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 : 沧州 [显示全部] > 妈祖庙
目录
No. 1
  妈祖庙投诉电话沧州市旅游投诉电话:0317-2080122
  河北省旅游投诉电话:0311-85814239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妈祖庙位于黄骅市南排河镇后唐村,相传妈祖在后唐一带与渔人共居,引导渔民出海捕鱼,遇有风浪指引航向,并为当地渔人消灾治病,当地渔民尊称为师傅。师傅仙去后,为纪念其人,也为求得福佑,建有师傅坟。至95年,为恢复传统文化遗产,由后唐村发起集资60万元在师傅坟处建妈祖庙一座,供奉妈祖等六位师傅,其后,每月农历初一,十五,周围渔民都上香膜拜以求福佑,并顺便交流物资,遂形成较大规模的庙会
No. 2
  妈祖庙投诉电话三亚旅游投诉电话:0898-88392211
  海南省旅游投诉电话:0898-6535845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清光绪年,海南有位游方道人吴华存遍游海南诸岛,寻访炼丹修身之处,最终看中了蜈支洲岛的风水,欲在此结庐面居,炼丹修身。此事被当时的崖州知府钏元棣获悉,随即他也来到蜈支洲到达,看到如此秀丽的小岛和绝佳的风水后,他人为这块宝地不应为个人所用,理应造福于民。于是他制止吴道人的行为,有州府集资在岛上修建了一处庵堂,取名“海上涵三观”,供奉的是中国方块汉字的创造者仓颉,这在国内是非常少见的,建庵时间是公元1893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清政府倒台后,庵堂无人管理,渔民不知所供何神,便推倒塑像,改奉自己的航海保护神妈祖。
湄洲妈祖庙 Meizhou Matsu
湄洲妈祖庙
  湄洲岛位于福建省莆田的东南方40多公里处,从文甲码头乘轮渡20分钟便可到达,岛上有闻名海内外的妈祖祖庙,她就坐落在岛北端的牛头尾山麓。 湄洲岛因形似娥眉而得名,面积14多平方公里。这里四季如春,绿树成荫,天蓝水净,空气清新。岛上景色秀丽,有号称“天下第一滩”的黄金沙滩九头尾,有“天然盆景”之绝的日纹坑,有鬼斧神工之妙的鹅尾山,还有如诉如歌的千古绝唱湄屿潮音……
  1992年10月,湄洲岛被辟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湄洲岛还与妈祖的名字连在一起。 2006年05月25日,妈祖庙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妈祖本姓林,名默,人们称之为默娘。她在人间只活了二十八个春秋,可她的名字,却被人们传诵了一千多年。传说她自出生至满月,不啼不哭,默默无闻。她从小习水性,识潮音,还会看星象;长大后“窥井得符”,能“化木附舟”,一次又一次救助海难。她曾经高举火把,把自家的屋舍,燃成熊熊火焰,给迷失的商船导航;她矢志不嫁,把救难扶困,当作终极的目标。公元九八七年九月初九,她在湄洲湾口救助遇难的船只时不幸捐躯,年仅28岁。她死后,仍魂系海天,每每风高浪急,樯桅摧折之际,她便会化成红衣女子,伫立云头,指引商旅舟楫,逢凶化吉。千百年来,人们为了缅怀这位勇敢善良的女性,到处立庙祭祀她。自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直至清代,共有14个皇帝先后对她敕封了36次,使她成了万众敬仰的“天上圣母”、“海上女神”。
  湄洲妈祖庙是全世界二千多座妈祖庙(宫)的祖庙。经过千百年的分灵传播,随着信众走出国门,妈祖也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一尊跨越国界的国际性神祗。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妈祖庙(宫)2500多座。根据1987年台湾报刊统计的数字,台湾省的妈祖庙(宫)有800多座;香港、澳门地区有57座;国外有135座,分布在日本、韩国、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印度、菲律宾、美国、法国、丹麦、巴西、阿根廷等17个国家。全世界妈祖信众约有2亿人,单台湾省就有百分之七十的人信奉妈祖。
