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牌名 : 納蘭性德 : 影視 : 流行歌麯 : 古風音樂 > 如夢令
目錄
如夢令 Like a Dream
  《如夢令》原名《憶仙姿》,為後唐莊宗李存勖(勖:音xù)所作,因嫌其名不雅遂取尾句“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中的“如夢”得名。又名《宴桃園》,《不見》,《如  意令》,《無夢令》,《比梅》等,有單雙調。單調正體33字,7句5仄韻1   疊韻。雙調66字,上下片各7句5仄韻1疊韻。
《如夢令 Like a Dream》
詩人: 李存勖 Li Cunxu

如梦令
  曾宴桃源深洞,一麯舞鸞歌鳳。
  長記別伊時,和淚出門相送。
  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
《如夢令 Like a Dream》
詩人: 李清照 Li Qingzhao

如梦令
如梦令
如梦令
如梦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緑肥紅瘦。
《如夢令 Like a Dream》
詩人: 李清照 Li Qingzhao

如梦令
如梦令
如梦令
如梦令
如梦令
如梦令
如梦令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 Like a Dream》
詩人: 馮延巳 Feng Yansi

  塵拂玉臺鸞鏡,鳳髻不堪重整。綃帳泣流蘇,愁掩玉屏人靜。多病,多病,自是行雲無定。
更多詩歌...
請鑒賞:

  蘇軾 Su Shi:如夢令 Like a Dream
  秦觀 Qin Guan:如夢令 Like a Dream
  李之儀 Li Zhiyi:如夢令 Like a Dream
  白居易 Bai Juyi:如夢令 Like a Dream
  毛滂 Mao Pang:如夢令 Like a Dream
  朱敦儒 Zhu Dunru:如夢令 Like a Dream
  朱敦儒 Zhu Dunru:如夢令 Like a Dream
  朱敦儒 Zhu Dunru:如夢令 Like a Dream
  朱敦儒 Zhu Dunru:如夢令 Like a Dream
  朱敦儒 Zhu Dunru:如夢令 Like a Dream
  朱敦儒 Zhu Dunru:如夢令 Like a Dream
  朱敦儒 Zhu Dunru:如夢令 Like a Dream
  朱敦儒 Zhu Dunru:如夢令 Like a Dream
  鬍銓 Hu Quan:如夢令 Like a Dream
  張元幹 Zhang Yuangan:如夢令 Like a Dream
  張元幹 Zhang Yuangan:如夢令 Like a Dream
  張孝祥 Zhang Xiaoxiang:如夢令 Like a Dream
  範成大 Fan Chengda:如夢令 Like a Dream
  範成大 Fan Chengda:如夢令 Like a Dream
  陸遊 Lu You:如夢令 Like a Dream
  蔣捷 Jiang Jie:如夢令 Like a Dream
  王沂孫 Wang Yisun:如夢令 Like a Dream
  謝逸 Xie Yi:如夢令 Like a Dream
  謝逸 Xie Yi:如夢令 Like a Dream
  晁衝之 Chao Chongzhi:如夢令 Like a Dream
  晁衝之 Chao Chongzhi:如夢令 Like a Dream
  晁衝之 Chao Chongzhi:如夢令 Like a Dream
  曹組 Cao Zu:如夢令 Like a Dream
  李祁 Li Qi:如夢令 Like a Dream
  李祁 Li Qi:如夢令 Like a Dream
  嚮子諲 Xiang Ziyin:如夢令 Like a Dream
  嚮子諲 Xiang Ziyin:如夢令 Like a Dream
  蔡伸 Cai Shen:如夢令 Like a Dream
  蔡伸 Cai Shen:如夢令 Like a Dream
  呂渭老 Lv Weilao:如夢令 Like a Dream
  呂渭老 Lv Weilao:如夢令 Like a Dream
  呂渭老 Lv Weilao:如夢令 Like a Dream
  呂渭老 Lv Weilao:如夢令 Like a Dream
  史浩 Shi Hao:如夢令 Like a Dream
  史浩 Shi Hao:如夢令 Like a Dream
  史浩 Shi Hao:如夢令 Like a Dream
  史浩 Shi Hao:如夢令 Like a Dream
  史浩 Shi Hao:如夢令 Like a Dream
  李石 Li Dan:如夢令 Like a Dream
  趙彥端 Zhao Yanduan:如夢令 Like a Dream
  朱雍 Zhu Yong:如夢令 Like a Dream
  姚述堯 Yao Shuyao:如夢令 Like a Dream
  瀋瀛 Shen Ying:如夢令 Like a Dream
  瀋端節 Shen Duanjie:如夢令 Like a Dream
  丘崈 Qiu Chong:如夢令 Like a Dream
  呂勝己 Lv Shengji:如夢令 Like a Dream
  趙長卿 Zhao Changqing:如夢令 Like a Dream
  趙長卿 Zhao Changqing:如夢令 Like a Dream
  趙長卿 Zhao Changqing:如夢令 Like a Dream
  楊冠卿 Yang Guanqing:如夢令 Like a Dream
  程垓 Cheng Gai:如夢令 Like a Dream
  陳三聘 Chen Sanpin:如夢令 Like a Dream
  陳三聘 Chen Sanpin:如夢令 Like a Dream
  石孝友 Dan Xiaoyou:如夢令 Like a Dream
  石孝友 Dan Xiaoyou:如夢令 Like a Dream
  石孝友 Dan Xiaoyou:如夢令 Like a Dream
  吳潛 Wu Qian:如夢令 Like a Dream
  吳潛 Wu Qian:如夢令 Like a Dream
  吳潛 Wu Qian:如夢令 Like a Dream
  吳潛 Wu Qian:如夢令 Like a Dream
  吳潛 Wu Qian:如夢令 Like a Dream
  吳潛 Wu Qian:如夢令 Like a Dream
  吳潛 Wu Qian:如夢令 Like a Dream
  吳潛 Wu Qian:如夢令 Like a Dream
  吳潛 Wu Qian:如夢令 Like a Dream
  吳潛 Wu Qian:如夢令 Like a Dream
  趙崇嶓 Zhao Chongbo:如夢令 Like a Dream
  趙崇嶓 Zhao Chongbo:如夢令 Like a Dream
  吳文英 Wu Wenying:如夢令 Like a Dream
  吳文英 Wu Wenying:如夢令 Like a Dream
  劉辰翁 Liu Chenweng:如夢令 Like a Dream
  劉辰翁 Liu Chenweng:如夢令 Like a Dream
  劉辰翁 Liu Chenweng:如夢令 Like a Dream
  仇遠 Chou Yuan:如夢令 Like a Dream
  仇遠 Chou Yuan:如夢令 Like a Dream
  美奴 Mei Nu:如夢令 Like a Dream
  劉望之 Liu Wangzhi:如夢令 Like a Dream
  嚮滈 Xiang Hao:如夢令 Like a Dream
  嚮滈 Xiang Hao:如夢令 Like a Dream
  嚮滈 Xiang Hao:如夢令 Like a Dream
  嚮滈 Xiang Hao:如夢令 Like a Dream
  嚴蕊 Yan Rui:如夢令 Like a Dream
  張鎡 Zhang Zi:如夢令 Like a Dream
  趙汝茪 Zhao Ruguang:如夢令 Like a Dream
