官為唐令尹,心切禹蒸民。 疊石流川水,分波及稼雲。 萬濤驚不夜,千古見如新。 更有朝宗脈,聲容匪獨鄞。 |
|
請鑒賞:
|
|
它山堰投訴電話寧波市旅遊投訴電話:0574-87291299
浙江省旅遊投訴電話:0571—85117419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它山堰景區榮譽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山堰最佳旅遊時間四季皆宜它山堰周邊中心城市及車程寧波至此(30)公裏
它山堰美食寧波菜又叫“甬幫菜”,擅長烹製海鮮,鮮鹹合一,以蒸、烤、燉等技法為主,講究鮮嫩軟滑、原汁原味,色澤較濃。像腐皮包黃魚、苔菜小方烤、雪菜炒鮮筍,便宜又好吃。吃小吃要到城隍廟,既熱鬧又有特色,蟹粉小籠包、鍋貼米綫、豬油湯糰、酒釀圓子……邊走邊吃,直把肚子撐破。城隍廟的百年老店摳籽脊窋一定要去。
小吃:寧波湯糰、水磨粉、三北藕絲糖、三北豆酥糖、溪口千層餅、豆沙八寶飯、寧波豬油湯糰、竜鳳金團、鮮肉小籠包子、水晶油包、三鮮宴面、食餅筒、臺州薑湯面、薑汁核桃蛋、臨海麥蝦、臺州手打面、黃岩苔菜餅、水浸糕豆面碎、麥餅筒、羊腳蹄、楊梅燒
特色菜:冰糖甲魚、苔菜拖黃魚、腐皮包黃魚、網油包鵝肝、鍋燒河鰻、黃魚海參、寧(甬)式鱔魚、火踵全雞、苔菜小方塊、雪菜大黃魚它山堰住宿有很多的農傢樂所以不用擔心住宿問題。它山堰購物竹編
寧波山區盛産毛竹,鄞州區橫街鎮素有竹編的傳統技藝,被譽為“竹編之鄉”。竹子經脫脂漂白,竹片籮絲潔白晶瑩,可與白玉媲美。編織成的竹籃、花瓶、屏風、動物、人物、扇子等工藝品,設計精巧,形態生動,遠銷30多個國傢和地區。
寧波草席
寧波草席,盛産於鄞州區黃古林一帶。其具有四大特色:一是質地精密,厚實得連水也不易滲入;二是挺括硬實,草席直立地上,猶如一道圍墻,顯得剛勁有力;三是柔軟光滑,睡在席上涼爽、光滑、舒適;四是收藏簡便,不用時捲席成筒,不占地位,且能發出沁人的幽香,故贏得了國內外人士的普遍贊譽。1954年周恩來總理參加日內瓦會議時,曾帶寧波草席饋贈兄弟國傢友人,備受歡迎。
金柑
又名金桔,水果中的佳品。食用起來甜、酸、苦、辣、麻五味皆俱,故又名五味果。主要品種有金彈、羅紋、金棗、金豆等,尤以金彈為最優,該果呈橢圓形,表皮光滑,色澤金黃,皮甘肉微酸,清香四溢,餘味不絶。
銀杏
又名白果,一般需生長200年方能結果,故有“公孫樹”之稱。鄞州區東吳、下水一帶尚有不少千年古樹,樹形雄偉蒼勁,秋葉鮮黃,果子——銀杏營養價值與藥用價值均很高,質量也很優良,為珍貴藥材樹種。
雪裏蕻鹹菜
是以新鮮的雪裏蕻菜腌製而成,鄞州區的邱隘鎮一帶是名聞遐邇的“鹹菜之鄉”。雪裏蕻鹹菜色澤黃亮,脆嫩鮮美、清口,既能生食,也可做輔料。在民間就流傳着“三天不吃鹹齏湯,腳骨酸汪汪”說法,充分表達了寧波城鄉居民對鹹菜的喜愛。
洞橋“八戒”西瓜
洞橋鎮種植西瓜有較長的歷史,以“八戒”為註册商標的洞橋西瓜以其皮薄、質脆、味鮮甜而享譽寧波,被評為“浙江省十大優質名瓜”。
浙貝母
浙貝母簡稱浙貝,是中藥“浙八味”之一。寧波市鄞州區章水鎮是全國浙貝母主要産區,産量占全國總量的一半以上,並被中國特産之鄉命名委員會命名為“中國浙貝之鄉”。
東海竜舌茶
東海竜舌茶産於東錢湖福泉山茶場,福泉山茶場現已引進優良茶樹品種36個,現有名茶“東海竜舌”、“雲霧春”、“佛茶”、“白茶”等。其中“東海竜舌”以其外型扁平、嫩黃帶毫、湯色清澈明亮,滋味濃醇爽口有回味而聞名海內外,享有較好的信譽。2002年獲浙江省無公害名特優茶。福泉山茶場也被寧波市評為緑色農産品茶葉基地。
灣底桑果
灣底桑果基地位於寧波鄞州區灣底農業生態園區內,是全國最大的桑果基地,已種有桑田17000餘畝。桑椹(桑果)是衛生部批準的“藥食同源”水果,有“中華果王”之稱,具有多種防病保健功能。它山堰交通寧波汽車南站乘往鄞江鎮的中巴即到。它山堰玩法漫步,攝影
它山堰,位於鄞州區鄞江鎮它山旁,它與國內的鄭國渠、靈渠、都江堰合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山堰始建於唐太和七年(公元833年),全長134.4米,高約3.05米,寬4.8米。堰面全部用條石砌築而成,堰身為木石結構,有逾抱大梅木枕臥堰中,歷千餘年不腐,被稱為“它山堰梅梁”。它山堰堰體傾斜度、粘土夾碎石層、堰體平面佈局以及多級護理消能防衝方式,創造了我國古水利工程的奇跡。其中前兩項為全國古水利工程之首創,比國外同類技術的運用早200多年。它山堰工程,歷經1160餘年風霜雨雪和洪水衝擊,至今仍基本完好,繼續發揮阻鹹、蓄淡、排澇功能。堰周圍至今尚有回沙閘、測水尺、它山廟、“片石留香”碑等遺跡。
