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嬰兒 是指1周歲以內的孩子。嬰兒 在這個階段生長發育特別迅速,是人一生中生長發育最旺盛的階段。
①體重可以達到出生時的3倍,約為9000~10000剋。
②身長在出生時約為50釐米,一般每月增長3~3.5釐米,到4個月時增長10~12釐米,1歲時可達出生時的1.5倍左右。
③頭圍在出生時約為34釐米,前半年增加8~10釐米,後半年增加2~4釐米,1歲時平均為46釐米。以後增長速度減緩,到成年人時約為56~58釐米。
④胸圍在出生時比頭圍要小1~2釐米,到嬰兒 4個月末時,胸圍與頭圍基本相同。
⑤嬰兒 出生後一段時間內仍處於大腦的迅速發育期,腦神經細胞數目還在繼續增加,需要充足均衡合理的營養素(特別是優質蛋白)的支持,所以對熱量、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素的需求特別旺盛。 口腔:足月l出生時已具有較好的吸吮吞咽功能,頰部有堅厚的脂肪墊,有助於吸吮活動,早産兒則較差。吸吮動作是復雜的天性反射,嚴重疾病可影響這一反射,使吸吮變得弱而無力。新生兒及嬰幼兒口腔黏膜薄嫩,血管豐富,唾液腺發育不夠完善,唾液分泌少,口腔黏膜乾燥,易受損傷和細菌感染;3個月時唾液分泌開始增加;5個月時明顯增多。3個月以下小兒唾液中澱粉酶含量較少,不宜喂澱粉類食物。嬰兒 口底淺,不會及時吞咽所分泌的全部唾液,常發生生理性流涎。 食管:食管是兩個主要功能:一是推進食物和液體由口入胃;二是防止吞咽期間胃內容物反流。新生兒和嬰兒 的食管呈漏鬥狀,黏膜纖弱,腺體缺乏,彈力組織及肌層尚不發達,食管下段賁門括約肌發育不成熟,控製能力差,常發生胃食管反應,絶大多數在8~10個月時癥狀消失。嬰兒 吸奶時常吞咽過多空氣,易發生溢奶。 胃:新生兒胃容量約為30~60毫升,後隨年齡而增大,1~3個月時90~150毫升,1歲時250~300毫升,由於新生兒胃容量小,所以新生兒喂食應當少量多次,喂食的次數應較年長兒多。嬰兒 胃呈水平位,當開始行走時其位置變為垂直;胃平滑肌發育尚未完善,在充滿液體食物後易使胃擴張;由於賁門肌張力低,幽門括約肌發育較好,且自主神經調節差,故易引起幽門痙攣出現嘔吐。胃黏膜有豐富的血管,但腺體和杯狀細胞較少,????酸和各種酶的分泌均較成人少且酶活力低,消化功能差。
胃排空時間隨食物種類不同而異,稠厚且含凝乳塊的乳汁排空慢。其中水的排空時間為1.5~2小時;母乳為2~3小時;牛乳為3~4小時。早産兒胃排空更慢,易發生胃瀦留。 天真無邪的表情背後是傢長痛心疾首經濟負擔 腸子:小兒腸管相對比成人長,一般為身的5~7倍,或為坐高的10倍,有利於消化吸收。腸黏膜細嫩,富有血管和淋巴管,小腸絨毛發育良好,肌層發育差。腸係膜柔軟而長,黏膜組織鬆弛,尤其結腸無明顯結腸帶與脂肪垂,升結腸與後壁固定差,易發生腸扭轉和腸套疊。腸壁薄,通透性高,屏障功能差,腸內毒素,消化不全産物和過敏原等可經腸黏膜進入體內,易引起全身感染和變態反應性疾病。
肝:年齡愈小,肝髒相對愈大。嬰兒 肝髒結締組織發育較差,肝細胞再生能力強,不易發生肝硬變,但易受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如缺氧、感染、藥物中毒等均可使肝細胞發生腫脹、脂肪浸潤、變性壞死、纖維增生而腫大,從而影響其正常生理功能。嬰兒 時期膽汁分泌較少,故對脂肪的消化、吸收功能較差。
胰腺:分為內分泌和外分泌兩部分,前者分泌胰島素控製糖代謝,後者分泌胰腺液,內含各種消化酶,與膽汁及小腸的分泌物相互作用,共同參與對蛋白質、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嬰幼兒時期胰腺液及其消化醇的分泌極易受炎熱天氣和各種疾病影響而被抑製,容易發生消化不良。
腎髒:出生後幾個月,腎小管逐漸增長後纔具有回吸收能力。腎小球的濾過率較低,也就是說,腎髒對於營養物質代謝後産生的“廢料”的處理能力較弱。嬰兒 腎小管還未長到足夠的長度,功能不足,排鈉的能力有限,鈉的慢性滯留會引起水腫。如果攝入過量的食????,蓄於體內會導致成年時高血壓。所以對4個月之前的嬰兒 ,食物中食????的攝入量應特別註意一般提倡4個月以內的嬰兒 要控製鈉????的攝入量。
消化酶:4個月前的嬰兒 唾液腺分泌功能較弱,唾液分泌量甚少,唾液澱粉酶活力很低,在腸腔內除胰澱粉酶外其他消化酶均已具備。此階段除了對母乳的蛋白質、脂肪消化能力較好外,對澱粉類食物及其他動物乳類的消化能力相對較弱。人初生嬰兒 的這些特點中,我們瞭解到嬰兒 一生下來就具備了吃母乳的能力。所以,母乳喂養是嬰兒 是適合的喂養方式。
此外,新生嬰兒 肝髒中酶活性較低,葡萄糖醛酸轉換酶的活力不足,是新生兒發生生理性黃疸的重要原因之一。酶不足時對某些藥物的解毒能力也較差,劑量稍大即引起嚴重的毒性反應。
腸道細菌:在母體內,胎兒的腸道是無菌的,生後數小時細菌即從空氣、奶頭、用具等經口,鼻、肛門入侵至腸道;一般情況下胃內幾乎無菌,十二指腸和上部小腸也較少,結腸和直腸細菌最多。腸道菌群受食物成分影響,單純母乳喂養兒以雙歧桿菌占絶對優勢;人工喂養和混合喂養兒腸內的大腸桿菌、嗜酸桿菌、雙歧桿菌及腸球菌所占比例幾乎相等。正常腸道菌群對侵入腸道的致病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消化功能紊亂時,腸道細菌大量繁殖可進入小腸甚至胃內而致病。
另《嬰兒 》馬剋·吐溫演講詞代表作,入選《高中語文讀本(一)》。
孕期喝酒是造成嬰兒 弱智
主因西班牙馬德裏大學的科學家近日指出,如果排除遺傳因素,懷孕期間喝酒是造成胎兒智力不健全的主要原因,而戒酒是預防弱智的唯一途徑。
科學家認為,婦女都很瞭解在懷孕期間吸煙對胎兒的危害性,但並不十分瞭解在懷孕期間喝酒對胎兒的危害比吸煙還要大。在懷胎期間喝酒說得上是“一大悲劇”。據美國醫學界的統計,500名新生兒中就有1名新生兒因其母親在懷孕期間喝酒而引起智力不健全。
為此,馬德裏大學的科學家不僅勸告孕婦戒酒,而且要求醫生們不要對孕婦宣傳少量飲酒的好處。曾有些婦科大夫認為,少量飲酒不但無害,而且有益,這些婦科大夫的失誤之處在於他們把喝少量的酒,尤其是紅葡萄酒對心血管健康有好處同孕婦喝酒對胎兒發育的影響相混淆了。“母親是保育箱”,不管她喝多少酒都會降低胎兒的智商。為此,孕婦應不吸煙、不喝酒和每天服用維生素B9。
科學家強調,為了維護胎兒的健康,孕婦應從放棄避孕措施的時刻起就不要喝酒了,因為很多孕婦在懷孕七八周之後纔知道自己發生了什麽變化。胎兒所有器官在懷孕8周之內發育成形,弱智和外表先天性畸形最容易在這一時期發生。 營養原則
1、由於維生素D不能通過乳腺進入乳汁,所以母乳喂養兒應在出生2周後補充維生素D或多曬太陽,以預防佝僂病.長期過量攝入維生素D會引起中毒反應,因此推薦攝入量為每天10毫剋.