  王師錫 Wang Shixi:如夢令 Like a Dream
  彭元遜 Peng Yuanxun:如夢令 Like a Dream
  詹玉 Zhan Yu:如夢令 Like a Dream
  姚雲文 Yao Yunwen:如夢令 Like a Dream
  劉景翔 Liu Jingxiang:如夢令 Like a Dream
  趙汝 Zhao Ru:如夢令 Like a Dream
  蘇軾 Su Shi:如夢令 Like a Dream
  趙崇 Zhao Chong:如夢令 Like a Dream
  趙崇 Zhao Chong:如夢令 Like a Dream
  王沂孫 Wang Yisun:如夢令 Like a Dream
  李寅仲 Li Yinzhong:如夢令 Like a Dream
  無名氏 Mo Mingshi:如夢令 Like a Dream
  無名氏 Mo Mingshi:如夢令 Like a Dream
  魏泰 Wei Tai:如夢令 Like a Dream
No. 7
  詞牌名。 宋 蘇軾 《如夢令》註:“此麯本 唐莊宗 製,名《憶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為《如夢令》。 莊宗 作此詞,卒章雲:‘如夢,如夢,和淚出門相送。’因取以為名雲。”
No. 8
  又名《宴桃源》。單調三十三字。雙調六十六字,名《如意令》。
No. 9
  詞牌名。單調,三十三字,押仄聲韻。
詞牌名
  [名稱]
  《如夢令
  [來源]
  《如夢令》原名《憶仙姿》,為後唐莊宗李存勖(勖:音xù)所作,因嫌其名不雅遂取尾句“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中的“如夢”得名。又名《宴桃園》,《不見》,《如意令》,《無夢令》,《比梅》等,有單雙調。單調正體33字,7句5仄韻1疊韻。雙調66字,上下片各7句5仄韻1疊韻。
  [讀法]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仄(疊句),(仄)仄(仄)平平仄。
李清照作品
  如 夢 令
  【北宋】 李清照 李清照像
  常記溪亭①日暮,沉醉②不知歸路。
  興盡③晚回舟,誤入藕花④深處。
  爭渡,爭渡⑤,驚起一灘鷗鷺。
  【註釋】:
  ①溪亭:溪邊的亭子。
  ②沉(chén)醉:陶醉。
  ③興盡:遊興得到了滿足。
  ④藕花:蓮花。
  ⑤爭渡:怎麽才能把船劃出去;爭:怎。
  【譯文】
  那是一個多麽快樂的日子!醉意未消,暮色蒼茫,泛舟誤入荷花深處,驚動了水鳥,撲哧哧全飛起來了。置身於這樣優美的情景中,詩人怎不滿心歡快呢?
  【賞析】
  這是一首憶昔詞。寥寥數語,似乎是隨意而出,卻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開頭兩句,寫沉醉興奮之情。接着寫“興盡”歸傢,又“誤入”荷塘深處,別有天地,更令人流連忘返。最後一句,純潔天真,言盡而意不盡。
  “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 。“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 ”,時間是“日暮 ”,作者飲宴以後 ,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 ,“不知歸路”也麯折傳出作者留連忘返的情緻,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遊賞。果然,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纔回舟,那麽,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
  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蕩舟上是遊興未盡的少年纔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紙上,呼之欲出。一連兩個“爭渡 ”,表達了主人公急於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於“ 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在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至此,詞嘎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這首小令用詞簡練,衹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着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蕩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是李清照回憶外遊時所作。
  【作者簡介】
  李清照,自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現山東章丘)人,宋朝傑出的女詞人,也是文學史上最有成就的女作傢。
  -------------------------------------------------------------------------------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①,
  濃睡不消殘酒②。
  試問捲簾人③,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緑肥紅瘦④。
  【註釋】:
  ①雨疏風驟:雨點稀疏,晚風急猛。
  ②濃睡不消殘酒:雖然睡了一夜,仍有餘醉未消。濃睡,酣睡。
  ③捲簾人:侍女。
  ④緑肥紅瘦:指緑葉繁茂,紅花凋零。
  【譯文】
  昨天夜裏,雨點稀疏,晚風急猛,雖然酣睡了一宵,還是餘醉未消。試探地問那捲簾的侍女,她卻告訴我說,海棠花還跟原先一樣。唉,你知道嗎,知道嗎?海棠應該是緑葉繁茂、紅花凋零了。
  【賞析】
  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纔女”地位之作,轟動朝野。傳聞就是這首詞,使得趙明誠日夜作相思之夢,充分說明了這首小令在當時引起的轟動。又說此詞是化用韓偓《懶起》詩意。韓詩曰:“昨夜三更雨,臨明一陣寒。海棠花在否?側臥捲簾看。”但李清照的小令較原詩更勝一籌,入木三分地刻畫了少女的傷春心境。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這兩句寫昨夜的風很急,還淅淅瀝瀝的下起小雨;晚上又飲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來酒意還沒有完全退去。一開始就將整首詞的時間、環境勾勒得十分清楚。“雨疏風驟”十分恰當的寫出了暮春的特點,風吹的緊而雨卻是疏落,四個字即使人能夠感受到暮春的氣息。“濃睡不消殘酒”則寫出了人物現在的狀態,剛剛醒來略略還帶些酒意,一副慵懶的模樣,這種狀態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風驟,隱隱心底還藏着些許心事,這樣就順理成章地引出下文。上下兩句前者寫室外,後者寫室內,轉折的巧妙恰當,靈動自然。
  經歷了一場風吹雨打,主人公心中十分想知道園中的海棠是否花瓣零落,令人不忍面對,因此急急地嚮“捲簾人”詢問。一個“試”字,寫出了人物心中的擔憂,她不願意春天就這麽快的過去。“試”字將不忍問卻又忍不住想知道的矛盾心理刻畫的淋漓盡致。孰料,“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這讓她出乎意料,雖然她內心渴望海棠依舊,但自己也明白風雨之後必是花事凋零,所以“捲簾人”的回答給了她意外的驚喜。“海棠依舊”從後面應和了前面“問”的內容,這種手法使得其詞更加耐讀。“卻”字同時寫出了主人公原有的心思和聽到回答後的意外之情,還隱隱道出了“捲簾人”不瞭解主人公的心思和回答時的漫不經心,這兩者之間形成了一個微妙的對比,主人公的細膩委婉與“捲簾人”粗疏淡漠之間的對比。詞至此,又疊進一層,意境又開一界。