   湄洲妈祖庙建于宋初,开始仅“落落数椽”,名叫“神女祠”,经过多次修建、扩建才形成规模的。其中郑和、施琅等历史名人就力主扩建过,形成建筑规模,日臻雄伟,最后形成了以正殿、偏殿等五组建筑群,16座殿堂楼阁,99间斋舍客房;画梁雕栋,金碧辉煌,恰似“海上龙宫”。后来庙宇几经损坏,日渐破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68年),妈祖庙受到了严重的毁坏,几乎“夷为平地”。
  八十年代来,妈祖庙才陆陆续续开始重建,尤其是近十年来,台湾妈祖信徒到湄洲岛祖庙进香日渐增多,目睹妈祖庙的现状,海峡两岸妈祖信徒同心协力,自愿捐物捐资,进行大规模的修复兴建。如今,湄洲妈祖庙不但重显光彩,而且建筑规模远远超过了历史任何时候,更加富丽堂皇。目前祖庙建筑群是以前殿为中轴线进行总体规划布局,依山势而建,形成了纵深三百米,高差四十余米的主庙道,从庄严的山门,高大的仪门到正殿,由323级台阶连缀两旁的各组建筑,气势不凡。在祖庙山顶,还建有14米高的巨型妈祖石雕塑像,面向大海,栩栩如生。伫立山顶,极目远眺,山海茫茫,水天一色;回望山下整个庙群尽收眼底,构成了一幅瑰丽壮美的山水画。
  在妈祖庙附近,有“升天古迹”、“观澜”石、“妈祖镜”、“潮音洞”等景观,庙里还有重修碑记、御赐金玺、御赐匾额等文物。
  “升天古迹”摩崖题刻在妈祖庙寝殿后的一块巨大石壁之上,旁有一行小字:住持僧照乘和尚叩立世原洋。石壁上隐约可见千年前仅“落落数椽”的“神女祠”、“人”字形造型。伫立此处,举头西望,对岸贤良港隐约可见。相传,默娘就是在此附近的“石鼓”上坐化升天的。
  据《世界妈祖庙大全》提供的最新数字,目前,全世界已有妈祖庙近5000座,信奉者近2亿人。
  在这些妈祖庙中,有很多是很有特色的,这里介绍的仅是其中的几个。
平海天后宫 Ping Haitian Temple
  平海天后宫平海天后宫(国家级文保)创建于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是全世界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宫殿式原构妈祖行宫,是世界第一座妈祖分灵庙。
  平海天后宫用108根大杉木柱、支、顶、承、拉、纯土木结构的古建筑,俗称“百柱宫”。“工字型”布局,“霸王拳”构造,更体现出她的独特和原构造型,经中国高级古建专家鉴定,为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宫内完整地保留着宋、元、明、清时期的相关材料。清康熙二十一年福建水师提督、总督姚启圣率三万水师、223只战船、集结平海卫、平海澳训师待机进剿台湾。因干旱缺水,水师将士士气低落,军心不振。之后,施琅将军诚心祈求妈祖显灵庇佑,掘枯井“涌泉济师”。“澎湖之战”,妈祖显灵调遣“千里眼”、“顺风耳”两将军率天兵天将参战。危难时,妈祖显灵,“涨水助战”化验为夷,旗开得胜,留下美丽动人的故事。
  收复台湾前,施琅将军把平海天后宫妈祖神像恭请在旗舰上,庇佑护航。登岛后把妈祖神像供奉在台南大天后宫,成为开台的首尊妈祖金身。
  康熙二十二年,施琅回朝奏请清政府,重修平海天后宫,重塑妈祖金身,撰写传颂妈祖显灵赐水的《师泉井记》(石碑保存完好),并亲笔写下大楷书“师泉”石碑立于井边(保存完好),这一古老石刻,是清政府收复台湾,统一祖国的历史见证。
安平开台天后宫 Anping Founding Tin Hau Temple
  安平开台天后宫安平开台天后宫正门,位于台湾省台南市安平区国胜路32号,专门供奉护佑郑成功的“护军妈祖”。它创建于1668年,并于1962年重建。1990年宫内曾发生大火,但三尊妈祖像却安然无恙,以后再次重建,于1994年完工。
  安平「开台天后宫」现有的建筑主体具有现代建筑的架构,正殿装修华丽,雕梁画栋。正中央供奉大妈、二妈及三妈三座软身雕像,每尊高约四尺,如同真人一般。
  在宫外的墙上,用石材刻上了许多有关郑成功的故事。
  安平开台天后宫,位于台南市安平港,为台湾岛上历史较为悠久的妈祖庙之一。建于清康熙七年 (1668年),为迎取福建湄洲岛妈祖神像而建,建时称安平妈祖庙。1683年妈祖被敕封为天后,安平妈祖庙遂被改为开台天后宫。现台湾有许多妈祖庙内的妈祖神像均是从此庙中分灵出去的。
连江妈祖庙 Lianjiang Matsu