2、嬰兒 體內儲存鐵逐漸消耗,母乳鐵含量較低,鐵強化嬰兒 𠔌物可作為第一個斷奶食品,以預防缺鐵性貧血.
3、鑒於嬰兒 對蛋白質、鈣的需要,配方奶應作為母乳外能量、蛋白質、鈣及其他營養素補充物。
4、斷奶食物應避免含????量或調味品過多,最好原汁原味,減少嬰兒 腎髒負擔。
適宜食物
1、4~5個月齡:添加食物包括米糊、粥、水果汁、菜汁、蛋黃、魚泥、豆腐及動物血等;
2、6~9個月齡:添加餅幹、麵條、水果泥、菜泥、全蛋、肝泥、和肉糜等容易消化的食物;
3、10~12個月齡:添加稠粥、爛飯、面包、饅頭、碎菜及肉末等食物。
4、固體食物添加順序應該是:𠔌類、蔬菜、水果、魚肉類。嬰兒 喜愛甜食,先加水果就會拒絶蔬菜,斷奶時應補充其他奶製品,如嬰兒 配方奶粉等,滿足嬰兒 營養需要。
營養食譜
番茄汁
【材料】番茄50剋,白糖少許,溫開水適量。【做法】將成熟的番茄洗淨,用開水燙軟去皮,然後切碎,用清潔的雙紗布包好,把番茄汁擠入小盆內。將白糖放入汁中,用溫開水衝調後即可飲用。此菜的做法要點是:要選用新鮮、成熟的番茄做原料。可用紗布擠汁,也可用湯匙壓出汁。可用白糖,也可用蜂蜜。此菜汁酸甜適口,營養豐富。適宜3~4個月的嬰兒 食用。
鮮橘汁
【材料】鮮橘子適量,白糖、溫開水各適量。【做法l將鮮橘子洗淨,切開成兩半,放在擠果汁器上壓出橘汁,加入溫開水和白糖即成。做這種飲料時,要特別註意炊具的衛生。此汁色澤金黃,酸甜適中,含有豐富的葡萄糖、果糖、蔗糖、蘋果酸、檸檬酸以及鬍蘿蔔素、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尼剋酸、維生素c等。特別是維生素c含量豐富,可供4~6個月嬰兒 選用。
鮮檸檬汁
【材料】鮮檸檬100剋,白糖65剋。【做法】檸檬洗淨去皮,壓榨取汁,加入白糖即可飲用。另一做法是將檸檬洗淨,在沸水中浸漬15分鐘後,切成薄片,放入經煮沸消毒過的玻璃瓶內,放一層檸檬片,其上鋪一層白糖,浸漬l周後即可用這種檸檬片來泡開水喂嬰兒 。做此汁要註意的是選擇新鮮的檸檬作原料,炊具要清潔。此汁酸甜適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c及檸檬酸,能增加食欲,幫助消化吸收,嬰兒 飲用對身體十分有益。
西瓜汁
【材料】西瓜瓤100剋,白糖10剋。【做法】將西瓜瓤放入碗內,用匙搗爛,再用紗布過濾。汁內加入白糖,調勻即成。做此汁的要點是,要選用新鮮的西瓜作原料,紗布要潔淨。此汁色澤紅豔,清甜適口,具有清暑消熱的作用。這種飲料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果糖、葡萄糖、蔗糖、維生素B.的含量也較高,並含有多種氨基酸、磷酸、蘋果酸和礦物質等,可供4~6個月嬰兒 選用。尤適宜嬰兒 夏季飲用。
鬍蘿蔔湯
【材料】鬍蘿蔔50剋,白糖少許,清水50剋。【做法】將鬍蘿蔔洗淨,切碎,放入鋼精鍋內,加入水,上火煮沸約2分鐘。用紗布過濾去渣,加入白糖,調勻,即可飲用。這道菜湯做法要點是:要選用新鮮的鬍蘿蔔做原料。操作時,要切碎、煮爛、去淨鬍蘿h渣。此菜湯昧略甜,營養豐富。適宜4~5個月的嬰兒 食用。
菠菜汁
【材料】菠菜(油菜、白菜均可)50剋,精????適量,清水50剋。【做法】將菠菜、油菜、白菜任選一種,洗淨,切碎。將鋼精鍋放在火上,加入清水、碎菜,蓋好鍋蓋燒開,稍煮,將鍋離火,用湯匙壓菜取汁,加入精????少許,即可食用。菜汁,不要帶菜渣。此菜汁適宜4—5個月的嬰兒 食用。這道菜在做時應註意:要選用新鮮的蔬菜做原料。菜要切碎、煮爛。衹取菜汁,不要帶菜渣。用上述蔬菜做成的菜水含有豐富的鈣、鐵和維生素。適宜4~5個月的嬰兒 食用。
2.嬰兒 飲食註意
快1歲的嬰兒 最惹人喜愛了,他已能夠理解父母的一些話,仿大人做一些事,會用手勢加上發音來表不自己的要求,尤其是看到大人吃東西,會表現出迫切的需要,這時, 父母就要分清不是所有的食品都能喂給孩子的。
像瓜子、 花生、糖果等小而滑,堅而硬的食品是不應該給孩子吃的; 雖然嬰兒 已長牙,但它的咀嚼功能,畢竟還未發育好,沒有能力去食用,再者,粒狀光滑的食品容易引起嗆咳,嬰兒 的 吞咽功能沒有完善,不能像成人那樣咽食物時會厭軟骨如 蓋子一樣很好地把氣管口蓋住,因此容易嗆人氣管發生意 外。如果父母不忍心拒絶孩子的話就要冒一定的風險,從 孩子的安全角度出發是不值得這樣去做的。
另外,像元宵、 年糕、粽子等糯米製品比較粘,又不易消化,不宜讓嬰兒 食 用,一些刺激性食品如咖啡、濃茶、辣椒不利於嬰兒 神經係 統及消化係統的正常發育,也是不適合嬰兒 食用的。太甜、 太油膩的食物營養價值低,嬰兒 吃後影響正常進食,最好也 不要食用。給嬰兒 選擇的食品應該是營養豐富、易消化、口 味不重的某些食品.
