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行政部門 : 中國 >北京 > 學部
顯示地圖
目錄
代表組成
  中國科學院的學術領導機構,由優秀科學家的代表組成。現設物理數學部﹑化學部﹑生物學部﹑地學部﹑技術學部共五個學部學部委員大會是中國科學院的最高决策機構。學部委員大會主席團是學部委員大會閉幕後的决策機構。
xué bù xué bù
  ∶清末管理全國教育的中央官署
若幹學部委員組成
  ∶中國科學院各學科的領導機構,由院內外著名科學家擔任的若幹學部委員組成
清代末期官署名,掌管全國學務,民國以後改為教育部 Signed by the late Qing Dynasty official in charge of the national academic, since the Republic of China to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清 代末期官署名,掌管全國學務, 民國 以後改為教育部。 張舜徽 《清人文集別錄·許廎學林》:“歸國後,任學部主事。”
旅遊
  學部投訴電話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10-6513082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學部在西城區教育街1、3號。這裏原是敬謹親王府,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設學部在此。學部設尚書1人、左右侍郎各1人、左右參議各1人、參事官4人,分設5司(總務、專門、普通、實業、會計)12科。辛亥革命後改學部為教育部。3號院現有府門和後寢、綉樓建築尚存,西院有四角攢尖方亭和一座四合院。
No. 6
  官署名。清末設立的中央教育行政機構。位於西城區教育街1、3號。這裏原是敬謹親王府,敬謹親王名尼堪,是清太祖第一子褚英之第三子。清順治六年(1649)晉敬謹親王。我國古代,從中央的國子監到州縣的學,性質都是學校,並非教育行政機關。清末興辦新式學堂,始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設管學大臣,管理大學堂事。二十九年,改稱學務大臣。三十二年(1906),設學部,置尚書、侍郎、左右丞、參議。分總務、專門、普通、實業、會計五司,各有郎中、員外郎、主事及視學官等。轄京師大學堂、八旗學務處、編訂名詞館等,並將國子監改隸學部。宣統三年(1911),改尚書為學務大臣,侍郎為副大臣。辛亥革命後,民國北洋政府改設教育部。3號院現有府門和後寢、綉樓建築尚存,西院有四角攢尖方亭和一座四合院。
英文解釋
  1. n.:  department,  workshop,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Imperial Educational Ministry,  a division (in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相關詞
吉林大學農業高校校區院係社會科學北京大學學係
章程委員會教育部科學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