  妈祖庙,又称天妃庙、天后宫。连江妈祖庙,始建于元延佑四年(1314年),旧址在县城龙津坊,康熙38年(1699年)移建崇云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又募建于资寿铺之资寿院左。乾隆五十二年、五十六年屡有重修。1989年夏重修。随后重建前座戏台,重塑神像金身,庙宇金碧辉煌,立于敖江滨。
  特别值得一提是1989年重修时,在东廊发现砌于照墙中的四块碑勒,均为清乾隆二十六年至五十九年间(176l一”94年)三次重修妈祖庙时立。碑高2.5米至2.7米,宽 0.8米至0.9米,碑额篆体,碑文楷体,历经200多年风风雨雨,依然气势雄浑,笔力苍劲。其内容记载清代连江绿营戌台官兵,及来往于马祖列岛海域从事盐运贸易的商人,踊跃为妈祖庙捐献香烛费简况,是海峡两岸共同信仰妈祖的历史佐证,弥足珍贵。近年来,回连江探亲、旅游、洽谈贸易的台胞无不到妈祖庙朝圣进香,捐资赠匾。妈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充分展示了两岸中国人勤劳勇敢,扶弱济贫,救苦救难的美德。
泉州天后宫 Tin Hau Temple in Quanzhou
  泉州天后宫,是中国首个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妈祖庙,始建于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它位于泉州市区天后路,占地面积约13亩,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庙内除了保存较完整的大殿、后殿等古建筑外,近年来又陆续修复了山门、戏台、钟鼓楼、东西长廊、梳妆楼等多处建筑,是现存妈祖庙中规模较大、年代较久远的一座,建置于宫内的闽台关系史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
  泉州天后宫对妈祖信仰在海外的发展与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历史上,妈祖信仰由于泉州民众的不断向外移民和贸易活动而远播祖国大陆及台、港、澳各地,因此,泉州天后宫至今在广大海外仍享有较高的声誉,许多海外同胞都称其为“温陵圣庙”,每年大约有3000多个海外团队前来参观朝圣。
天津天后宫 Tin Hau Temple in Tianjin
  天津天后宫天津天后宫,俗称“娘娘宫”,始建于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后来又经过数十次重建和重修,是世界三大天后宫(福建湄州祖庙、天津天后宫、台湾北港朝天宫)之一。它位于天津旧城东门外海河三岔河口西岸、古文化街正中,坐西朝东,占地5352平方米,建筑面积1734平方米,从东至西由戏楼、幡杆、山门、牌坊、前殿、正殿、凤尾殿、藏经阁、启圣祠以及钟鼓楼、张仙阁和4座配殿组成,是天津市现存最早的一处古建筑群体,也是天津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摇篮,因此曾有“先有娘娘宫,后有天津卫”的说法。
  天津天后宫曾于1954年、1982年先后两次被天津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又以其天津民俗文化发祥地之地位成为天津民俗博物馆的所在地,除保留天后宫复原陈列外,还陆续开辟了以展示天津民俗民风为基础内容的陈列展览,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漕运、婚育、商业、民间生活、民间艺术及民间信仰等习俗内容,并兴建了长69米的天后碑廊,描绘出一幅幅极具个性的、地域文化的历史风俗画卷,成为中外人士观光游览的胜地。
芷江天后宫 Zhijiang Tin Hau Temple
  芷江天后宫:是中国内陆地区最大的妈祖庙,位于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境内,建于清朝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属于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妈祖庙融古代建筑、浮雕艺术于一身,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文物保护价值,其前坊后宫的石坊上刻有50幅浮雕,栩栩如生,雕刻技艺精湛,有“江南第一坊”之称。