新寶寶應該拒絶的食物
俗話說,病從口入。由於幼兒機體發育不完善,因飲食而引起的負面反應會比成年人更為明顯和激烈。所以,父母更需要在幼兒的飲食上多費心思、精心調理。下面介紹些日常生活中幼兒不宜多吃的食品,父母們需要特別註意。
菠菜
菠菜中含有大量的草酸,進入人體後,會與體內其它食物中的鈣相結合,形成不能被小腸吸收的草酸鈣,衹能原封不動地由大腸排出體外。而幼兒成長發育需要大量鈣質,多吃菠菜勢必使鈣的吸收明顯減少,從而影響牙齒萌出和骨骼發育,産生軟骨病,甚至發生低鈣性抽搐。而且草酸還會與食物中的鐵結合,形成不溶性復合物,影響鐵的吸收。
糖類
糖類是供給機體熱能的主要來源,所供熱卡約占每日總熱卡的50%,為小兒生長發育所必需。但吃得過多反而有害,原因是:
吃糖過多,容易使胃産生飽和感,並消耗體內大量的維生素,使唾液和消化液分泌減少,胃酸增加,腸內發酵,從而引起消化不良與食欲減退;
大量吃糖會引起無機????代謝失調,牙齒抵抗力下降,容易産生齲齒;
過多的糖會促使肝髒産生過量的中性脂肪,中性脂肪隨血液的流動易沉積到動脈壁上,形成小兒早期動脈硬化。
小兒每天吃多少糖合適呢?一般情況下,數量最好限製在10剋左右,相當於市場出售的塊糖3塊。
肥肉
脂肪是人體內重要的供熱物質,所供熱量占總熱卡的35%,脂肪還有利於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為幼兒生長發育所必需。但幼兒每天攝入量最好控製在100剋以內,如果長期過量攝入的話,反而對生長發育很不利,原因是:
高脂肪飲食會影響鈣的吸收,因為脂肪消化後與鈣會形成不溶性的脂肪酸鈣,阻止鈣的吸收;
脂肪攝入過多,血液中膽固醇與甘油三酯含量增高,這兩種物質是形成動脈硬化、導致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病的主要致病物質,臨床發現,10歲以內的兒童會因此而産生動脈粥樣硬化;
脂肪進食過多,過多的熱量會以甘油三酯形式貯存在體內,可使脂肪細胞體積增大、數量增多而産生肥胖。
牛奶
牛奶營養豐富,這是衆所周知的,但過多地讓幼兒飲用牛奶並不好,因為:
牛奶中鐵含量很低,且吸收率低,當其它食物不能補充足量的鐵時,就容易發生幼兒缺鐵性貧血;
牛奶喝得過多,體內鈣磷比例失調,牙齒抗菌能力減弱,容易形成齲齒;
有幼兒喝牛奶後會出現腹脹、疝氣、腹痛、腹瀉等癥狀,這是由於牛奶中乳糖不易被消化所致。因為乳糖要消化吸收,必須先經過腸道的乳糖酶把它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1~2歲的幼兒腸道內有大量乳糖酶,能很好地消化牛奶,但隨着年齡增長,大多數幼兒的乳糖酶含量大幅下降,甚至消失,喝大量牛奶後就容易出現上述這些癥狀。
茶葉
國內外大量調查研究表明,兒童最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茶葉中含有大量單寧,能與食物中的鐵結合,形成不溶性復合物,阻止鐵的吸收。據研究,不論紅茶或者緑茶,都能使食物中鐵的吸收降低1~3倍。因此,為了不影響食物中鐵的吸收,幼兒最好不要竟如體內。
沐浴液危害寶寶健康
核心提示:美國《兒科學雜志》刊登的研究報告說,嬰幼兒洗發香波、沐浴液、爽身粉等護理用品中普遍含有鄰苯二甲酸????等添加劑,嬰幼兒過多接觸,可能危害健康,甚至引發生殖問題。
提醒:沐浴液危害寶寶健康
鄰苯二甲酸????究竟是一種什麽物質?這是一類廣泛使用的增塑劑,不僅大量用於塑料製品中,而且在一些清潔護理用品,包括嬰幼兒用品中使用也比較普遍,它可以使香味持久,而且具有軟化作用。
目前在中國和其他很多國傢,鄰苯二甲酸????都是允許被使用於清潔用品中的,衹是在使用的量上有所限製。這類含苯類物質,確實有一定的毒性,主要對兒童的危害比較大,因為兒童對於毒性物質的分解能力比較差。有關研究表明,嬰幼兒過多接觸此類物質,可能對肝、腎功能有一定的影響,還可能引發兒童今後的一些生殖問題。
因此,傢長在給孩子挑選清潔護理用品時,應盡量少選含有鄰苯二甲酸????成分的,但目前衹對産品的主要組分在包裝上必須進行標註有硬性規定,因此,消費者購買時不能清楚地瞭解其中所有成分。 喝奶篇
1、寶寶喝多少奶纔夠
各月齡孩子的生長狀況與喝奶量
0~2個月
孩子在出生後2個月內,喝奶都比較專心,因為睡眠時間比較長,喝飽之後就會入睡。2個月後,孩子的食量開始減少,至4個月時,會出現生理性的厭奶期,孩子會自動調整喝奶量,這些都屬於正常現象。衹要孩子體重增長沒什麽異常,傢長就不必太擔心。
兒童保健手册內附有生長體重麯綫表,衹要孩子的體重百分比不低於正常數值的兩格,就屬於正常範圍。媽媽定期體檢就可得知孩子的身高體重。若按體重來計算孩子喝奶的基本需求量的話,理想的喝奶量是每天每公斤體重150毫升奶比較好。
例如:體重6公斤的孩子,每天的喝奶量就是150×6=900毫升,即孩子每天的喝奶需求量。衹要每次喝奶量保持在100毫升~150毫升之間,仍屬正常數值。
3~4個月
如果孩子在三四個月後,每次喝奶量低於100毫升,體重沒有增加,且為期已超過1個月時間的話,就不能視為單純的生理性厭奶了。此時,要觀察孩子有否出現不正常的現象,例如:體重不再增加或增長緩慢、生長發育速度遲緩、生長麯綫慢慢往下掉等情況出現時,都要懷疑是否由於營養不均衡而影響了孩子智能的發展、免疫功能的完善等。
6~7個月
此階段的孩子,開始食用副食品。有些孩子會不太喜歡喝配方奶粉,傢長還得想辦法讓孩子喝,因為其他任何牛奶代用品的熱量和營養的完整性都不如牛奶。1歲以內的孩子,基本上還須以配方奶粉為主食,不喝奶的孩子,往往在身高等方面不能發育得很好。
8~9個月
此階段的孩子,父母可以開始用湯勺喂孩子吃飯了。中國人習慣由傢長親自喂,而國外研究表明,不妨讓孩子自己吃,即使吃得滿頭滿臉、到處都是也無所謂,因為衹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並且還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使他勇於、樂於嘗試新生事物。
1歲以後
1歲以後的孩子,可以喝乳製品來補充營養,但2歲內的孩子,牛奶的分量仍必須占到食物總攝入量的30%以上,且至少要保證早晚兩餐的奶量較為充足。2歲以下的孩子不宜喝低脂鮮奶,據國外研究報告指出,太早給孩子喝低脂奶粉,對孩子的身高發育有不良影響,所以,兩歲以前的孩子,還是喝全脂牛奶比較合適。
2、寶寶喝多少水纔夠
寶寶所需要的水分約100~150cc/kg/天,但是牛奶中有七分之六是水分,而且新生兒的活動力不強,水分消耗少,可以不喝水。但是,寶寶長到2~3個月以後,活動力、新陳代謝都增加,開始要喝水;而且若是夏天,容易流汗流失水分,應該補充水分。通常是寶寶喝完奶後,在兩餐中間喝水,如果是針對已經長牙的孩子,也可以在喝水時清除口腔中奶渣。陳昭惠醫師則表示,完全喝母乳的寶寶在前六個月並不需要額外補充水分,即使非常炎熱的天氣,衹要寶寶需要了就喂母乳,也不需要喝水。
3、寶寶熟睡時可不可以喂奶