石級。堰身木石結構,相傳有大梅木枕臥堰中,歷千餘年不朽,稱它山堰梅梁。
堰係阻鹹引淡的渠首工程。斷截鄞江,上遊樟溪水經此引流,一路入南塘河,經洞橋、橫漲、北渡、櫟社、石碶、段塘經南城甬水門,註入日、月二湖(日湖已湮沒),復經支渠脈絡,供城市之需;一路北入小溪港至梅園、蜃蛟。兩路水經支脈分流貫通鄞西平原諸港,灌溉七鄉農田數千頃(今受益農田24萬畝)。堰設計周詳,結構奇特,建造精密。澇時水流七分入江、三分入溪;旱時七分入溪、三分入江。內外河間、南塘河下遊,築烏金、積瀆、行春三碶以啓閉蓄泄。約1068年(宋熙寧元年)縣令虞大寧建風棚碶於北渡附近,1242年(宋淳祐二年)郡守陳愷為防內港淤積,於堰西北150米處建迴沙閘。因古河道變遷,已成遺跡,現存露於古河道上四根槽柱,西首第二柱鎸則水尺,並刻量測水位尺度作泄蓄標準,第三柱刻迴沙閘三字,石柱兩側鑿有閘槽,以按放閘門。1255年左右(宋寶祐間)刺史吳潛置三壩於鄞江鎮東(距堰裏許),一瀕江,一瀕河,一介其中。存瀕河一壩,1924年於此重修,石築洪水灣塘,長302米,高4.16米,塘呈弓形,凹溪凸江,隔於光溪與鄞江閘,為它山堰第二道分道排洪堰塘。1987年新建洪水灣排洪閘,原堰塘仍存遺址。另有官塘、狗頸塘等。至清末民初,配套工程增至九壩、五堰、十三塘。建國後整治舊碶、堰、塘,更臻完美。
它山堰與鄭國渠、靈渠、都江堰同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迄今千餘年,歷經洪水衝擊,仍基本完好,仍然發揮阻鹹、蓄淡、引水、泄洪作用。海內外研究此堰者頗多。1982年6月,鄞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2月28日,國務院公佈為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簡介:它山堰是中國古代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禦鹹蓄淡引水灌溉樞紐工程。位於浙江寧波市鄞州鄞江鎮它山旁,樟溪出口處。唐代大和七年(公元833年)由縣令王元瑋創建。與鄭國渠、靈渠、都江堰同為中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可與四川都江堰相媲美。
築堰以前,海潮可沿甬江上溯到章溪,由於海水倒灌使耕田鹵化,城市用水睏難。在鄞江上遊出山處的四明山與它山之間,用條石砌築一座上下各36級的攔河溢流壩。壩頂長42丈,用80塊條石板砌築而成,壩體中空,用大木梁為支架。這座壩平時可以下擋鹹潮,上蓄溪水,供鄞西平原七鄉數千頃農田灌溉,並通過南塘河供寧波城使用。為防止洪水涌入城市。以後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至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時期都對工程進行維修。
明代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加高堰(壩)頂1尺,清代鹹豐七年(公元1857年)曾進行較大修治。公元1914年清理堰上淤積,使水道通暢。目前所見它山堰頂長134.4米,堰頂寬4.8米。皆用長2至3米、闊0.2至0.35米條石砌築,左右各36石級。堰面全部用條石砌築而成,堰身為木石結構。它山堰歷經千餘年風雨,飽經滄桑,堰體至今基本完好,仍發揮着阻鹹蓄淡排澇引灌的功能。1988年1月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它山堰工程十分浩大,工程設計科學,建造精密。在從建成到現在的一千多年時間裏,她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不僅灌溉了鄞西20多萬畝農田,還把水引入寧波城,供居民生活使用,在中國的水利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它山堰從唐代以來,經過歷代的多次重修、疏瀎,至今仍保存的很完整。新中國建立後,於1975年在都江源頭的樟溪上遊興建了一座大型水庫,用以滯洪、灌溉,與它山堰水利工程上下配套,為當地的生産、生活服務。 |
|
| 它山堰村 | 它山堰風景區 | 它山堰和應煟韻 | | 它山堰次永嘉薛叔振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