  “知否?知否?應是緑肥紅瘦。”主人公畢竟還是知道這是暮春時節,況且昨夜又是一夜風雨,海棠花斷然是不會依舊了,因此她連用兩個“知否”來糾正“捲簾人”的答復,口語的語氣使得這兩個“知否”讓人讀來頗覺清新。“應是緑肥紅瘦”一句寫出了當前的情形。這句是最為世人稱道的一句,它十分的新穎別緻、生動傳神,看似信手拈來,卻是功力獨到。她用“緑”字代指滿枝的緑葉,用“紅”代指枝頭的花朵,“肥”替換了“多”,“瘦”替換了“少”,寫出了一個全新的意境。無怪乎多為歷代詞論者贊譽,如《草堂詩餘別錄》中曰“結句尤為委麯工整,含蓄無窮意焉”。而更深一層,“紅”又不單指花朵,還隱指了春天萬紫千紅的景象與色彩,隱指了春天衆多無比美好的事物,隱指了在春天裏的喜悅心情。這樣“紅瘦”一詞就逼真地寫出了人物地傷春情思。不需直言,不假雕飾,卻更令人心動,這是李清照的詞作給讀者的一個典型感受。
  作為李清照的成名之作之一,這首小令寫法別緻。它麯折委婉,意境層層疊進,雖衹六句,卻幾度轉承,時時宕開一筆。同為傷春之作,作者並沒有像其他詩篇一樣直接寫如何百花凋零、如何悲傷惆悵,而是通過聽覺、視覺等側面營造暮春時節的氛圍,從客觀現實逐漸轉入主觀感受,從而能夠更加強烈的引起讀者的共鳴。
  其次,作者通過主人公與“捲簾人”的對話來展開全文。這種寫法,不僅是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在腦海裏形成一副完整的畫面,增添了真切感,而且行文上也顯得緊湊而有內容。同時還將人物的心境通過話語表現出來,更顯得真實可信。此外作者在對話中稍加點綴,如“試”、“卻”等字,將人物情感的轉折細膩地刻畫出來,對比着描寫了兩個人物的情感心思。
  再者,成功地運用代指手法。以“緑”“紅”代指葉和花,以“肥”“瘦”代指多少,在語言上更顯凝練,言前人所未言。前已詳述,此處即不重複了。
  接下去三、四兩句所寫,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儘管飲酒緻醉一夜濃睡,但清曉酒醒後所關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園中海棠。詞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驟風疏雨的揉損,窗外定是殘紅狼藉,落花滿眼,卻又不忍親見,於是試着嚮正在捲簾的侍女問個究竟。一個“試”字,將詞人關心花事卻又害怕聽到花落的消息、不忍親見落花卻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達得貼切入微,麯折有緻。相比之下,周邦彥《少年遊》:“一夕東風,海棠花謝,樓上捲簾看。”便顯得粗俗不堪,味同嚼蠟了。“試問”的結果如何呢?——“卻道海棠依舊。”侍女的回答卻讓詞人感到非常意外。本來以為經過一夜風雨,海棠花一定凋謝得不成樣子了,可是侍女捲起窗簾,看了看外面之後,卻漫不經心地答道:海棠花還是那樣。一個“卻”字,既表明侍女對女主人委麯的心事毫無覺察,對窗外發生的變化無動於衷,也表明詞人聽到答話後感到疑惑不解。是啊,“雨疏風驟”之後,“海棠”怎會“依舊”呢?這就非常自然地帶出了結尾兩句。
  “知否?知否?應是緑肥紅瘦。”這既是對侍女的反詰,也象是自言自語:這個粗心的丫頭,你知道不知道,園中的海棠應該是緑葉繁茂、紅花稀少纔是!“應是”,表明詞人對窗外景象的推測與判斷,口吻極當。因為她畢竟尚未親眼目睹,所以說話時要留有餘地。同時,這一詞語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雖好,風雨無情,它是不可能長開不謝的。一語之中,含有不盡的無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謂語淺意深。而這一層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捲簾人”所不能體察也無須更多理會的,她畢竟不能象她的女主人那樣感情細膩,那樣對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這也許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緑肥紅瘦”一語,更是全詞的精絶之筆,歷來為世人所稱道。“緑”代替葉,“紅”代替花,是兩種顔色的對比;“肥”形容雨後的葉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後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謝稀少,是兩種狀態的對比。本來平平常常的四個字,經詞人的搭配組合,竟顯得如此色彩鮮明、形象生動,這實在是語言運用上的一個創造。由這四個字生發聯想,那“紅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漸漸消逝,而“緑肥”象徵着緑葉成蔭的盛夏的即將來臨嗎?這種極富概括性的語言,又實在令人嘆為觀止。鬍仔《苕溪漁隱叢話》稱:“此語甚新。”《草堂詩餘別錄》評:“結句尤為委麯精工,含蓄無窮意焉。”看來皆非虛譽。
  這首小詞,衹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卻寫得麯折委婉,極有層次。詞人因惜花而痛飲,因情知花謝卻又抱一絲僥幸心理而“試問”,因不相信“捲簾人”的回答而再次反問,如此層層轉折,步步深入,將惜花之情表達得搖曳多姿。《蓼園詞選》雲:“短幅中藏無數麯折,自是聖於詞者。”可謂的評。
  作者小介
  李清照的《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今僅存四印齋本《漱玉詞》1捲,王仲聞有《李清照集校註》,人民文學出版社本,黃墨𠔌有《重輯李清照集》,齊魯書社版
  李清照 (1084~約1155) 號易安居士,南宋傑出女文學家,山東濟南人,婉約詞宗。生於北宋元豐七年,山東章丘,逝於臨安,享年七十一歲。歷史上與濟南歷城人辛棄疾並稱“濟南二安”。其父李格非,北宋齊州歷城縣人,齊魯著名學者、散文傢。母王氏,知書善文。夫趙明誠 ,為吏部侍郎趙挺之之子,金石考據傢。李清照早年生活優裕,工書能文,通曉音律。婚後與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整理,編寫了《金石錄》。中原淪陷後,與丈夫南流,過着顛沛流離、凄涼愁苦的生活。明誠病死,境遇孤苦。 幼承傢學,早有纔名。以詞著名,兼工詩文,並著有詞論的李清照,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早年生活安定、優裕,詞作多寫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後,遭遇國傢巨變,詞作多感慨身世飄零。她的詩文感時詠史,與詞風迥異。她還擅長書畫,兼通音律。現存詩文及詞為後人所輯,有《漱玉詞》等。主張“詞,當別具一傢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環形山的女性。
  “ 大河百代,衆浪齊奔,淘盡萬古英雄漢;詞苑千載,群芳競秀,盛開一隻(枝)女兒花。” 形容的便是李清照。
  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稱詞傢三李。(瀋去矜)
  清照以一婦人,而詞格乃抗軼周柳,雖篇帙無多,固不能不寶而存之,為詞傢一大宗矣。(《四庫提要》)
  李易安詞,獨闢門徑,居然可觀,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鑄語則多生造,婦人有此,可謂奇矣。(《白雨齋詞話》)
  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雲:“紅藕香殘玉簟秋”,精秀特絶,真不食人間煙火者。(同上書)
  少女時代的李清照,少女懷春;
  婚後的李清照,與丈夫卿卿我我;
  喪偶後的李清照,孤獨、寂寞、悲涼的度過下半生。
  喪偶後,李清照的詩詞大多悲涼凄慘。
  鑒賞 這首詞表達了詞人對花朵凋零的惋惜與對春天逝去的無奈。
蘇軾作品
  【如夢令】 蘇軾
  為嚮東坡傳語,
  人在玉堂深處。
  別後有誰來?