通常不鼓勵在寶寶熟睡時喂奶,因為這樣不僅會有吸收不佳的情形産生,也會造成寶寶清醒時肚子不餓不想喝奶的情形;此外,熟睡時口中含奶水,奶嘴容易頂到牙齦部分,都容易造成奶瓶性齲齒。
4、如何知道寶寶餓了
當寶寶的嘴唇、舌頭做出吸吮的動作;或是嘴巴碰到東西,如衣服、毛毯等,頭就轉嚮過去,而且嘴巴還會張大,甚至碰到自己的手就會吸吮手指時就是寶寶肚子餓了,稱為“吸吮反射”,即表示母親可以喂寶寶喝奶了;至於小寶寶哭鬧,則表示已經是非常餓了。另外可以將手放在小寶寶的嘴邊,若會一直吸也表示寶寶肚子餓了。
5、寶寶常常吐奶或溢奶
寶寶喝完奶後,將從嘴角流出少量奶水,稱為“溢奶”;若奶量很多甚至是噴射狀,稱為“吐奶”;兩者有時不易區別。
以下的方法可以減少吐奶或溢奶的發生:喂奶喂到一半就拍背幫寶寶排氣;少量多餐,一次不要喂得太多,以免腹脹;寶寶睡覺時可以采右側睡或趴睡;此外,挑選一個合適的奶嘴也是減少吐奶的重要關鍵。
嚴重的胃食道逆流會有許多並發癥,例如寶寶吐奶或溢奶時如果嗆到自己,有可能引發吸入肺炎,胃酸逆流造成食道發炎出血,甚至貧血;喝下去的奶都被吐掉,造成生長遲緩;喝完奶後容易哭鬧不安。嚴重的胃食道逆流,除了上述的情形需要給予藥物治療外,必要時進行皺褶手術plication。
有一個和胃食道逆流要區別的病是“幽門肥厚性狹窄”,若寶寶很想吃奶,一喝奶便呈噴射狀嘔吐,體重沒有增加,可能是罹患“幽門肥厚性狹窄”。幽門在胃到十二指腸的交界處,若幽門肥厚狹窄會造成奶水無法順利流過,好發於寶寶出生後2~5星期,需要手術治療。
6、如何幫寶寶拍氣
幫小寶寶喂奶時可以暫停以方便排氣,正確的拍氣方法是手掌拱起,力量適中不要太輕,以免無法拍出氣體;拍背位置在下背部,即是胃的正後方。寶寶最好采坐姿,直坐在大人的膝上,不要趴着;拍氣約5~10分鐘即可,若仍有氣體未排出,無須再繼續。
喂奶後,也可將寶寶抱直靠在胸前,不須拍背,約3~4分鐘之後,氣體會自然排出;若是沒有打嗝,可將寶寶平躺在床上數分鐘後,重複上述動作即可。
7、寶寶不喝奶、厭奶,怎麽辦
寶寶不肯喝奶可分為剛出生的寶寶不肯喝奶或是開始進入厭奶期;呂適存醫師表示,有些新生兒從嬰兒 房或育嬰中心剛回傢後不肯喝奶,原因多半是新手父母缺少哺喂的經驗。
若喂奶方式不正確,會使寶寶喝不到奶,而導致不想喝奶。常見的是將奶瓶直放、塞進小寶寶的嘴裏,因為奶瓶的角度不當,壓到舌頭,使小寶寶喝不到奶。所以最好將奶瓶以45度角輕放到寶寶的嘴裏,讓奶嘴上端頂到寶寶嘴巴的上顎軟骨,寶寶自然就可以産生反射作用吸奶。若是喝母奶的小寶寶,則要註意寶寶吸乳方式是否正確,寶寶是否含住整個乳頭及乳暈。
有時小寶寶喝奶時睡着,可能是穿得太多導致想睡覺影響食欲,此時可以讓小寶寶少穿一點衣服、露出手腳,或按摩小寶寶的背部、腳掌,讓小寶寶保持清醒。若一直不肯喝奶或喝不完,就必須少量多餐,並且觀察小寶寶是否吃得足夠;可由寶寶的小便次數觀察,若一天小便5~6次,顔色淺黃色不濃稠即可;現在多半穿着紙尿褲,若不易判斷小寶寶是否尿濕,可由尿褲是否變重得知。
另一種寶寶不喝奶的原因是4~6個月的寶寶開始厭奶,會出現不肯喝奶,或喝了就吐、喝奶量降低。厭奶的主要原因是寶寶長大需要吃其他東西,寶寶的體內乳糖酵素開始減少,舌頭的味覺也開始産生變化,胃口開始改變,所以要吃一些更有營養的食物。陳志成醫師建議,厭奶期是添加副食品的好機會,通常添加副食品後,厭奶的情形就會改善。呂適存醫師建議副食品的添加原則是盡量簡單、清潔,經常變換口味。
8、寶寶可以喝羊奶嗎
母親可以喂小寶寶喝羊奶嗎?目前醫學界持反對的意見,因為羊奶中缺少葉酸,可能會造成葉酸貧血癥,而且羊奶礦物質含量過多,容易造成腎髒負擔過重,所以不適合小寶寶直接飲用。但是:現在的嬰兒 配方羊奶粉,其作用和一般牛奶製成的配方奶粉一樣,可以食用。
皮膚篇
1、紅疹
新生兒剛出生幾天,皮膚會出現紅疹,或是鼻子上有小白點,此為正常現象,會自然消退。
2、新生兒黃疸
正常的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多在小寶寶出生2~3天後開始出現,皮膚有發黃的現象,一般4~5天皮膚變得最黃,約7~10天之後會自然消退;若黃疸現象持續14天仍未消退,最好進行抽血檢查,註意是否是直接的膽紅素過高,因有可能是肝膽性的疾病,如"病理性黃疸"。
喝母乳的寶寶有時會出現"母乳性黃疸",黃疸會消退得比較慢,約兩三個月後纔消退,並無大礙,除非膽紅指數15~17毫剋/毫升,須換血時,纔停喂母乳。陳志成醫師表示,寶寶有"母乳性黃疸",不會造成核黃疸,暫停母乳2天,可使黃疸快速下降,不要因此中斷停喂母乳或盡早恢復以免造成寶寶奶頭混淆,降低喝母乳的意願。
3、汗疹
出生後1~2星期小寶寶最容易發出汗疹,也稱"粟粒疹",好發部位在兩頰、額頭、腋下、頸部、胸前或皮膚皺褶處等,原因是寶寶的汗腺不發達,衣服又包得密不通風,導致出現紅色突出小疹。
汗疹有時會有消退後又出現的情形,傢長不用擔心,衹要註意清潔,維持通風,不要幫小寶寶穿太多的衣服;若小寶寶的身體常常流汗潮濕,可多洗一次澡。
4、脂溢性皮膚炎
脂溢性皮膚炎是新生兒的正常現象,新生兒出生1~4個月後會在兩頰、頭皮、耳朵後側、眉毛出現黃色油性的結痂——稱為“奶垢”或“油垢”,嚴重時,兩頰皮膚也會幹濕、身體也會有結痂。
若頭皮有“奶垢”,母親幫寶寶洗澡前先用清水沾濕洗淨(不要使用肥皂),或用嬰兒 油塗抹在“奶垢”處,輕輕剝落即可,此時頭髮通常會跟着脫落;約出生4~5個月前會完全脫落。耳後也會有“油垢”,剝落後底部通常會濕濕的,而且會再結痂,約出生後8個月會消退。
若皮膚紅腫、結痂情形嚴重、兩頰幹濕,可到小兒科門診,請醫師開列處方,通常是類固醇藥膏。脂漏性皮膚炎有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的前兆,要特別註意。
5、玫瑰疹、麻疹、德國麻疹
玫瑰疹常見於寶寶出生後3~6個月,癥狀是最初幾天會發燒、出疹子,雖然發燒但是活動力仍然旺盛,等到燒退了,疹子就出來了,一兩天後疹子就消退了。至於麻疹或是德國麻疹,因為現在已經全面接種疫苗,所以已經較少發生。
6、尿布疹
寶寶有尿布疹的情形,通常是接觸潮濕尿布太久或是排泄物中的有毒物質,如阿莫尼亞刺激寶寶的屁股而引起。陳志成醫師建議,寶寶排便後最好用清水清洗幹淨,不要衹用濕紙巾擦拭,因為刺激物質仍留在皮膚上。萬一發現尿布疹,可以使用醫師開的藥或是準備氧化鋅軟膏在洗完小屁股之後塗擦。若考量尿布的成本,可選擇兩種尿布,在寶寶發生尿布疹時用較好的尿布,平時則用一般的尿布。陳昭惠醫師則表示尿布的差異性不大,最好的方法是勤換尿布。
成長篇
1、寶寶長得比別人慢
寶寶剛出生一星期會出現“生理性掉磅”,體重不增反減,若測量小寶寶的體重,出生第二星期尚未恢復到剛出生的體重,就要註意是否有異常;一般而言,小寶寶出生後第二星期,體重每星期約增加150剋。之後,便可對照生長麯綫圖,瞭解小寶寶的生長情形。
生長麯綫圖的橫綫是嬰兒 的成長年齡,縱綫是身高、體重、頭圍。每次測量寶寶的身高、體重、頭圍後,對照年齡列,按照數字畫上一點;連續測量幾次後,將這些點連接起來的麯綫就是生長麯綫圖。健兒手册上的參考麯綫,是測量許多寶寶的生長情形所畫出的生長麯綫,寶寶若在100位同年齡的寶寶中,倒數第三個,就是3百分位。但是,所測量的小寶寶多半喝配方奶,若完全喝母乳的小寶寶,前3~4個月的體重會比參考麯綫所示快,但是後4~6個月後體重會增加慢,甚至生長麯綫往下降,但仍是健康的。