  由于130余年未曾大修,历史风雨的剥蚀和人为的因素,使木质结构的天后宫木柱、横坊、板墙等损毁严重,因此,从1999年起,芷江侗族自治县开始对其进行整体维修,经过3年努力,并花费数百万元资金后,2002年,该天后宫已重新对外开放。
澎湖天后宫 Tin Hau Temple in Penghu
  澎湖天后宫,全台湾最古老的澎湖开台天后宫,相传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庙内雕梁画栋,刻工精细,古香古色,美不胜收。每年农历3月23日妈祖神诞日,澎湖天后宫都要举办大规模的妈祖海上绕境活动,借以祈求风调雨顺,阖家平安。
  位于澎湖马公市区的天后宫是全台湾历史最悠久的妈祖庙,相传远在明朝万历年间兴建,迄今超过400年历史,尤其清康熙年间施琅上奏加封妈祖为天后。全台湾约有妈祖庙超过500座,台南县最多64座,由于供奉来自大陆湄州、泉州各地不同分灵,塑像面容着色有红面、乌面妈祖之别,惟独澎湖天后宫是钦封“天上圣母”,所以是独一无二的金面妈祖。
  澎湖天后宫后殿藏有台湾最早的一块碑刻,上刻“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等”几个大字。据说十七世纪初叶,荷兰人利用其经济军事实力,占爪哇,设东印度公司,企图与我国贸易。但当时明朝实行海禁,非朝贡国不得通商。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荷兰提督韦麻郎用大泥(今泰国境内)华侨潘秀之策,致书明朝疆吏,望允荷通商,因无回音,旋率舰于7月12日登陆澎湖,以便打探。闽中大吏闻此情,急派都司沈有容往见韦麻郎于妈祖宫(即天后宫),铿锵陈辞,晓以利害。韦麻郎知通商无望,求战亦无胜算,乃于10月25日灰溜溜离澎而去,书写了中国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光辉一页。
庙岛显应宫 Temple Island Xianying Palace
  庙岛显应宫:中国北方建造最早、影响最大的妈祖庙,建于北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经元、明、清几朝皇帝册封,一度被称为“天下第一娘娘庙”而名扬于世,庙岛也因此在长山列岛中独领风骚,成为南北岛屿之间文化交流的中心,历时800多年之久,故长山列岛现亦称庙岛群岛。
  显应宫在“文革”中曾遭到破坏,1983年在中央有关领导的重视下得以修复。它坐落在山东长山列岛中庙岛的北部,南北傍山,东西临海,四周有诸岛环卫,整组建筑群包括前、中、后殿和戏楼等,南北长166米,东西宽66米,总面积万余平方米。大殿东侧还建有中国第一个县级航海综合博物馆,开设有中国造船史、海运史、航海技术史、海上兵事史和郑和纪念馆等。
   2003年8月,显应宫举行了福建湄洲妈祖和台湾北港朝天宫妈祖移驾安奉仪式,同时,还将庙中所存的清咸丰皇帝御笔亲书的“神功济世”匾重新修复,为南北民俗文化的进一步融合和妈祖文化的进一步发扬光大增添了新的内涵。
北海涠洲岛天后庙 Tin Hau Temple in the North Sea Weizhou
  北海涠洲岛天后庙 是涠洲岛渔民为驱邪求平安而建的一座古庙,也称三婆庙,原庙建于1732年(乾隆三年),后被山体塌方压倒,现有的三婆庙为近年新建。常有居民来此求签拜佛,四时香火不断。
湛江赤坎文章湾村天后宫 Chikan Zhanjiang article Wan Tin Hau Temple
  妈祖庙,又称“天后宫”。位于广东湛江市赤坎区前进路。原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963年拆除,1999年由赤坎(区)文章湾村民集资重建。新修的妈祖庙仍继承中国庙宇建筑的传统风格,雕梁画栋,造工精致。尤其是大门两根蟠龙廊柱,采用全石通雕的工艺,颇有气势;屋脊和飞檐上装饰着各种石雕鸟兽,富有民族特色。妈祖是福建一带渔民奉祀的神灵,据说原名叫“林默”,女性,宋朝人,居湄洲屿,曾于风暴中只身出海救父兄,后被人尊为海上神灵,清朝时被帝王封为“天后”,因而“妈祖庙”也称“天后宫”。由于海峡两岸都信奉“妈祖”,每当祭祀妈祖大典,两岸同胞信众都一起参加,因此被称为“海峡和平女神”;许多海外华人也信奉妈祖,不少华人聚居之地都建有妈祖庙,外国人称妈祖为“中国的海上女神”。宋元之际,福建莆田官民随宋帝南逃,至赤坎文章湾海边处定居,原籍福建的“妈祖”香火也随之而来,并供奉至今。今庙前有一楹联为证:“湄祖分灵迁赤土,文母香火继莆田”。