  雪壓小橋無路。
  歸去,
  歸去,
  江上一犁春雨。
  【賞析】
  這首《如夢令》,毛氏汲古閣本題作《有寄》,傅榦本調下註云:“寄黃州楊使君二首,公時在翰苑。”當是元祐元年(1086)九月以後,元四年三月以前,蘇軾在京城官翰林學士期間所作。詞中抒寫懷念黃州之情,表現歸耕東城之意,是作者當時特定生活和心理狀態的真實反映及流露。
  首二句“為嚮東坡傳語,人在玉堂深處 ”,以明快的語言,交待他在“玉堂(翰林院)深處 ”,嚮黃州東坡表達思念之情,引起下文。這兩句的語氣,十分親切。在蘇軾心目中,黃州東坡,儼然是他的第二故鄉,所以思念之意纔如此殷切。
  次二句“別後有誰來 ?雪壓小橋無路”,是“傳語”的內容,是蘇軾對別後黃州東坡的冷清荒涼景象的揣想。先設一問以避免平直。有此一問,便搖曳生姿,並能引出下文。“雪壓小橋無路”,仍承上句帶有問意,似乎是說:別後有沒有人來?是雪壓住了小橋,路不通嗎?以景語麯折表達之,既富於形象性,委婉深麯。是與否之間,都表現了對別後黃州東坡的無限關心。
  末三句“ 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緊承上意,亦是“傳語”的內容,表達歸耕東坡的意願。“歸去 ,歸去 ”,直抒胸臆,是願望,是决定,是决心。“江上一犁春雨 ”,是說春雨喜降 ,恰宜犁地春耕,補充要急於“ 歸去”的理由,說明“歸去”的打算。“一犁春雨”四字,使人自然地想起他所作《江城子》詞“昨夜東坡春雨足,烏鵲喜,報新晴”的意境。“一犁春雨”四個字更是“皆麯盡形容之妙”,妙就妙在捕捉住了雨後春耕的特殊景象,情感輕快。
  作為豪放派代表詞人,蘇軾頗多氣勢磅礴之作;但在他一生中也有很多淡雅清秀的詞作,顯示了東坡創作風格的多樣性。這首《如夢令》便代表了蘇軾創作清淡的一面,詞中不設奇險之語,清新淡雅而自然。
  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賞析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賞析一】
  現存李清照《如夢令》詞有兩首,都是記遊賞之作,都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緻。這首《如夢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
  “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時間是“日暮”,作者飲宴以後,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不知歸路”也麯折傳出作者留連忘返的情緻,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遊賞。果然,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纔回舟,那末,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蕩舟上是遊興未盡的少年纔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低上,呼之欲出。一連兩個“爭渡”,表達了主人公急於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於“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在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至此,詞嘎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這首小令用詞簡練,衹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着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蕩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賞析二】
  這首詞在南宋人黃升的《花庵詞選》中題為“酒興”。
  玩詞意,似為回憶一次愉快的郊遊而作。詞人命舟備酒,暢遊於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靄中,回舟誤入麯港橫塘,藕花深處。這是一個清香流溢,色彩繽紛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給詞人帶來的是巨大的驚喜和深深的陶醉。
  花香、酒氣,使詞人暫時擺脫了封建社會名門閨秀的重重枷鎖,顯現出她開朗、活潑,好奇、爭強要勝的少女的天性。於是有爭渡之舉。當輕舟穿行於荷花之中,看着棲息在花汀漁浦的鷗鷺驚飛,她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生命的活力。這種活力就從詞短促的節奏和響亮的韻腳中洋溢而出。
秦觀作品
  【如夢令】 宋 秦觀
  遙夜沉沉如水,
  風緊驛亭深閉。
  夢破鼠窺燈,
  霜送曉寒侵被。
  無寐!
  無寐!
  門外馬嘶人沸。
  【賞析】
  此詞是作者紹聖三年(1096)貶謫郴陽時於途中所寫。詞中通過夜宿驛亭的描寫,繪出貶謫途中的情景,表達了作者旅途中凄涼寂寞的心情和倦於宦遊的情緒。
  首句點明時間是夜晚,“遙夜”即長夜,狀出了夜漫漫而難盡的感覺。緊接“沉沉”的疊字,將長夜難盡的感覺再度強化。一句尤妙“如水”的譬喻。“夢破”二字,又流露出多少煩惱情緒。沉沉寒夜做一好夢,更反襯出氛圍的凄清。“無寐,無寐”的重複,造成感嘆語調,再聯繫“風緊”、“鼠窺燈”、“霜送曉寒”等等情景,可以體味出無限的感傷。
  此詞不直寫心境,而是寫一夜難寐的所見、所聞、所感。詞寫長夜沉沉,驛亭風緊,饑鼠窺燈,曉寒侵被,人聲嘈雜,驛馬長嘶,真實謫徙羈旅的苦境與凄情。
  ---------------------------------------------------------------------------------------
  【如夢令
  秦觀
  鶯嘴啄花紅溜,
  燕尾點波緑皺。
  指冷玉笙寒,
  吹徹《小梅》春透。
  依舊,
  依舊,
  人與緑楊俱瘦。
  【鑒賞】
  開頭二句,鶯嘴啄花,已經很美,綴以“紅溜”,似見花瓣落下,更覺幽雋。燕子從池上掠過,如剪的雙尾點破水面,泛起小小漣漪。二句描寫物態,可謂細緻入微,其中“溜”“皺”二字用得極巧,都突出了一個輕字。
  前二句寫客觀景物,到“指冷”二句,始正面寫人。那是一位女子,她正在吹笙,麯子是《小梅花》。
  詞中“春透”二字,極為精煉含蓄,它可以讓人感到人間充滿春意,也可以覺得此時她春興正濃。從指冷笙寒到小梅開透,有一個感情變化的過程,即從情緒低落到情緒高漲,但詞人寫來流麗婉轉,似乎不費力氣,同前二句相比,要自然得多,因而也雋永得多。
  詞筆至此,似乎出窮水盡,再無法發展;但到了“依舊,依舊”以下,情緒猛一跌宕,復又別開生面,出現了另一種境界。人與緑楊俱瘦“,乃寫人物因傷春而瘦。本非落花時節,而盛開的鮮花卻因鶯啄而墜落;池中緑波,亦並非微風吹拂,而係燕尾點成漣漪漪說明人當盛年,也係因外在感染而引起心靈上的波動。如此,又怎能不瘦呢?一個”瘦“字也包含着許多的憂思與哀感。
李存勖作品
  【如夢令】 李存勖
  曾宴桃源深洞,
  一麯舞鸞歌鳳①。
  長記別伊時,
  和淚出門相送。
  如夢,
  如夢,
  殘月落花煙重。
  【作者簡介】
  後唐莊宗李存勖,本姓朱耶,其先沙陀部人,賜姓李氏。武帝李剋用之長子。天佑五年嗣晉王位。後即皇帝位,繼唐正統。滅梁,都洛陽。在位四年,兵亂,中流矢亡。
  《五代史補》:莊宗為公子時,雅好音律,又能自撰麯子詞。其後,凡用兵皆以所撰詞授之,使揚聲而唱,謂之御制。
  【註釋】
  ①一麯舞鸞歌鳳:一本作“一麯清歌舞鳳”。鸞鳳:鸞鳥和鳳凰,古代傳說中吉祥美麗的鳥。
  【評解】
  那次宴會中“舞鸞歌鳳”的歡樂和別“伊”時“和淚相送”的情景,依然如在眼前。
  回憶起來,真是“如夢”一般。
  眼前的“殘月落花”,更引起了別後的相思;如煙的月色,給全詞籠上了迷朦孤寂
  的氣氛。這首小令,抒情細膩,婉麗多姿,辭語美,意境更美。
嚴蕊作品
  【如夢令】 嚴蕊
  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與紅紅,
  別是東風情味。
  曾記,曾記,
  人在武陵微醉。
  【譯文】
  說是梨花,但不是;說是杏花,也不是; 顔色紅白相間,此花的風韻別具一格,超凡脫俗! 還記得嗎?在武陵的那一醉?(這就是《桃花源記》武陵源的桃花阿!)