小寶寶的成長速度不要跟別人比,並不是生長麯綫97百分位就比3百分位長得好,有的寶寶出生就較瘦小,若生長麯綫是在3百分位,但是按照生長麯綫速度不斷成長,就是正常。而且每次測量,上下一條綫的差異是可以接受的。陳志成醫師表示,若寶寶的生長麯綫下降兩條綫就要註意(如:從75百分位→50百分位→25百分位)。醫學上定義體重小於3百分位為生長遲緩,須找醫師評估,通常先會診腸胃科,確定營養攝取沒有問題,再找內分泌科醫師檢查。
2、寶寶發燒
寶寶發燒衹是一個指標,有的寶寶病得很嚴重但未必會發燒,呂適存醫師表示,判斷小寶寶有沒有生病,可以從活動力、黃疸、溢奶、生長情形等方面觀察,但是若小寶寶發燒要特別註意,有可能是中耳炎、泌尿道感染等徵兆,須就醫。
3、半夜哭鬧不安
寶寶半夜哭鬧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1) 習慣性
常見於保母帶孩子白天讓寶寶睡得多,造成晚上不肯睡。建議最好調整生理時鐘延遲睡覺的時間,盡量讓寶寶白天少睡,晚上等到睏的時候再睡。
(2)生理性
如尿布濕、肚子餓、肚子脹氣、腸絞痛、腸套疊等。李昭暉護理長表示,寶寶哭鬧的時候,先檢查寶寶是否肚子餓、尿布濕或是撒嬌;若非以上原因,可抱抱孩子或用安撫奶嘴。因為寶寶口欲期若沒有被滿足,可能對人産生不信任感。但是使用安撫奶嘴,可能會有牙齒變形或嘴巴翹翹的情形。
至於喝母乳的孩子哭鬧時,不建議使用安撫奶嘴,以免造成奶嘴混淆,衹要讓寶寶吸吮母親的乳頭即可。
(3) 肚子腹脹
若寶寶的肚子鼓鼓的,拍的時候有“砰砰”的聲音,可能是脹氣,醫師建議,可以抱着孩子走一走,或將寶寶放在嬰兒 椅上,開車兜風幾圈;如此一來也可以消除脹氣。或在寶寶的肚子上塗抹萬金油按摩肚子,不過主要是藉着按摩寶寶的肚子以消除脹氣。陳志成醫師建議,可在肛溫表上塗抹肥皂水或潤滑劑,插入小寶寶的肛門刺激排氣,不過最好不要常用。
若寶寶一陣一陣地出現哭鬧而且次數不斷的增加,甚至出現解血便的情形,有可能是罹患腸套疊,必須盡快送醫進行超聲波或拍X綫片檢查,否則有腸子破裂的危險。
4、新生兒排便——腹瀉或便秘
寶寶的排便是否正常,要以排便的次數及形狀來判斷;通常喝母乳的寶寶,一喝就解便,排便次數較多,糞便呈稀稀水水狀,但也有可能因為消化完全腸胃道沒有殘渣,所以多天不排便,醫學上統計有20天不排便的記錄。至於喝牛奶的寶寶,一天約排便1~2次,糞便較硬。寶寶的排便情形因人而異,衹要寶寶的體重正常增加,即是正常狀況。
剛出生1~2個月的新生兒,會呈現“新生兒腸胃反應”,喝奶後就放屁排便,所以排便的次數較多,醫師提醒,若是1~2個月的新生兒一天排便超過6次就要註意。若是喝母乳的寶寶,此為正常現象。
小寶寶排便含水量過高,稱為腹瀉,原因可能是輕微腸炎、牛奶過敏、副食品添加不當或是病毒感染,奶瓶、奶嘴消毒不幹淨也會引起。解决方法是註意衛生,例如使用安撫奶嘴時,不要隨手放置,奶瓶、奶嘴消毒幹淨,補充營養及水分。若哺喂母乳可繼續哺喂(恢復較快),若是喝配方奶可以換不含乳糖的配方奶,或是奶粉少加一點(不超過3~4天)。
小寶寶便秘的原因,常見於吃配方奶或是巨結腸癥所引起的(即是大腸神經受損或發育異常導致排便不易)。建議若是吃配方奶所引起的可以改喝母奶或是換其他廠牌的嬰兒 奶粉,陳志成醫師表示,也可改變飲食習慣,添加葡萄糖水,促進腸胃蠕動使排便順暢。若是巨腸結癥所引起的便秘,宜請醫師診治,必要時進行開刀。
5、眼屎多、眼淚汪汪
自然産的寶寶,在黑眼珠旁邊會有弧行條狀出血,此種情形是因生産時經過産道受到擠壓,是正常現象,一段時間後會自然消退。
另一種小寶寶常見的情形是眼屎多或淚水多,甚至有時眼屎會多到眼睛睜不開,陳昭惠表示,小寶寶眼屎多、眼淚汪汪是因為鼻淚管阻塞;解决的方法是從眼睛內眥(即眼睛內側)往鼻梁內側按摩,或是從鼻中隔施力往下壓即可改善,約寶寶出生8~9個月會痊愈。若有眼睛發炎、眼皮紅腫的情形就要就醫診治。
另一種常見的情形是小寶寶鼻淚管囊腫,癥狀是眼角內側鼓起,呈青紫色,8~9個月復原,否則就必須請眼科醫師診治。有時寶寶的眼皮上會有紅腫一片的情形,天熱的時候會比較嚴重,此為微血管性血管瘤。
6、呼吸聲很大''喉嚨好像有痰
寶寶出生6個月因為體內仍有母親的抗體,所以不易感冒;但6個月後抵抗力就減弱;雖然初生寶寶較不易生病,但是新生兒常見的狀況就是呼吸聲很大,喉嚨好像有痰,伴隨呼吸震動有“咻咻”的聲音。陳志成醫師表示,因為新生兒的口鼻腔狹窄,再加上分泌鼻黏液,導致呼吸道容易阻塞,使得呼吸聲變大,甚至出現喉嚨有痰的情形。
另一種情形是小寶寶的吞咽功能不佳,成人會自然將口水咽下,保持咽喉幹爽;但是小寶寶還不會控製,所以會造成口水外流或是滯留在咽喉處,導致呼吸氣流通過不順暢也會使呼吸聲變大。但這都為正常的現象,約出生4~5個月後即可改善。
醫師建議,以棉花棒蘸一點水放入寶寶的鼻腔或使用吸鼻器處理幹淨。若是發現寶寶的鼻中有鼻屎、分泌物,可用手電筒先照射,再以棉花棒蘸水黏出來 嬰兒早期教育 Early Infant Education 初生嬰兒 認識周圍世界,和外界取得聯繫是通過感知覺來實現的,因此對嬰兒 的教育應着手於發展感知覺方面 的訓練。所謂感知覺,是指人類通過眼睛、鼻子、耳朵等感 覺器官,對周圍環境中物體的顔色、氣味、味道、形狀等各種 特性的認識。父母應該及時給予嬰兒 適當的刺激,鍛煉他 們的各種感覺器官以及相應的神經係統、大腦等有關部分, 促進嬰兒 智力的發展。
首先,父母應給嬰兒 佈置一個“小天堂”。為了使嬰兒 的視覺提早發展,可為他佈置一個舒適的、色彩鮮豔的環 境。如在嬰兒 睡床的周圍,可為他挂一些紅、緑、黃等色彩 鮮豔的玩具或實物,放些鮮花或塑料花等;嬰兒 的衣服、被 子等用品,最好也用不同顔色製成。當嬰兒 醒時,通過觀察 可刺激他的視覺,促使其功能的成熟。
其次,可讓嬰兒 多聽悅耳的音樂。嬰兒 一般都喜歡 音樂,通過悅耳動聽的音樂,可以給嬰兒 快樂的刺激和滿 足。經研究表明,多聽音樂的嬰兒 與一般發育的同齡兒童 相比,眼神和表情要機靈得多,動作和語言也要早熟一些。 但給孩子聽音樂時要註意音量不要太大,同時音樂的聲源不宜離孩子的耳朵太近,以免損害小兒的聽力。
第三,讓嬰兒 動手動腳。嬰兒 動作的發展,反應了神經 係統的健全和發展程度,因此嬰兒 要加強動作訓練,多活動 手腳。5—6個月後的嬰兒 可以自己玩玩具和實物了,一般 多挑些色彩鮮豔的玩具讓嬰兒 玩耍,品種要經常調換,以提 高他的興趣。此外,還應適當地讓嬰兒 在床上練習翻、滾、 爬、蹬、踢等。動作的發展增加了孩子對外界接觸和觀察的 範圍,可提高他們對外界認識的能力。
第四,讓嬰兒 多接觸大自然。1歲以內的嬰兒 應經常 到大自然中,如抱他們去公園或田野,看看緑色的世界,看 看五彩繽紛的田園風光,接受自然美的熏陶;可帶他們去動 物園看各種動物,或看傢禽、小鳥等,提高嬰兒 觀察的興趣, 發展其好奇心;經常可抱嬰兒 去看看商店中陳列的各種商 品、畫片、模特兒等,在觀察的同時,對孩子進行親切的解 說。這樣,不僅有助於發展孩子的視覺、感覺和聽覺,豐富 嬰兒 感性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為孩子良好的心理發展打下 基礎。另外,經常在大自然中出現能呼吸到新鮮空氣,接受 陽光的沐浴和活動四肢,使嬰兒 的身體健康成長。