澳门天后宫 Tin Hau Temple Macau
  澳门天后宫,2003年10月4日刚刚落成,历时2年半,耗资2亿澳门元。它坐落在澳门路环岛的叠石塘山上,占地近7000平方米,是澳门迄今规模最大的庙宇。整个建筑按照闽南古建筑风格设计建造,并参照福建、台湾等地妈祖庙的传统规制布局,宫前有长达60余米的阶梯,厚实华丽的牌坊式山门、汉白玉围起的祭坛和由回廊连为一体的大殿、梳妆楼、钟楼和鼓楼等。主殿坐西朝东,气势恢弘,楼台宇顶雕龙飞檐,金色琉璃熠熠生辉。宫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高达3米的妈祖塑像凤冠霞帔,慈眉善目,仪态端庄。
  作为世界上惟一以妈祖命名的城市,澳门早在1488年就在内港建起了第一个妈祖庙——妈祖阁妈祖阁(又称妈阁庙),并从此香火旺盛,经年不断。上个世纪末,澳门已经在叠石塘山上建造了一座高19.99米、重500多吨的妈祖汉白玉塑像。据说,这是目前全世界最高的妈祖娘娘塑像。
新加坡天福宫 Thian Hock Keng Temple in Singapore
妈祖庙 新加坡天福宫
妈祖庙 新加坡天福宫
妈祖庙 新加坡天福宫
妈祖庙 新加坡天福宫
  新加坡天福宫,坐落在市区直落亚逸街(华人称源顺街)的牛车水(即唐人街)内,由新加坡华人所建,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庙宇之一,目前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介绍,在1821-1822年间,天福宫仅是一座简陋的菩萨庙。后来由于香火日旺,从1839年开始迁到直落亚逸街重建,1842年建成。宫内的花岗石柱和木祭台等都是从中国福建运去的,神像也是于1840年从中国运去的。
  整座宫殿气象巍峨,庙内宽敞雅洁。正殿最高处挂有光绪皇帝1907年赐的九龙匾,上书“波靖南溟”,字框四周是龙的浮雕。另一块题为“显彻幽明”的匾额是清政府派驻新加坡第三任领事左秉隆奉献的。宫的后殿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塑像。其对面是孔子的坐像。殿堂里还放有几块刻有当年捐款建庙者的姓名或船只的宝号的石牌。
数字动画《海之传说-妈祖》卡通电影 Digital animation "Legend of the sea - Mazu" cartoon film
  数字动画《海之传说-妈祖》由北京中影集团联合影视有限公司与台湾中华卡通制作有限公司联合摄制出品发行,卡通电影从前期企划到制作完成共花费三年的时间,制作投资1500万元人民币,总动画绘制张数达十五万张,动员海峡两岸近两百名动画创作艺术家共同携手完成,内容采用先进的 3D 2D 画面方式制作,在最重要的海水场景与画面特效上,更是由制作团队运用全 3D 影像计算机软件演算而成,画面精美,故事精采,有欢乐有泪水,有 Q 版千里眼、顺风耳陪伴小妈祖行医、学法术,有妈祖为了保护人民用尽气力的感人情节。
  数字动画《海之传说-妈祖》于2007年暑假期间在两岸三地同时上映,并规划华语、闽南语与粤语等三种版本,音乐创作邀请到知名音乐人姚谦特别量身打造,主题曲为扬名国际的旅居加拿大华人歌手朱哲琴主唱,与肩负闽南地方戏曲歌仔戏传承使命的台湾明华园当家小生孙翠凤将演唱闽南语版本主题曲,两人悠扬清亮的歌声与韵味浑厚的嗓音,更增添本片的精采可看度;全片由留美归国的邓桥担任制作总监,杰出创作动画师林世仁导演与制片邓亚刚、美术高文裕、张伟、造型杨数鹏、后制李武浩、胡正宗、吕敦伟等数十位企划、编导团队联合精心制作,黄金制作阵容让妈祖美德精神精彩再现。
英文解释
  1. n.:  a Mazu temple
相关词
湄洲旅游圣地香港法定古迹香港宗教建筑香港历史建筑建筑宗教庙宇
遗址大王宫福建古迹
包含词
妈祖庙会西潮妈祖庙坑田妈祖庙
湄州妈祖庙三亚妈祖庙北港妈祖庙
黄骅妈祖庙西沙和南沙群岛的妈祖庙日本横滨中华街妈祖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