  【鑒賞】
  對這首小令,先且不談背景,直單微欣賞之,別有逸趣。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發端二句飄然而至,雖明白如話,但决非一覽無味,須細加玩味。詞人連用梨花、杏花比擬,可知所詠之物為花。道是梨花 ——卻不是,道是杏花——也不是,則此花乍一看去,極易被誤認為梨花,又極易被誤認為杏花。仔細一看,卻並非梨花,也並非杏花。因此可知此花之色,有如梨花之白,又有如杏花之紅。
  白白與紅紅“緊承發端二句,點明此花之為紅、白二色。連下兩組狀色的疊字,極簡煉、極傳神地寫出繁花似錦、二色並妍的風采。一樹花分二色,確非常見,此花實在別緻啊!
  “別是東風情味”上句才略從正面點明花色,此句詞筆卻又輕靈地宕開,不再從正面著筆,而從唱嘆之音贊美此花之風韻獨具一格,超拔於春天衆芳之上。實在少此一筆不得。可是,這究竟是一種什麽花呢?
  “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結筆仍是空際著筆,不過,雖未直接點出花名,卻已作了不管之答。“曾記。曾記”,二語甚妙,不但引起讀者的註意,呼喚起讀者的記憶,且暗將詞境推遠。
  “人在武陵微醉”,武陵二字,暗示出此花之名。陶淵明《桃花源記》雲:武陵漁人曾“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華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終於來到世外桃源。原來,此花屬桃源之花,花名就是桃花。句中“醉”之一字,寫出此花之為人所迷戀的感受。詞境以桃花源結穴,餘味頗為深長。它可能意味着女詞人的身份(宋詞習以桃溪、桃源指妓女居處),也可能有取於桃花源凌越世俗之意。
  此詞所詠為紅白桃花,這是桃花的一種,“桃品甚多……其花有紅、紫、白、千葉、二色之殊。”(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部》)紅白桃花,就是同樹花分二色的桃花。北宋邵雍有《二色桃》詩:“施朱施粉色俱好,傾城傾國豔不同。疑是蕊宮雙姊妹,一時攜手嫁東風。”詩雖不及嚴蕊此詞含藴,但可藉作為此詞的一個極好註腳。
  南宋周密《齊東野語》捲二十曾記嚴蕊其人及此詞:“天台營妓嚴蕊,字幼芳,善琴弈歌舞,絲竹書畫,色藝冠一時。間作詩詞,有新語,頗通古今,善逢迎。四方聞其名,有不遠千裏而登門者。唐與正守臺日,酒邊嘗命賦紅白桃花,即成《如夢令》。與正賞之雙縑。”依據這段記載來體味此詞,不難體會到這位女詞人作這首詠物詞的一番藴意。詞顯然體現了作者的情感。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別是東風情味的紅白桃花,不正是這位色藝冠絶一時的女性自己的寫照嗎?而含蓄地點明此花乃屬桃源之花,不正是她身陷風塵而心自高潔的象徵嗎?她的《卜算子》詞,有“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之句,正可詮釋此意。孫麟趾《詞逕》雲:“人之品格高者,出筆必清。”此詞有清氣,有新意,正是詞人品格的自然流露。尤其這首詠物詞中,能巧妙地藉助於典故的文化意義,表現詞人自己的高潔懷抱,似無寄托,而有寄托,就境界言,可以說是詞中的上品。
  此詞絶不同於一般滯於物象的詠物詞,它純然從空際著筆,空靈蕩漾,不即不離,寫出紅白桃花之高標逸韻,境界愈推愈高遠,令人玩味無極而神為之一旺。就藝術而言,可以說是詞中之逸品。
馮延巳作品
  【如夢令】 馮延巳
  塵拂玉臺鸞鏡,
  鳳髻不堪重整。
  綃帳泣流蘇,
  愁掩玉屏人靜。
  多病,多病,
  自是行雲無定。
  【作者簡介】
  馮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廣陵(今揚州)人。宋初《釣磯立談》評其“學問淵博,文章穎發,辯說縱橫”。作為詞人,他雖受花間詞影響,多寫男女離別相思之情但詞風不像花間詞那樣濃豔雕琢而以清麗多彩和委婉情深為其特色,有時感傷氣息較濃,形成一種哀傷美。其詞集名《陽春集》。
納蘭性德作品
  【如夢令】 納蘭性德
  正是轆轤金井,
  滿砌落花紅冷。
  驀地一相逢,
  心事眼波難定。
  誰省,
  誰省,
  從此簟紋燈影。
  【賞析】
  這闋短小的《如夢令》像極了納蘭容若的一生,前段是滿砌落花紅冷,眼波心事難定的少年風流,後半段是從此簟紋燈影的憂鬱惆悵。
  首句點明了相遇的地點。轆轤金井本是深庭豪門極常見的事物,但從詞句一開始,這一再尋常不過的井臺在他心裏就不一般了。“正是”二字,托出了分量。“滿砌落花紅冷”既渲染了轆轤金井之地的環境浪漫,又點明了相遇的時節。金井周圍的石階上層層落紅鋪砌,使人不忍踐踏,而滿地的落英又不可遏止地勾起了詞人善感的心緒。常人以落紅喻無情物,紅色本是暖色調,“落紅”便反其意而用,既是他自己寂寞闌珊的心情寫照,也是詞中所描寫的戀愛的最終必然的結局的象徵吧。最美最動人的事物旋即就如落花飄墮,不可輓留地消逝,餘韻裊裊杳杳。
  在這闌珊的暮春時節,兩人突然相逢,“驀地”是何等的驚奇,是何等的出人意表,故而這種情是突發的,不可預料的,也不可阻攔的。
  在古代男女授受不親的前提下,一見鐘情所帶來的衝擊無法想象。可是,戀人的心又是最不可捉摸的,“心事眼波難定”,驚鴻一瞥的美好情感轉而製造了更多的內心紛擾,所以,“誰省,誰省,從此簟紋燈影”這一直轉而下的心理變化,正是剎那間的欣喜浸入了綿綿不盡的憂愁和疑惑中——對方的心思無法琢磨,未來的不可測又添上了一份恐慌,於是,深宵的青燈旁、孤枕畔,又多了一個輾轉反側的不眠人兒。
  這首初戀情詞極為精巧雅緻,細細讀來如觀仕女圖般,字雖簡練,情卻綿密。衹是結果如何呢?短暫的幸福感後,其相思苦戀的痛苦憂傷就更突出了。
  這首《如夢令》最令人咀嚼思索的,莫如那個“冷”字。這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情境修飾語詞,而是詞人心緒最真實貼切的寫照。
  也許因為納蘭容若太善於言愁了,因此一般人對他有個誤解,以為他是個消極頽廢的詞人。其實他的“愁”,是在封建壓力下,精神苦悶的表現。納蘭容若的父親名叫納蘭明珠,官至太傅,位極人臣。但此人庸俗卑鄙、貪財,和納蘭容若那種清高絶俗的性格,正是極端相反。也許又正是因此,使他在貴族的血管裏流着“叛逆”的血液,他本質上是一個有正義感的讀書人,他父親的所作所為,都令他聽不慣,看不慣,可是在封建的壓力下,他又不能公開地反抗父親,因此精神上就感到鬱悶,正像《紅樓夢》中的賈寶玉一樣。在封建壓力下,不能求得精神的解脫,雖“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於是在詞章上就化為悲苦之聲。納蘭容若的情感非常豐富,他說自己“不是人間富貴花”,而是天上的“癡情種”,“人間惆悵客”,這一點也很和《紅樓夢》中的寶玉相同。
周天侯作品
  【如夢令·仲秋夜】(當代)周天侯
  夜深人靜夢破,
  疑是露濃被薄。
  披衣閉窗欞,
  莫任秋寒妖惡。
  奈何,
  奈何,
  相思已透樓閣!