最後,讓嬰兒 多與成人交往。為了發展嬰兒 的語言和 表達能力,大人應該多跟嬰兒 接觸,經常與孩子“說話”、“提問”,引逗他們發聲和發笑;訓練他們叫“爸、媽”等單音詞,教他們做些簡單的動作;給他們講解畫片的內容等。成人, 經常與嬰兒 交往,不僅使他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 發展,同時能使他獲得一種身心發展的重要環境。不僅孩子 子身心感到舒適、愉快和滿足,而且嬰兒 的智力能也得到發展。
玩具所産生的教育效果
對於嬰幼兒來說,生活就是遊戲,嬰幼兒在遊戲中不斷成長,而玩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它能鍛煉肌肉,促進動作的發展,啓迪孩子的心智;孩子在遊戲中,不斷體驗到成功與失敗,自由與規則,過程與結果,在滿足玩的樂趣的同時,豐富了自己人格的內涵。但玩具有多種類型和功能,玩具的類型不同,對孩子的影響和作用也不同,對一個沒有上學的孩子,玩具就是他們的教課書。孩子通過玩具去認識世界。因此,為了讓孩子能在遊戲中健康成長,傢長要合理地選擇玩具,最好的玩具往往是最簡單、最普通、最便宜的,如七巧板、積木、皮球、布娃、長毛熊、白紙、蠟筆等。依照玩具能産生的教育效果,可分類為:
(1)教育性玩具或益智類玩具。這是多數傢長願意選購的玩具,如套迭用的套碗、套塔、套環,可以由小到大,幫助學習到序的概念。拼圖玩具,拼插玩具,鑲嵌玩具,可以培養圖像思維和進一步的創造構思部分與整體概念。配對遊戲、接竜玩具等既能練手,又能練習動腦。
(2)動作類玩具。這是幾代人都離不開的玩具,如拖拉車、小木椅、自行車、不倒翁,它能鍛煉嬰幼兒的肌肉,增強感覺運動協調能力。
(3)語言類玩具。成套的立體圖像、兒歌、木偶童謠、畫書,可以培養寶寶視、聽、說、寫等能力。
(4)建築玩具。如積木,能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和想象力,既可以建房子,也可以擺成一串長長的火車,還可以搭成動物醫院。總之玩具可以讓孩子隨心所欲地使遊戲變化,充分發揮想象力。
(5)模仿遊戲類玩具。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幾乎每個學齡前兒童都喜歡模仿日常生活所接觸的不同人物,模仿不同的角色做遊戲。因此,鍋碗瓢匙;城市、街道、汽車、房子;娃娃與醫院,玩具商店等,通過模仿,鞏固和擴大見聞,瞭解家庭生活、社會的規則。
(6)科學類玩具。多適用於兒童。
音樂在早期教育中意義非凡
音樂本身即是一項才能的教育,它並不屬於專業者,而是一種人人觸手可及的學習與涵養。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音樂在因材施教中的作用”的課題研究組人員對0—6歲兒童因材施教的問題進行了研究,並得出了初期的成果——
音樂可以提升孩子的註意力
嬰幼兒的註意力不僅短暫,而且很容易轉移,一般來說10分鐘左右就會産生疲勞。然而極具親和力的音樂能使孩子的註意力得到持續增長。
“音樂在因材施教中的作用”的課題組在實驗階段,讓一組5歲左右的孩子每天聽一首經典兒童古典音樂,如《小狗圓舞麯》、《電閃雷鳴波爾卡》、《時鐘店》等,一個月後,再經實驗測試表明,這些孩子的註意力廣度比未經訓練的孩子提高了4倍。
音樂可以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
音樂本身是一種語言,讓孩子把聽到的講出來是最好的語言能力訓練。
匈牙利音樂教育學家柯達依倡導過這樣一種教學法:先是讓孩子聆聽莫紮特、貝多芬或巴赫的古典名麯,孩子們可坐可臥,閉上眼睛,保持一種輕鬆狀態,老師跟着節奏、隨着音調的變化在一旁給他們講解,直到樂麯終了。然後,讓孩子們自己跟着音樂講解一遍。如此下來,孩子在音樂方面的提升暫不用說,意外的是,經過一個月的訓練,語言能力比同等水平的孩子提高了許多
音樂可以提升孩子的記憶力
沒有誰天生記憶就好,都是經過後天的訓練才能逐漸加速和延長記憶的持續時間,這就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音樂正是培養孩子記憶力的最佳教材。
日本著名音樂教育傢鈴木鎮一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請一些剛生過孩子的母親給嬰兒 聽古典音樂中的精品,循環反復,不斷放給嬰兒 聽,不斷給他們講解。直到嬰兒 5個月的時候,又進一步實驗,把一些他們從沒聽過的麯子夾在已經聽熟的麯子中放給他們聽,當聽到那些從沒聽過的樂麯時,嬰兒 臉上帶着驚訝和不安的神情,而聽到那些熟悉的麯子時,他們則露出會心的微笑。這個結果說明5個月大的嬰兒 已經能夠記住樂麯了。
音樂可以提升孩子的想像力
音樂是培養一個人直覺思維和想像力的有效手段。
一個年僅8歲的小姑娘立志當一名文學家,她在語言學習和寫作上下了很多工夫,但成績偏偏不能令人滿意。後來經過著名音樂傢的指點,開始練習鋼琴。奇跡發生了!她的作文開始了突飛猛進,她說:“音樂讓我有了靈感,我有寫不完的想法。我再也不相信自己沒有寫作天賦了。”其實,小姑娘的變化是很自然的,因為她在接受音樂訓練的過程中,大腦得到了強烈而有效的刺激,從而培養了想像力和藝術的直覺。
溫情提示:以下錯誤你別犯
父母教孩子欣賞音樂時,常會犯以下錯誤:
選擇的音樂不當
父母隨意拿出音樂帶就放給孩子聽,不管他愛聽不愛聽、能不能理解。
不註意孩子的情緒
父母在放音樂給孩子聽時,不註意他的情緒。 如孩子正在興奮地玩耍時,讓他聽搖籃麯。
教孩子欣賞音樂的方法不恰當
衹用語言將音樂的內容描述給孩子聽,忽視讓他自己用動作表達對音樂的感受。
缺乏經常性
父母有空閑、情緒好時就教孩子欣賞音樂,忙或者情緒不好時就中斷。 1、早期教育不等同於教育訓練
早教不是單純的找老師給孩子上課額外強加給孩子訓練,傢長要做到“以情為先”、“以養為主、教養結合”,每天至少花一小時與孩子語言交流,與他們在生活和遊戲中良好互動等。
專傢指出,嬰兒 從出生那刻起,就是有能力的學習者,傢長要關註並培養其身體、情感、認知、社會活動能力等。
2、早教需順應孩子發展規律
進行早教需要瞭解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順應孩子的發展規律進行相關的教育,需要循序漸進,千萬不能操之過急,過早的早期教育開發衹能提高傢長對孩子的期望值,無端給孩子今後的發展增添壓力。因此建議傢長謹慎選擇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模式。
3、早教應以安全第一
進行早期教育過程中,傢長或教員應以安全為第一。不可為了達到某個課程目的而不考慮安全隱患。
幼兒早期閱讀如何教?
教二三歲的寶寶進行早期閱讀,不能期望他和成人一樣達到一定的閱讀目的。成人閱讀是為了學習或消遣;而教寶寶閱讀,衹要能培養起他的閱讀興趣,目的就達到了。孩子有了閱讀興趣,就會産生出更多“深入”學習的動力。
雖然我的兒子纔三歲多,但他已經非常愛認字讀書,識字之多,朗讀之流利,常常引來一片贊嘆聲。
第一步:與識字大卡結緣
在兒子差二個月二歲時,我給他買了一套60多個字的識字大卡。這是一套單張的、紙料很厚的卡片。卡片的正面是一幅大彩圖,右上角或左下角的田字格裏寫了一個與圖有關的字,背面是這個字的毛筆正楷寫法。
一開始,兒子顯然把這些卡片當成了玩具。他饒有興趣地認識卡片上的動物或物品。一個月後,有一天我無意中雙手拿起一張卡片把背面的毛筆字面嚮兒子,然後搖來搖去嘴裏說:“嘀答答,嘀答答,這個念什麽?”兒子對這個遊戲很感興趣,他大笑起來,當然,他不認識。
我把卡片翻過來讓他看到圖畫,並指了指圖畫旁的小字,念了兩遍,再翻過來讓他看毛筆大字,再念兩遍,然後我又問“嘀答答,這個念什麽?”兒子就能正確地念出來,我很誇張地表揚了他,還親了一下他的額頭,然後大聲說:“哎呀,你真聰明!”
之後,我又找了另外三個筆劃比較簡單的字,用同樣的方法教會了他。
到下一次玩這個遊戲時,我先找出了第一次念過的四個字,問他:“嘀答答,這個念什麽?”兒子居然記得了其中的三個。我又把另外幾個比較簡單的字混入其中,繼續跟兒子玩這個遊戲。兒子漸漸地有了成就感,因為他居然能讀出一些“奇怪”的字,當然,作為鼓勵,表揚是不可少的。
第二步:美妙的睡前遊戲
後來我們就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睡覺前玩一會“讀字”遊戲。差不多一個月後,他已經認識了六十多個字了。就算我把字寫到其他的紙上,他也能認出。
識字的過程中也免不了出現笑話。在認識了“胖”字後,每次玩遊戲時,兒子都要先把“胖”字找出來扔到床下,嘴裏嘟囔着“不要胖”。我很莫明,為什麽他不喜歡這個字,可能因為這張卡片上畫的是一個露着肚皮的又醜又胖的男人吧!
經過一段時間的“遊戲”,如今,諸如兒歌三百首之類的兒童讀物,他也能很流利地朗讀了,表明他已經完成了基本的閱讀。
方法得當,掌握原則是成功的關鍵
從教兒子早期閱讀的一年多來的經驗看來,早期學習閱讀,衹要方法得當,擴大孩子的生活空間,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並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我覺得以下幾個原則也十分重要。
一、興趣原則
我們不可能期望二三歲的寶寶用意志和努力來學習,但衹要引起孩子興趣,他們也可以長時間地專註於一項活動。衹要父母發現了孩子的興趣就能創造很多教孩子學習識字和閱讀的情境。
我兒子從小就喜歡看天氣預報。一到天氣預報時就全神貫註跟着電視裏的播音員念詞。我突然想到何不趁這個機會讓他也認識一下各個城市的名稱呢,於是在預報員說“北京”時,我就指着熒屏上“北京”兩個字念一遍,於是他知道了他每天讀的城市與熒屏上出現的漢字的關係。
我兒子還是個車迷,帶他逛街,看到馬路上來往的車輛就手舞足蹈,嘴裏念叨着:“三輪車、摩托車、小汽車、大卡車、拖拉機……”從認識數字時起,他的一大愛好就是讀車前車後的牌照,這種興趣幫助他早早就能流利地讀阿拉伯數字。
我們也很重視他的這一愛好,我先生買的一本“小小車迷”成了兒子長久喜愛的讀物。他不但認識上面的各種車輛,而且連車名都認識,即使手寫在紙上他也能流利地讀出來,像“重型運輸車”、“攪拌車”、“工程維修車”、“英國摩根概念車”、“日本豐田考斯特中型客車”等等。走在街上,兒子常常連噴在車體上的字也會念一遍。
但是,對於故事書,那就得看他那天是否有興趣了。我給兒子買了些諸如《漁夫和他的妻子》、《寶寶睡前故事》之類的書,他幾乎從來不看,但我先生給他買的一些圖畫簡單,字又不多的書如《小熊胖嘟嘟》、《狼來了》等,他都非常喜歡看。有時居然能自己趴在沙發看上40分鐘。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他就求助:“爸爸念念”或“媽媽念念”。
二、生活化原則
不要聽到“閱讀”就想到書,其實,生活中,現成的“教材”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而且孩子對他們非常感興趣。讓孩子閱讀各種生活用品上的文字不但能培養他的閱讀能力,而且能幫助他拓展生活空間。
“你吃的是什麽啊?”和兒子一起讀一讀包裝盒上的字,等他會讀了我纔讓他吃,通過這種鍛煉,兒子很早就會讀“旺旺雪餅”、“南瓜餅”“阿爾卑斯棒棒糖”、“大白兔奶糖”、“福滿多方便麵”了。
在時間充裕的時候,我會帶兒子到超市去,讓他坐在手推車上,從貨架上隨手取下商品讓他讀一讀。現在,兒子在超市已經很“老練”,他指着商標大聲念:“洗發露”、“花露水”、“鈣片”……
傢裏買了洗衣機後,包裝箱放在客廳裏讓兒子玩了很多天。先是讀上面的字,然後把大盒子當房子玩。
三、教育性原則
二三歲的寶寶正是觀察、模仿能力最強的時候,但他們對行為的辨別能力還不是很強,因此教他們識字閱讀也要註意教育性原則。
我帶兒子在街上散步時,每次看到垃圾箱或垃圾車兒子都很感興趣:“這是什麽?”其實他每次都是明知故問。我則每次都和他在垃圾箱邊站一會,指着上面的字讓他讀一遍,然後問他:“垃圾箱是幹什麽用的?”兒子吃了餅幹、雪糕或喝了飲料後,我都會提醒他把包裝盒拿着一直走到垃圾箱附近纔扔進去。扔之前,我會讓他把盒上的商品名稱再念一遍,然後說:“咱們把空的‘匯源果汁’的殼子扔進去吧。”
如果兒子偶爾隨手將不用的東西扔在路上,我會撿起來拿着,走到垃圾箱旁時再交給兒子投進去。現在,他基本上養成了不亂扔廢物的好習慣。
兒子喝牛奶等保質期短的飲料時,我會問他:“過期了嗎?”然後找出寫有保質期的一行字,讓他讀一遍,之後我會告訴他已經生産幾天了。現在,每次帶兒子到超市買食品的時候,兒子都會問我“過期了嗎?”這樣的好處是,現在我買的東西都不會過期!通過這種鍛煉,我相信“保質期”的概念已經在兒子幼小的腦子裏紮了根。