  【譯文】
  作者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從睡夢中醒過來,認為是外面的露氣太重,被單太薄而凍醒了,於是起床披衣去關閉窗子,發現原來醒過來的真正原因是相思,是那種對親人的思念比秋夜的寒冷更甚,已經滲透了整個房間。
  【賞析】
  這是一首很高明的相思之作,語言簡潔明快,詞風清爽,自由格,對當代詩詞的承繼和創新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全詞通過一連串的行為動態字詞和思維動態字詞的組合,寥寥數語,刻畫了詩人夜難成寐的情形和思維活動的全過程。
  用“夢破”開句,似是平常,卻為全詞的鋪展做了一個很好的起因,同時,又一開始就註入了一種濃濃的情緒。“疑是露濃被薄”與這是在一個“仲秋夜”的晚上遙相呼應,是不是在這樣的一個夜晚,露氣太重了睡不着?或者是被子太薄了睡不着?擡眼看見原來窗子都沒關,那就起床披衣去關掉吧,也許會暖和些,秋夜的寒冷真是太可惡了,破壞了詩人好好的睡眠。寫到此處,似乎已經交代完了,接下來該是繼續去睡覺了,卻不然,在這裏利用“奈何”的疊句來了一個突然的轉變:“相思已透樓閣!”原來讓自己半夜醒來睡不着的真正原因是“相思”,與仲秋夜的“露濃被薄”無關,卻又像此刻深夜的寒冷一樣,不知不覺滲透在周圍的空氣裏,無法隔絶,也無法擺脫和控製了。無論是“夢破”、“露濃被薄”、還是“秋寒妖惡”,前面所有的渲染,都是為了最後一句做鋪墊,直到最後的“相思已透樓閣”纔點出了此詞的真正主題,來了一個完美的收筆,一個“透”字,把“相思”的境界推到了最刻骨銘心處。從詞的題目和詞的內容不難看出,詩人是在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來臨之際,無法與傢人團聚,備受着那種思念愛人的煎熬。
  ------------------------------------------------------------------------------------------------------------------------------------------------------------------------------
  歌麯《如夢令
  歌手:鄧麗欣 專輯:the red album
  [ti:如夢令]
  [ar:鄧麗欣]
  [al:the red album]
  [by:活在當下]
  鄧麗欣-如夢令(國語)
  麯:歐陽業俊
  詞:唐崢
  編麯:edward chan king kong @ novasonic
  監製:gary chan
  相思如夢夢裏你的手
  那種溫柔總難偷
  新月如鈎與君長相守
  杯中殘酒醉在我心頭
  哪怕天上人間相愛不能到白首
  衹要曾經擁有還有什黱看不透
  人相思在夢中應知風雨濃
  承諾一生不如珍惜每分鐘
  在我的心裏面剎那火花已經永恆
  多年之後是否綻放了笑容
  我放開你去飛任天荒地老
  夢醒後落花已隨風何處覓芳蹤
  貪戀今宵舊夢明朝春去
  牽不到你那雙溫柔手
  還記得當初的心動
  我放開你去飛任天荒地老
  情如花謝花開
  緣份不停留在我的心裏面
  剎那火花已經永恆
  多年之後回首也能展開笑容
  風不停心不靜夢中的相擁
  不答路迢迢煙雨蒙蒙何處不相逢
  貪戀今宵舊夢讓愛從容
  連分開也沒有了遺憾
  衹是有一絲的心疼
  當某天會重逢你會知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眼淚掉下來也醉了
  --------------------------------------------------------------------------------------------------------------------------------------------
  歌手:風中採蓮 專輯:水雲間
  •
  [ti:如夢令]
  [ar:風中採蓮]
  [al:水雲間]
  [by:零起點文具]
  『如夢令
  ☆風中採蓮☆
  水雲間
  詞:麯:
  【零起點文具】
  誰伴明窗獨坐
  我共影兒兩個
  在燈燼欲眠時
  影也把人拋躲
  誰伴明窗獨坐
  我共影兒兩個
  在燈燼欲眠時
  影也把人拋躲
  無那無那
  好個凄涼的我
  誰伴明窗獨坐
  我共影兒兩個
  在燈燼欲眠時
  影也把人拋躲
  無那無那
  好個凄涼的我
  誰伴明窗獨坐
  我共影兒兩個
  在燈燼欲眠時
  影也把人拋躲
  無那無那
  好個凄涼的我
  誰伴明窗獨坐
  我共影兒兩個
  在燈燼欲眠時
  影也把人拋躲
  誰伴明窗獨坐
  我共影兒兩個
  在燈燼欲眠時
  影也把人拋躲
  (資源來自百度歌詞)
  如夢令
  歌手:秋虹 詞:EDIQ 麯:TONY (資料來源:尋仙官網)
  窗欞已凋落了碎紅
  深醉在驛坊呢喃
  那一年,煙波渺,你自輕舟去異鄉闖蕩
  小溪流鬆柏蒼蒼
  我裁衣等你還鄉
  舊歲鳳仙已綴滿院巷
  懷中捲着你陳黃丹青
  是不敢去嘆言的傷
  滿西樓未必有明月光
  或許南雁紛飛淚別了年少癡狂
  今夜醉唱一首如夢令
  勾我思緒如涌浪
  你已尋仙而去在何方
  又恐相見淚染妝
  夜風忽然送來桂花香
  焰火佳月幾度西廂
  衹是少了你 我又為誰梳妝
  篆香燒盡我登高望
  黃鶴駕翅孤帆遠江
  重陽夜,水車響,你將茱萸別我發瑞旁
  溪亭日暮我朝夕顧
  那山道彎彎麯長
  難再尋覓舊年沉水香
  驚蟄花壓重門淚兩行
  而今春聯換下幾張?