草坪、花園邊的告示牌,是既方便又有教育意義的閱讀材料。每次帶他路過草坪前的告示牌前,我們都停下了腳步,現在他已經認識和明白“保護”這兩個字及其它們的意思了,然後我教他讀下一行“僅是多走一步”。等他學會以後,我就給他解釋是什麽意思。在我撰寫本文的時候,兒子在我身旁玩積木。我用鋼筆把這幾個字寫出來讓他讀。結果他馬上很流利地讀出來了。
孩子的格調要從小培養,從小事開始培養。 怎樣給新生嬰兒洗澡 How to bathe a newborn baby 剛出生的嬰兒 就可以洗澡了,但是給嬰兒 洗澡一定要註意一點的技巧。在洗澡之前,應該要先將幹淨的衣服與尿布準備好,室溫控製在24℃~26℃,水溫應接近新生兒的體溫或37.5℃左右。從醫學角度講,應每天給新生兒洗澡,但有時由於條件有限,洗澡時室內溫度難以保證,特別是在寒冷的鼕天。所以,可根據氣候來選擇兩次洗澡間隔的時間。 在給新生兒洗澡的時候,一般先洗頭和臉,接着洗前身、後背、手和腳。洗頭面時,用左手掌心托頭,用拇指和中指分別將兩側耳廓折嚮上方堵住外耳道口,以防洗澡水流入耳內、引起耳內感染。然後用柔軟的浴巾輕輕擦洗新生兒的面部、眼角及耳廓內。頭面洗好後,若新生兒臍帶未脫落,仍將新生兒托於手中,用柔軟的浴巾擦洗身體,但不要讓臍帶沾水,以防感染。如臍帶已脫落,可將新生兒放在浴盆中,下面應墊一塊柔軟的浴巾或海綿,用手掌支起頸部,手指托住頭後部,讓頭高出水面,然後再由上而下輕輕擦洗身體前面的每個部位。如皮膚皺褶處有胎脂,應細心地輕擦,若不易去除,可塗以植物油後再輕輕擦去。前面洗好後,用手掌托住胸部,手指分開托在雙側腋下,清洗背部及肛門周圍。最後清洗四肢,包括腹股溝及膕窩。身體所有部位都洗好後,立即將新生兒包在幹淨的幹浴巾中,輕輕地拍拍,把新生兒身上的水吸幹,然後再把眼角、鼻、耳廓等處擦幹。適量地撲些香粉後給新生兒穿上早已準備好的衣服,墊上尿布。
夏天的時候,因為周圍環境溫度較高,新生兒一天可以洗兩次澡。春、秋或寒冷的鼕天,由於環境溫度較低,如家庭有條件使室溫保持在24℃ 26℃,亦可每天洗一次澡,如不能保證室溫,則可每周洗1~2次澡。傢裏條件不夠的,可以用溫水給孩子擦澡,經常擦洗新生兒的頸部、腋下、腹股溝等皮膚皺褶處。洗澡或擦洗完以後,要在新生兒的頸部、腋下、腹股溝等皮膚皺褶處擦少許香粉,但是要註意不要過多。月嫂或者保姆要經常檢查孩子的這些褶皺處,以防褶爛、破潰。
新生兒的抵抗力較弱,如果身體狀況不好,最好不要給孩子洗澡。當孩子有發熱、咳嗽、流涕、腹瀉的癥狀時,不適宜洗澡。如果孩子患上肺炎、缺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嚴重疾病時,更應避免洗澡,以防洗澡過程中發生缺氧等而導致生命危險。另外,如果孩子的皮膚受到損傷,也不宜於洗澡,比如皮膚燙傷、水泡破潰、皮膚膿皰瘡及全身濕疹等情況的發生。
總之,給嬰兒 洗澡需要把握技巧,保持嬰兒 身體幹淨、註意嬰兒 的身體狀況。 嬰兒 為何喜歡趴着睡覺? Why tummy to sleep like a baby? 寶寶趴睡是什麽原因?傢長應該怎麽辦?
寶寶因為在媽媽肚子裏生活十個月的原因,很多寶寶天生喜歡趴着睡。所以寶寶喜歡趴着睡不是身體有什麽疾病,衹不過是他覺得這樣睡比較舒服,所以就這樣睡了,最好讓寶寶采用側臥的睡姿。
優點是:
把身體最脆弱的部分保護起來,睡沉時更有安全感,容易睡得熟,從而減少哭鬧,有利於神經係統的發育。
有益於胃的蠕動及消化,趴着睡時,胃容物不易流到食道及口中,而引起嘔吐;反而蠕動到小腸中,有利於消化吸收。
俯臥可使寶寶受擡頭挺胸的帶動,從而鍛煉了頸部、胸部、背部及四肢等大肌肉群,有利於翻身和爬行的訓練。 嬰兒 嬰兒 出《五十二病方》。 ①指初生幼兒。《古今醫鑒》:“初生者曰嬰兒 ,三歲者曰小兒,十歲者曰童子。”即新生兒。現代一般將出生後1月至1周歲的小兒稱為嬰兒 ,也稱乳兒。 ②氣功、煉丹術語。原為煉丹術語,指鉛。後為氣功內丹術藉用,其說不一。一說為肝。《重陽真人授丹陽二十四訣》:“嬰兒 是肝。”一說為內丹異名。《悟真篇》:“戊己自居生數五,三傢相見結嬰兒 。”一說為藥物異名。《還真集》捲上:“藥物異名……嬰兒 。”一說指元神。《脈望》捲一:“老子云:能如嬰兒 乎?……兒者,元神也。”一說為周天功中運行之真氣。《太極祭煉內法》:“嬰兒 漸登十二層樓,上金闕玉房之中,乃頂門泥丸宮……” 嬰兒
infant
生後至1周歲的小兒。
: infant n.: baba, an infant, a baby, babe, child during the first few years of life, very young child or animal, find one's legs, feel one's legs, give (a child) the breast, tiddler, nursling, nurseling, nestling, neonate, chrisom, child, cheeper, babyhood, baby adj.: of infants or infancy, infantile vt.: overlie, expose, dandle vi.: teethe n. bébé, nonbeau-né n. bébé, nouveau-né 幼小的動物 , 胎兒 幼兒 外星人 科學 科幻 寶寶 馬牙 新生兒 母嬰 健康 營養 奶粉 教育 智能 性文化 疾病 敗血癥 百科大全 醫學 幼兒 百科辭典 育嬰 育兒 兒童 生長發育 人生階段 學齡期 中藥 醫藥 藥品 脾 習俗 滿族 中醫詞典 佛教百科 更多結果...
嬰兒秤 嬰兒鞋 嬰兒期 嬰兒車 嬰兒的 嬰兒稱 嬰兒等 嬰兒型 指嬰兒 嬰兒夾 嬰兒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