  昨夜雨疏風驟催荷塘
  待你歸兮卻已人去蒿長添凄涼
  今夜醉唱一首如夢令
  勾我思緒如涌浪
  你已尋仙而去在何方
  又恐相見淚染妝
  夜風忽然送來桂花香
  焰火佳月幾度西廂
  衹是少了你 我又為誰梳妝
  今夜醉唱一首如夢令
  勾我思緒如涌浪
  你已尋仙而去在何方
  又恐相見淚染妝
  夜風忽然送來桂花香
  焰火佳月幾度西廂
  衹是少了你 我又為誰梳妝
  獨抱濃愁衹盼梅雨湮斷腸
小說《如夢令》
  基本信息
  ·出版社:朝華出版社
  ·頁碼:601 頁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
  ·ISBN:7505419072/9787505419070
  ·條形碼:9787505419070
  ·包裝版本: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16
  ·正文語種:中文
  ·套裝數量:2
  內容簡介
  《如夢令》(套裝全2册)
  (1)這是一個關於愛和勇氣的故事,一個關於理想的故事。當一個女子决定與最愛的人同生共死,他卻最終選擇了離開,當她滿懷豪情,苦追理想,卻要面臨失去愛情和親情,她,該怎麽辦?
  (2)現代緝毒女刑警西夏因被最好的朋友陷害,被推下懸崖,誤入了另一個時空——天朝,身份也隨之變為禮部侍郎記文則府上的三小姐記舞潮。在那裏,她沒有忘記自己的夢想,衝破重重阻礙,當上了天朝第一個女捕快,也是在那裏,她遇到了她最愛的人。然而,在權利與陰謀的紛繁鬥爭中,在律法與人情交織的現實世界裏,她要做出一生中最艱難的抉擇……
  作者簡介
  驚鴻,女,雙魚座。如柔韌野草般自由成長於廣阔天地間。自幼深受飽讀詩書的父母影響,喜好舞文弄墨。現居天津。
  編輯推薦
  《如夢令》講述愛與勇氣。鮮衣怒馬,桀驁少年,那是他們在草原上的日子,雖然在多年後看來仿佛衹是一場夢,而她,註定是他的終生的愛與痛。
詞牌名
  詞牌簡介
  《如夢令》原名《憶仙姿》,為後唐莊宗李存勖(勖:音xù)所作,因嫌其名不雅遂取尾句“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中的“如夢”得名。又名《宴桃園》,《不見》,《如意令》,《無夢令》,《比梅》等,有單雙調。單調正體33字,7句5仄韻1疊韻。雙調66字,上下片各7句5仄韻1疊韻。
  詞牌格律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仄(疊句),(仄)仄(仄)平平仄。
  典範詞作
  李清照的兩首《如夢令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李清照像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緑肥紅瘦。"
  蘇軾的《如夢令
  如夢令
  為嚮東坡傳語,
  人在玉堂深處。
  別後有誰來?
  雪壓小橋無路。
  歸去,
  歸去,
  江上一犁春雨。
  秦觀的兩首《如夢令
  如夢令
  遙夜沉沉如水,
  風緊驛亭深閉。
  夢破鼠窺燈,
  霜送曉寒侵被。
  無寐!
  無寐!
  門外馬嘶人沸。
  如夢令
  鶯嘴啄花紅溜,
  燕尾點波緑皺。
  指冷玉笙寒,
  吹徹《小梅》春透。
  依舊,
  依舊,
  人與緑楊俱瘦。
  李存勖的《如夢令
  如夢令
  曾宴桃源深洞,
  一麯舞鸞歌鳳①。
  長記別伊時,
  和淚出門相送。
  如夢,
  如夢,
  殘月落花煙重。
  嚴蕊的《如夢令
  如夢令
  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與紅紅,
  別是東風情味。
  曾記,曾記,
  人在武陵微醉。
  馮延巳的《如夢令
  如夢令
  塵拂玉臺鸞鏡,
  鳳髻不堪重整。
  綃帳泣流蘇,
  愁掩玉屏人靜。
  多病,
  多病,
  自是行雲無定。
  納蘭性德的《如夢令
  如夢令
  正是轆轤金井,
  滿砌落花紅冷。
  驀地一相逢,
  心事眼波難定。
  誰省,
  誰省,
  從此簟紋燈影。
  毛澤東的《如夢令
  如夢令·元旦
  一九三零年一月
  寧化、清流、歸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嚮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
  山下,
  風展紅旗如畫。
  周天侯的《如夢令
  如夢令·仲秋夜(當代)
  夜深人靜夢破,
  疑是露濃被薄。
  披衣閉窗欞,
  莫任秋寒妖惡。
  奈何,
  奈何,
  相思已透樓閣!
歌麯名
  如夢令·蔡琴如夢令
  歌手:蔡琴
  第十一屆全運會,於山東濟南首次播放。
  2010年1月1日,首發EP單麯《如夢令》。
  歌詞: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
  歌手:鄧麗欣
  專輯:the red album
  作麯:歐陽業俊
  作詞:唐崢
  編麯:edward chan king kong @ novasonic
  監製:gary chan
  歌詞:
  相思如夢夢裏你的手
  那種溫柔總難偷
  新月如鈎與君長相守
  杯中殘酒醉在我心頭
  哪怕天上人間相愛不能到白首
  衹要曾經擁有還有什黱看不透
  人相思在夢中應知風雨濃
  承諾一生不如珍惜每分鐘
  在我的心裏面剎那火花已經永恆
  多年之後是否綻放了笑容
  我放開你去飛任天荒地老
  夢醒後落花已隨風何處覓芳蹤
  貪戀今宵舊夢明朝春去
  牽不到你那雙溫柔手
  還記得當初的心動
  我放開你去飛任天荒地老
  情如花謝花開
  緣份不停留在我的心裏面
  剎那火花已經永恆
  多年之後回首也能展開笑容
  風不停心不靜夢中的相擁
  不答路迢迢煙雨蒙蒙何處不相逢
  貪戀今宵舊夢讓愛從容
  連分開也沒有了遺憾
  衹是有一絲的心疼
  當某天會重逢你會知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眼淚掉下來也醉了
  如夢令
  歌手:風中採蓮
  專輯:水雲間
  【零起點文具】
  誰伴明窗獨坐
  我共影兒兩個
  在燈燼欲眠時
  影也把人拋躲
  誰伴明窗獨坐
  我共影兒兩個
  在燈燼欲眠時
  影也把人拋躲
  無那無那
  好個凄涼的我
  誰伴明窗獨坐
  我共影兒兩個
  在燈燼欲眠時
  影也把人拋躲
  無那無那
  好個凄涼的我
  誰伴明窗獨坐
  我共影兒兩個
  在燈燼欲眠時
  影也把人拋躲
  無那無那
  好個凄涼的我
  誰伴明窗獨坐
  我共影兒兩個
  在燈燼欲眠時
  影也把人拋躲
  誰伴明窗獨坐
  我共影兒兩個
  在燈燼欲眠時
  影也把人拋躲
  如夢令
  歌手:秋虹
  作詞:EDIQ
  作麯:TONY
  歌詞:
  窗欞已凋落了碎紅
  深醉在驛坊呢喃
  那一年,煙波渺,你自輕舟去異鄉闖蕩
  小溪流鬆柏蒼蒼
  我裁衣等你還鄉
  舊歲鳳仙已綴滿院巷
  懷中捲着你陳黃丹青
  是不敢去嘆言的傷
  滿西樓未必有明月光
  或許南雁紛飛淚別了年少癡狂
  今夜醉唱一首如夢令
  勾我思緒如涌浪
  你已尋仙而去在何方
  又恐相見淚染妝
  夜風忽然送來桂花香
  焰火佳月幾度西廂
  衹是少了你 我又為誰梳妝
  篆香燒盡我登高望
  黃鶴駕翅孤帆遠江
  重陽夜,水車響,你將茱萸別我發瑞旁
  溪亭日暮我朝夕顧
  那山道彎彎麯長
  難再尋覓舊年沉水香
  驚蟄花壓重門淚兩行
  而今春聯換下幾張?
  昨夜雨疏風驟催荷塘
  待你歸兮卻已人去蒿長添凄涼
  今夜醉唱一首如夢令
  勾我思緒如涌浪
  你已尋仙而去在何方
  又恐相見淚染妝
  夜風忽然送來桂花香
  焰火佳月幾度西廂
  衹是少了你 我又為誰梳妝
  今夜醉唱一首如夢令
  勾我思緒如涌浪
  你已尋仙而去在何方
  又恐相見淚染妝
  夜風忽然送來桂花香
  花月佳期幾度西廂 啊
  衹是少了你 我又為誰梳妝
  獨抱濃愁衹盼梅雨湮斷腸
近義詞
如夢令:穿越版《玉觀音》
相關詞
詞牌名格律詩詞文學古典文學宋詞
包含詞
寓如夢令如夢令雪
如夢令春景如夢令春晚
佳人如夢令如夢令秋懷
如夢令宮詞如夢令七夕
如夢令海棠如夢令詠梅
如夢令憶舊如夢令記夢
如夢令憶別如夢令酥花
如夢令壽茶如夢令前題
如夢令同前如夢令元旦
如夢令有寄如夢令春思
比梅寓如夢令如夢令石門岩
如夢令二之二如夢令催梅雪
如夢令五之三如夢令五之四
如夢令五之五如夢令賦梁燕
如夢令五之二如夢令贈歌者
如夢令雪中作如夢令建康作
如夢令五之一如夢令題漁樂圖
如夢令舟泊鹹池如夢令西湖道中
如夢令屬纊遺語如夢令寄蔡堅老
如夢令漢上晚步如夢令飲婦人酒
如夢令江上對雨如夢令中呂思情
如夢令題淮山樓如夢令淵明行徑
如夢令題竜脊石如夢令書弋陽樓
如夢令題四美人畫如夢令道人書郡樓
如夢令·鶯嘴啄花紅溜如夢令·遙夜沉沉如水
如夢令·道是梨花不是如夢令·一餉凝情無語
如夢令·誰伴明窗獨坐如夢令·門外緑陰千頃
如夢令·元旦如夢令·春景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如夢令·為嚮東坡傳語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如夢令(題漁樂圖)
如夢令(題竜脊石)如夢令(春晚)
如夢令(二之二)如夢令(建康作)
如夢令(江上對雨)如夢令(石門岩)
如夢令(書弋陽樓)如夢令(淵明行徑)
如夢令(憶舊)如夢令(飲婦人酒)
如夢令(宮詞)如夢令(秋懷)
如夢令(道人書郡樓)如夢令(雪中作)
如夢令(贈歌者)如夢令(賦梁燕)
如夢令(五之五)如夢令(五之四)
如夢令(七夕)如夢令(中呂思情)
如夢令(記夢)如夢令(詠梅)
如夢令(雪)如夢令(寄蔡堅老)
如夢令(漢上晚步)如夢令(催梅雪)
如夢令(屬纊遺語)如夢令(酥花)
如夢令(憶別)如夢令(西湖道中)
如夢令(舟泊鹹池)如夢令(題四美人畫)
如夢令(前題)如夢令(壽茶)
比梅(寓如夢令)如夢令(海棠)
如夢令(五之二)如夢令(五之一)
如夢令(題淮山樓)如夢令(春思)
如夢令(有寄)如夢令(同前)
如夢令(五之三)如夢令和張文伯木犀
如夢令次韻子文邢文如夢令書百方觀音寺壁
如夢令鶯嘴啄花紅溜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如夢令酴醿金沙同架如夢令水仙用雪堂韻
如夢令元宵席上口占如夢令和張文伯芍藥
如夢令中呂思情第二如夢令(四仄韻一疊韻,憶仙姿、宴桃源、不見、比梅、古記、無夢令、如意令)
如夢令(雙調各五仄韻一疊韻,憶仙姿、宴桃源、不見、比梅、古記、無夢令、如意令)如夢令(五平韻一疊韻,憶仙姿、宴桃源、不見、比梅、古記、無夢令、如意令)
如夢令(六仄韻,憶仙姿、宴桃源、不見、比梅、古記、無夢令、如意令)如夢令(五仄韻一疊韻而不疊句,憶仙姿、宴桃源、不見、比梅、古記、無夢令、如意令)
如夢令(五仄韻一疊韻,憶仙姿、宴桃源、不見、比梅、古記、無夢令、如意令)如夢令(處梅列芍藥於幾上酌餘,不覺醉酒,陶然有感)
如夢令(次韻吳郎子信殘春)如夢令(書百方觀音寺壁)
如夢令(次韻子文邢文)如夢令(和張文伯木犀)
如夢令(中呂思情·第二)如夢令(一名憶仙姿、宴桃源、比梅)
如夢令(陳虛中席上作,贈李商老)如夢令(同官新得故官故姬)
如夢令(和張文伯芍藥)如夢令(水仙用雪堂韻)
如夢令(元宵席上口占)如夢令(酴醿·金沙同架)
如夢令四仄韻一疊韻憶仙姿宴桃源不見比梅古記無夢令如意令如夢令五仄韻一疊韻憶仙姿宴桃源不見比梅古記無夢令如意令
如夢令處梅列芍藥於幾上酌餘不覺醉酒陶然有感如夢令次韻吳郎子信殘春
如夢令六仄韻憶仙姿宴桃源不見比梅古記無夢令如意令如夢令雙調各五仄韻一疊韻憶仙姿宴桃源不見比梅古記無夢令如意令
如夢令五平韻一疊韻憶仙姿宴桃源不見比梅古記無夢令如意令如夢令五仄韻一疊韻而不疊句憶仙姿宴桃源不見比梅古記無夢令如意令
如夢令一名憶仙姿宴桃源比梅如夢令同官新得故官故姬
如夢令陳虛中席上作贈李商老